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依据”大革命失败后,共产党人十分注重从经济关系上分析中国国情。国民党南京政府建立后,共产党人对国民党南京政府的阶级性作了较为深刻的分析。毛泽东认为:“国民党军阀的统治,依然是城市买办阶级和乡村豪绅阶级的统治”。李立三则认为,“现在南京政府,便是买办、地主、资产阶级联合的政权”。瞿秋白也认为,“事实上,国民党的统治——所谓资产阶级的胜利——只不过是豪绅地主资产阶级的反动联盟”。共产党六大《政治议决案》指出:“现在的政权(指国民党政权),是地主军阀买办民  相似文献   

2.
在清朝未年,中国出现了一个被称为“立宪派”的政治派别。这个派别依附清朝政府,抵制革命运动,要求实行君主立宪,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反映了当时中国资产阶级上层的政治要求。介绍这个政治派别在辛亥革命时期的活动,对于了解中国资产阶级的特点是有帮助的。一立宪派的成员多数是官僚地主和大资本家。他们的领导人也是富商钜贾或是与大资  相似文献   

3.
孔子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充满了各种矛盾的复杂的过渡时代。当时,社会矛盾急剧转化,奴隶主贵族阶级由统治地位逐渐退居次要地位,取而代之的是在蓬勃兴起和壮大的新兴地主贵族阶级。社会在变革,新事物也在萌生,“士”便是在这种情况下,顺应时代潮流产生了。处在“士”阶层的人物,在政治上的地位都比较低下,从当时的高阶层的诸侯卿相养“士”就可以窥其全貌。而所谓的“士”也争相寻找“明君”、“贤主”,企图能得到统治者的支持,推行并实施其政治主张。他们的行动完全自由,言论也完全自由,环境对发展他们的学说及主张极其有  相似文献   

4.
学校按照哪个阶级的思想,培养什么样的人,为哪个阶级服务,这是教育成为哪个阶级专政工具的根本标志。列宁指出:“学校不仅应当成为一般共产主义原则的传播者,而且应当从思想上、组织上、教育上实现无产阶级对劳动群众中的半无产阶级的和非无产阶级的阶层的影响,其目的在培养能够最后实现共产主义的一代人。”苏修版徒集团出于资产阶级专政的需要,完全背叛了列宁的教导,赋予苏修段育双重目的:一方面训练为资产阶级创造利润的恭顺奴仆,如规定职业学校培养“熟练的工人”,以提供廉价劳动力;另一方面培养高踞于劳动人民头上的精神贵族,如高等院校则培养“专家”和“领导人”。为此,他们大肆鼓吹“智育第一”,大搞“天才教育”,宣扬“知识私有”、“读书做官”等等,把学校变成了修正主义的大染缸,资产阶级的教唆场。苏修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已变成了进入特权阶级的阶梯。一批经过高等学校培养的所谓“红色专家”,成为官僚垄断资产阶级专政的重要社会基础,有些成为苏修集团的大小头目,“这些人把知识当作专利品,把知识变成他们统治所谓‘下等人’的工具”。苏修利用教育复辟资本主义,维护资产阶级专政的罪恶行径,戳穿了苏修所谓“智育第一”的虚伪性及其反动本质。他们总是“把资产阶级政治放在学校事业的第一位”,从各方面灌输修正主义思想,为官僚垄断资产阶级造就接班人。  相似文献   

5.
“中间阶级论”是当今西方国家社会阶级结构问题研究中较有影响的一种理论。尽管称谓不一,有“中间阶级”、“中间阶层”、“中产阶级”、“白领阶级”、“新中等阶层”、“新阶级”等等,但所指内容大致相同,即认为在西方国家,“中间阶级”是与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相并列的三大基本阶级之一,并认为战后“中间阶级”急剧膨胀,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已经或正在趋于消失,整个社会已是或将是一个中产化的社会。这一理论的主要论据在于:一日当今西方国家具有中等个人收入水平的人数已占社会成员的大多数;二日当今西方国家绝大多数的脑力劳动者虽然不占有生产资料,但是他们拥有知识财产,并以此在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居于特殊地位;三日当今西方国家绝大  相似文献   

