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大学是学生从家庭的封闭环境走向社会的开放环境的重要过渡,在这过程当中,很多学生都会因为适应不了生活的变化而产生较大的困扰和烦恼。从大学生适应性能力的内涵和构成中分析大学生在新时期会产生的适应性问题及解决方法,培养大学生对于大学环境、社会环境及自身内心变化的适应性能力,让能力的培养提高对大学生学习生活起到积极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高职院校新生适应性教育是大学生入学教育的重要工作,是新生适应新环境的迫切需要,对于刚刚跨入大学校门的大学新生来说,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有些学生一时难以适应,心理矛盾加剧,学习动力缺乏,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因此,怎样才能尽快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如何利用好自己的大学时光就显得格外重要。  相似文献   

3.
一、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的意义新生入学是他们大学生活的开始,大学与中学相比,无论是教学方式还是生活环境都有很大差别,如何适应这种变化是每个大学生必须面对的课题。如果适应不良,会导致大学生思想观念的矛盾冲  相似文献   

4.
高职院校新生适应性教育是大学生入学教育的重要工作,是新生适应新环境的迫切需要,对于刚刚跨入大学校门的大学新生来说,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有些学生一时难以适应,心理矛盾加剧,学习动力缺乏,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从高职院校新生面临的心理、生活、人际交往、学习不适应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高职院校新生适应性教育应对策略——实施“八个一”工程.  相似文献   

5.
进入大学后,每一个大学生所面临的都是一个全新的环境:无论是生活环境、学习方法、个人目标还是社会期望,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因此,常常出现各种各样的矛盾和问题,如果这些矛盾和问题得不到及时地疏导和解决,就可能产生消极的影响。本文通过采用自编的《大学生适应性调查问卷》按专业进行分层抽样,对我院大学生整群抽样抽取调查、了解大学生相关方面的适应情况,并根据该状况,分析大学生适应性问题以帮助他们缩短过渡期,以便尽快适应大学生活。进而起到对今后的学习和生活起积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入学适应性教育的成功与否直接决定着学生能否尽快适应大学的生活和发展,因此,研究新生入学适应的影响因素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研究结果显示,性别因素、家庭经济情况、所学专业和报考志愿因素是影响大学生新生入学适应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化,完全学分制被越来越多的高校采用,打破了原有学年学分制的传统教学。新兴的制度也带来了新情况和新挑战,对大学生适应大学学习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本研究调查了完全学分制下大学生生活、学习、环境认同等方面适应性情况,发现完全学分制下的大学生可能面临更多的适应问题,提出了让大学生更好更快地适应完全学分制下高校生活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而正处于青年期的大学生,在大学伊始,面对崭新而陌生的大学环境,时常感到无所适从、不知所措,于是出现了想家、厌学、迷恋网络等现象,给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带来了烦恼。作为学生管理工作者,我们应该教育、引导、帮助大学新生尽快地适应由高中向大学过度的"断乳期"生活,切实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本文以例述评,从大学新生在生活、学习、心理和人际交往等方面的适应困惑入手,提出了对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的调适策略。  相似文献   

9.
以235名理工科专业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调查理工科大学生对大学生活的适应性现状,发现理工科专业学生的适应性在性别、家庭背景、年级上有显著差别,适应性得分也并非随年级增长而增加,低年级学生在某些方面的得分甚至高于高年级学生。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的知心朋友与人生导师,有责任根据学生的适应性特点与现状,开展相应的适应性教育,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  相似文献   

10.
大学新生在入学初期由于来自学习、生活、环境变化等因素的影响,身心健康受到挑战,这一时期对他们适应不良问题应该密切关注并进行有效疏导。团体心理辅导可以帮助大学生有效提高主观幸福感,缓解焦虑紧张情绪,明确大学学习生活方向,提高适应性和人际交往能力等。  相似文献   

11.
内隐环境:大学生适应性教育的新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有文献对大学生适应性教育研究大多集中在大一新生的适应问题上,然而事实上这一问题应该是贯穿于整个大学阶段,目的是达到与环境的积极动态平衡,并从外显适应和内隐适应两方面得以体现。在大学生适应性教育过程中,内隐环境积极渗透其中,这不仅体现在教育者的施教方面,也体现在大学生适应性行为的形成和大学校园文化的影响方面。同时大学生适应性教育也在不断建构新的内隐环境,这是一个双向互动的推进过程。  相似文献   

