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汉语流水句是一种没有关联标记的意合型复句,和以英语为代表的印欧语系相比,流水句是汉语中特有的句法形式。本文从英汉语言对比的视角,基于语言类型学的相关理论,通过实例语料分析,从汉语的形态类型、句法类型及主语类型多维度探求汉语流水句形成的内在机制。研究发现:汉语缺乏丰富的形态标记,主语和谓语并不是句子必要的构成成分,话题与谓语动词没有严格意义上的语法选择关系是流水句的形成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2.
<正> 英语中被动语态使用范围很广,是一种常见的语法现象,它是英语中动词的一种变化形式,表示句中的谓语动词和其主语之间存在逻辑上的动宾关系。被动句的主语实际上是谓语动词动作的承受者。英语被动句把所要说明的人或事物放在主语的位置上,突出了行为的对象,因此较少主观色彩。汉语中虽也有被动语态,但使用范围较狭窄,许多被动意义的句子是用无主句的形式来表示的。英语被动句的译法比较灵活,很多情况下都可译成汉语的主动  相似文献   

3.
"数(量)名"无定主语句是现代汉语无定主语句的典型形式,在功能语法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对大量汉语事实的分析显示了这类无定主语句以下几个语义语用特点:(1)它作为一个现实事件句,无论是动词性谓语句还是形容词性谓语句,其主谓语均统一于"有界"这一语义特征之下;(2)它作为一个有标记的焦点表达式,它的整个句子就是一个焦点,而且这个焦点所传递的正好是一个新信息,不过这种信息的新旧和是否成为焦点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  相似文献   

4.
界定汉语主语,唯一可以凭借的语法特征就是语序。可是语序不仅包含语法信息,还包含语义和语用信息,因此,汉语主语的界定就成了一个难题。以Dixon(迪克森)的"普遍语义-句法元"理论为基础,区分(谓词的)论元和(谓语的)句元,并以论元在语句中的默认位置为依据,确定汉语的核心句,再通过将非核心句还原为核心句的办法,剔除语序中的话语信息和语义特征,从而证明,语序足以成为界定主语的标准。  相似文献   

5.
何鑫 《现代语文》2006,(9):127-128
零主语"被"字句简称"零被句",是近代汉语中一类较为特殊的句子.俞光中在《零主语被字句》(1989)一文中,将其定义为:"被"前没有被动受体,句子没有主语(不是省略)的两种被字句.这两种"被"字句分别是:R1(被一人抱住刘知远);R2(正在途中,被鲁智深要行便行,要歇便歇,那里敢扭他).俞氏还指出,R1"被"表动词被动,因此是被动句;R2"被"不表示动词被动,因此是被字句但不是被动句.换言之,"零被句"从语义角度可分为表被动关系的被动句和不表被动关系的"被"字句两种.  相似文献   

6.
汉语的名谓句从结构上讲,无论主语、谓语,均可以由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充当,主语谓语之间不用动词。从语义上讲,主谓之间多半是谓语对主语进行解释、判断、说明和描写。汉语的名谓句与法语相对应的是主谓宾俱全的句子。这种不同的特点是由汉语的灵活性与法语的严谨性所决定的。不管结构上有何不同,汉语名谓句与法语相对应的句子所表示的语义关系则是基本一致的。  相似文献   

7.
被动句是汉语中的一种特殊句式。一般认为,主语是受事的,句子就叫做被动句。被动句又分为两类:一类是意念被动句,它是一种没有形式标志的被动句;另一类是有形式标志的被动句。其中,无形式标志的被动句只能从主语同谓语之间的语义关系上去理解,而有形式标志的被动句常见的有四种形式,分别是"被"字被动句式、"见"字被动句式、"于"字被动句式、"为"字被动句式。  相似文献   

8.
被动句主语的语义角色很丰富,既包括受事,也包括与事、结果等,还包括句中主语不是动词论元的参与者及主语为零的情况。受事充当被动句主语是被动句的典型,与事等其他语义角色充当主语及零主语的情况要受到更多的限制。被动句主语既可以是谓语动词的直接受影响者,也可以是间接受影响者,甚至可以不是谓语动词的受影响者。在被动句中,“被”字句可以蕴合弱影响,“叫”、“让”、“给”字句必须蕴含强影响。  相似文献   

9.
语法学界普遍认为:被动句是主语和谓语之间存在被动关系的句子;被动句中,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的受事或受动者,而不是施事或施动者。可是,与主动句有零主语句一样,被动句同样有零主语句。因此,我认为,被动句就是用被动结构充当谓语或者谓语含有被动语义的句子。所谓被动结构,是由“被”、“为”、“所”、  相似文献   

10.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出现了许多研究小句以及以小句为单位进行研究的文章。实际上,在国内许多关于小句的研究文献当中,其中的小句之所指包含不同理论、不同层面的小句,而人们都使用"小句"这个术语,因此,有必要从根本上廓清汉英小句的异同。现代汉语的小句是汉语语法基本的动态单位,具有动态性,汉语小句的构成形式除了具有实在意义的词或短语外,必须有显示其动态性的语调。英语小句与短语和词一样都是句子的构成成分,具有静态性,其构成形式是主语和谓语,不包含语调。搞清楚汉语小句和英语小句在性质和形式上的不同,为更深入地研究二者的异同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结构和分布两方面对英汉分裂句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二者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又存在一些差异,主要表现在:英语分裂句结构较为复杂,被强调部分从母句移出,而汉语的分裂句则只是在被强调部分前加"是"字,被强调部分并不外移;英语句子的某些成分可以用分裂句和假拟分裂句强调,而汉语只能用假拟分裂句强调;英语的分裂句一般不用于强调谓语,而汉语的分裂句则可以强调谓语。  相似文献   

