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夏家增 《山东教育》2003,(16):21-22
一、教师讲的多,学生练的少教师讲风太盛,用教师的讲替代了学生的学。实际上是用教师的思维活动束缚了学生的思维过程,让学生成了封闭的容器,任教师“灌”、“塞”,把学生思维能力的发挥降到了最低限度。学生学的知识缺少了内化过程,造成学生能力得不到应有的提高,智力也得不到开发。重讲轻学,说到底,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二、照抄参考书的多,深钻细究的少备课不是根据学生的实际去备知识,而是死抄参考书,把参考书所选例题看做是一种不变的东西,对参考书神秘化,并过分依赖。实际上,参考书上有些问题的解法是单一的、不全面的,它不考虑对象…  相似文献   

2.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不能像“数学”、“物理”等学科用逻辑去推理,它是一种“技能”或“活动”,就像学游泳一样,学生必须泡在水中(环境中)去游,才能学会,并不是通过教授有关英语的知识,就能学会说英语,所以语言教师最有害的缺点就是讲得太多,试图以教代学,而结果往往是教师满堂讲,学  相似文献   

3.
有人说,今天的教师再也不用“跪着”教书了。但是我们要牢记,还应尽可能地不让学生“跪着”学习。课堂上,教师的存在不是为了让学生“顶礼膜拜”,而是最大限度地为其呵护一份纯真,开启一份智慧,培养一种思维。有时,一名“傻”教师会教出一班“聪明”学生。相反,一名“聪明”的教师,则会教出一班“傻”学生。  相似文献   

4.
张沽 《课外阅读》2011,(9):98-98
教师作为一种特殊的职业,他们向学生传业、授道、解惑,语言的作用就更加重要了。教师的教学语言是教师的行业用语,是教师在各个教学环节中运用语言的表达形式。如导语、提示语、分析语、辨析语、小结语等。苏姆林斯基曾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精心设计的、闪耀着智慧的火花的教学语言,能把模糊的事理讲清楚,能枯燥无味的数学内容讲生动,能把静态的现象讲活起来,启发学生去追问、去探索,使学生的思维常处于活跃状态,从而大大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思维是智力因素的核心,可以说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注意力,甚至创造力,每一种活动都伴有思维活动。思维是学习成功的核心智力因素。爱因斯坦说:“教育必须重视培养学生具备会思考、探索问题的本领,人们解决世上所有问题都是用大脑的思维能力和智慧,而不是照搬书本。”他还说:“教师的责任应该是把学生培养成具有独立行动和独立思考能力的人。”[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卢庆花 《成才之路》2013,(36):59-60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教师灌输、学生机械接受的那种模式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启学生智慧的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课堂教学。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教育应该使所提供的东西让孩子们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接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任务去负担。”可见,要使生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教师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快乐地学,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共同建筑快乐的课堂。  相似文献   

7.
“以学生为主体”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因为强调学生主体“,讲”字渐渐成了语文教学中颇为忌讳的一个字眼,尤其是在公开教学、观摩比赛中“,少讲”成了优质课的重要评判标准“,讲得太多”几乎判了一节课、一个教师的“死刑”。语文教学中强调学生活动,这是不错的,语言离不开实践。但由此而忌讳教师“讲”,以至于只“练”不“讲”,致使部分教师的“讲功”越来越差,甚至不会讲,懒得“讲”,那就不应该了“。讲”是一门艺术“,会讲”是一种很高的境界,口若悬河,妙语连珠,让人如坐春风,谁人不喜欢?该讲则讲,于学生疑窦处轻轻一点,可能胜于学生“活动”半天。讲得恰到好处,的确收到事半功倍之效。书本知识,尤其是教科书上的知识,是前人无数次实践的总结,是智慧的结晶,很多时候,通过教师讲解,学生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接受最大程度丰富的知识,倘若每一个环节都让学生探究一番,印象是深了,但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学生所获几何?再说,有些知识,有些答案,也不是学生“活动”之后能轻易获取的。因此,适时的讲解在语文教学中是十分重要的。我有幸听了语文教育家魏书生的课堂教学,题目是“孟子见梁襄士”,课堂上让学生动手地方很多,朗读也贯穿整个课堂,但主要的知识点也是老师在...  相似文献   

