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正>推荐书目:《忏悔录》卢梭著推荐理由:《忏悔录》这部作品、是卢梭的自传,他在这本书里全面地剖析了自身,对一生进行了反思。根据创作背景来看,卢梭创作这部作品是为了阐释自己的思想,是对自己的辩白。在本书开篇,便透露出一股震撼人心的力量:“这是世界上绝无仅有、也许永远不会再有的一幅完全依照本来面目和全部事实描绘出来的人像。”“我要把一个人的真实面目赤裸裸地揭露在世人面前。”卢梭在《忏悔录》中,真实地讲述了他的一生,将他内心和行为的一点一滴记录下来,“既没有隐瞒丝毫坏事,也没有增添任何好事”。  相似文献   

2.
列夫·托尔斯泰的《忏悔录》是世界三大著名的《忏悔录》之一。《忏悔录》是研究托尔斯泰世界观、人生观十分重要的一部著作。《忏悔录》是托尔斯泰的心灵漂白、世界观巨变和精神升华的自白书,但也映射出托尔斯泰思想的矛盾性。《忏悔录》既坦诚了托尔斯泰的良知,也暴露了他的落后性。他比庸俗的作家们高出百倍,他比革命志士却矮了半截。觉醒了的知识分子在寻求社会解放中却陷入困顿,这是托尔斯泰的人生悲哀。《忏悔录》留给我们的一个启示便是只有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分子才能起先峰作用。  相似文献   

3.
五十多万字的《忏悔录》整整读了两个月,回想起来,这个漫长的阅读过程有些像卢梭少年时代的徒步旅行,随兴所至,随遇而安,自由而无拘束。想放下了就放下了,想读了又接着拿起来,《忏悔录》因为他本身的结构和行文特点,让我无须有“从一而终”的诺言,从而最终收获了“徒步旅行”的“慢”的快乐。  相似文献   

4.
(一) 卢梭的《忏悔录》开篇首句便说:“我现在要做一项既无先例,将来也不会有人仿效的艰巨工作。我要把—个人的真实面目赤裸裸地揭露在世人面前,这个就是我”。郁达夫的创作承继了这项卢梭自以为空前绝后的伟业。他的绝大部分小说、散文、诗词乃至书信、日记,大都以“自我”为原型,敞开着自己的心扉。他的作品是他一生的忏悔录,是他热爱祖国不满社会,苦苦求索而又找不到出路的忠实记载;是他在人生舞台上“半死半生”痛苦挣扎的实录,也是他迷惘、消沉、颓废心理的实供。  相似文献   

5.
歌德曾经说过:伏尔泰标志着旧世界的结束,卢梭代表了新世界的诞生。这句话恰当地点出了他们两人在思想史上的伟大意义。但让人意外的是卢梭和伏尔泰在生前的分歧却是如此之大,数次争吵后,最终分道扬镳。1764年,伏尔泰为攻击卢梭,甚至在《公民的情感》一文中,把卢梭遗弃孩子的隐私公诸于世。[1]这触到卢梭的痛处,他愤然写了著名的《忏悔录》,并在《忏悔录》里附上了他以前写给伏尔泰的一封信,在信里他对伏尔泰说我恨您!  相似文献   

6.
卢梭那著名的为自己辩护的《忏悔录》虽自白是忏悔他一生中的过失,可读完之后笔者却认为其落脚点恰是一种鹤立鸡群的骄傲。他几乎是“不可一世”地发问道:在上帝进行最后审判之日,有谁敢说他比我卢梭更好呢?这正是“忏悔”的目的所在。然而,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相似文献   

7.
《倚枕日记》是章衣萍自传作品的代表,明显体现了与卢梭《忏悔录》的密切关系。章衣萍曾明确指出了这册日记和《忏悔录》的相通之处,表达了他对卢梭的高度认同。通过这种认同,章衣萍为他在日记中对性的直露描写找到了精神支柱,同时,通过大胆的、主要是性爱方面的自我暴露,又展露出在自我辩解基础上的自我肯定意识,具有鲜明的个性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8.
法国启蒙思想家、文学家卢梭,无论在个人气质、创作态度及风格上,都对巴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种影响在巴金的回忆录《随想录》中得以详尽展现。 《忏悔录》向我们展示的是生活于18世纪的法国、出身贫民、崇尚自我、充满反封建精神、但又经历坎坷的一个真实的卢梭。该作品以其真挚的情感,毫无保留的自我剖白而被广大读者牢记。卢梭的名字连同他的《忏悔录》一度成为“真诚”、“讲真话”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9.
《忏悔录》是卢梭晚年的一部重要作品。1766年,卢梭54岁时,他开始起笔回忆,一直写到1770年才告完成。《忏悔录》具有强烈的自传性质,卢梭在里面不仅刻画了与他交往的各色人物。而且以惊人的诚实、坦率的态度描写自己,甚至毫不隐讳自己最下流最无耻的行为。这使每一个读它的人。都肃然起敬。  相似文献   

10.
圣·奥古斯丁的《忏悔录》是欧洲最被传诵的一部著作。“忏悔录”不能单纯看成是一本奥古斯丁的自传性作品,而是一部用自传形式,通过现身说法,表达神学观点,提出若干神学理论的著作。为后来完成《上帝之城》神学理论体系奠下基础。  相似文献   

