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敬 《今日教育》2011,(12):40-40
三毛是华语文学世界里的奇女子。她曾以《撒哈拉的故事》《万水千山走遍》等等充满异域风情的“另类”文字倾倒过芸芸众生。愚本书虫,亦曾痴痴迷醉于三毛的生花妙笔,且常自诩是她的忠实拥虿。未料,这么些年来,偏偏还是忽视了这本《我的宝贝》。  相似文献   

2.
素面朝天     
我要说的是三毛。 三毛本叫陈懋平,浙江人,生于一个律师家庭。自小被唤作“书痴”,十三岁通读《红楼梦》,后随家人定居台湾,中学时代一度自闭,甚至想到过自杀。后留学西班牙,辗转反复,一生走遍万水千山,但她从未刻意去改变过什么,她的魅力就在素面朝天。  相似文献   

3.
三毛 《中文自修》2012,(1):12-15
如果你渴望冒险、渴望浪迹天涯,那么请读"三毛";如果你渴望思如泉涌、渴望感染他人,那么请读"三毛"。三毛的足迹会带你《万水千山走遍》;三毛的文字会让你知道俯仰皆文章,让你明白是什么使《我的灵魂骑在纸背上》。读三毛的作品吧,就从这两篇开始。本期主持:上海市黄浦学校张英  相似文献   

4.
行者     
起初的旅行,不仅是她不断积累阅历的岁月,也是行者的灵性转变为人心感性的过程。她游遍千山万水,正因山水之游造就山水文学,一本《万水千山走遍》不久问世。书中的她,被各种各样的风景人文所感动,所震撼。著名作家三毛,追忆起她的璀璨人生,人们总想到两桩子事:其一是她洒脱地游遍千山万水,开始属于她的"万里路"的前行;其二则是那首悲情万种的《滚滚红尘》与匆匆地告别人世。她,在决定上吊前,是以一个感性者的姿态思考了许久的。  相似文献   

5.
读她     
我曾经在脑海里虚构过那么多的形象,或美好,或善良,或勇敢。他们却都是死的,我无法用简单的想象和我苍白的文字,赋予他们生命。我羡慕三毛,简单的人,一如她的名字。我羡慕三毛,羡慕她的勇气。住在撒哈拉沙漠里,与一望无边又变幻莫测的沙漠为伴;在加那利群岛,和丈夫荷西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在她的笔下,所有的东西仿佛都活了过来。与荷西捉鱼去卖,在海边大叫着彼此的名字,在加那利和荷西厮守,却没有到终老。那些情节,我仿佛亲眼目睹一般,是那么真实。读三毛的书,就像是在读一个鲜活的生命。我想去三毛去过的地方,我想去流浪,然后对刚刚认识的人说:"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可  相似文献   

6.
再读三毛     
三毛的书对我来说是不陌生的,很早就曾读过她的《哭泣的骆驼》《撒哈拉之恋》等集子,只觉得她是一个奇异的女子,选择了一种奇异的生活方式,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充满传奇的世界。虽然她的书对我很有吸引力,但总觉得她离我们很远很远。后来知道她来到了大陆,又很快回到了台湾,最后惊闻她自杀。三毛去世后,曾引起很大一阵子的三毛热,然而我想,三毛终究是寂寞的,因为我们不懂三毛。很多年过去了,有一天,我在书店里随手拿起了一本《三毛经典作品》,随便地翻了翻,那些熟悉的文字忽然于我有了一种全新的感受,于是便买回家,以便好好地再读三毛。因为知…  相似文献   

7.
品读三毛     
我不知道此刻的三毛悠悠的情丝又在怎样缠绵的一隅喁喁而语。她自从48岁告别这个世界,告别她的读者,她那些记录于世间的文字,就已化为了这个世界的一道永不消逝的清丽,化为了我为她涌动的感动,化为了我心灵深处的感应。今晚,夜凉如水,一支笔,一页纸,我试图寻到些点点滴滴,品读我挚爱的三毛。我漫游在三毛的《撒哈拉沙漠的故事》,去拾那散落在沙间的点点闪光,拾那她与荷西萦绕在风沙中的恋情,去寻她遗落在沙漠中的梦的小屋。三毛,她是怎样一个女子,细腻而又感性,单纯而又活泼。文如其人呵,是怎样一份细腻的心思才能在大大小小形形色色中找到…  相似文献   

8.
作家三毛在《大胡子和我》中,写到她与丈夫荷西之间的一段对话—有一天,我突然问荷西:"如果有来世,你是不是还会娶我?"他背着我干脆地说:"不!"我又惊又气,顺手打了他一拳:"你这小瘪三,我有什么不好,说!"本来期望他很爱怜的回答我:"希望生生世世做夫妻",想不到竟然得到如此无情的一句话。  相似文献   

9.
束耘 《教育》2009,(12)
记得台湾作家三毛写过一篇游记,说她"万水千山走遍,没有去过的就是澳洲和新西兰了。那里虽然很美,但是没有文化,就不去了。"是啊,这个只有200多年历史的小国,有什么历史文化遗产呢?然而,这次我赴"没有文化的新西兰",却感  相似文献   

