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09手机媒体:迈入3G新时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肖倚  杨成 《传媒》2009,(12)
"未来将是手机媒体的天下",世界传媒巨头默多克5年前的预言在今天即将成为现实.对于中国手机媒体而言,2009年最重要的事件莫过于3G牌照的发放.2009年,中国的手机报和手机电视平稳发展,手机上网增长迅猛,手机阅读初露端倪.更为重要的是,3G的宽带宽和高速率激发了用户对移动信息消费更为强劲的需求,延伸了传统的报纸、期刊、广播、电视等媒体的无线空间,并逐渐使手机上网成为越来越多用户的日常行为.当然,3G的影响目前还只是初露端倪,其深刻影响将在未来数年乃至更长时期内呈现.  相似文献   

2.
汤伟 《新闻前哨》2007,(4):76-76
手机是目前为止所有媒体形式中最具普及性、最快捷、最方便并具有一定强制性的媒体平台,它的发展空间非常巨大。在未来的5至8年,3G手机普及之后,手机媒体将成为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获得信息的重要手段。然而,对比眼下空洞的内容服务、仍旧模糊的发展模式以及总不明朗的3G局势,手机的媒体之路似乎有些飘摇不定。随着3G技术的成熟,3G手机已经突破了多媒体功能的局限,拥有对数据和多媒体业务强大的支持能力以及在线影视、阅读图书等多种多样的流媒体业务。3G手机的发展势不可挡,如手机电视的出现。目前各国都在致力于手机电视的发展与开拓。一份来自咨询机构Informa的调查报告指出,到2010年由于3G的大规模应用,全球将约有1.25亿用户使用手机看电视。在中国,手机电视如火如荼。有预测说,到2007年,中国手机电视业务的用户数将达到505万左右,使用手机电视业务按平均每户每月支出30元计算,年收入将达18亿元。  相似文献   

3.
艾丹 《新闻前哨》2007,(12):38-39
手机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手机上网,手机看报,手机娱乐,不知不觉手机成了“第五媒体”。手机媒体作为新时代高科技的产物,是在电信网与计算机网融合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是最新移动增值业务与传统媒体的结晶。与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四大媒体相比,手机媒体在传播方面有很多优势。目前,全国众多的新闻媒体纷纷发展自己的手机新闻业务以及其它资讯服务。为的就是抢占3G时代的新闻高地。  相似文献   

4.
观众·市场     
中国成全球媒体娱乐业火车头普华永道的一项研究显示,中国是媒体娱乐业增长最快的国家,未来5年内将以每年25.2%的速度增长,预计在2008年中国将取代日本成为亚洲最大的媒体娱乐市场。报告还表明,在未来五年内,音乐、影片及游戏通过互联网、手机等进行的数字化分销将为媒体娱乐行  相似文献   

5.
当前媒体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以手机为主的移动新媒体正在蓬勃发展。手机正从最初的语音工具,演变成信息终端和信息处理平台。手机正从人际传播走向大众传播。未来的3G手机具有高速度、多媒体、个性化的特点。当年轻群体习惯了选择手机作为首选媒体,就自然希望通过手机获得更多信息产品。手机作为互动平台,  相似文献   

6.
宋晓雪 《新闻世界》2011,(9):136-137
手机媒体在中国的发展,不可能直接拷贝I—MODE模式,在现阶段发展的重点是手机短信;3至5年后随着3G在中国的逐渐普及,相关法规的完善,手机媒体将实现网络化、宽带化,手机将成为随身携带的、交互式、多媒体的大众媒体,将创造一个巨大的媒体市场,但是手机媒体的强制性传播也给受众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7.
论手机媒体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发明手机的主要目的是用来进行语音通话 ,但手机与互联网的结合已使其成为一个重要的新媒体。手机媒体在中国的发展 ,不可能直接拷贝I-MODE模式 ;在现阶段发展的重点是手机短信 ;3~ 5年后随着 3G在中国的逐渐普及、相关法规的完善 ,手机媒体将实现网络化、宽带化。手机将成为随身携带的、交互式、多媒体的大众媒体 ,将创造一个巨大的媒体市场。  相似文献   

8.
当今的日报要和电台、电视、网络、3G手机等异质媒体竞争,又要和晚报、早报、都市报等同质媒体打拼,体育和娱乐的报道已经从日报  相似文献   

9.
杨柳 《新闻世界》2010,(5):159-160
手机媒体的出现,带来了技术革新潮流。手机正从人际传播工具向大众传播媒体转换,它已不再仅是通讯工具,还担当起了"第五媒体"的重任。随着3G时代的到来,手机功能将得到更加完美的展示,手机作为新媒体的特点将会更加明显。本文从手机媒体与传统媒体的互动融合角度,从手机报、手机广播和手机电视三个方面来分析手机媒体的特点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0.
据专业机构预测,国内未来三年3G的商务应用将达到2万亿元的市场。①3G服务除了人们常说的移动上网、视频通话、远程监控、GPS、手机邮箱、移动搜索、在线互动游戏、手机钱包、手机银行等九大功能外,3G广告模式的开发,更是值得关注和研发的新型媒体资源。据硅谷动力的消息称,2008年全球移动广告的收入将首次突破10亿美元,达到13亿美元,2013年全球移动广告收入将增长到48亿美元,未来中国和远东将成为全球最大的移动广告市场。  相似文献   