6.
清末立宪派是由地主、官僚、大商人等转化而来的民族资产阶级上层政治派别 ,而革命派则是由手工工场主和一般商人转化而来的民族资产阶级中下层政治派别。他们虽然同属于资产阶级 ,但由于二者的经济地位不同 ,出身不同 ,代表的阶层利益不同 ,决定了二者在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上既有斗争又有联合。 一、由对立到联合作为资产阶级上层政治代表的立宪派 ,一方面因为它代表资本主义新的生产关系 ,同封建的生产关系和统治秩序相对立 ,因而 ,要求变革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反对外来的侵略 ,具有革命性 ;但另一方面 ,它又主要依赖于…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文化史上,宋代有其重要的地位。李泽厚先生曾写道:“宋代是以‘郁郁乎文哉’著称的,它大概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文化最发达的时期。上自皇帝本人、官僚巨室,下到各级官吏和地主士绅,构成一个比唐代远为庞大也更有文化教养的阶级或阶层。”宋代的文人写意画,正是在这一社会、文化背景上,才应运而生的。  相似文献   

8.
知识分子从来不是一个独立的阶级,而是一个分别依附于不同阶段的特殊阶层。毛泽东曾把知识分子同其所属阶级的关系比作“毛”与“皮”的关系,意在强调知识分子依附于某一阶级,就成了这一阶级的知识分子,不会同时依附于别的阶级。因此,知识分子的阶级属性,是由其所从属、所服务的阶级决定的。站在资产阶级立场,为资产阶级剥削和压迫无产阶级服务,依附于资产阶级的就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为无产阶级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从属于无产阶级的一就是无产阶级知识分子。  相似文献   

9.
资产阶级野心家江青为了篡党夺权,炮制了所谓“法家爱人民”、是“农民的代言人”的谬论。为了鼓吹这种谬论,还宣扬这样两个观点:一是所谓在封建制取代奴隶制的斗争过程中,作为新兴地主阶级政治代表的法家人物,也代表了奴隶和农民的利益;二是鼓吹在封建社会中后期,所谓庶族地主或中小地主阶层政治代表的法家人物,实行革新或改良,反对大地主兼并土地,主张发展农业生产等等,统统是代表了人民的利益和愿望的。这种论调的实质是说,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有着共同的利益,它是不折不扣的合二而一的阶级合作的机会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结合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地主阶层的形成过程与“抑商”思想的形成过程进行分析,认为在中国古代社会商业的发展会破坏地主阶层的利益基础——小农自然经济,在以通过租佃土地收取地租的方式获取本集团利益的方式下,封建社会中最大的利益集团—地主阶层—为了自己集团的利益,必然会采取抑商思想和政策,抑制商业的发展,进而抑制商人阶层的壮大。  相似文献   

11.
阿拉伯民族主义运动肇始于19世纪中叶的叙利亚地区,而从此时开始的叙利亚贵族的发展和演变为日后形成的"地主官僚阶层"奠定了基础,贵族融合之后的"地主官僚阶层"为阿拉伯民族主义运动提供了卓越的领导人,从民族主义思潮的传播到民族主义运动的开展,叙利亚贵族在其中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如何看待民国初年蔡锷拥袁的立场,这是一个有关蔡锷一生评价的关键问题。本文认为,蔡锷拥袁,并非偶然。就当时的社会大环境而论,旧官僚、国内的资产阶级立宪派、国外的改良派和革命派普遍存在着拥袁现象;从蔡锷本人来看,他提出的致力统一、着重建设、建立强权政府的三项主张,也为其拥袁奠定了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3.
李唐王朝发展到玄宗李隆基时,在开元后半期到天宝年间,出现了一个盛期,即史家所谓的“开元盛世”。“开元盛世”的出现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中,宇文融的括户是诸多原因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它使国家重新掌握了大量编户和土地,维护了均田制和祖庸调制,一定程度上调节了国家与官僚地主之间的矛盾,缓和了阶级冲突,促进了生产发展,推动了“开元盛世”的出现。  相似文献   

14.
国人是两周社会的一个特殊阶层,他们能左右国君的废立,卿大夫的存亡,国家的命运。这样一个阶层的阶级属性怎样?目前史学界一般都认为:国人是一个自由平民阶级。对于这一点,笔者有不同看法。所谓国人,按一般定义,指居住于周王国和各诸侯国国都内及卿大夫受封采邑的“都”、“邑”中的居民,他们是周族奴隶主阶级的同宗族人,来自同一个血统的自由平民。西周灭商之后,在东土广大地区实行“封藩建卫”,作为王室的屏障。据《荀子·  相似文献   

