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试图从现代阐释学的角度对姜夔的《扬州慢》作出一个新的阐释。本文的分析结果表明,姜夔在面对扬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时,历史上的关于扬州的各种文本制约了他对这座城市的历史与现实的一种特定的感受与理解,而他通过《扬州慢》的写作又重扬了他所提供的对这个城市的一种新的文本形式;并且,通过对这首词与同时代的别的关于扬州的文本的比较分析,说明姜夔的这种重构在文本上的一些特征,以及给这首词带来的思想和艺术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扬州慢》是姜夔年轻时路过扬州而自度的一首曲子。扬州在——二九年曾被金兵占领,焚掠一空;——六一年金兵大举南侵,扬州又受到破坏;——六四年,南宋主动进击失败,扬州再次沦陷。到——七六年姜夔路过杨州,时距最后一次蹂躏已  相似文献   

3.
《扬州慢》是非常有名的一首宋词调歌曲,是宋代著名的词人姜夔创作的一首自度曲,具有极高的艺术水平,是其代表作之一.这首自度曲将诗词和音乐完美的结合,被称为上乘之作,具有超高艺术价值.音乐的曲调优雅,古韵新声.《扬州慢》不但有传统文人士大夫音乐的一种内涵和情怀,还有属于自己的创作与革新.本文主要介绍了姜夔的生平简介、《扬州慢》的写作背景、其音乐分析及其旋律特点和《扬州慢》音乐与诗词的和谐之美,最后对其演唱处理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姜夔的《扬州慢》是一首追怀丧乱、感慨今昔之作。南宋高宗时,金兵曾两次南侵。建炎三年(1129),金兵攻占扬州、全城焚掠一空;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兵再度南犯,扬州又遭严重破坏。扬州复遭洗劫后十五年,即南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姜夔经过扬州,目睹空城,怆然感慨,写了这首词。全词表现了作者悲凉痛惜的思绪,系姜词中反映现实较为深刻的一篇。  相似文献   

5.
杜娟 《考试周刊》2011,(15):13-14
姜夔(1152—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南宋著名词人。姜夔一生浪迹江湖,不曾入仕,布衣终身。他工诗词,善书法,精音律,常自谱曲而不用现成曲调。《扬州慢》一词即是他自度曲所填之词。词牌词题统一,因写扬州战后之景,又是慢词,故称"扬州慢"。  相似文献   

6.
南宋词家姜夔的名作《扬州慢·淮左名都》(见高中语文第六册)中的二十四桥”,课本注为:“唐朝时扬州繁盛,有二十四桥。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萧?”’注家认为拥有二十四座桥乃是唐代扬州繁盛的标志之一。这样往,自然也说姜夔原词中的“二十四桥”是指二十四座桥。这种说法,无论是从唐代扬州的实际,还是从姜夔词意来看,都是值得商榷的。的确,唐代的扬州是一个商贾云集、笙歌四起的繁华富庶的大都市,而彼时的徐凝“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和杜牧的“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萧”…  相似文献   

7.
《扬州慢》教学设计涵盖词人姜夔的创作背景、扬州的历史文化以及对杜牧诗作的引用。截取《扬州慢》教学微镜头,引导学生分析词的背景、主旨和写作手法,把握词的情感、意境,切实培养学生对词的鉴赏感悟能力。  相似文献   

8.
姜夔词创作生涯分期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夔词的创作生涯可分三期。初入江湖和热恋期姜夔创作《扬州慢》,后十年间无词作传世,可能是人为所致;广交游和情事浮沉期是姜夔词创作的丰收期,"清空"和"骚雅"是其主导风格;心绪总结期姜夔词风略有变化,清空之外,别具旷达豪阔的意味。  相似文献   

9.
姜夔为南宋词坛开宗立派的词家巨擘,于婉约、豪放之外,以清空的词风别立一宗,他的《扬州慢》,以凄清低回的旋律,唱出了哀时伤乱之悲慨,反映了深广的社会现实。其风格既能表现姜夔词的一些典型特征,又能折射出南宋词坛的风貌,本文尝试通过《扬州慢》做一些纵深的探索。  相似文献   