8.
史峰 《班主任》2007,(4):39-40
班主任的教育智慧往往能在育人过程中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文中这位班主任的“愚”正是对教育实践的反思而获得的一种教育“智慧”。面对学生的谎言,“疏”远比“堵”更为有效。在育人过程中,“惩恶”不是目的,“扬善”才是根本。位班主任的“愚”并不是真愚,“疏”也不是放任自流,他在班级管理中始终默默关注着那些撒谎的学生,用一种积极的“无为”来影响学生、教育学生,只有真正的智慧才能起到如此积极的教育效果。当然,“无为”的呈现形态也是多种多样的,就教师的权威和亲和力而言,也不一定非要等到毕业时才让学生知道教师的良苦用心。  相似文献   

9.
教贵善导     
在语文教学中历来有一种误解,以为主讲就是主导,讲得越多主导作用发挥得就越好。当然在课堂教学中不能没有教师的讲,但是讲是为学服务的,应“以讲导学”,即用讲来引导和帮助学生自学,而不是用“讲”来代替学生的独立阅读和思考。 教贵在导,它体现了教师的主导地位,也规定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职能主要是“导”而不是“讲”,更不是“灌”。实践证明教师善于诱导是提高语文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填鸭、说教毕竟不能称为教育,诱导才是教育。可以说诱导是教学的最本质特征之一。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做好诱导工作应注重以下几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10.
一、老师要做到精讲善练,充分实践。   知识是解决懂不懂的问题,老师不讲,学生就不懂;技能是解决会不会的问题,老师不训练,学生就不会。学会运用知识去发现、解决问题就是一种能力。使语文知识和能力得以发展的途径是实践。可是,在教学实践中,如果教师讲、学生只是听,学生的知识是“听”来的,而不是“学”来的,至于能力培养则是空谈。但我认为,并不是说老师在课堂上就少讲或不讲了,其实是对老师的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就是“精讲”,只有精讲,才能留给学生思考的余地,在更多的时间里,促使他们自主地进行听说读写的练习…  相似文献   

11.
“牵手”与“放手”是两种课型的俗称,也是一种比喻;是打破教师只管“讲”学生只管“听”的框框,为训练学生生动活泼的思维,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形成良好的自学习惯所进行的课堂教学结构改革的一种实验。从形式上看,教师把“讲”改变为“指导”。学生把“听”改变为做阅读笔记;从内容上看,教师着重在思路的开启和分析的方法上作指导,学生须得在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2.
一堂课,只要能体现出一个教师的个性、特色和创意,并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便是一堂好课。就一堂好的数学课来说,我认为至少应体现以下要求的一种,而其中最重要的是“创新意识”。1.要有心理换位教师备课时不能只备教材,还应把着眼点放在学生上,也就是常说的“备学生”。即在教学中,教师应有与学生的“心理换位”,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根据学生的年龄、知识水平、能力现状,确定哪些内容学生能看书看懂的就少讲或不讲;而不易懂的内容应多讲,甚至从不同的角度去讲;设疑、提问也应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哪些概念学生难以…  相似文献   

13.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笔者结合教学实际谈点个人的做法。一、在备课写教案的过程中,就必须考虑怎样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如设计课堂提问,就必须考虑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我认为,问题要有一定的梯度,要有启发性,要让学生通过思考才能得出结论,而不是让学生简单地回答“是”与“不是”。另外,教师在处理教材时,也必须充分考虑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开发学生的思维,不必完全按“教参”“教案”所规定的进度去讲。如魏书生老师给初中学生讲高…  相似文献   

