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尤利西斯》是一部运用意识流手法创作的奇作,在纷纭庞杂的内容中,表现出反罗马教会、反殖民统治的倾向,在人物的心灵深处蕴藏着作者的精神追求。本文对作品中的“人的精神”这一现代主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尤利西斯》与《都柏林人》、《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的主题具有内在的连贯性和一致性,其创作宗旨就是重铸民族的灵魂,弘扬“人的精神”。  相似文献   

2.
小说《麦田里的守望》写的是一个第三次被学校开除的少年霍尔顿,因不敢贸然回家,而在纽约城游荡的一天两夜。他的这一次不愉快的旅行,实际上是一次拒绝现代社会的堕落、虚伪和冷酷,寻求精神家园的“精神之旅”。不同于古希腊尤利西斯的在漂泊中寻求回归家园之路,霍尔顿这个现代尤利西斯,因为与这个世界的格格不入而无处可归。他无法守望自己的理想,也无处可以逃避现实,只能放弃自己的精神追求而回归世俗生活。  相似文献   

3.
雅斯贝尔斯把现代西方社会中人失去精神家园的状况称为现代人的"精神危机"。在当代中国社会,由于全球化发展和技术时代来临,精神危机也同样困扰着我们。这样,在全球化背景之下,中国主流精神文化主要存在的危机以及如何建立富有民族特色的民族精神体系,成为我们在精神领域重点分析、讨论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尤利西斯》的内聚焦叙述,以三个主要人物为聚焦人物,通过人物的双眼和意识感知故事世界。三个聚焦人物通过青年艺术家斯蒂芬展现出现代社会精神世界的迷茫;通过猥琐的布卢姆展现出现代社会的庸俗;莫莉的内心独白透过一个淫荡的女性视角淋漓尽致地展现出现代社会的道德伦理的堕落与瘫痪。内聚焦叙述以三位不同人物的视角从多角度深刻揭示出西方现代的精神荒原对人们思想情感产生的异化。  相似文献   

5.
意识流是现代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衍生物,因以人物内心生动展示为广大作家普遍采用。本文解读了《尤利西斯》中的西方意识流中瞬息万变的意识活动和离奇复杂的感性生活以及通过意识流手法体现出的西方社会的现代意识和精神结构。  相似文献   

6.
作为欧美现代文学最杰出的作家之一,詹姆斯.乔伊斯奠定了意识流小说在英语文学中的地位,使现代英语小说获得了新的表现形式。《尤利西斯》通过对三个核心人物的描写,对西方现代社会精神世界的荒芜与文明的堕落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刻画,从而使该作品被称为一幅描绘现代人灵魂的全景图。  相似文献   

7.
上世纪初,西方现代主义作家开创了心灵化叙事方式之路,他们的作品,如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乔伊斯的《尤利西斯》、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等等,为心灵化叙事方式提供了经典。心灵化叙事方式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最基本的叙事方式。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叙事方式主要有心灵化叙事方式、散文式叙事方式、意象式叙事方式、荒诞式叙事方式等,  相似文献   

8.
乔伊斯的作品《尤利西斯》是一个变形的神话,作家有意识地将《奥德修纪》作为小说的神话原型,作品的情节所象征的现代的生存状况与原始的生存状况进行对比。神话史诗不仅为小说提供了一个类比框架,重要的是作者借用荷马史诗原型隐喻和象征意义,表达了一个现代人寻找失落的自我以及重建自我价值的过程,并使之升华为一篇代表人类寻求精神出路的宣言。  相似文献   

9.
尤利西斯这一经典人物,在西方文学史上不断被重写。T.S.艾略特也偏爱这一主题。文章分析了艾略特所创作的一系列尤利西斯主题诗歌,指出艾略特作品中的尤利西斯形象深受但丁在《神曲》中所塑造的尤利西斯形象的影响,艾略特追随但丁的脚步,也选择了尤利西斯作为自己时代的代言人。艾略特创作了一组现代尤利西斯群像:普鲁弗洛克,小老头,弗莱巴斯,斯威尼,从而赋予了尤利西斯丰富的现代内涵。  相似文献   

10.
《四门城》中的异化主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四门城》是英国当代现实主义女作家多丽丝·莱辛的一部探索人生、寻求自我的社会问题小说。莱辛以独特的视角和非凡的手法,深刻揭示了20世纪西方现代文明的混乱、人民的压抑以及西方人在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劫难后陷入精神荒原的无奈,反映了现代西方人在混乱的西方文明世界中的探求精神,具有很高的认识价值和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白先勇小说中的人物有一个重要的精神特征就是精神的漂泊,人物的这种漂泊源于家园感的丧失。从他的前期小说到后期的《纽约客》、《台北人》和长篇小说《孽子》来看,精神漂泊者成为其小说中连绵不绝的形象系列,他们对安放自我灵魂的精神家园的痴情追寻终成可望而不可及的幻梦。  相似文献   

