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问题解答     
问:屈原的故乡是哪里?(河南姚立政)答:屈原的故乡,在今湖北省江陵县。江陵县,从春秋初年起,是楚国的国都,名字叫郢。一直到战国中期,公元前278年、即楚襄王21年,楚国因为受到秦将白起的攻击,才东迁陈城(今河南淮阳),此地遂为秦国所占领;屈原也就在这一年的五月,投江自杀,为国捐躯。  相似文献   

2.
中华英魂     
屈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名平,字原。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丹阳(今湖北秭归)人。他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后遭诬陷而遭到多次放逐。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秦将白起擒楚王、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相似文献   

3.
屈原自沉原因与屈原卒年的争论有密切关系。《哀郢》、《涉江》、《怀沙》是屈原自己树立的走向自沉的三根标杆。楚顷襄王二十二年,秦兵攻楚,郢都失陷,屈原才悲愤自杀,以身殉国。吴郁芳、章培恒、潘啸龙等先生否认屈原的死是殉国难,是缺乏根据的。  相似文献   

4.
屈原简介     
《语文教学之友》2014,(7):F0002-F0002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名平,字原,出生于楚国丹阳(今湖北省秭归县)。战国时期伟大的爱国诗人、世界文化名人。他对内主张举贤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后因遭贵族排挤,被流放沅、湘流域。楚国首都郢都被攻破后,忧国忧民的屈原在长沙附近汨罗江怀石自杀,端午节据说就是他的忌日。曾写下许多不朽诗篇。  相似文献   

5.
《初中生辅导》2013,(16):41-43
屈原名平原是他的字。约公元前340年,生于万里长江最险峻的山峡边的秭归(今湖北秭归)。屈原是战国时楚国王室贵族的后代。他长得高大俊美,头顶高冠,穿着奇特的服装佩带长剑,身挂精美的玉器。20岁时离开秭归,来到祖先曾经居住的楚都郢(今湖北荆州),  相似文献   

6.
《哀郢》是屈原晚年的一篇重要作品,对研究屈原的生平经历至关重要。诗中“忽若不信兮(一本在“若”之后有“去”字),至今九年而不复”两句,历来为楚辞研究者所重视,往往据此来推断《哀郢》之作年,并由此上推屈原始放之年,下推屈原之卒年。但因对屈原的生平经历各有先入之见,故而得出的结论往往彼此大相径庭。明黄文焕说屈原之放非顷襄元年即次年,后推九年,即顷襄九年,又越孟夏,故怀沙自沉,“固属之十年矣。”(黄文焕《楚辞听直》)林云铭谓屈原于顷襄二年再度被放于江南,越九年,作《哀郢》,于顷襄十一年作《怀沙》,并自沉于汨罗。(林云铭《楚辞灯》)今人林庚则谓屈原于怀王二十四年被放,越九年,于顷襄二年作《哀郢》,于顷襄三年自沉于汨罗。(林庚《诗人屈原及其作品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重版)姜亮夫则认为屈原之放当在顷襄七年秦楚和亲之后,越九年作《哀郢》,明年作《怀沙》,其自沉汨罗“当在顷襄十六七年间。(姜亮夫《屈原赋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年出版)汤炳正则集林云铭、蒋骥、游国恩三家之说,关于屈原始放之年取林说:关于屈原在江南的行踪取蒋说,认为屈原被放陵阳九年,《哀郢》即作于被放陵阳的第九年:关于屈原之卒年,又取游说,认为是在“(顷襄)二十二年,秦复拔我巫、  相似文献   

7.
一读《涉江》 ,体味诗人人生之艰难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生活在社会变革、阶级斗争复杂激烈的时代 ,为了祖国 ,为了实现政治理想 ,一生同腐朽的贵族势力进行了不可调和的斗争。他的悲愤的歌唱 ,一字一句都倾泻了深沉的爱国的思想感情 ,成为千古传诵的杰作。《涉江》为屈原被第二次流放到沅湘之间时纪述征程和抒写怨愤之作 ,是《九章》中的一篇。朱熹谈及《九章》时曾说 :“屈原既放 ,思君念国 ,随时感触 ,辄形于声。”“涉江”就是过长江南行 ,“旦余济乎江湘”句表明了题意。诗人被顷襄王放逐 ,离开郢都(今湖北省江陵县 )东行 ,到了鄂渚(今湖…  相似文献   