15.
本文系作者承担的国家课题“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这一待探索中的一个理论问题。文章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对私营企业主阶层的现状进行分析,认为私营企业主阶层已经形成,但没有形成一个新的“资产阶级”。从私营企业主的收入、经营目标及处的社会经济地位等方面论证私营企业主阶层具有两重性特征。这种两重性也反映在它的群体意识中。针对私营企业主阶层的两重性特征,提出对其加强社会主义引导和规范的具体措施,以保证私营经济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教育领导权掌握在哪个阶级手里,执行什么路线,决定了教育成为哪个阶级专政的工具。苏修叛徒集团篡夺了苏联党政大权之后,彻底背叛了列宁所制定的无产阶级教育路线、方针和政策,完全剥夺了工人阶级领导和管理学校的权利。让一小撮打着“共产党”的招牌的资产阶级学阀和反动权威把持了各级教育行政机关和学校的领导权,从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不断强化官僚垄断资产阶级对学校的统治。为此,他们制造种种舆论,鼓吹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首要作用”;采取种种措施,把一批资产阶级教授、学者拉入法西斯党的队伍,戴上“红色专家”的桂冠,以充实学校的领导班子。这一批资产阶级分子,实际上是苏修官僚垄断资产阶级统治的重要社会基础及其在教育界的代理人。他们独揽政治思想教育、教学、科研、招生考试、学位评定、教师鉴定等教育大权,叫嚷“将不惜力量、智慧和经验来实现苏共二十四大的决议,改进对青年一代的培养和教育”,极力推行苏修叛徒集团的反革命政治路线和教育路线,这就决定了今日苏修教育已成为官僚垄断资产阶级专政的工具。  相似文献   

17.
本文系作者承担的国家课题“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这一待探索中的一个理论问题。文章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对私营企业主阶层的现状进行分析,认为私营企业主阶层已经形成,但没有形成一个新的“资产阶级”。从私营企业主的收入,经营目标及处的社会经济地位等方面论证私营企业主阶层具有两重性特征。这种两重性也反映在它的群体意识中。针对私营企业主阶层的两重性特征,提出对其加强社会主义引导和规范的具体措施,以保证私营经济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早在1957年,美国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保罗·萨谬尔森教授(P·Samuelson,1905—)就撰文利用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问题来否定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1970年他发表了《从马克思的“价值”到竞争“价格”的转化:一个抛弃和替换的过程》,1971年又发表了《马克思剥削概念的理解问题——马克思的价值和竞争价格的所谓“转形问题”的概括》。在这两篇论文里,他大肄歪曲马克思的转化理论,企图从转化问题上寻找否定整个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体系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9.
义和团运动后,慈禧太后奉行“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的媚外政策,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潮风起云涌。反清武装起义接连不断.清朝统治岌岌可危。资产阶级立宪派则大力鼓吹立宪,取得了清廷中央和地方一些汉族官僚的支持,清政府内部离心力日益增大。在1904-1905年的日俄战争中,日本取得了胜利,在中国引起巨大震撼,大大坚定了立宪派的立场。张謇直言:“日俄之胜负,立宪专制之胜负也。”穷途末路的清朝统治不得不选择变通,考虑立宪。  相似文献   

20.
近读马敏先生《官商之间———社会剧变中的近代绅商》一书 ,获益良多。此书时空跨度很大 ,从古代“士”阶层的兴起 ,传统绅士阶层的形成和演变 ,绅商合流的萌始 ,一直延伸到近代绅商阶层的形成及其角色和作用。作用同时又通过绅商阶层的类型区别、社会属性、社会功能、政治参与的探讨 ,与西方的早期资产阶级作众多层面的比较 ,“将近代绅商阶层的社会阶级属性确定为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早期形态。所谓‘早期形态’ ,意味着绅商尚不是成熟和完备形态的近代资产阶级 ,而只是在中国社会由中世纪农耕社会向近代工商社会转轨过程中 ,一部分亦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