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 毫秒
1.
宋元话本是我国古代白话小说发展史上不可或缺的链条,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产生过广泛而持久的影响。话本小说的出现,是中国小说史上的大事,可以说带有“小说革命”的性质,“实在是中国小说史上的一大变迁”。说到“变迁”,就应该蕴含一个比较的意义,笔者仅以唐传奇为背景,梳理话本小说“革命”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成书时代考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是一部以“三藏法师”西行求法为题材的通俗文学作品,为著名神魔小说《西游记》的先导,在中国俗文学史和小说史上都有一定的地位。我们所见到的有关论著都称其为宋代话本。如胡士莹《话本小说概论》将其列入“现存宋人话本”,陈汝衡《宋代说书史》将其列为宋代“说经”话本,北京大学中文系五五级编《中国小说史稿》说它是宋元间出现  相似文献   

3.
章回结构是就中国古代长篇小说分章叙事、分回标目的特殊结构形式而言 ,从第一部章回长篇小说《三国志通俗演义》始 ,经明清至五四前后 ,这一独特的结构方式经历了文体发生、发展、变化并最终淡出的全过程 ,其缘起和兴盛是文学自身发展使然 ,其衰败也是由文学内在的发展变化规律所决定的。  一、章回结构的缘起与章回小说的兴盛中国古代小说最早可以追溯到神话、寓言 ,将其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 ,即魏晋南北朝小说、唐传奇、宋元话本及明清章回与短篇小说。其中 ,对章回结构的形成产生直接影响的是宋元话本。以听众为对象的说话、说唱艺术 ,…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典文学中宋元话本小说的预叙艺术运用广泛,作为宋元话本小说的经典篇目《三现身》也不例外.文中通过诗词、对联、梦境、占卜等等来预示内容,在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中往往蕴含着预叙艺术.依据宋元话本小说《三现身》的特点,结合叙事学中的预叙内容,本文将通过三方面来展示文本中出现的预叙艺术:诗词与商谜所表现的预叙艺术;算命、卜卦与...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典小说这一艺术形式,经历了古代神话传说、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唐传奇、宋元话本小说等发展阶段,直到明代才达到全面的繁荣。而作为小说美学和小说心理学来说,在明代初、中叶,虽然也有一些小说论著,但仍然比较粗略,而且多是序踄、笔记,而到了万历前后,出现了小说评点盼形式,这就大大地推动了小说美学和小说心理学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元刻《新编红白蜘蛛小说》残页浅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9年在西安发现的《新编红白蜘蛛小说》残页,使人们第一次看到了元刻宋代话本的真面目,是20世纪以来小说资料上的重大发现,然而关于它的研究极少,本就残页故事的来源及流变进行考察,并将它置于宋元说话四家数的整体中分析其中“小说”一支的发展情况,充分显示出残页在版本鉴别意义之外还具有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7.
《清平山堂话本》(以下简称话本),是明代洪楩用清平山堂斋名刊刻的收录宋元话本小说的集子,该书保存了早期话本26种。这些话本在明代嘉靖年间已经以“六十家小说”刊行,并对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我国文学史上有着特殊地  相似文献   

8.
萧相恺先生是知名的中国古代小说史研究专家。数十年如一日,他在中国小说史领域孜孜矻矻、辛勤不懈地耕耘,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研究成果。他的专著《宋元小说史》、《世情小说史》(署名向楷)、《稗海访书录》、《中国古代通俗小说史论》,以及他编纂的《中国通俗小说总目提要》(与欧阳健先生合作),主编的《中国文言小说家评传》,校点的《宋元小说话本集》、《宋元说经话本集》等,均在学术界有着广泛影响,并为学界同行赞誉称道。  相似文献   

9.
关于《两拍》体裁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关于拟话本的困惑中国文学史上的元明时代,戏剧和小说这两种文学体裁的分化,逐渐明朗成演唱的戏剧和传诵的小说。鲁迅先生称此前此后模拟话本的小说为“拟话本”。这一出自《中国小说史略》中的概念屡经变化,其界限被随意划改,最后变成了如《辞海》所言的很宽的模糊概念:“拟话本是模拟话本形式而作的小说。”其代表作则为如冯梦龙之《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凌濛初的《两拍》:《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等。由鲁迅先生这一观点出发,则有种种派生的说法。如胡士莹的《话本小说概论》中说“拟话本则是文人模拟话本形式的书面文学,实际上就是白话短篇小说”;范宁《<话本选>序》中说的“宋文人编‘话本’,目的是预  相似文献   

