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建筑结构抗震的发展及前景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震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自然灾害。地震造成的惨重人员伤亡和巨大的财产损失,主要是由建筑物的破坏所引起。抗震就是和地震这种自然灾害进行斗争。本文通过对抗震设计理论,抗震试验,抗震设计原则阐述,并讲述了我国建筑结构抗震的现状,探讨了建筑结构抗震在二十一世纪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我国是地震多发国家,抗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结合建筑结构课程教学,通过六点抗震教学措施,使得专科学生毕业走向建筑生产一线后,具备基本的抗震知识,理解并掌握常见建筑的抗震设计构造措施。  相似文献   

3.
如今在建筑结构的设计中,抗震成为工程研究的重要理念。本文从当下建筑的抗震性能出发,对影响土木工程结构中的抗震因素进行研究,提出具体可行的建议,尽量解决目前存在的安全隐患,减缓地震对人们的危害。  相似文献   

4.
基于地震损伤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根据建筑结构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思想,介绍了钢筋砼剪切型结构地震损伤模型及其性能参数的确定方法,根据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通过与我国现行抗震设计规范三水准设计目标的比较,提出了地震损伤目标的确定和基于地震损伤性能的设计准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2013年四川芦山地震、2010年青海玉树7地震和2008年汶川地震对本地区建筑物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坏。通过震害现场调查、总结地震中不同结构体系建筑物破坏特点,从建筑结构震害和防灾减灾设计来分析现有工程结构抗震与防灾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的优缺点。强调抗震工程实践的重要性,并结合工程实践经验,深入探索工程结构抗震与防灾课程的教学改革方法,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增强学习主动性,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查找资料,提高学生结构抗震设计能力。  相似文献   

6.
在进行建筑物抗震设计时,一定要遵循《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提出的抗震设计原则和抗震设计构造要求进行设计,正确应用计算机软件,提高建筑结构设计质量,而且还要加强概念设计。使用功能有特殊要求的建筑以及抗震设防烈度为8、9度的建筑等可采用隔震和消能减震设计。采用隔震或消能减震设计的建筑,当遭遇到本地区的多遇地震影响、抗震设防烈度地震影响和罕遇地震影响时,其抗震设防目标应高于相应未采取隔震或减震的建筑。  相似文献   

7.
对住宅建筑而已,抗震施工技术是保障住宅建筑面临地震灾害时破坏力最小的重要技术.通过应用抗震施工技术,逐步提高住宅建筑抗震能力,从而确保住宅建筑在面临地震破坏作用时,能够降低地震破坏.本文对住宅建筑的抗震施工技术进行简单分析,对住宅建筑抗震施工技术应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结合汶川地震震害调查报告会及对汶川地震中建筑物震害的资料研究,分析汶川地震中砌体、框架、砌体——钢筋混凝土混合结构3种结构体系的震害特点和震害原因,探讨这3种结构体系的抗震性能,总结了一些经验和教训,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和改进建议,供实际工程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9.
底层框架—抗震墙结构指底层为框架、抗震墙上部为砌体结构的一种建筑结构形式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 ,一些临街和社区的建筑底层设计成大空间格局作商用 ,上部用作居住 ,这些建筑有些采用的就是底层框架—抗震墙结构。这种结构经济适用 ,得到了社会的认可。然而 ,这种建筑结构是由两种性能不同的结构材料组成的 ,结构沿竖向刚度变化较大 ,“上刚下柔” ,很不利于抗震。因此 ,我们必须对这种结构认真地加以分析研究 ,合理设计 ,以满足结构安全性和抗震要求。一、底层框架—抗震墙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破坏特征底层框架结构最初采用的是底层全框…  相似文献   

10.
0前言任何建筑物都通过基础将上部结构的各种作用传给地基,基础的好坏直接影响整个建筑的安全性。另外经查《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濮阳市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地震加速度O.15g,可见濮阳市的地震形势十分严峻,而且砌体是一种脆性结构,其抗拉和抗剪能力均低,在强烈地震作用下,砖结构易于发生脆性的剪切破坏,从而导致房屋的破坏甚至倒塌,因此砌体结构中的抗震构造措施是砌体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故总结几年的设计经验,对多层砖混基础设计及其上部抗震构造措施归纳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对国内外城市地下线形结构(地下管道、地下铁道和隧道等)震害的形式、成因及外部影响因素,如地震烈度、场地土条件、埋深、结构构造特点及尺寸等进行了综合分析.并就不同地下线形结构抗震措施的制订发表了见解。综合有关文献资料和工程实例.对盾构隧道进行纵向抗震分析,总结了地震区隧道结构的震害特点以及目前所采用的抗震措施,以供地震区隧道结构的设计、施工、加固作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东日本大地震给日本和全世界带来了巨大灾难。一方面从震后灾民避难生活暴露出的城镇避难所规划与建设的隐患和不足中汲取教训,另一方面日本救灾体制健全,建筑物抗震性能高,国民防灾意识强.大量建设避难场所,重视防震减灾及相关学科的科研工作等,都为我国地震避难所的规划和建设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低层纯钢框架结构住宅的抗震性能分析,运用结构分析软件,结合实例证明了在8度(0.2g)地震区建造低层纯钢框架结构住宅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地震动特性及引起的结构破坏机理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震是一种破坏性极强的自然灾害, 本文以近年来部分地震震害的实例,对地震动特性以及地震动作用下引起结构的破坏进行分析, 以便进行结构抗震概念设计.  相似文献   

15.
汶川大地震     
At 14:28 of May 1 2th,2008,Wenchuan was shaken by a terrible earthquake.The shock was 8 magnitude.A lot of cities and counties were destroyed and many people lost their homes.Tens of thousands of  相似文献   

16.
在结构进行地震响应时程分析时,必须首先确定结构的计算模型,以便确立结构的层间刚度。在地震作用下,结构计算模型是结构进行地震响应时分析的主体,由几何模型和物理模型两部分组成。其中几何模型反映了结构计算模型的几何构成,物理模型反映了材料或构件的力学性能。目前在工程上框架结构常用的计算模型主要有层间模型、杆系模型和杆系-层间模型。针对这三种模型进行全面的分析,并对它们的优缺点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的发展 ,我国现行建筑结构的抗震设防标准应进行改进  相似文献   

18.
汶川地震和唐山地震后媒体传播的差异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汶川地震和唐山地震均属重大的自然灾害,都造成人民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也都展示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社会图景。但两者在媒体传播的时效性、准确性、公开性、重点和篇幅以及报道方式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这些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在“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飞速发展和进步。  相似文献   

19.
地震是威胁人类安全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汶川大地震不仅严重威胁了人们的生命安全,而且还给人们的心理造成了极大的创伤。震灾后的心理问题,一方面表现为恐惧、悲伤、焦虑等负性情绪反应,另一方面还包括不良的躯体症状与行为反应。按照一些基本的途径做好震灾后心理健康的重建工作,是当前最重要的一项社会性工作。在震灾后及时地总结经验,建立心理援助的制度化服务体系是震灾后心理健康长期维护的基本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