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教师教育研究》2017,(3):81-86
教师专业发展的特质是与其他职业群体相区别的专业发展特征,它既体现了教师专业发展的独特性,又体现了其内在规定性。目前,教师专业发展的特质遭遇遮蔽,主要表现为理论与实践脱节、对标准化教学通则的推崇、"思想技术"的统摄。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厘清教师专业发展的特质,从而把握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路径,破除遮蔽的藩篱。教师专业发展特质主要表现为:行动中解决教育问题的实践性、教育情境的不确定性、专业情意的感通性以及多元关系持续互动的系统性。基于此,笔者从宏观学校层面、中观课程层面以及微观师生关系层面探讨了彰显教师专业发展特质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2.
基于甘肃基础教育调查(2004,2007)数据,通过建构"教师-学校-县市"三层线性模型,本文从特征工资理论视角检验了个人特质和岗位特质在农村教师初职工资差异中的作用以及教师在工资与工作环境间的权衡取舍。研究表明:(1)教师个人特质是初职工资差异的主要来源且其地位日趋下降。(2)来自教职岗位特质的差异日益加大。其中,学校特质解释了13%~14%的差异;县际差异不明显,约占1%~2%。(3)农村教师更好的工作环境是以较低工资为代价的,而边远艰苦地区须做额外的经济补偿。  相似文献   

3.
《现代教育技术》2019,(2):94-100
文章从在线课程论坛教师互动问题设计分类的视角出发,以结构化、聚合性、复杂性和认知水平四个维度为问题分类标准,以131个互动问题设计为研究对象,采用文本分析法对教师互动问题设计进行分类分析,并从学习者参与度和目标达成两个视角对问题有效性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在线课程论坛教师互动问题设计表现出多方向和多维度特征;在问题设计取向上,呈现出结构化、会聚型、简单、低认知水平的特征;不同分类问题未与学习者参与度呈现相关性;教师问题设计有效性整体水平不高,学习者互动参与的量与质较低;目标达成整体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4.
课程文化研究框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课程文化研究涵盖了课程与文化的关系和课程文化特质两个方面。前者涉及到功能主义、多元文化主义、文化分析理论、批判理论等的课程观,揭示了课程与文化之间的矛盾与适应;后者包括对学生、课程知识和教材等课程文化要素的研究,探索了课程各要素的文化特质及其在课程发展中的功能。这两者相互联系,体现在我国课程改革探索的现实之中,推动着课程文化的创新。  相似文献   

5.
二十世纪,文学界对文本阅读意义的探讨历经作者聚焦和文本凸显之后,逐步转向读者中心,形成了影响日益扩大的读者中心理论。该理论区分了"理想读者"和"一般读者",揭示了阅读的"传出立场"和"审美立场",阐释了阅读的"传递模式","转化模式"和"互动模式"。它引发了一系列课程与教材的读者中心理论视角的考察与研究,召唤我们去关照文本、作者、编者与师生之间的复杂关系,重视教师、学生与文本之间的互动效应,从而挑战编者的课材创新,促进教师的教学变革,拓展大家的课程研究。  相似文献   

6.
学前教育教师的"专业素养"是指职业人格特质、专业知识特质、教育实践特质及学术特质四个方面的集合体,它是一个多元复杂的结构。"专业素养"导向课程体系建构的实践逻辑是:以"专业素养"为纲,选择课程内容、整体性构建模块化的课程体系。其课程体系包括:追求博雅的通识教育课程、结合实践的专业理论课程、联系理论的全程实践课程、理论与实践共育的系统化专业技能课程,并在四类课程中反映出学前教育专业的学术性特征。各课程模块是一个交叉整合的网状结构。  相似文献   

7.
我国教师教育课程突出问题是理论与实践割裂。流于形式的‘实践取向’教师教育课程不能将实践与理论联系起来。整合的教师教育课程强调教师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性知识要在互动过程中,通过主题、问题来组织课程内容、创建"探究式"教学模式、"行动研究"教师培养模式等来实现。  相似文献   

8.
发展乡村教育,教师是关键。卓越乡村教师的培养势在必行。研究表明,卓越乡村教师应具备的特质是"乡土性",包括熟悉热爱乡村生活,传承发展乡土文化,拥有乡村教师专业发展自信。特质的培养途径有突出自我身份认同的创新师德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依托三方合作,联通职前职后的"向乡性"课程建设。特质培养的制度保障有建立卓越乡村教师特质培养的制度保障,建立卓越乡村教师培养培训的专项资金制度,提供卓越乡村教师培养培训所需的课程资源。  相似文献   

9.
基于甘肃基础教育调查(2004,2007)数据,通过建构“教师-学校-县市”三层线性模型,本文从特征工资理论视角检验了个人特质和岗位特质在农村教师初职工资差异中的作用以及教师在工资与工作环境间的权衡取舍.研究表明:(1)教师个人特质是初职工资差异的主要来源且其地位日趋下降.(2)来自教职岗位特质的差异日益加大.其中,学校特质解释了13%~14%的差异;县际差异不明显,约占1%~2%.(3)农村教师更好的工作环境是以较低工资为代价的,而边远艰苦地区须做额外的经济补偿.  相似文献   