10.
台湾女作家三毛以其个人独特的人生经历,以及她的真情与爱心,吸引和感动着每一个读者。三毛对人生的厌离态度与她独特的人生经历有着莫大的关系,并直接影响并反映在了她的创作之中。本文试从撒哈拉情结、荷西情结、自杀情结三个方面探讨三毛在洒脱、豁达的做派后面,始终隐藏着的一丝若隐若现的悲凉与孤寂,感受她把生的绚烂与死的静寂完美糅合成一生的绝唱。  相似文献   

11.
束耘 《高中生》2011,(34):43
记得台湾作家三毛写过一篇游记,说她"万水千山走遍,没有去过的就是澳洲和新西兰了。那里虽然很美,但是没有文化,就不去了"。是啊,新西兰这个只有约200年历史的小国,有什么历史文化遗产呢?然而,这次我赴"没有文化的新西兰",却感受到了它那  相似文献   

12.
正最喜欢的一本书:《撒哈拉的故事》推荐理由:因为《雨季不再来》了解三毛,但却因为《撒哈拉的故事》喜欢上三毛。读着这本书,我仿佛也跟着三毛和荷西去了撒哈拉沙漠,感受着那里的风土人情以及他们或喜或悲的生活。古话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说的是做什么事都不能纸上谈兵,要亲自实践才能有所收获。而我以为读书与写作就是这样的关系,读书就像是纸上谈兵,写作便是将所读所感展现出来。因此读书是基础,只有在阅读的基础上才会有所感悟有东西想要表达,这也大概就是古人所说的"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的道理吧。  相似文献   

13.
首先 ,我们来看一篇作文。作者是刘莹。创造生活的奇迹———读《白手起家》有感“女孩子们大都爱看三毛的书 ,为她奇异的经历而惊叹 ,为她浪漫的爱情而感动 ,为她独特的思想而折服……”这是一位女孩曾经告诉我的话。直到看过了《白手起家》 ,这位奇特的中国女性的形象 ,才逐渐在我眼前明晰起来———她是一位作家 ,也是一位艺术家 ,更是一位生活的哲学家。我的确很感动 ,倒不是因为她与荷西的爱情 ,而是她那种认真、乐观面对生活的态度 ,为她那种精神那股子劲儿。白白的小屋子 ,坟场里买来的石像 ,棺材板和旧轮胎做成的沙发 ,脚踏车的铁丝…  相似文献   

14.
数学啊数学     
喜欢上三毛,并不是因为她的撒哈拉或者是她跟荷西的惊世爱情,而是因为某一篇文章里她说她的数学不好,总考零分,某一次愤而背上答案,结果考了满分,老师疑惑,把题目顺序换了换,可想  相似文献   

15.
作家三毛在她的《拾荒梦》中曾记述了这样一件事:在她小学时代的一次作文课上,老师布置了一篇有关将来做什么的作文。三毛在她的作文中写道:"我有一天长大了,希望做一个拾破烂的人。"因为她认为这种职业"不但可以呼吸新鲜空气,同时又可以大街小巷  相似文献   

16.
作家三毛在她的《拾荒梦》中记述了这样一件事:在她小学时代的一次作文课上,老师布置写一篇有关将来做什么的作文。三毛在她的作文中说,“我有一天长大了,希望做一个拾破烂的人”,因为她认为这种职业,“不但可以呼吸新鲜空气,同时又可以大街小巷的游  相似文献   

17.
我与三毛     
晚上闲来无事,从狼藉的书柜里随便翻出一本书来看。看到封面上的大字——"雨季不再来",心中竟有一丝歉意:久违了,三毛!我是一个极其内向的小孩,家中的书又颇多,于是便在书中找到了一片天地,自然,三毛也是我在那里结识的。我看到的三毛,一直是快乐、洒脱的,她的笔下跳跃着鲜活的生命。或许是她天生的闲云野鹤、随处流浪的性格赋予了她这种写作风格,可我想,若没有爱心,三毛恐怕也不会写出这样的作品。三毛的大半生都在漂泊,和她的西班牙大胡子丈夫荷西一起周游世界,从撒哈拉到加那利群岛,后来又迁到了特内里费的十字港,再后来到了兰萨罗特和帕尔马。  相似文献   

18.
我喜欢     
我喜欢养鱼,喜欢五彩斑斓、游来游去的鱼,但我却从来不养鱼,因为我怕我的喂养只换来它们生命的更加短暂。我知道我的眼皮成三层了,因为昨晚我没让自己睡好。我想我的眼睛是很肿的,因为我睁着眼睛看东西很不舒服。我一直都有一种莫名喜欢虐待自己的倾向,一直到不能自已。我喜欢三毛的书,喜欢她和荷西之间那种永不消散的快乐。因为三  相似文献   

19.
2008年是作家三毛诞辰65周年的日子,距离她1991年自缢身亡已经过了17年,关于三毛的死因至今仍是一个谜。因为人们并没有在现场发现她留下任何遗书。但最近三毛好友眭澔平首度公开了三毛遗书。眭澔平说,三毛在她自杀前几天赠送给自己一本书,就是她的《滚滚红尘》,发现在里面夹了这篇文章。  相似文献   

20.
不要玷污孩子的梦作家三毛在她的《拾荒梦》中曾记述了这样一件事:在她小学时代的一次作文课上,老师布置写一篇有关将来做什么的作文。三毛在她的作文中说:“我有一天长大了,希望做一个拾破烂的人,”因为她认为这种职业,“不但可以呼吸新鲜空气,同时又可以大街小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