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常听学生说起,数学课很简单,我一听就懂。可很多同学听懂了却一做就错,这种现象不但困扰着老师,也打击着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那么在"一听就懂,一做就错"这种现象的背后隐藏着什么呢?本文在充分调查出现此现象问题的基础上,分析了此类现象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2.
<正>数学上学生"一听就懂,一看就会,一做就错"这种现象较为普遍,那么这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又有什么应对方法?通过查资料等多方面取经及自身的教育教学积累,我试着从两个主要方面分析一下:一、从思维层次方面看"一听就懂,一看就会,一做就错"属于正常现象思维层次分为:了解、理解、掌握、灵活运用。一般来说,只有达到了第一层次的目标,才可能实现高一层次的目标。但达到了第一层次的目标不是就一定实现高一层次的目标。"一听就懂,一  相似文献   

3.
我常听学生说起,数学一听就懂,可一做就错,这种现象不但困惑着教师,同时也严重地影响着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那么存在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4.
学生在物理学习中常常"一听就懂,一做就错",其原因不仅有教师方面的,也有学生方面的,为了解决这类问题,我们可以:加强学生对概念、规律的多维理解与解题方法训练;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相似文献   

5.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是对知识的主动建构过程,同时学生要主动地构建对外部信息的理解系统."主动建构"反映在数学教学中就是要打破学生"一听就懂、一过就忘、一做就错"的机械讲授、灌输为主线的教学套路,营造学生自主  相似文献   

6.
在数学教学中经常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存在着"教师一讲就懂,自己一做就错"的现象.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现象的产生呢?通过观察与分析发现,其中有一部分学生成绩的下降固然有智力方面的原因,更多的是学生在思维方式上与教师所期望的思维方式方法有较大的差异.归结起来,有  相似文献   

7.
浅谈学生“一听就懂,一做就错”的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立 《物理教师》2010,31(8):14-16
物理学门一门实验性、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学好物理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实验能力和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平时,笔者与学生交流中,学生普遍反映:“物理学科形象生动,贴近生活,上课听得懂,就是在课后做题时无所适从.”如何解决学生“一听就懂,一做就错”的困惑,已成为教学中迫在眉睫的问题.本文将就这一现象的成因从教师、学生这两个方面做简单的分析,并提出笔者通过教学实践获得的一些对策,与同行分享.  相似文献   

8.
有些学生学习态度端正,学习也很刻苦,却存在“一听就懂,一做就错,一考就倒”的现象,究其原因,大都是因为在解题过程中缺乏自我监控能力.在数学的解题教学中培养学生自我监控能力,是提高解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9.
学生在学习中存在这样的现象,比如对于某类数学题,看书上的解答可能一看就懂,听老师的讲解可能一听就会,然而一动笔测试可能一做就错……学习仿佛陷入“一看就懂、一听就会、一做就错”的怪圈之中。此即通常所说的“眼高手低”现象。那么,我们如何科学地认识学习上的“眼高手低”现象呢?  相似文献   

10.
一、开展数学活动课的必要性 1.数学活动课可以弥补数学课堂的不足 在现在的各类升学考试中,数学成了筛选学生的"筛子".据国际教育程度评价学会报告:中国中学生喜欢数学的百分比与其它国家相比是比较低的,多数学生厌恶或惧怕数学,学生普遍觉得数学枯燥乏味,因而缺乏学习的乐趣,缺乏探求数学知识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要解决一大批学生"一听就懂、一做就错、一过就忘"的问题,在新授课、练习课之外开设数学活动课是一种较好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一听就懂,一做就错”是初中数学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假性理解。假性理解指的是学生对概念或数学基本事实、定理、公式、法则、性质,只有机械的记忆和表面的理解,更没有形成能力。因此,对学生学习数学时假性理解的探讨,能更准确地评价、指导学生的学习,更合理地控制教学进程,提高学习能力。一、假性理解的归因分析  相似文献   

12.
湛哲 《湖南教育》2010,(4):49-50
学习数学,自然需要解题.解题教学是中学数学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巩固知识、加深理解和培养能力的一种重要途径.波利亚指出:“数学问题的解决仅仅是一半,更重要的是解题后的回顾.”要提高解题教学的效率,避免学生对数学“一听就懂,一做就错”的通病,发展学生的思维,解题后的反思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很多高中学生感到数学难学,主要难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上,常常是"一听就懂,一看就会,一做就错."这就是,听老师讲课听得懂,看书上的例题看得会,但独立解决问题时,就错误百出,甚至束手无策.仔细分析以上现象,可以看出:大部分高中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存在学习障碍.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帮助学生克服障碍,提高学习效率呢?下面就高中学生常常出现的几种学习障碍,与大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尹侠 《贵州教育》2011,(8):37-38
当前,很多教师深刻感受到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呈现“一听就懂,一做就错,眼高手低”的现象,其计算能力明显下降;究其原因,学生口算的准确率及速度,影响着学生笔算的准确率及运算速度。所以,要使学生的计算能力提高,必须要抓好口算教学。  相似文献   

15.
很多学生都喜欢上化学课,上课也能听"懂",可是一考试化学成绩却不是很理想,久而久之丧失了学习化学的热情.看似学生学得也轻松,似乎都一听就"懂",可一做就错,备感惘然.细细想来,学生的"懂"只不过是搞清楚了基础知识,却没能将它们灵活运用,即知识向能力的转化环节出了问题,也就没有真正"会".为此,我们必须想出办法来帮助学生解决这一难题.  相似文献   

16.
在数学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时常有这种情况困扰着教与学:好多学生上课一听就懂,下课一做就错,三天一过就忘。长此以往,学生厌学,教师怕教:创新能力不能培养,教学质量难以提高。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我用"四步构建"模式摆脱了这种教学困境,走出了教学误区。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改革实施超过十年了,纵观目前课堂,例题的讲解似乎总是教师的专利,“专心听讲”总是学生的义务.认知心理学告诉我们,懂、会、悟是学生认知的三个不同层次.即使听“懂”了,并不一定“会”,更不意味着“悟”.事实上,教师“独”讲例题,往往造成许多关键问题的理解在“专心听讲”的要求中表面化,于是“一听就懂,一做就错”的现象普遍存在.《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18.
在小学数学的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有这样的感慨:学生啊,一听就懂,一做就错!同样的题目过两天变化一下条件,他们还是按照原来的题目来做!他们究竟是怎么了?怎么这么粗心?  相似文献   

19.
<正>现代教育观点认为,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教学.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说明多思、多想对培养思维能力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是现代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为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应变能力,我在教学中采用了以下做法:一、精选典型例习题,提高应变能力"一听就懂,一看就会,一做就错",这是教师的疑惑,也是许多学生的困惑.课本的例习题是教材编写者精选的,有丰富  相似文献   

20.
<正>时常听学生诉说:课上都听懂了,课后却不知从何下手,或一做就错,这种"假懂"现象在数学习题课上非常普遍.数学的思维活动主要是依赖于不出声的内隐思维默默进行,而要了解其思维过程有一定的难度.克服这一问题的办法就是让思维显现化,"说题"即出声思维,将内隐思维外显化,"说题"是数学习题课教学的一种重要方法."假懂"现象的原因在于教师讲题过程中,解题方法大多是"空降".学生只是机械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