12.
一、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的意义新生入学是他们大学生活的开始,大学与中学相比,无论是教学方式还是生活环境都有很大差别,如何适应这种变化是每个大学生必须面对的课题。如果适应不良,会导致大学生思想观念的矛盾冲突、行为消极以及学业成绩下降等一系列的不良后果。即使是在连续的扩招之后,能够进入大学学习的学生在中学还是比较优秀的,进入大学之后的适应不良以及随之而来的学习困难或学业成绩下降,使他们产生严重的失败感,对自己的学习能力和价值产生怀疑,降低学业自我效能感,学习积极性严重受挫,  相似文献   

13.
能否适应新的环境对于大学新生来说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节点。在通过对当今高校针对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的一系列状况及内容分析的前提下,探究新时代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值得发展的成果及存在的不足,为后续的大学生适应性教育提供建议对策,促进大学生的优良发展。  相似文献   

14.
张海燕 《考试周刊》2013,(41):152-153
大学新生在开始大学生活时在环境、学习、人际交往、心理等方面产生了一系列的适应问题,表现在环境适应方面的问题即为环境适应不良。环境适应是大学新生进入到大学生活所面临的第一个挑战。研究大学新生如何尽快适应环境、学会独立生活,促进心理健康、和谐发展,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农业院校新生入学适应状况及其与心理健康、个性特征关系。方法:运用UPI、SCL-90、16PF以及大学生适应性量表对青岛农业大学800名新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农业院校新生入学面临的主要适应问题表现在职业选择、学习适应以及环境认同三方面;(2)男生比女生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城镇往届生比农村往届生适应情况好;(3)UPI总分和SCL-90抑郁因子对新生的适应性有明显的预测作用;(4)人格因素中的稳定性、敢为性、兴奋性对新生适应水平的预测作用最大。结论: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及人格因素对其入学适应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6.
大学新生适应性与控制感水平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问卷测量法,考察了1100名大学新生的适应性和控制感水平,结果表明:(1)大学新生入学3个月时,生活自理的适应状况最好,学习适应和人际适应水平最低;(2)新生适应的所有分量表内容均与控制感存在正相关关系:大学新生学习适应性与控制感呈强正相关;人际适应性、身心症状、角色适应性与控制感呈中等正相关;生活自理适应性、环境的总体认同与控制感呈弱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通过编制大学新生适应性问卷,对H大学2013级大学新生的学习适应性、生活适应性、人际关系适应性和心理适应性的差异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学新生生活适应水平最好,学习适应水平、人际关系适应水平次之,心理适应水平最低;不同性别在四个维度上均有显著差异,不同专业类别在"学习适应性"和"生活适应性"上有显著差异,"是否独生子女"在生活适应性上有显著差异;不同生源地新生在"生活适应性"和"人际关系适应性"上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8.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这是达尔文在其进化论中提出的观点。人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之中,在不同的环境中有不同的心理与行为。环境变了,人的心理与行为也必然发生适应性的变化,否则就无所适从。大学生,特别是大学新生来到一个全新的环境中,由于生活经验尚浅,学习大有变化,有的就开始处于茫然的状态,不知怎么生活、学习和与人交往……一、大学生不适应的几个方面1.生活上不适应。小张从小属于“被管大的一代”,上大学前,爸爸妈妈什么都不让她干。到武汉上大学后她慌神了,每天不知道该干什么,整日浑浑噩噩,学习成绩下降。她开始头痛,注…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一年级是大学生大学生活的开始,面对新的人际关系、生活环境、学习环境、独立自主安排自己的生活、确立学习目标等等,这些都会对大一新生产生或多或少的心理困惑。能否较快适应大学生活,对整个大学生的大学经历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论大学新生对学校环境的适应能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学校环境、学习环境、生活环境和人际环境等方面入手,就大学新生可能出现的适应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帮助大学新生尽快适应新环境的措施,旨在提高大学生的适应能力,使他们尽快适应新的大学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