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素养是国际科学教育的重要内容,提升青少年科学素养业已成为我国基础教育科学课程的基本目标.对青少年科学素养进行监测和评估是我国科学教育界面临的紧迫任务,而正确界定"青少年科学素养"是研发监测与评估工具的前提和基础.然而迄今为止,针对这一概念尚未形成统一的定义.在系统梳理国外学者的重要观点,比较分析PISA、TIMSS、NAEP等学生评价项目以及各国科学课程标准对科学素养内涵的表述基础之上,进一步充实了"青少年科学素养"的内涵,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一、科学素养几种常见的界定1.美国科学促进会的"科学素养"。1961年,美国科学促进会在小学《科学——活动过程教学》中强调:科学素养为科学概念、科学过程及科学态度的平均发展。  相似文献   

3.
<正>小学科学教师作为小学生科学学习的启蒙者、科学知识的传播者、科学方法的引导者、科学精神的弘扬者,其科学素养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小学科学教学质量和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从科学课实施的现实看,多种障碍不断凸显,其中最为典型的是小学科学教师的科学素养难以胜任科学课的教学,这已经成为制约科学课程改革的"瓶颈"。找出影响小学科学教师科学素养提升的原因,针对其原因制定出相应的措施来提高小学科学教师的科学素养,既是加强小学科  相似文献   

4.
<正>小学科学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儿童的科学素养。儿童的科学素养是在"做科学"中逐步养成的,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小学阶段开设科学这门课程,目的是培养儿童的科学素养,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思维习惯和对待事物的态度,认识科学本质,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尊重事实,尊重科学规律,用科学的知识、方法、思维来指导生活、认识事物、决策发展,来不断探求真理,发现未知,揭示规律,更好地改善生存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和持久发展。那么,儿童的科学素养是怎样养成  相似文献   

5.
<正>《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提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可见小学科学课堂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主阵地,而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需要评价来改进。如今,小学科学的评价更关注学生在科学实践中的一系列行为和表现,因此,科学课堂就需要一个全面、系统的评价方式,来真正反映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发展。我逐步建立起了一套适合小学科学课堂的评价体系。这个体系以"学生成长档案袋"为评价载体,以"自我评价、家长评价、生生评价、教师评价"为评价手段,通过三个评价层  相似文献   

6.
科学素养是现代人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科学素养的培养应从娃娃抓起,幼儿教师科学素养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幼儿科学教育的质量.针对目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科学素养偏低的现状,应该从重视科学教育,改变课程设置、运用多种途径等方面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7.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素养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早期的科学教育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新课改下的科学课程一改以前"读、划、背"的陈旧模式,它不仅要求学生要掌握科学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积极参与获得直接感受和丰富体验的"认识活动",即实践、探究、体验的活动.  相似文献   

8.
国家教育部制定的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小学科学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素养是人类在各种探究活动中对科学概念和科学方法的认识和理解,更是一种稳定的心理品质,所以说科学素养不是仅靠老师教就能培养出来的,而应是从学生的各种科学探究过程中感悟和积累起来的.因此,"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我们应在聚焦探究的全过程中来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现以<研究纸>一课的教学为例,谈谈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福建漳州市部分中学物理教师科学素养的调查与研究,发现物理教师获取科学知识提高自身科学素养的途径较为单一,效率不高,建议从全社会的角度来思考如何提高教师的科学素养,教师自身要树立正确的科学世界观,要有"终身教育"的思想,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努力探索和积极实践,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10.
<正>《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素养的形成是长期的,早期的科学教育对一个人的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小学科学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科学的教学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还要创造必要的条件,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探究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诱导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增长科学探究的能力,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勇于探究的科学态度。  相似文献   

11.
<正>科学实验是科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忽视实验,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会大打折扣。下文,笔者将结合相关课例,谈谈实验教学如何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一、找好实验中科学素养的落脚点学生科学素养的表现之一是课堂学习中的科学精神,具体表现为个体在学习活动中的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在科学学习中,学生尊重证据、主动探究等素养的获得需要教师关注实验活动的两个"点"。1.整合教材——科学素养的"起点"。  相似文献   