10.
语文练习     
一、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经》中的“国风”,绝大部分是民歌,《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品,《孔雀东南飞》是汉乐府民歌中的杰作。B.《世说新语》是我国古代笔记小说代表,唐代文人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称为“唐代传奇”,宋代出现了白话小说“话本”,明清时我国古代小说发展到了高峰,产生了一批名著。C.唐诗、宋词、元曲是我国古代文学的珍贵财富,其中元曲即杂剧,是以曲词为主的一种综合艺术。D.《人间喜剧》是法国作家巴尔扎克所作的一套小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清平山堂话本》中宋元话本文体形态的口头文学属性,民间性和明前期拟话本体小说文体形态案头化,文人化的分析,可以看到话本小说文体形态的发展和初步独立过程;看到话本小说文体形态独立过程中创作主旨的案头化以及《清平山堂话本》的丛集形式对话本小说文体形态独立和定型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唐宋元是中国古代小说发生的重要阶段。伴随着创作,小说理论在唐宋元时期面临如何真正走上艺术审美批评之路的问题。从唐之“史氏流别”观到南宋之“史说分离”观,再到元之“说大于史”观,史学意识在唐宋元小说批评中的隐现及其渗透体现了这一时期小说批评走向艺术审美批评的艰难历程。  相似文献   

13.
拟话本小说集“三言”受宋元话本体制程式化叙事格局和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影响,无论从体制、情节、结构上都呈现一种“圆形结构特征”,甚至小说中蕴含的思想也不例外,这是这部小说集思想及艺术成就如此之高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4.
“乐”是一个古老而内涵丰富的概念。《乐记》中之“乐”便有六种含义,从“乐器”到“欢乐”,从感官享乐之物到一种艺术形式,从诗歌舞三位一体的原始艺术到音乐以至德音的纯粹艺术,几乎包括了先秦人对整个“乐”的看法。本文拟从《乐记》之“乐”的内涵演变,探讨古代中国人审美意识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5.
话本小说的出现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件大事,它开辟了我国白话小说发展的新道路。而入话作为话本小说的特殊形式也应引起人们的注意,研究它的形成和发展对了解话本的体制和话本小说的发展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话本小说在中国小说史上承前启后,并开辟白话小说新道路的文学形式.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话本小说逐渐具有了独特的结构形式.依据拉波夫的分析模式对宋元话本及明拟话本的叙事结构进行分析和研究.从话本小说的体制出发,对拉波夫的分析模式进行改进,让它能更加适应不同类型叙事语篇的分析.  相似文献   

17.
<正> 《全瓶梅》在人物形象塑造上一反其问世之前的小说人物形象类型化的格局,塑造出一批生动丰满的个性化人物形象,从而使中国古典小说尤其是长篇小说发展到此呈现出一种崭新的面貌,为我国古典小说向高级阶段发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础。这是《金瓶梅》最重要的美学贡献之—,必须引起我们的注目。 中国古典小说,从萌芽时期的六朝志怪志人,经唐代传奇,发展到宋元话本,其人物形象的塑造,逐步由人物轮廓的片断叙述发展到人物性格上某个方面的鲜明丰富,并  相似文献   

18.
《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是现存关于西游取经故事最早的小说,其影响了后世的西游故事。以敦煌变文、诸宫调及宋元话本作为比较的对象,从标题、正文两方面考察《大唐三藏取经诗话》的体制特点,认为其体制既"新"且"旧",既上承变文又有所突破,既接近宋元话本又稍嫌粗糙,它当是变文朝宋元话本过渡的民间口头说话形式。  相似文献   

19.
【文体概说】唐传奇之后,中国的小说再一次出现了断代,也就是说中国的文言小说被中止下来,直到清代蒲松龄、纪晓岚等人的出现,才又一次把文言小说衔接起来,而且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把中国的文言小说推向了顶峰。关于中国古白话小说的出现和发展,首先应该从宋话本说起。宋话本是宋代城市生活的产物,它源于城市,是市井平民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宋代巨幅画卷《清明上河图》中就真实地展示了宋代东京街市上,民众聚集听说书的画面。从画卷上观察,长街上“王员外家”对面的屋檐下,就聚集了许多听说书者,而在不远的“孙羊店”侧,俨然又有一位盲艺人…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讨论了中国古代话本小说的艺术特征,包括完整的艺术体制、结构故事的编织技巧、独具个性的人物形象、独特的语言魅力。从这些探讨中,可以看到话本小说在艺术上已日臻成熟,它开拓了中国近代小说美学发展的新天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