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情感,是教育教学活动中认识主体必不可少的非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好情感因素,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情感还是学生认知能力发展的动力,语文教学中的任何活动都要作用于学生的情感.因此,要从备课、授课和复习三个主要环节入手,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的志趣.  相似文献   

2.
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要紧扣素质教育的脉搏,围绕学生的成长需求,更新教学理念,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语文学习活动,激发想象力;创新语文教学模式,提高语文教学的生动性,激发学生的参与情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优化语文教学方法,发散学生的思维,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层次和思想素质. 一、创设情境,在情景交融中激发学习情感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树立科学的教学观、学生观、育才观.现代教育不仅要传授文化知识,还要引导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做人,让学生理解知识,掌握技能,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3.
孙天升 《文教资料》2008,(21):120-122
情感是人的精神生活得以高度发展和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也直接影响到人的学习和工作效果.在语文学习中,情感是影响学生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学生必须对语文产生情感,才能获得学业的成功.因而,在语文教学的情感教育中,要深挖语文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注重激发学生的情感思维,同时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拓展训练,构建学生和谐的情感家园.  相似文献   

4.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语文教学更加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语文教师是情感教育的设计师,教师可以从情景引入、朗读感悟、情境创设等方面培养、激发学生情感,使教师、学生、作品三者产生共鸣,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内驱力,从而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5.
新课改以来,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已经成了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小学语文教师通过情感教育的方式来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和品质,并提高他们的自我调控能力,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本文对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理念进行了介绍,探讨了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实施情感教育的作用,重点研究了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方法,寄希望对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融入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6.
素质教育强调学生在自主探究学习中对语文知识、学习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因素的融汇整合,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和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7.
语文教学的过程,是教师的教学情感、教材的创作情感和学生的学习情感三者的沟通融汇并最终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情感教育过程.情感教育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8.
语文是一门极其重要的学科,我们要培养学生积极的语文学习情感,从而提高学生语文学习能力。本文对如何培养学生积极的语文学习情感做了初步的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9.
情感教育既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又是语文教学目标赖以实现的手段.情感教育作为一种教学手段与方式寓于语文教学之中,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迅速掌握语文知识,有效地提高语文能力,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  相似文献   

10.
语文是一门最具人文性的基础学科,具有鲜明的情感色彩。如果能够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用情感引导学生学习语文,不仅能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而且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重要作用。所以,可以把情感的培养作为提高语文学习效率的一个手段。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学已越来越重视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审美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具有鲜明的人文色彩.语文教学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态度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已愈来愈彰显语文教学所特有的人文内涵.这种人文性又能进一步地推动学生学习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堂是情感教育的重要阵地.语文教材选编的文章,文质兼美,人物形象鲜明,饱含着丰富的情感,学生在学习中就会自觉接受情感熏陶,从而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正确的人生观,促使人才素质的提高.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必须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情商的培养与训练,是促成学生学习上获得成功、培养创新精神、提高人才素质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具有塑造美好心灵、陶冶高尚情操、提高学习语文兴趣等作用,因而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通过运用朗读和教学语言感染学生情感,利用教学中的关键词触动学生情感,活用习作方法培养学生情感,使情感教育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4.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语文老师要通过语文教学来合理渗透情感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初中生得到全面的发展.初中语文阅读课堂的情感教育是指在语文阅读课的教学过程中,老师结合相关的理论和方法,将教师自己和阅读教学相关的情感呈现给学生,三者融为一体,从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中所呈现出的知识和情感,激发初中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拓宽学生的视野,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相似文献   

15.
<正>小学语文情感教学,是指教师根据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从各个角度充分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通过学习课文产生积极向上的情感,促进他们的学习。教师在讲授小学语文时,不应只是从文字学习的层面讲授,而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领和点化,以课文中具有情感教育价值的素材为切入点,加强情感教学的渗透,使学生真正体会到课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又满足了学生多层次的情感需求,使学生通过学习语文提高心理健  相似文献   

16.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产生学习欲望的酵母.在语文教学中只有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我认为最有效的途径应从情感教育入手.  相似文献   

17.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情感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知识,理解文章内容,分析主人公的情感变化。同时,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深入了解情感教育理念,结合学生的情况,将情感教育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  相似文献   

18.
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点决定了语文教学必须重视情感因素,因为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挖掘学习潜能、把握课文内涵、开拓写作思路等,都关联到情感因素.只有把握好情感因素,才能真正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9.
尤慧冷 《天津教育》2021,(1):152-153
小学语文是基础学科,语文的学习是为以后其他学科的学习奠定基础,如今的教育不能再是简单的"传道授业解惑",要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情感,引导学生爱上学习,并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本文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及其实施策略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影响语文学习的非智力因素主要是情感、意志和个性心理中的动机、兴趣、习惯、性格等。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完成中职语文学习任务起着激发、维护、定向、调节的作用,而非智力因素中的情感因素,对于中职学生的语文学习,则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我们应以情感教育为突破口,来促进学生非智力素质的提高,从而提高语文学习的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