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发明中出现违背自然规律的内容时,要进行具体分析后再予以处理根据专利法第二十二条的规定,授予专利权的发明和实用新型应当具备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实用性,是指发明或者实用新型申请的主题必须能够在产业上制造或者使用,并且能够产生积极的效果。授予专利权的发明或者实用新型,必须是能够解决技术  相似文献   

2.
<正>现有技术的含义根据专利法第22条第1款的规定,授予专利权的发明和实用新型应当具备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如果发明和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技术领域、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  相似文献   

3.
论抵触申请     
中国《专利法》第二十二条规定:“授予专利权的发明和实用新型,应当具备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而且还规定:“新颖性,是指在申请日以前没有同样的发明或实用新型在国内外出版物上公开发表过,在国内公开使用过或者以其他方式为公众所知,也没有同样的发明或者实用新型由他人向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提出过申请并且记载在申请日以後公布的专利申请文件中。  相似文献   

4.
中国专利法第 2 2条第 1款明确规定 ,授予专利权的发明或者实用新型应当具备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了解、掌握新颖性和创造性的判断方法 ,不仅对专利工作者来说是必须的 ,而且对于一般的科研人员来说也是十分必要的。这可以使科研人员对自己的发明创造正确进行自我评价 ,提高“创造”意识 ,以适应专利制度和技术发展的要求。本文谨就新颖性、创造性判断方法予以讨论 ,以求使读者对此能有一初步的认识。1 .新颖性判断我国专利法第 2 2条第 2款规定 :新颖性 ,是指在申请日以前没有同样的发明在国内外出版物上公开发表过、在国内公开使用过…  相似文献   

5.
张晓玲 《世界发明》2003,26(2):39-39
2001年7月1日实施的第二次修改后的专利法及专利法实施细则中,新增加了实用新型检索报告的程序。理由是:实用新型专利申请采用的是初步审查制,申请经初步审查合格后,未发现驳回理由的将授予专利权。按照专利法的规定,实用新型专利权应具备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由于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没有像发明专利申请那样进行实质性审查,因而获得的专利权法律确定性较差,权力不够稳定。为克服该缺陷,本次专利法修改时增加了实用检索报告程序。  相似文献   

6.
小鹭鹭听了专利爷爷的一番话 ,她着急地说 :专利爷爷 ,我的发明能够获得专利权吗 ?如果……专利局不给我呢 ?”她“哇”地一声哭了起来。“别哭 ,别哭 ,让我告诉你——一项发明创造要想获得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专利权 ,应当具备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所谓“新颖性”,专利法第二十二条第二款是这样规定的 :“是指在申请日以前没有同样的发明或者实用新型在国内外出版物上公开发表过、在国内公开使用过或者以其他方式为公众所知 ,也没有同样的发明或者实用新型由他人向专利局提出过申请并记载在申请日以后公布的专利申请文件中”,就是说 ,一项…  相似文献   

7.
实用性是发明和实用新型能够授予专利权的必要条件,本文阐述了其要求发明和实用新型应当具有"可实践性"和"有用性"的立法本意,分析了在专利审查过程中,如何基于其立法本意正确适用实用性条款,并通过两个案例探讨了在实质审查过程中实用性与充分公开竞合时的法律适用。  相似文献   

8.
正一项技术被授予专利权的实质性条件就是要具备创造性、新颖性和实用性。然而,具有实用潜质是一回事,能够真正转化为产业化应用又是一回事。在现实面前,不少研究者根据自己的技术特点,努力寻求一条让高新技术"飞入寻常百姓家"的道路。黄瑛也一直在为技术实用化付出着。  相似文献   

9.
我国专利法第一条开宗明义,指出立法宗旨:保护专利权人的合法权益,鼓励发明创造,促进科学技术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因此,发明实质审查工作的核心,就是坚持以发明的“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评判为主线的实质审查。  相似文献   

10.
《发明与创新》2003,(5):24-25
一、专利的种类我国专利法规定的专利有三种: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发明,是指对产品、方法或者其改进所提出的新的技术方案。实用新型,是指对产品的形状、构造或者其结合所提出的适于实用的新的技术方案。外观设计,是指对产品的形状、图案、色彩或者其结合所作出的富有美感并适于工业上应用的新设计。二、授予专利权的条件1、不违反国家法律、社会公德,不妨害公共利益。2、专利法规定的不授予专利权的内容和技术领域:①科学发现;②智力活动的规则和方法;③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④动物和植物品种;⑤用原子核变…  相似文献   