11.
3G时代:对广播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莉 《中国广播》2009,(4):46-48
2009年1月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发放3G牌照,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三大运营商都获得了运营资质,这意味着我国由此步入“3G时代”。随着3G技术的广泛使用,手机将改变人们对媒体的使用习惯和消费习惯,成为最有影响力的媒体,开创媒体的一个新时代。手机所承载的手机广播也将大放异彩,并拓展出广播发展新的空间。  相似文献   

12.
浅析手机报的媒介特性及发展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昕 《编辑之友》2010,(2):73-74
在3G时代,手机将毫无争议地成为第五媒体,因为它既不是传统媒体的延伸,也不是互联网的补充,而是一个崭新的媒体。值得注意的是,手机作为一种新媒体拥有着庞大的用户群,据最新数据显示,这个用户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3G移动通讯技术发展加速了以手机移动终端等互联网媒体的发展,更迭及各类新兴媒体所承载的应用的开发。报纸、广播及电视等传统媒体、网络媒体与新兴手机媒体,三者均依靠自身特点和优势,在出版领域占有相应的用户市场。本文较详细地阐述了手机媒体及其特性,而后通过比较手机媒体和传统媒体、网络媒体所拥有的优势,预测这三者在未来的关系是融合的,而不会是"一家独大"的,出版业将要迎来的是一个时代上的颠覆。  相似文献   

14.
3G时代移动广告的营销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文雅 《今传媒》2010,18(10):51-52
手机媒体凭借其传播及时性、反馈便捷性,当之无愧的成为了"第五媒体",这种一点对多点、定向传播的便携移动媒体正被越来越多的广告商看中,成为投放广告的一种新载体。随着我国3G牌照的发放,预计未来几年无线互联网将迎来爆发式的增长,无线广告也将随之进入高速发展期。本文主要分析了3G时代下移动广告的种类与营销特点。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3G移动通讯技术发展加速了以手机移动终端等互联网媒体的发展,更迭及各类新兴媒体所承载的应用的开发.报纸、广播及电视等传统媒体、网络媒体与新兴手机媒体,三者均依靠自身特点和优势,在出版领域占有相应的用户市场.本文较详细地阐述了手机媒体及其特性,而后通过比较手机媒体和传统媒体、网络媒体所拥有的优势,预测这三者在未来的关系是融合的,而不会是“一家独大”的,出版业将要迎来的是一个时代上的颠覆.  相似文献   

16.
据专业机构预测,国内未来三年3G的商务应用将达到2万亿元的市场.①3G服务除了人们常说的移动上网、视频通话、远程监控,GPS、手机邮箱、移动搜索、在线互动游戏、手机钱包、手机银行等九大功能外,3G广告模式的开发,更是值得关注和研发的新型媒体资源.据硅谷动力的消息称,2008年全球移动广告的收入将首次突破1 0亿美元,达到13亿美元,2013年全球移动广告收入将增长到48亿美元,未来中国和远东将成为全球最大的移动广告市场.②全新的商务体验、用户体验和巨大的移动广告市场呈现在眼前.  相似文献   

17.
3G时代手机媒体的独特性使其把关机制与传统媒体的编辑把关不同,与网络时代的门户网站把关也有区别,本文通过分析3G时代手机媒体信息传播的特点,探讨3G时代的手机媒体的把关机制。  相似文献   

18.
随着3G牌照的正式发放,制约手机广告发展的带宽与手机终端性能问题迎刃而解,手机上网在未来将成为趋势。相关预测数据显示,3G发牌后国内手机上  相似文献   

19.
文中介绍了手机服务类型从语音到数据到多媒体的变化过程,手机已成为“第五媒体”。分析了手机媒体发展过程。探讨了手机媒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策略。分析表明,手机媒体势必成为主流新传媒,手机媒体业务的市场前景非常广阔。特别是随着宽带移动互联网在手机上的实现,手机将可能成为3G时代媒体的领军者。  相似文献   

20.
自2009年中国正式进入3G时代后,手机媒体这个新兴产业改变了整个网络大环境,改变了消费者的生活形态。而就中国来说,和相邻的日本相比,3G网络起步较晚。因此,本文企图站在移动营销传播的新角度,试探着对中日手机营销传播进行比较研究,为未来中国手机营销传播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