10.
基于我国家长学校发展存在的共性困境,开展校本化积极养育家长学校课程的研发和试用研究。积极养育课程内容和研究工具根据积极养育三分法理论和东北师范大学"青少年积极心理品质的发展机制与培养途径研究"课题组的12项积极心理品质"三个世界"模型理论来设计,以"积极的亲子互动方式"为主题。课程研发通过组建实验团队、筛选积极品质学生、进行家长访谈、访谈故事编码分类和等级评定、开发积极养育课程教学材料、培训教师培训者等环节,经过两轮家长培训的研究,取得了比较明显的实验测量结果。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中辅助性教学资源的开发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开发配合新课标教材的教学资源库的研究”这一子课题研究是从图书与视频教学资源、网络学业评价、学生自我评价等角度进行理论与实践研究。该子课题包括以下几个分课题:《课程标准情景要素》各学科教学资源库的研制;学具教具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网络在线学业评价研究;教师成长全书编写研究;新课程中辅助性教学资源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我评价的研究;配合新课标教材的学生教辅图书研究等。本课题全面研究开发了适合新课标、新教材的立体化教学资源库,包括教师教学资源库、教辅图书、听力丛书、CD ROM与VCD和录像带等音像资源、学生学业评价网络资源等方面。这些辅助性教学资源,既丰富了课程资源,也为21世纪立体化的课程教材体系的开发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资源依托。  相似文献   

12.
科学素养是当代科学教育的中心概念。科学素养理念在理科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的落实情况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通过相关文献的回顾,笔者整理出当下以科学素养为视角对"正式课程"分析的两种理论模型:"课程重点"和"课程平衡"。本文对两种理论模型及相关的实证研究进行了介绍、评述与比较,希望为我国科学教育工作者研究理科课程标准和教科书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其它省市实验区科学课程面对综合还是分科选择的难题之时,浙江省的科学课程改革与实施坚持着“综合”的导向,因而审视与反思浙江省综合科学课程推进中的问题成为必要。本文基于科学课程实施现状的调研、七个维度三个层次设计的访谈、对典型地区学校的课堂观察,提出浙江省综合科学课程推进中的问题,表现为“综合科学”与“组合科学”两种科学课程形态的并存;科学教师对科学课程性质与目标认识不到位;对课程资源理解不一,科学教材之外的课程资源开发不足;有效科学教学方式与方法的使用亟待专业引领。进而立足于综合科学课程实施中的难点,提出有效推进科学课程实施的根本在于以培养与培训相结合促进科学教师专业发展;以教材比较研究促进科学教材的完善;改革中考,促进科学教师对科学教学评价的探索。  相似文献   

14.
论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不仅适合我国新课程改革的特点和需要,也符合我们对学校作为一个学习型组织、教师作为一个专业工作者的教育假定。校本化课程实施是课程实施本性上的二元特征决定的,也是新课程改革本身的性质和特点决定的。校本化课程实施可以化解新课程改革的"实验—推广"模式自身的问题,新课程改革为校本化课程实施提供了较为广阔的空间。校本化课程实施需要的条件包括:在国家层面上,国家课程要给校本化课程实施留下空间和余地;地方政府需要为学校的校本化课程实施提供政策、资源和科研等的支持、扶持和协助;学校需要具备校本化课程实施的能力和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15.
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观与课程开发向度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课程事实与课程价值是对应统一的关系,课程事实是课程价值指导下的事实,课程价值的实现依靠课程事实。当代教育在对“科技理性”、“功利主义”的批判基础上,指出了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自身的关系并形成了提出健康、和谐发展的“新主体价值观”,“自然”,作为课程开发的独立向度受到课程理论界的普遍重视,从而出现“自然”、“社会”、“自我”、“知识”四维的课程开发向度。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应以追求健全的职业人格为价值日标。  相似文献   

16.
兴趣课程观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兴趣课程观是以儿童兴趣为取向、选择和组织课程教材的思想观点,它是西方近现代儿童中心理论和兴趣学说在课程领域中的反映和运用。其演进过程、编制原理和基本主张反映出课程、教学和教育理论发展中的一些重要问题,既有着积极的历史作用和现实意义,也有其明显的局限性。当前,如何在发展兴趣课程的基础上构建新的兴趣课程论,是我国课程教学论工作者的一项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17.
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必须根据新课程方案的要求,正确处理好课程体系与教学体系之间、教材内容与教学内容之间、课程建设与学科建设之间、师资力量"过剩"与短缺之间、理论性教学与实践性教学之间等五个方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围绕课程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核心理念,以培养适应中小学课程改革需要的体育教师为立足点,在分析高校体育教材教法现状的基础上,重新界定教材教法的课程性质、课程特征、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并在改革实验的基础上重点论述新教材教法课程的实施与评价要点,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操作性建议,可供构建新教材教法课程模式参考。  相似文献   

19.
课程标准实验稿课程目标订定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把课程目标纳入国家的课程文件,是一项体现新理论观点的改革。课程目标是指通过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某一时间内将发生的性质不同和程度不同的变化结果。课程目标的订定主要有三个来源:学生需要、社会需要和学科内容特点。同时,课程目标的订定还要有三把筛子:哲学,心理学,以及我国的一系列教育法规文件。我们要订定和落实课程目标,还需要对课程目标体系所包含的全部内容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ongoing curriculum development efforts of the Consortium for the Application of Space Data in Education (CASDE), which is an evolving consortium of educators, engineers, scientists, and other professionals dedicated to providing the educational community with vast amounts of NASA imagery, tools, and interdisciplinary learning activities, distributed freely over the Internet. The article particularly details the curricular approach taken by CASDE, which involves the concept of curriculum building blocks that contain tools, data, tutorials, curriculum standards, assessments, and a sample lesson or instructional activity. The article also describes the student interactive DataSlate software, developed by engineers at the Jet Propulsion Laboratory, to help teachers use space imagery conveniently with students in the science classroom. In addition, the article discusses the consortium's approach to providing ongoing training to teachers, and also describes the efforts of the consortium to evaluate some of the educational activities undertaken by participating teachers. Finally, a web-based link to all of the consortium's resources and curriculum activities is provided to the reader for their possible use and referen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