11.
1.新产品(新包装)先上市试销,市场看好或出现仿冒苗头时再申请专利保护根据专利法的规定,这种试销行为已造成产品或包装的公知公用,丧失了其新颖性。而产品、包装或技术方案具有新颖性是获得专利权的前提之一。同样,将科研开发成果先发表学术论文,先进行行业间学术、技术交流,先参加新技术新产品博览会、交易会、订货会,先进行科技成果鉴定等而后申请专利,都可能造成公知公用,丧失新颖性。2.申请了就受到保护了专利的保护是从你提出的专利申请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专利权并公告之日开始,在此之前,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和外观设…  相似文献   

12.
存在的问题 根据我国专利法的规定,一项专利(发明、实用新型或者外观设计)申请经过审查后.如果符合法定条件,就授予专利权并予以公告。公告之日起,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如果认为该专利权的授予不符合有关规定,可以启动无效程序,请求专利复审委员会宣告该专利权无效。专利复审委员会将对宣告专利权无效的请求进行审查并作出无效宣告请求审查决定(以下简称审查决定)。  相似文献   

13.
通常,申请人就一项发明创造提出实用新型和发明两种专利申请,在发明专利申请具备授权前景时,放弃已取得的实用新型专利权  相似文献   

14.
无论在发明专利申请的实质审查程序、实用新型专利权评价报告、复审与无效审查程序以及后续的行政诉讼程序中均有可能涉及"公知常识"用于新颖性、创造性的判断,在某些情况下"公知常识"会成为争论的焦点。本文首先分析了公知常识在新颖性、创造性审查中的不同适用,探讨如何既能提高审查效率,又可避免公知常识的滥用以确保审查工作的公正与公平,从而在听证原则与程序节约原则之间、公平与效率原则之间建立合理的平衡。  相似文献   

15.
无论在发明专利申请的实质审查程序、实用新型专利权评价报告、复审与无效审查程序以及后续的行政诉讼程序中均有可能涉及"公知常识"用于新颖性、创造性的判断,在某些情况下"公知常识"会成为争论的焦点。本文首先分析了公知常识在新颖性、创造性审查中的不同适用,探讨如何既能提高审查效率,又可避免公知常识的滥用以确保审查工作的公正与公平,从而在听证原则与程序节约原则之间、公平与效率原则之间建立合理的平衡。  相似文献   

16.
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的实用新型制度具有中国的特色。其一是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提交后只需通过初步审查(不经过实质审查)即可被授予专利权,而其权利与经过实质审查的发明专利无实质性区别,只是保护期仅为10年;其二是申请人就同一件发明创造在申请实用新型专利的同日还可以申请发明专利(即"一案两请")。一般情况下实用新型会先获得授权,其后当发明专利申请即将获得授权时,申请人只需放弃在先获得的实用新型专利权即可,从而使该发明创造的专利权得以延续。  相似文献   

17.
正专利法第二十二条第三款规定的创造性是一件专利获得专利权的充分必要条件,亦是众多专利案件在专利实质审查接触到的最多的法条。对于发明,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是具备创造性必须满足的两个要件。而在具体审查过程中,《专利审查指南》将上述两个条件  相似文献   

18.
在2006年修订的新审查指南中确立了涉及计算机程序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审查基准。审查基准一词沿用了旧审查指南判断新颖性、创造性的说法,将判断涉及计算机程序的发明是否属于专利法保护的客体与判断新颖性、创造性放在同样的高度上。该审查基准的确立的目的,就是拨开笼罩在涉及计算机程序的发明专利申请上空挥之不去的智力活动规则的疑云,明确什么样的涉及计算机程序的发明专利申请是专利法保护的客体,可以进入到后续的评价新颖性、判断性的审查阶段。也就是给公众、申请人、审查员、代理人对某个发明是否应当申请专利、能否被授予专利权以更加明确的心理预期。为实现此目的,新审查指南开出的“药方”就是两步三类判断法。  相似文献   

19.
在当今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知识产权对一个企业来说无疑至关重要,尤其在中国进入WTO后,竞争更为激烈、残酷的时候。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就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核心,而申请专利,使自主研发出的技术获得专利权,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一种具体表现。专利权远没有人们想象中的那么神秘,简单地说,任何发明创造都可以申请专利。从专利法意义上讲,只要具备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的专利申请文件,都有可能获得专利权。  相似文献   

20.
什么样的发明创造可以申请专利编者按本刊经常收到读者来信询问:什么样的发明创造可申请专利?什么人有资格由请并取得专利利权?对两个人就同样的发明创造分别提出专利申请,专利权授予谁?授予专利权的发明创造必须具备哪些实质条件?由请专利前应作些什么准备?怎样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