12.
唐炯 《凯里学院学报》2004,22(5):118-120
薇拉·凯瑟以她的小说文明于世 ,尤其是以内布拉斯加为题材的几部作品。这些作品高度赞扬了拓荒精神。薇拉·凯瑟早期作品《我的安东尼娅》中 ,拓荒精神植根于人们心间。而且人类的奋斗和对理想的追求这个主题贯穿了她的主要作品 ,如《教授的住宅》 ,《死神来访大主教》。小说中 ,凯瑟强调精神价值。她的主要人物大多是勇敢的拓荒者、艺术家、圣徒。他们一生都在追寻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3.
意识流文学是现代文学中成就较高的一个文学流派,詹姆斯·乔伊斯的长篇小说《尤利西斯》当之无愧为意识流小说的经典之作。乔伊斯以反传统的叙事方式,直入人物内心,解构现代人的精神状态,揭示现代西方社会中普通人的心理问题和精神状态。笔者以《尤利西斯》为例,探究乔伊斯意识流小说表现手法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4.
寻找精神家园——《尤利西斯》的神话原型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神话为叙事作品的情节结构框架提供了丰富的原型资源.荷马史诗<奥德赛>取材自古希腊神话,而詹姆斯·乔伊斯的长篇小说<尤利西斯>以<奥德赛>为神话原型,意在赋予看似平庸琐碎的现代城市生活以悲剧的深度,使之升华为一篇代表人类普遍经验的寓言.乔伊斯借用荷马史诗的原型意义和原型结构,超越了时空的限制,把神话与现实之间的关系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大胆地借鉴荷马史诗<奥德赛>的结构框架和父子小说的线索,是为了表达一个现代人寻找精神家园的故事.这里我们试图从原型的角度,来对小说<尤利西斯>所表达的深刻内涵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人们大多从社会学角度对米歇尔.维勒贝克的长篇小说《基本粒子》进行解读,认为它是一部反映法国当代社会现实生活、暴露西方社会自由和文明的华服之下的暴力、变态、虚无、肤浅等的现实主义小说。但仔细研读可以发现,作家以一种后现代主义的历史责任感,通过作品强调精神价值的重要,试图重建精神信仰。在深刻认识到当代人精神状态的危机后,针对每个人都会遇到的这个现实问题,鼓励人们面对现实中的无奈与不幸,矢志寻求解救自己的办法,展现了作者对现代社会的审视和批判,是一种新的精神追求。  相似文献   

16.
文学评论界对《尤利西斯》中莫莉形象的文化象征意义研究大多呈悬置状态。作品中的母亲形象和莫莉形象的特质,无疑证明了莫莉代表和象征的是张扬个性,放纵原欲,肯定人的世俗生活和个体生命价值的希腊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17.
文章试从精神生态学的审美角度出发,解析弗兰纳里·奥康纳短篇小说《好人难寻》中主要人物的精神生态困境,探究好人难寻的深层原因,从而进一步理解奥康纳的精神生态意识以及她为寻找失落的精神家园、拯救人类的灵魂而付出的努力。  相似文献   

18.
两次世界大战使西方人的精神世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想知道为什么》和《阿拉比》分别以一个孩子的视角,关注了这个腐朽的、道德沦丧的西方社会。作者通过描写孩子的精神成长历程以及他们的顿悟,表现了西方社会所弥漫的失落与幻灭的情绪,并藉由一个孩子眼中天真世界的破碎和浪漫理想的幻灭,让我们窥视到了整个西方世界的精神荒原的景象。  相似文献   

19.
薇拉&;#183;凯瑟以她的小说文明于世,尤其是以内布拉斯加为题材的几部作品。这些作品高度赞扬了拓荒精神。薇拉&;#183;凯瑟早期作品《我的安东尼娅》中,拓荒精神植根于人们心间。而且人类的奋斗争对理想的追求这个主题贯穿了她的主要作品。如《教授的住宅》,《死神来访大主教》。小说中,凯瑟强调精神价值。她的主要人物大多是勇敢的拓荒者、艺术家、圣徒。他们一生都在追寻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20.
作为西方现代派先驱者之一,詹姆士·奥古斯丁·乔伊斯的创作经历了从传统现实主义走向现代主义的发展过程。成书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都柏林人》(1914)以传统现实主义为基石和骨干,不同于作家后期全部用意识流形式叙述的《尤利西斯》(1922)和具有多层次象征、深奥曲折的《芬内根们的觉醒》(1939),但可以见出其间一脉相通的若干特点。这部短篇小说集在作家的创作道路,乃至在西方小说艺术史上,有着不容忽视的地位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