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绿洲》     
这幅画创作于1927年或者更早至1925年。作品的内容和题目都很简单,很容易理解,不像画家的其他作品一样抽象难懂。白色的桌子和上面没有根的树构成了画作的主体。云朵穿插于树冠之间,有些在前,有些在后。它们看似离地面如此之近,似乎不符合客观现实。然而,马格里特已改变了空间比例,使画中各部分的布局相对比较合理,看上去很协调。  相似文献   

2.
这幅画是马格里特晚期的作品,是受邀创作的。尽管他不太愿意接受这样的邀约,但还是认真对待,充分发挥了艺术创作的自由想象。画作的题目借用了法国象征主义作家克罗代尔一部小说的名字。玫瑰花是这幅画的主题,这一主题一直都对马格里特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可以激发他的创作欲望。他在对立体主义画法进行初探的阶段,曾经以自己的妻子为模特创作了一幅裸女图,画中裸女的胸前就画了一朵玫瑰,艺术效果突出而强烈。  相似文献   

3.
这个作品与埃德加·爱伦·坡的一部优秀小说同名,小说中描绘了一幅幻想中的风景,而这幅画却并没有直接取材于小说中的风景。有人认为,马格里特之所以选择爱伦·坡小说的名字作为自己画作的名字,肯定是他觉得爱伦·坡有着和自己相似的想象力。换句话说,如果马格里特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而加以注意,他多次参考爱伦·坡的小说就会让这位美国作家的思想在他自己的头脑中留下了印迹。所以,马格里特并没有描述这部小说中的情景,因为小说中既没有鸟巢,也没有山鹰。他通过想象描绘了月光下的山脉,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而爱伦·坡也通过想象同样描绘出雄伟…  相似文献   

4.
于涛 《世界文化》2008,(11):1-1
虽然马格里特变换着画作的名字和布景,但却在大约40年的创作生涯中一次次重复着马背上的骑师这一主题。他首次创作这一主题是在20世纪20年代中期充满幻想的探索阶段。马格里特摸索出一种有别于未来主义、立体主义及一些抽象派画家的表现手法。画家试图给我们身边看似平淡、呆板的普通事物注入一种非同寻常的表现力。  相似文献   

5.
《空画框》     
马格里特曾经画过挂在墙上的空空的画框,中间没有画布。这幅作品描绘的也是装有护墙板的墙壁上挂着一个画框。画作几乎没有纵深感,除了护墙板和画框的投影可以参照。我们不能从中观察出墙壁的远近、高度和宽度。画框中也并不是什么都没有,而是露出砖墙,如此逼真,连微小的细节也没放过,让人毫不怀疑这就是房间内灰色墙皮下的墙体部分。画中没有任何前景,画框中裸露的墙体使这个房间看起来很奇怪、很虚拟。墙壁上的这种切割手法马格里特在其他画作中也应用过,也是这种画中画的形式。  相似文献   

6.
经典的人体躯干画像,在那些于石膏模型中学习绘画的年轻艺术家笔下已变得毫无创意.而马格里特从一全新视角展开创作,但却无意展现自己对画作主题的情感诠释.他采用了一种有些偏离当时处于主流的新古典主义的表现手法.画作传递出一种和谐的美感,而这种美感通过画中蓝色的大海和晴朗的天空得以加强.  相似文献   

7.
于涛 《世界文化》2008,(5):F0002-F0002
经典的人体躯干画像,在那些于石膏模型中学习绘画的年轻艺术家笔下已变得毫无创意。而马格里特从一全新视角展开创作,但却无意展现自己对画作主题的情感诠释。他采用了一种有些偏离当时处于主流的新古典主义的表现手法。画作传递出一种和谐的美感,而这种美感通过画中蓝色的大海和晴朗的天空得以加强。  相似文献   

8.
这幅三维的画作创作于1929年,对空间的舞台式处理有别于作者之前的作品.画中一门大炮直对着左上角的妇女躯体,这门大炮在画作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可不是一门玩具大炮,一位军事专家认出它是一门法式15厘米口径的榴弹炮,这种大炮被用于1914至1918年间.如果确是如此的话,就说明马格里特并不是凭空想象地创作,而是以现实中的实物为依据,并从中得到创作的灵感.  相似文献   

