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路鹃 《青年记者》2012,(27):32-33
"7·21暴雨"中手机媒体的表现2012年7月21日,北京突发特大暴雨。灾难发生后,新媒体的信息传播体现出了惊人的有效性,尤其是手机媒体和微博对于民间力量的迅速动员和组织令人印象深刻。  相似文献   

2.
2012年7月21日,北京遭遇了六十年一遇的特大暴雨。面对这一新闻,国内有影响力的媒体如《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北京晚报》,以及各地方媒体如陕西的《华商报》、山东的《齐鲁晚报》等均做了及时跟进的深度报道。北京"7·21"特大暴雨期间,笔者正在英国剑桥游学,通过网络,笔者对50多家媒体关于这次特大暴雨的报道进行了统  相似文献   

3.
报道伦理:以人为本的报道理念基本得到落实。与汶川地震相比,芦山地震中的媒体强化了尊重生命的意识,以人为本的理念基本得到落实。媒体整体上比较克制,至少没有出现聚焦死者的镜头,也减少了对遇难者惨烈状况的呈现。对地震中失去亲人的幸存者的采访,注重情绪的抚慰,为抓拍痛苦的镜头而诱导提问的情形较少,.  相似文献   

4.
北京"7·21"暴雨是首都遭遇的罕见特大自然灾害。在这场突如其来的危机面前,在目前价值观日趋多元化、塑造社会共识难度加大的背景下,政府、媒体、公众借助于不同的传播渠道和平台,突破了以往的思维定势和角色分配,上下呼应,优势互补,标志着一个符合"全球、全民、全媒"发展趋势、合纵连横的新型传播格局正在走向成熟。政府部门突破了传播理念上的窠臼,充分尊重新闻舆论的传播规律,在内容、手段和形式上都有创新之处。中央电视台和北京电视台的电视新闻报道中罕有地以"同期声"的形式多次播出北京市委书记兼市长郭金龙同志受访和视察的画面,他在镜头前表示对民  相似文献   

5.
从2008年的南方冰雪灾害到5·12汶川地震,从甲型H1N1流感到甘肃舟曲特大泥石流,从北京7·21暴雨到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面对灾难,人类在不断地探索与前进,其中也包括媒体在灾害新闻报道方面的成长与成熟。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在竞争中各展优势,在合作中携手前进,极大地强化了灾害信息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6.
每次重大突发事件的出现,不免会激起人们对应急广播的高度评价,从“5·12”汶川特大地震到“7·21”北京大暴雨,莫不如此……  相似文献   

7.
晋有文 《中国广播》2014,(10):37-38
2012年北京“7·21特大暴雨”中房山区是受灾最严重的地区,在这次暴雨灾害中平峪村没有一人伤亡,广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今后,平峪村将更加重视应急广播的建设工作,更好地发挥应急广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七月底的河南,一场特大暴雨让国人格外揪心. 伴随着暴雨灾害的蔓延,既有的关于灾害的记忆被一再唤醒,成为危机处置现场教科书.此次与郑州"7·20"水灾关联在一起的既有灾难事件就有驻马店"75·8"洪灾、北京"7·21"水灾、上海"11·15"大火等.按照常识,既有灾害中的教训和经验会成为解决同类灾害的智慧坐标,以降低社会...  相似文献   

9.
袁丁 《视听界》2014,(3):80-81
创优要有好题材,虽然好题材的来源各不相同,有"撞上"的,有"抢到"的,还有"捡来"的,但它们却有共同的特性——真实记录生活,倡导时代的主旋律。在第23届中国新闻奖的获奖名单中,广播专题《选择》荣获一等奖。在这个榜单中,关于北京"7·21"特大暴雨题材的获奖作品就有4件,说明《选择》选准了题材,也赶上了"时运"。作为主创之一,  相似文献   

10.
每逢重大事件的发生,各大媒体都可以从传播中展现媒体的力量。从“9·11”事件、非典,到与台州相邻发生的上海“11·15”特大火灾,以及“7·23”甬温线特大铁路交通事故,这些重大突发事件,频频闯入我们的生活。这就对我们媒体在突发事件中,如何进行行之有效的采编应对、及时客观的新闻报道、理性正确的舆论引导等提出了新命题。  相似文献   

11.
在自然灾害发生后,媒体应该发挥什么作用?笔者以“北京7·21特大自然灾害”新闻报道为例,探讨了“我们做了什么,该做什么,还能做什么”三个现实问题,并提出根据我国国情以及舆论体系构建的现实特征,我们应该建立起一套更加切合实际的灾害性新闻报道模式.  相似文献   