12.
名词性词语充当谓语是汉语特有的现象,并不是所有的汉语名词都能自由地充任谓语。主语与谓语之间在语义上存在一定的逻辑关系,是构成名词谓语句的一个必备条件。先秦汉语名词谓语句主谓之间的语义关系主要有八种形式,它们和现代汉语名词谓语句的语义关系相比较,部分相同之外,也存在一些差别。  相似文献   

13.
确定一个句子是否是判断句,要坚持形式与意义相结合的原则,即一是名词性质的词语做谓语,一是主语所指与谓语所指同一事物或同一类别。凡不符合该原则的就不是判断句。还着重分析了“判断句的活用”说所存在的问题。最后指出古代汉语的名词谓语句不都是判断句。  相似文献   

14.
梁超 《海外英语》2012,(14):144-146
汉语的句法结构是所谓的竹式结构,而英语的句法结构是树式结构。汉语句子的核心是"话题+说明",而英语句子的核心是"主+谓"。在汉英句子翻译中,应充分考虑原文语句的性质与表现形式,灵活运用不同句式类型,以丰富译文表达。作者在该文中就汉英句子翻译中的基本原则与策略做一些浅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5.
名词性词语充当谓语是汉语特有的现象,汉语名词性谓语句是一种独立的句型。先秦汉语名词性谓语句的语义功能主要表现为八种陈述义,它们和现代汉语名词性谓语句的语义功能相比较,部分相同之外,也有一些差别。  相似文献   

16.
Children aged 8 through 11 (N = 250) were given a word-by-word sentence task in both the visual and auditory modes. The sentences included an object relative clause, a subject relative clause, or a conjoined verb phrase. Each sentence was followed by a true-false question, testing the subject of either the first or second verb. Participants were also given two memory span measures: digit span and reading span. High digit span children slowed down more at the transition from the main to the relative clause than did the low digit span children. The findings suggest the presence of a U-shaped learning pattern for on-line processing of restrictive relative clauses. Off-line accuracy scores showed different patterns for good comprehenders and poor comprehenders. Poor comprehenders answered the second verb questions at levels that were consistently below chance. Their answers were based on an incorrect local attachment strategy that treated the second noun as the subject of the second verb. For example, they often answered yes to the question "The girl chases the policeman" after the object relative sentence "The boy that the girl sees chases the policeman." Interestingly, low memory span poor comprehenders used the local attachment strategy less consistently than high memory span poor comprehenders, and all poor comprehenders used this strategy less consistently for harder than for easier sentences.  相似文献   

17.
面向信息处理的“二标三句式”复句层次关系判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复句层次关系识别对计算语言学句法分析和复句信息工程意义重大。为解决关系标记显现不充足给复句层次关系识别所带来的困扰,需要充分挖掘可供计算机理解的复句关联的形式化句法语义知识。本文探讨了分句主语指称一致性和谓语语义相关性对分句语义关联的影响,深入分析了4种联结模式的"二标三句式"复句的句法语义特点,总结提取出11条层次关系判定规则,以期为复句层次关系识别奠定基础。语例验证表明,该研究能有效解决"二标三句式"复句的层次关系判定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主谓谓语句是汉语特有的一种句式。主谓谓语结构不仅是单句的句型结构,而且是语段结构。由于汉语和哈萨克语属于不同类型的语言,汉语主谓谓语句中s1和s2之间隐含着各种语义关系,哈萨克语都用格标记凸显出来。汉语主谓谓语结构的基本语用单位是语段。哈萨克语的主谓谓语句是有限的,其基本语用单位是单句,且一般不与汉语的主谓谓语句对应。  相似文献   

19.
主语的位移现象在日语和汉语中都有出现,但二者是有区别的,汉语主语具有"前移"和"后移"两种情况,而日语主语位移只有"后移"一种情况;从位移定义要素上看,汉日语发生位移的主语都可以原样回到原来的位置而意义不变,并且句子的表达重心在前移成分上;从形式上看,汉日语移动后的主语与陈述部分之间一般有适当停顿,书面上用逗号隔开,口语上有一定的语音停顿,且语句重音在前移部分上,后移部分轻读;在形式标志上,日语中充当主语的词汇或词组一般都要后加"が""は""の""も"等表示主格的助词或副助词,汉语中的主语同谓语的关系主要由语序来决定,主语大都相对固定在句首。但无论是汉语还是日语,句末语气词都不会出现在后半部分,而是紧跟在前移部分之后。  相似文献   

20.
本文提出了连谓谓语句的两种歧义格式:一种是连动短语作谓语的句子与主谓短语作宾语的句子的歧义;一种是连动短语作谓语的句子与动补短语作谓语的句子的歧义。并就此剖析了歧义产生的条件,从而论证出消除歧义的一些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