9.
这幅三维的画作创作于1929年,对空间的舞台式处理有别于作之前的作品。画中一门大炮直对着左上角的妇女躯体,这门大炮在画作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可不是一门玩具大炮,一位军事专家认出它是一门法式15厘米口径的榴弹炮,这种大炮被用于1914至1918年间。如果确是如此的话,就说明马格里特并不是凭空想象地创作,而是以现实中的实物为依据,并从中得到创作的灵感。[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这幅画是第二个版本,质量远远高于1935年的版本,两个版本同名。此画是马格里特1937年在伦敦时为爱德华·詹姆斯创作的,为了带有英国标记,画家在画作左面地上加画了几枚英国硬币。画中右面是一份被撕破的报纸,上面报道了1928年泰坦尼克号沉船事件,但字迹却是倒着的。鞋子变形为踩在砂砾上的一双赤脚,显然脚踩在上面很不舒服,这一矛盾事物引人注意,它既是一双鞋,同时也是一双赤脚。马格里特如此突显这一既是鞋又是脚的事物,使它成为争论的焦点。画中的砂砾和没有油漆过的带有木纹的木板给人一种天然、粗糙的感觉,尽管画法和色调很细致。马格里…  相似文献   

11.
于涛 《世界文化》2007,(9):F0002-F0002
马格里特的藏书中不仅有黑格尔的法文版哲学著作,还有海德格尔、斯宾诺莎和柏拉图等哲学家的著作,可以看出他对哲学很感兴趣,这对于一位画家来说非同寻常。黑格尔的辩证法与马格里特自己的哲学思想是一致的。画家经常谈到的"绝对思想"就来自黑格尔。  相似文献   

12.
这幅画是马格里特20世纪20年代以后的作品,画中的人物是街上人群中的一员,但却有些与众不同。马格里特从不纯粹地画人物。他的作品中,人在逐渐消失,而这种消失的过程与抽象画中呈现的截然不同。在马格里特的作品中,人在玩捉迷藏,藏在那,而不在这。艺术家在找寻他,抓住他的外衣,却发现没有人。  相似文献   

13.
《默祷》     
<正>马格里特的作品中时常充满了怪诞与神秘。这幅画中的天空、大海和沙滩组成了一幅普通的海景画,但却不同于19世纪德拉克洛瓦、库尔贝、杜比尼等人的海景题材的作品。马格里特使景物脱离了本来面目,如深蓝  相似文献   

14.
于涛 《世界文化》2007,(11):1-1
马格里特在自己的绘画生涯中一直对蓝色着迷。这种颜色自1926年后开始出现在他的作品中,用以表现一种特别的情感。大约在1936年左右,马格里特画中的淡蓝色开始在透明度和浓度上有所加强。  相似文献   

15.
《绿洲》     
这幅画创作于1927年或者更早至1925年.作品的内容和题目都很简单,很容易理解,不像画家的其他作品一样抽象难懂.白色的桌子和上面没有根的树构成了画作的主体.  相似文献   

16.
马格里特在自己的绘画生涯中一直对蓝色着迷.这种颜色自1926年后开始出现在他的作品中,用以表现一种特别的情感.大约在1936年左右,马格里特画中的淡蓝色开始在透明度和浓度上有所加强.  相似文献   

17.
马格里特的藏书中不仅有黑格尔的法文版哲学著作,还有海德格尔、斯宾诺莎和柏拉图等哲学家的著作,可以看出他对哲学很感兴趣,这对于一位画家来说非同寻常。黑格尔的辩证法与马格里特自己的哲学思想是一致的。画家经常谈到的“绝对思想”就来自黑格尔。  相似文献   

18.
这幅画创作于1926年,当时28岁的马格里特正处于创作的转折点。这一变化已体现在这幅画中,可以说这幅画对他画风的进一步发展、变化具有重要意义。在这幅画中,马格里特独特的空间表现一点儿也找不到立体主义和未来主义的痕迹。他在这里呈现了三层空间,它们各自独立。画中的海滩和树林地面好像被锯子锯过一样,呈现出锯齿状的曲线,而且边缘有一种木头的质感,  相似文献   

19.
有人评论马格里特的绘画语言很清晰、简洁。这幅画描绘了小资产阶级家庭内部的情景,直观地刻画出他们的平庸。房间里的环境没有对看报纸的男人造成任何干扰。画中炉子的款式曾经很流行。墙上的装饰既荒谬又俗气。窗户两侧系着窗帘,窗台上摆放着一小柬花,这种场景正是小资产阶级想要在自己家里营造出来的。甚至画中的男人都是那种经常出现在广告里或明信片上的类型。据说马格里特是在19世纪90年代的一本医学书中看到这画中的情景的。  相似文献   

20.
有人评论马格里特的绘画语言很清晰、简洁.这幅画描绘了小资产阶级家庭内部的情景,直观地刻画出他们的平庸.房间里的环境没有对看报纸的男人造成任何干扰.画中炉子的款式曾经很流行.墙上的装饰既荒谬又俗气.窗户两侧系着窗帘,窗台上摆放着一小束花,这种场景正是小资产阶级想要在自己家里营造出来的.甚至画中的男人都是那种经常出现在广告里或明信片上的类型.据说马格里特是在19世纪90年代的一本医学书中看到这画中的情景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