11.
晚年的卢梭,在写完《忏悔录》以后,完全变成了一个孤僻和近乎神经质的人。他在巴黎郊区一处简陋住房里隐居起来,谢绝参与一切社会活动。如今在法  相似文献   

12.
家教名言     
如果我写书,我就写我一生的错误。这可不是卢梭的《忏悔录》,而是要让活着的人都能从过去的错误中吸取教训。  相似文献   

13.
卢梭一生致力于写作,著述广泛,硕果累累,是个多产作家。在哲学、教育学、音乐理论与作曲、歌剧小说等方面都思想独到,均有建树。最为著名的史学著作《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与《社会契约论》蜚声世界。卢梭的《忏悔录》是世界三大著名《忏悔录》之一。"忏悔录"是西方文学的一种体裁。与圣.奥古斯丁《忏悔录》享有同样经典声誉的卢梭《忏悔录》不仅揭示了人世间的人性丑恶与社会的冷酷无情,而且从学术研究角度讲,揭示出自然.自由.自主的创作原则是成就学术思想的源泉。精神产品生产与物质产品生产既有共性又具有特殊性。无论是物质生产,抑或精神生产,都需要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这是它们的共性。但在所需提供的条件上又有不同需求,有其特殊性。自然.自由.自主是从事精神产品生产所需的特殊工作环境与原则要求。别具殊相。高品位作品其核心价值是思想创新。只有在自然.自由.自主的创作环境下,经过学者的潜心研究、不懈努力,才能创作出传世的精品杰作。卢梭的辉煌成就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他呕心沥血千锤百炼创新出来的。他所追求的自然.自由.自主的创作环境与原则于今仍不失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圣·奥古斯丁的《忏悔录》是欧洲最被传诵的一部作。“忏悔录”不能单纯看成是一本奥古斯丁的自传性作品,而是一部用自传形式,通过现身说法,表达神学观点,提出若干神学理论的作。为后来完成《上帝之城》神学理论体系奠下基础。  相似文献   

15.
卢梭最具有代表性著作恰恰是与他自身相关的自传体小说《忏悔录》,此书诞生于法国启蒙运动时期,不仅仅是对于当时的启蒙运动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而且这本书拥有十分深刻的影响以及研究意义,被后人所推崇。本文重点通过分析卢梭以及《忏悔录》的背景等,试得出这本书在文学上的开创性意义。  相似文献   

16.
法国的卢梭,曾在他的《忏悔录》中写过这样一段话:"一想到谈话时还有那么多条条框框,而我至少要忘掉几条,这就足以把我给吓住了。我甚至弄不明白别人是何以那么大胆,敢在众人面前说话,因为说话时必须字斟句酌,对在场的每一位都要面面俱到。为了有把握不说出冒犯别人的话来,必须了解他们的性格,了解他们的历史。"读  相似文献   

17.
翻开《忏悔录》的第一页,即传来一个有震撼力的声音:“请看!这就是我所做过的,这就是我所想过的,我当时就是那样的人。不论善和恶,我都同样坦率地写了出来。我既没有隐瞒丝毫坏事,也没有增添任何好事……万能的上帝啊!我的内心完全暴露出来了,和你亲自看到的完全一样,请你把那无数的众生叫到我跟前来!让他们听听我的忏悔,让他们为我的种种堕落而叹息,让他们为我的种种恶行而羞愧。然后,让他们每一个人在您的宝座前面,同样真诚地披露自己的心灵,看看有谁敢于对您说,‘我比这个人好!’”就这样,我们在《忏悔录》中看到了  相似文献   

18.
卢梭的拒绝     
<正>法国的思想家卢梭年轻时只身闯荡巴黎,他创作的歌剧《乡村卜师》公演后大获成功,国王观看了演出,给予很高的评价。第二天,使臣来到了卢梭的住所,宣布国王要召见他,并且要赐给他一份年金。这对于居无定所、人不敷出的卢梭来说不啻于天大的恩赐,可是谁也想不到,卢梭断然拒绝了。他为什么要拒绝呢?听一听他在《忏悔录》里所陈述的理由吧:"那笔可以说是到手的年金,我是丢  相似文献   

19.
谢冰莹的《女兵自传》无论在艺术形式还是在思想内容上都受到卢梭《忏悔录》的影响。但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毕竟还是具有中国的特色,因而《女兵自传》拥有不同于《忏悔录》的新质:明确的女性解放要求和实践;理性的个人主义。  相似文献   

20.
装大雷 《大学生》2014,(7):48-49
正中世纪哲学家奥古斯汀在《忏悔录》中说:"时间是什么?如果没有人问我,我很清楚;可是当有人问我时,我反而茫然。"那么,现在我们就来思考一下:时间是什么?有人说,时间不就是挂在墙上的钟嘛,按照一定的速率向前狂奔,有什么好讨论的。但是如果没有了钟表,回归个人的体验,那时间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呢?法国一位叫做Michel Siffre的探险者,为了研究人主观的时间感觉,他在1962年和1972年先后抛弃现代文明,生活在山洞中进行体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