8.
第二位与黄鹤楼有联系的状元是卢郢。 卢郢(920?——980年?)南唐金陵(今江苏南京市)人,字号及具体生卒年均未见记载。好学,才气不凡,且膂力过人,曾痛惩仗势欺人的京城烽火使韩德霸。宋乾德四年(966年)南唐进士试(当时南唐奉宋正朔),考《王度如金玉赋》,卢郢高居榜首。其姐夫徐铉奉后主命撰文,数日未就,试探请郢帮忙。郢一边玩弄石球,一边饮酒,同时口授文辞,让笔吏书写,顷刻代铉完成。铉及后主皆惊叹其才气,自此名声大震。南唐灭亡后归宋,累迁至知全州(治今广西全州县),颇著政绩。以病,卒于任[6,7,8]。郢以政绩载诸史册,说明其人生价值不低,…  相似文献   

9.
屈原的《招魂》,如与他的奇特杰作《天问》相比,可以说这是在风格、内容上迥然不同的另一篇奇文.《天问》属于哲理性的论辩诗,而《招魂》则是政治性的抒情诗.至于《招魂》的作者是否确属屈原,古今学者专家的意见是有分歧的.不过个人认为,最早为屈原立传、与屈原的生活年代相距仅有百四十年左右的大史学家司马迁所最早表述的意见,一般说来,那应是最可信的.他在《史记·屈原列传》的赞语中说:“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说明司马迁亲自读过《招魂》,并且确认它与《离骚》、《天问》、《哀郢》  相似文献   

10.
今天人们说屈原自沉汨罗江是因为秦军攻占了楚国的郢都,这种说法都是源于清初王夫之对屈原《哀郢》一诗的误解和推想。本文以历史记载为依据,结合《哀郢》,从时间、空间和事理等方面,证明王夫之提出屈原为了哀悼郢都沦亡而写《哀郢》的说法既无史实依据,又与原诗的情况相抵悟,自相矛盾,王氏之说不能成立。本文还对服膺王氏之说的一些著述进行了剖析,指出其受王氏的误导而推想出来的种种“历史事实”实属无稽之谈,从而辩明了一个古典文学和古代历史纠缠不清的问题:以《哀郢》的诗题来摧想“历史事实”的研究方法不可取。  相似文献   

11.
郢爯     
郢爯是战国时期楚国的货币,其形制是在扁平的金版上规则地印有篆文“郢爯”(旧释“郢爰”)二字方印,因而得名;因其象在金版上印有印章,故又有“印子金”之称。楚都在郢(今湖北江陵),楚国后来每次迁都,都延用了郢的名称,并以都名推及其国名,故将郢爯解释为楚国的“金钱”。旧传郢爯出土于安徽寿县和凤台两地;建国后在江苏、湖北、河南、山东以及陕西等地均有发现,即使是在安徽,郢爯的发现也并不局限在寿县和凤台,在合肥、庐江、广德、巢县、六安、阜南、霍邱、临泉等地也有郢爯的发现,有的是墓葬所出,有的则是窖藏。就现有发现来看,郢爯的含金量一般在百分之九十以上,也有少至百分之七十的。教材图14所示即为1969年和1970年发现于安徽六安和阜南两批郢爯实物中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2.
《九章·哀郢》背景和地理再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哀郢》的历史背景不是郢城被灭或被威胁,而仅是屈原被流放出都,所以对郢思念如狂。他流放东方时,走的是夏水汉水而入长江的路线,停留于江夏之间时,想象自己最终会经过长江上洞庭,入沅江,被贬到辰阳、溆浦等武陵山南地区。  相似文献   

13.
根据“宋玉是屈原的弟子”和“宋玉为顷襄王文学侍从”等历史文献资料,可以推断宋玉的出生年龄为公元前330年(楚威王十年)。宋玉师从屈原,需要有一个比较稳定的学习环境。这段时间应是怀王十四年至二十四年(公元前315—公元前305年),屈原被放逐江汉之前。这时的宋玉已由青年走上成年(十五岁至二十五岁)。宋玉作为顷襄王的文学侍从这个时期,是顷襄王纵情佚乐,骄奢淫欲的时期,即顷襄王即位后至郢都陷落前(公元前298—公元前277年),也就是顷襄王元年至二十一年,处于相对“和平”时期。二者的年龄基本相同,都在三十多岁。  相似文献   