12.
重大突发事件直播:电视媒体的态度与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央电视台对"5·12"汶川特大地震的直播报道是新闻媒体应对重大交发事件的典范,写下了中国电视新闻直播史上感天动地、浓墨重彩的一笔.中央电视台以一种我们从未经历过的快速及时、大信息量、大量现场、长时间的突时的电视直播报道,将汶川地震的情况迅速传遍国内及世界各地.这是一次媒体对重大灾难性突发事件的有效应对,不仅体现了电视媒体在灾难时刻与灾区人民携手并肩的态度.也展示出危机时刻不辱使命的媒体责任.  相似文献   

13.
在突发性公共事件中,政府信息传播的及时性和有效性是保证社会内部稳定的重要方面,而民众对政府信息传播的认可度直接反映出政府的公信力。因此,提升政府信息有效传播的关键是提高政府对突发性公共事件信息传播的可信度和对社会公共文明事业宣传的高效度,从而构建起政府新闻信息传播工作的完整体系。以"7·21"北京特大暴雨中北京市政府的新闻信息发布工作为例,分析政府与民众的有效沟通以及如何提升政府信息传播公信力的途径,以有效地促进政府公关工作的发展与进步。  相似文献   

14.
2012年"7·21"暴雨给北京市带来了惨重的损失,灾害引起社会的极大关注,以"北京暴雨"为主题词,通过百度搜索引擎进行搜索,截至7月26日可以得到315万条有关信息。灾难事件考验和提高了政府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同时也考验和提高了政府和媒体引导舆论的能力。一、传统媒体的报道框架对舆论引导有重大作用传播信息是舆论引导的基础。在各个媒体的报道中增加信息含量是传播信息的主要手段,视觉传播的长处得到发挥,精心选择的新闻图片对于信息的传播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22日的北京日报用了9个版的空间以"抗击强降雨,大爱涌京城"为主题集中进行报道"7·21"暴雨,使用的新闻图片达到25幅。各  相似文献   

15.
"7·21"特大自然灾害发生后的一周里,由网络(特别是微博)、报纸、电视和广播(特别是直播)、移动媒体和公众传播共同组成了一个特定的舆论场。其中,作为北京市发行量最大的报纸,在此次同题竞争中,北京晚报的表现可以用"抢点精准""抢先半步"来概括:7月21日,率先刊发气象台暴雨预警和排水集团等有关部门未雨绸缪的新闻和图片;7月22日,《雨中情》在暴雨后第一时间推出11块版的当天最大规模纸媒报道;7月23日,《721》首先发回京港澳高速的抢  相似文献   

16.
2012年7月21日,北京遭遇特大暴雨,在城市内涝中.广渠门一司机被淹死在自己的车中。当众多媒体网站在传颂“北京精神”,弘扬市民奋勇救人的主旋律时,一些商业网站却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困在车内如何水下逃生、城市暴雨求生法则”这类话题,并制作成专题.形成了时髦的热点炒作,掀动了破窗锤的全国热销。我们必须看到,商业网站的“标题党”已经渐渐从人们印象中的色情、低俗中走出,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媒体头条中那些多到让人麻木的"三十年一遇""五十年未见""百年不遇",不禁让人质疑:"罕见"为何成了常态丹·拉舍夫2011年8月搬到纽约后遭遇了一连串的"奇遇":先是18年来最强的一次地震,还没过一个星期,超强飓风"艾琳"接踵而至;刚喘了口气,没想到10月再遇罕见的大暴雪,导致交通瘫痪、航班  相似文献   

18.
《视听界》2008,(4):8-10
中国发生5·12汶川大地震之后。西方媒体给予了大量积极正面的报道。西方媒体态度的变化,跟中国本身的危机处理方式有很大关系。正是中国在地震灾难中所表现出来的对人的尊重。对生命的关爱,使西方媒体有了如此之多的对华正面报道。相比之下,西方那些以意识形态来权衡中国的观点,反而被边缘化了。——5月20日《国际先驱导报》。  相似文献   

19.
《四川档案》2010,(3):17-17
经过短短100余天的抢救,因“5·12”汶川特大地震受损的汶川映秀档案终于与世人见面。  相似文献   

20.
从汶川地震到"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新闻媒体成为救灾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报道中出现的问题也日趋明显。怎样从人性伦理出发化解这一矛盾,成为学界和媒体从业者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