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叶燮(1627—1703),清初杰出的美学家。字星期,号己畦,浙江嘉兴人。晚年定居吴县横山讲学,学者称为横山先生。康熙九年(1670)进士,十四年任江苏宝应县知县,因不阿上官,不久即被劾落职。著有诗歌美学名著《原诗》,还写有一些美学论文和诗歌,均收在《己畦文  相似文献   

2.
叶燮的《原诗》借鉴程朱的格物理论从主客角度论诗,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诗歌的审美性。但由于其思想的局限,《原诗》的格物论出现了自相矛盾的地方。这是它不可避免的理论缺陷。  相似文献   

3.
叶燮是继刘勰之后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又一位理论大家。他的《原诗》是继《文心雕龙》后又一部系统的论诗理论著作。布瓦洛是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的代言人,《诗的艺术》一书,集中体现了他的诗学思想。叶燮与布瓦洛分别作为中国和法国的著名作家和理论家,两人的诗学思想有一致之处,但由于置身于不同的文化历史土壤和生活环境之中,两人的诗学思想又存在相当大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4.
得益于佛学的影响,叶燮以《原诗》为代表的论诗文字表现出自己的特点。一方面,叶燮对文学创作中主体作用的认识追根溯源是由佛学心性理论和汲取佛学心性理论而在儒门另立新宗的程朱理学发展而来;另一方面,叶燮的诗歌艺术思维方法与佛门思维方法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5.
叶燮的《原诗》,是清代一部不可忽视的诗歌理论的重要著作。它的重要性,首先在于它吸取了前代文艺思想的一些积极成果,较为全面地探讨了诗歌发展的有关规律。著作标题为“原诗”,就是对诗歌进行探源,一方面探索诗歌发展的源流,即其演变规律;另一方面,探讨诗歌创作的原则,即其创作规律。叶燮在这两方面提出的观点,在我国诗论史上,也并不是没人提过,但大多零散,叶燮却把它系统化了,理论化了。应该说,这是对我国诗歌  相似文献   

6.
叶燮是清初一位著名的文艺理论家和美学家。他的一些关于诗歌理论和美学的卓越见解,除了见于探讨诗歌发展本末源流的专著《原诗》外,更多地散见于他的诗文集中。这些见解,具有朴素的唯物辩证思想。而在探讨诗歌的创作方法时,对于诗歌创作中的形象思维作了非常精辟的论述。  相似文献   

7.
叶燮是我国清代一位杰出的艺术理论家。他在《已畦诗文集》、《原诗》等著作中,建立了一套比较完整的美学体系。他继承了明代反复古派斗争的优良传统,与唯心主义、形式主义和复古主义美学观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叶燮认为艺术的本源是客观的“理”、“事”、“情”,艺术家的构思不能离开这样的基础。他坚持了艺术美来源于社会美的唯物主义美学  相似文献   

8.
清代初期的叶燮(1627—1703),是继刘勰之后又一位杰出的文艺理论家。在他的诗论专著《原诗》中,对文学创作的许多重大理论问题作了系统而精辟的论述。叶燮及其《原诗》,近些年来引起有关专家学者的重视,已有不少研究成果问世。但就笔者所见,对叶燮的作家论系统全面研究的成果还不多,本文拟就这一问题,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清代著名文论家叶燮的《原诗·内篇》中包含了丰富的修辞思想 ,尤其是他对诗歌修辞的核心问题———“活法”的深刻论述 ,对我们认识诗歌语言的特征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诗歌修辞的角度 ,结合叶燮在文中的有关论述 ,对“活法”的概念、“活法”产生的内在必然性、诗人素质要求以及诗歌语言变异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清代初期的叶燮(1627——1730)是一位值得高度重视的文学家兼文学理论家。他的诗文创作虽然没有什么突出的成就,但也仍有闪光的东西在;他的文学理论(主要是诗论)是一笔富有民主性精华的遗产,其中有很多精辟的见解,对我们今天的文学创作、文学评论仍有借鉴意义。叶燮及其著作,历来不受重视,这和叶燮的社会地位低微,其理论不与时合有直接关系。解放以来,郭绍虞、霍松林、敏则、蒋凡诸先生相继发表了他们的研究成果,为此项研究打开了局面。特别是敏则在其《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中,对叶燮及其《原诗》作了相当高的评价,指出叶燮是“我国十七世纪的一位重要的唯物主义思想家,我国美学和文学理论批评  相似文献   

11.
论叶燮的诗歌美学思想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叶燮的《原诗》为主要研究对象,剖示了叶燮在中国诗歌批评史上的重要意义。叶氏的诗歌美学思想具有鲜明的批判性、进取性、开创性和系统性。叶燮强调了诗歌艺术的发展变化,他从四个方面高度总结了中国古代诗歌创作与发展的特点,认为诗歌表现的的本源在“物”与“人”的双向往返高度交融之中;诗歌艺术的诞生,必须兼备主体与客体两方面的条件;诗歌创作应有感而发、有为而作;后代的创新意识是推动诗歌发展的真正动力。  相似文献   