10.
姜夔在文学艺术上具有多方面的才能,既是诗人、词人、书家,又是音乐家,而以词的成就为最高。今传有《白石道人歌曲》。《扬州慢》是姜夔在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从汉阳顺江东下,路过扬州时写的。沈括《梦溪笔谈补》中写道:“扬州在唐时最为富盛。旧城南北十五里一百一十步,东西七里十三步。可纪者有二十四桥。”可见当时规模之大。到了宋代,金兵南侵,三次“窥江”,使扬州遭到野蛮、惨重的破坏。南宋有好几位词人写过扬州兵后的残破景象,其中以姜白石的《扬州慢》最出名。词前有一小序,交代了过扬州的时间、见闻和  相似文献   

11.
马树超 《课外阅读》2010,(7):120-121
人们一提起历史上的风流才子往往首先想到唐伯虎,殊不知杜牧与之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杜郎俊赏”“豆蔻词工”“青楼梦好”是南宋词人姜夔在《杨州慢》中写杜牧的词句,词人借此展示未遭兵燹时扬州的魅力,使扬州在繁华中多了浪漫情怀,人因城而有名,城因人而扬名,在南宋词人姜夔的眼中杜牧就是一位风流才子。  相似文献   

12.
姜夔的《扬州慢》描绘了战乱后扬州的凄凉景象,寄托了作者的哀思。全词运用了用典、对比手法,感慨今昔,感时伤乱,令人愁肠百转,产生了感人肺腑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3.
《扬州慢》是姜夔的代表作。为使语少意丰,作者运用了许多典故。这些典故,都与扬州这个地方有着密切的关系。掌握了这些典故的具体内容和运用特色,对我们欣赏这首词很有帮助。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千岩老人,即南宋诗人萧东夫,闽清(今属福建)人,晚年居湖州,同姜夔过从甚密。姜夔曾跟他学诗。宋人罗大经《鹤林玉露》记  相似文献   

14.
春雨无声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当杨琳为学生朗诵这首《扬州慢》时,她怎么也不会想到曾引得姜夔感叹不已的扬州会成为自己实现梦想的地方。虽然今日的扬州已没有了往日的繁华景象,但第五届全国中学语文教学艺术观摩课比赛,为扬州增添了色彩,也使杨琳这位28  相似文献   

15.
扬州词派和常州词派是清代文坛上的两大词派,他们对姜夔词的接受分别呈现出推崇与遵从,排斥与吸纳的完全不同的态度。这种差异的形成,既有时代原因,更有文学发展自身规律的原因,即此可见姜夔词对清词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6.
姜夔的《扬州慢》词人选高中语文教材有些年头了,读了教,教了读,几遍下来,对序文中的“《黍离》之悲”一说愈来愈觉着不靠谱。  相似文献   

17.
宋词用典能自出己意,借事以相发明,情态毕现,驱遣自如,不见痕迹;用事而不为事所用,委曲深致,言简意赅。姜夔便是用典的高手,下面以《扬州慢》为例,作简要分析。1.序①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维扬即为扬州,《尚书·禹贡》:“淮海维扬州。”后人截取“维  相似文献   

18.
姜夔是南宋重要的词人,《扬州慢》是其代表作,关于《扬州慢》的主题思想,历来争论不一。前人论词主要铱据小序所谓“有《黍离》之悲”,即士大夫怀念故国宗室的政治情怀。但笔者认为,《扬州慢》一词所表迭的情调,关系到词人自己,关系到扬州这一特别的城市。  相似文献   

19.
最早知道扬州很美,是从李白的“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杜牧的“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姜夔的“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的名句里……诗词中的扬州清丽雅秀,无限风情。历史上的扬州曾是江南最繁华的地方,也是最奢靡的地方。古人说“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可见那时到扬州去是人生的一大梦想。  相似文献   

20.
词中表现了1160年扬州惨遭金兵劫掠十六年后仍满目荒凉的景况。这使姜夔不由产生了强烈的感慨之情。其艺术特色令人赞叹,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情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