12.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学生科学素养水平的高低影响着学生对科学的兴趣、爱好和追求,影响着学生探索、发现科学知识的水平,影响着学生对科学本质的认识.因此,我们应通过创建探究的课堂来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一、具体情境中提出科学问题,生活矛盾中解决现实问题,提升学生科学探索的兴趣 学生通过学习获得的知识、技能是为了将来工作、生活的需要,而工作和生活中的问题都是现实问题.因此,科学课堂应为学生创设具体的情境.情境要力求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借助生活经验提出科学问题,使学生感受到科学就在身边,学会利用科学去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1 调查研究背景 "科学素质"与"科学素养",均译自英文Science Literacy,目前学术界对两者使用并没有明确的区别.那么,科学素养是指什么呢? 对此,国际公众科学素养促进中心主任、美国芝加哥科学院副院长米勒教授认为,科学素养应具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①对科学技术术语和概念的基本了解;②对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的基本了解;③对科学的社会影响的基本了解.  相似文献   

14.
魏冰 《教育学报》2001,(1):46-49
科学素养(Scientific Literacy)是当代科学教育的核心概念.本文以美国科学教育改革为背景,介绍了美国化学会开发的旨在提高科学素养的化学课程.文章重点分析了"社会中的化学"(ChemCom)中的科学素养要素,最后对科学素养与课程发展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培养和提高科学素养是让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基本需要,是落实"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的根本保证.科学学科的性质和任务,决定了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成为科学教育的一项重要目标.笔者结合在教学中的一些经验,对科学课教学的认识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石峰虎  李靖 《陕西教育》2006,(10):18-18
在西方国家,科学素养一词的英文表达是Science Literacy.Literacy有着两个不同的意思:一是指有学识,有学养,跟学者有关;另一个是指能够阅读,能够书写,对象是一般普通大众.我国专家对科学素养的内涵也进行过探讨,有专家认为,可把科学素养分成四个方面来阐述:一是科学知识、技能和科学方法,二是科学能力,三是科学观,四是科学品质;还有专家把科学素养的结构划分为知识结构、智力结构和非智力结构来论述.  相似文献   

17.
正科学教育承担着培养公民科学素质的重任.提高科学素养是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课程设计的宗旨.由"课程标准"可以看出,教育的顶层设计对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视,但我们的课堂教学和一些教师自身的科学素养,却不能适应这一要求.相关学者研究表明,我国理科教师对科学本质的认识不足,教学中非科学和伪科学的行为普遍存在.[1]根据笔者对课堂教学的长期观察似乎也印证了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18.
正"细节决定成败"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一句话,简简单单的六个字却深刻地体现出了细节的重要性。同样,在科学课堂上,雕琢细节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一、在"说"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小学科学课堂上,教师靠什么来引导学生发现、探索、解决问题呢?教学语言自然是串起整个课堂的关键。但是人们常常忽略教学语言对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影响,殊不知,教学语言不仅能够反映出教师本身的科学素养,也会在耳濡目染  相似文献   

19.
<正>中国现代教育家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其教育的精髓。他指出:"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而在新的课程标准理念下,从进行《自然》学科教育转移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这是新一轮改革中,小学科学课程发生的本质的变化,教材强调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突出强调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亲身经历科学探究、动手操作和实验来认识科学,学习科学。让学生的科学素养得以形成。但科学来源于生活,如何从生活教育的角度去认识科  相似文献   

20.
一、开展探究学习是提高科学素养的关键 科学素养的内涵主要涉及三个部分:科学术语和科学基本观点;科学的探究过程;科学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是科学素养结构的基础,前者回答了认识什么的问题,后者回答了如何认识的问题;二者统一的关键是"科学探究活动".科学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是科学术语和科学基本观点及科学的探究过程两者转化为生产力后对人类社会作用的结果.因此,科学探究活动有效的开展对于实现培养科学素养的目标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