14.
(一) 《史记·楚世家》载:“周文王之时,季连之苗裔曰鬻熊。鬻熊子事文王,早卒。”鬻熊之族曾参与周武王伐纣有功。《楚世家》又载;“熊绎当周成王之时,举文、武勤劳之后嗣,而封熊绎于楚蛮,封以于男之田,姓芈氏,居丹阳。”熊绎为鬻熊曾孙。熊绎建都之丹阳当在今湖北省南漳县境内荆山附近,乃沿用鬻熊丹阳旧名。鬻熊丹阳则在今河南浙川县境、丹江之阳(北岸)、丹江与其支流淅川汇合处。熊绎立国在公元前11世纪。至春秋前期,楚武王五十一年(前690),“伐随。武王卒师中而兵罢。子文王熊赀立,始都郢。”郢都在今湖北江陵城西北纪山南,故又名纪郢或纪南城。春秋后期楚平王曾建别宫于纪南城东南、今江陵城东北,亦称郢。楚文王迁郢,约在元年(前689)。自熊绎至此,楚国建都丹阳约四百年左右,包括周共和后152年和共和前250年左  相似文献   

15.
学术界有人把屈原作《哀郢》与“庄暴郢”联系起来,并认为庄是农民起义领袖。而据《荀子》、《吕氏春秋》等记载,庄乃是楚怀襄之世的将军,他率军掘墓暴虐于郢都,致使“楚分而为三、四”,这与《哀郢》所写景象不合,故二者并无关联  相似文献   

16.
《哀郢》是我国古代第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代表作之一。它是《九章》中的第三篇,关于《哀郢》的写作旨意,历来看法不一。东汉王逸在《楚辞章句》中认为《哀郢》是屈原遭怀王放逐后哀念故都而作,宋人洪兴祖在《楚辞补注》中同意这种看法,只是认为是遭顷襄王放逐,非怀王。宋人朱熹在《楚辞集注》中倾向洪说。这可为第一种看法,即屈原遭放逐后哀念故都而作。明末清初的大学者王夫之在《楚辞通释》中根本否定了汉宋以来的旧说。他认为“方仲  相似文献   

17.
孙叔敖 ,春秋中期楚国人 ,姓 ,名敖 ,字孙叔 ,故称孙叔敖。他出生在楚国郢都的贵族世家 ,后举家迁往期思 (今河南淮滨东南 )。楚庄王十六年 (公元前 598年 ) ,孙叔敖被召回郢都 ,担任令尹 (丞相 ) ,曾辅助楚庄王指挥楚军在必阝 (今河南郑州 )之战中大胜晋军 ,助成了楚庄王的霸业。孙叔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 ,也是一位杰的水利专家。他曾主持修筑了许多水利工程 ,其中芍陂 (在今安徽寿县南 )最为著名 ,其规模在春秋时期为最大 ,是我国古代首次兴建的一项大型水利工程。孙叔敖堪称我国营造水利工程的鼻祖。楚成王、楚穆王时 ,楚国势力已…  相似文献   

18.
<正> 郢都,在今湖北荆州城北纪南城。郢都之战,是春秋后期的一次重大战役和吴楚争战的高潮。它发生在公元前506年。战争的结果,楚国失败,吴师入郢,酿成楚国历史上空前奇耻大辱。这次大战何以发生?影响如何?有何正反历史经验可供借监?史学界研究甚少。本文拟略加论述,以就教於同人。一、郢都之战与楚材吴用的后果战争是政治的继续。任何时代任何战争的胜负,总是与交战双方战前内政得失,密不可分。《孙子·计篇》论述“五事”、“七计”,全然以“道”为首。他“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在他看来,政治是战争胜败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作者司马迁。屈原,名平,战国末期楚国人,其家乡即今湖北秭归(古夔国)县。屈原生于公元前339年1月14日,卒于公元前285年5月5日(据聂石樵《屈原论稿》),终年54岁。屈原生活的时代,正是楚国由强盛转向衰亡的年代。当时,楚国内外都出现了尖锐的矛盾和斗争:内政上有保守派与改革派的斗争,外交上有亲秦与亲齐两派的斗争。以楚怀王稚子子兰等为代表的楚国贵族集团保守堕落,亲秦误国,而屈原则主张对内立法强国,对外联齐抗秦。屈原的“见疏”、放逐乃至自投汨罗江而死,就是这种斗争的结局。“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相似文献   

20.
范石生传略     
范石生是云南近现代和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一个著名人物。他的一生,前期对资产阶级旧民主革命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后期曾同情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并为之做过一些有益的工作。在历史上他有功有过,本文试图对其一生作个简要的评价。 (一) 范石生,原名石僧,字小泉、号小翁。一八八七年(清光绪十三年),在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民间传统节日里,诞生在云南省河西县城(今通海河西)的一个世代以教书为业的人家。范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