14.
中国画特别讲究章法,留白便是一绝。留下空白,让人浮想,叫人回味。艺术间的规律是可以相融贯通的。课堂教学也是一门艺术,中国传统绘画所讲究的“艺术空白”,同样适用于我们的课堂教学。虽然我们的课堂教学不是绘画,但也应该在教学中给学生留下可以回味思索的“艺术空白”,有利于学生想象和思维。因此,恰到好处的留白,不仅有助于教师生动地“授业”,更有助于学生主动地探究——驰骋思维的骏马,用已有的知识和独特的体验去阐释,去演绎,去“补白”。  相似文献   

15.
著名数学教育家波利亚指出:“教师在课堂上讲什么当然重要,然后,学生想的是什么,却更是千百倍的重要”。“你怎样去教,也许比你教什么更显得重要”。的确,“怎样教”比“教什么”要重要得多.一个好的教师好就好在他懂得“怎样去教”学生.而此,也是我们青年教师亟须尽快解决的问题. 学生的思维是千姿百态的。要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教师必须了解学生,按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组织教学,切忌以自己的思维  相似文献   

16.
李湖江 《师道》2008,(11):39-40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感情地把知识从一个脑袋装进另一个脑袋,而是师生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的接触。”人是有感情的动物,是具有思维和心理活动的个体。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其心理感应能力、可塑性、个性倾向性强,教师在教学管理中,要用自己的真情实感去感染每一个学生。同时,教师只有用心、用智慧去管理学生,学生才会在这种“心”的管理下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17.
西方心理学有所谓“求同思维”与“求异思维”的理论。“求同”,即要求学生一切都照教师讲的和书本上写的去思考,去求知,不可违反背向。而“求异”,则指教师应鼓励和引导学生勤于思考,发挥创见,朝着教师讲的和书本上写的不同方向,大胆提出疑问,去探索客观真理。现成的知识是前人经验的总结,智慧的结晶,学生作为受教育的对象,要获得知识,毫无疑问必须虚心听取教师的讲解,认真学习书本上的东西。从这个意义上讲,应当要求学生同教师、同书本朝同一方向思考,要“求同”。但是,事事“求同”,处处“求同”,要求学生思想整齐划一,不准超越雷池一步,只许教师在知识的园地里“种瓜”,不许学生在知识的园地里“点豆”,势必造成学生头脑迟钝,思想僵化,只知以教师和书本之是为是,以教师和书本之非为非,没有教师不会讲话,离了书本不会思考。因此,为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独创精神,教师不应以学生做自己和书本的应声虫为满足,应该善于  相似文献   

18.
新课改下教师要转换角色做智慧型教师,善于聆听,去发现学生的内心.不能自己视表达、讲解为目的,用语言征服学生,而忘记了自己讲解的最终意图.课堂上要做智慧型教师,做到“学生搭台学生唱”,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思维还给学生.  相似文献   

19.
1 多项设问 这种设问能够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实验中的创造性,容易活跃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兴趣。《蜡烛熄灭了》一课,请学生设计熄灭蜡烛的实验方法,提出“你能有哪些办法把蜡烛熄灭?”一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办法就是吹灭,大多数同学一下子就能想到。然而问题并不是“有什么办法?”而是“有哪些”,“哪”字要求学生回答具体,具体到实验器材,实验方法,“些”字就不只是只讲一种办法了。所以学生思维是非常主动的,不满足一种答案,思维活跃,发散开了,回答时一连讲2、3种的同学居多,想出了:吹灭、摇晃、用书扇、用水浇等。学…  相似文献   

20.
画家画花,往往独画一枝,留点空间,让欣赏者自己去遐想;音乐家演奏,抑扬顿挫,有时"无声胜有声",这在表现手法上称为"布白"或"休止"艺术,也称"留空白"艺术.同样,在课堂教学中也要讲究一点"留空白"艺术,即有些内容教师不讲,而让学生自己去思考、想像、猜测和创造,以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思维能力.这是一种以逸待劳的艺术,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好方法.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教师必须懂得什么该讲,什么该留不该讲,不该讲的东西,就好比是学生思维的引爆管,马上使学生在思维中出现问题."那么,教师在教学中当如何运用留空白艺术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