12.
叶燮在《原诗》中论述诗歌创作时,明确地提出"以胸襟以为基"。但是对于"胸襟"的涵义,他并未给出清晰的说明。本文从叶燮《原诗》对"志"的解释入手,阐述了"志"与胸襟的关系,"志"与情的关系,实际论及胸襟培养的途径和内涵。继而阐述叶燮对于胸襟的具体运用,即以胸襟为基,建立诗歌创作论和诗歌发展论,并涉及诗歌批评论。  相似文献   

13.
叶燮在其诗歌理论批评著作《原诗》中提出了他的诗歌意象特征论——理、事、情,认为三者在诗中构成不可或缺的诗歌意象,揭示了诗歌的内容特征。本文从诗歌艺术本质出发,分析“理、事、情”三者的意义所在,提出对诗歌创作美学的一些理解。  相似文献   

14.
叶燮是一位在中国美学史上做出卓越贡献的人物,他的《原诗》建立了以理、事、情——才、胆、识、力为中心的相当严密的唯物主义美学体系。这个美学体系是中国古典美学的一种总结。当代学者金克木在谈到对清诗的评价时认为,叶燮的《原诗》“几乎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它不但全面、系统、深刻,而且将文学观和宇宙观合一”,“组成了完整的思想体系”,并认为叶燮的美学体系“很有近代、现代意味”。这个评价是相当中肯的。本文拟就叶燮的美学思想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申茂堂 《文教资料》2011,(21):13-14
叶燮在《原诗》中论述诗歌创作时,明确地提出"以胸襟以为基"。但是对于"胸襟"的涵义,他并未给出清晰的说明。本文从叶燮《原诗》对"志"的解释入手,阐述了"志"与胸襟的关系,"志"与情的关系,实际论及胸襟培养的途径和内涵。继而阐述叶燮对于胸襟的具体运用,即以胸襟为基,建立诗歌创作论和诗歌发展论,并涉及诗歌批评论。  相似文献   

16.
《原诗》以其理论的思辨性、系统性而著称,后人对其中的正变观、本质论、创作论几乎都做了比较系统而深入的研究,而对《原诗》中叶燮有关杜甫、韩愈、苏轼的评价及其诗歌的精辟分析却研究得颇少。为何众多诗人中叶燮唯独如此欣赏这三位诗人,他们的诗篇中有哪些东西与叶燮的诗学理论追求有着相似之处;叶燮是如何运用自己的诗学理论去评价、分析他们的诗歌,又是如何从他们诗歌创作理念中升华出自己的诗学主张,值得我们认真分析。  相似文献   

17.
叶燮诗学思想在《已畦集》一些单篇序文中有所涉及,然而更为集中地呈现在其诗学著作《原诗》一书中。《已畦文集》附刊《原诗》共四卷,由内、外二篇构成,每篇分上、下二卷。《原诗》内、外篇主旨同一,然具体论述各有侧重。清人沈珩于《原诗叙》中称:"内篇,标宗旨也。外篇,肆博辨也。非以诗言诗也。"内篇"宗旨"在于阐述诗歌的源流本末、正变盛衰、沿革因创之理,在具体论述上更具有系统性和理论性;外篇"肆博辨"在于通过具体的艺术鉴赏批评论证其诗论主旨和诗学主张,是对内篇中的一些问题展开讨论。本文主要论述叶燮以"正变"为核心的诗歌发展观。  相似文献   

18.
叶燮在《原诗》中论及了诗歌发生问题。他关于这一问题的根本学说,可以概括为"我四物三"说。在这一根本学说之外,先有胸襟说、触物起兴说、诗无定法说这三个具体说法值得注意。"我四物三"说是叶燮诗歌发生论的"纲",而先有胸襟说、触物起兴说和诗无定法说这三说则是"目",它们是对"我四物三"说的进一步补充和完善。这一"纲"三"目"比较圆满地实现了叶燮的理论目的。  相似文献   

19.
叶燮《原诗》以其突破传统的论述方式、独具一格的艺观点和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奠定了它在中国古代论史上的经典地位。《原诗》理论的核心在于变,即自主创新,又主张“变而不失其正”,意即自主创新不能违背思想上的儒家正统和审美上的风雅传统。同时,此书在诗学观念上也存在回避不了的矛盾和疏漏,如“踵事增华”说与“诗至宋能事已毕”说的矛盾,《诗经》为诗歌之源头的理论错误,对“气”和“神”等概念的解释与使用中的疏漏,在两套理事情概念转换中的矛盾,等等。  相似文献   

20.
《原诗》是叶燮的一部具有完整体系的、探讨诗歌艺术的著作。对于这部著作,人们一般都重视它的唯物主义的思想观点,这是正确的。然而,我以为,《原诗》中还有着许多辩证的思想因素在闪光。这些也是值得我们去整理研究的。这些辩证的思想因素的产生,究其原因,是因为叶燮能实事求是地观察事物,从事物本身出发,所以,他能在一定程度上看出它们的发展和变化。正是这些朴素的辩证思想因素,使得《原诗》的美学思想,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