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增森 《学周刊C版》2019,(18):155-155
中国历史文化悠久,文化内涵博大精深,凝聚了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明结晶,其中所蕴含的力量难以想象。在小学美术课程标准之中明确地指出,要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之中认识美术,对学生的情操进行陶冶,让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提高。因此,我们在开展小学美术教学的过程之中,要注重传统文化的渗透,改善学生的美术素养。在文中就如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小学美术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与交流,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江南地区的传统建筑青瓦白墙,古朴典雅,浓厚的人文特色和丰富的历史内涵让它吸引着人们走进它感受它。我想让孩子们也能体会到其中纹样设计之美,于是我有目的翻阅了四年级美术课本,寻到了《适合纹样》一课。我查阅了许多关于瓦当滴水的资料,将瓦当滴水的文化与课程相融合。  相似文献   

3.
篆刻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2000多年的历史,"方寸之内,气象万千",其包含着历史的更替,文字的演变,美术的技能,具有实用和欣赏的双重价值,在当今社会文化中仍然保持着活跃的生命力。《美术课程标准》在课程性质与价值中提到"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  相似文献   

4.
《美术课程标准》对美术课程的价值作了确认: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所以,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主动性,参与到美术的学习与运用、文化的传承中来,就显得尤为重要了。现结合学校美术教研工作中成功的实践经验,谈谈如何提高学生的审美文化素质。  相似文献   

5.
美术课程学习是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最基本、最直接的手段,也是对学生进行美学熏陶的捷径。美术课程还能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促使学生对美术作品所包含的文化元素接纳、吸取、传承和交流。美术学习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6.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指导学生参与传统文化活动的方法让学生积极展开审美赏析,提高美术素养。通过鉴赏经典作品,开展展演活动和链接网络拓展视野等方法都能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提高美术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7.
朱兼兼 《教师》2023,(29):72-74
水墨画承载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底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素质教育理念下,小学美术教学重视培养学生艺术素养,而水墨画对学生的笔墨运用能力有着较高要求,优化小学美术水墨画教学具有紧迫性。文章以苏少版小学美术教材第一册第十一课“水墨游戏”为例,分析了小学美术水墨画教学的重要性,提出了小学美术水墨画教学的优化策略,以结合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特点与兴趣爱好,提高水墨画教学趣味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阐述了新时期美术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相比传统的教学方式,多媒体技术使美术课堂教学更加丰富多彩,成效显著,且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形成创新精神,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讲,多媒体是美术教学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9.
在文化全球化的趋势下,中国当代美术教学应当如何进行?弘扬民族文化精髓,提高学生对民族文化艺术的自信,认真研究中国画构图形式的民族特征,会对我们的美术教学乃至美术事业的发展有许多的启示。中国绘画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有着几千年的发展历史。中国画构图的形成与发展不只是  相似文献   

10.
美术是一门人文学科,通过对美术课程的学习能使学生更多地参与文化传承和信息交流,并共享人类社会的文化资源。在高中阶段专门开设美术欣赏课,其目的在于通过欣赏教学,启迪智慧,陶冶情操,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树立学生正确的审美观,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现对如何开展美术欣赏课教学,如何提高美术欣赏课教学效率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1.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不能让学生成为守株待兔之人是极为重要的。下面我从五方面来阐述完善小学美术教学的几种方法。一、结合信息技术发展学生创新能力新课标强调美术课程的"视觉性"和"直观形象性"。据调查,很多老师都不上"电脑美术"这堂课。实际上,学生对这样的课程内容非常感兴趣。如学习花  相似文献   

12.
王海鸥 《辅导员》2013,(18):63-63
<正>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不能让学生成为守株待兔之人是极为重要的。下面我从五方面来阐述完善小学美术教学的几种方法。一、结合信息技术发展学生创新能力新课标强调美术课程的"视觉性"和"直观形象性"。据调查,很多老师都不上"电脑美术"这堂课。实际上,学生对这样的课程内容非常感兴趣。如学习花  相似文献   

13.
陈莉 《文教资料》2013,(11):65-66
地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应用是我国基础教育在新的历史时期的重要研究方向,遵义作为革命历史名城,有着丰富的"红色美术文化"资源,把这些优秀的革命传统文化精神应用到美术教育中,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把"红色美术文化"资源应用到标志设计之班徽设计教学中,有利于学生找到设计精神的共鸣点,进行大胆的探索及应用。  相似文献   

14.
<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的价值的一个体现是"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美术校本课程资源来源于学校所处的地域文化、民族民间艺术等,无疑承载着发展与传承地方文化资源的重任. 永春有着丰富的人文资源和悠久的传统工艺.其中"纸织画"以其画面纸痕纵横、井然有序、经纬显现、设色淡雅、精巧细腻、形象鲜明、清新大方之技艺,深深地吸引着我们.因此,笔者从永春民间纸织画入手,把制作纸织画的工艺加以简化,运用到教学中,让学生参与学习和创作,在操作实践中体验成功的乐趣.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创新能力,促进了学校校本课程发展,还有助于师生传承灿烂的本土文化,共享人类社会珍贵的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15.
武威市凉州区传统美术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内容丰富,种类繁多。凉州传统美术优秀成果与中学美术社团的融合是推动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在初中美术社团活动中融入凉州传统美术优秀成果,探索二者相互融合的有效方法,可以形成保护与发展凉州传统美术的有效路径,激发学生学习传统美术优秀成果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  相似文献   

16.
汪志萍 《考试周刊》2009,(52):222-222
新《美术课程标准》规定,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要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使学生树立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7.
正《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我们的美术教育要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美术传统的热爱。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走进中国民间美术文化,去感知、体验、保护、传承、弘扬民间美术特色文化。布艺,即布上的艺术,它代代相传,是中国民间工艺中的一朵奇葩。近年来,为了使学生对民间布艺产生浓厚兴趣,我校在民间布艺校本实施方面做  相似文献   

18.
冯珍 《学周刊C版》2020,(2):138-139
在当前社会,美术教学想要重新获得学生的喜爱,提高学生的兴趣,必须转变教学方式,融入新的教学元素,谋求新的发展,传统文化作为我国重要的精神力量,将其融入小学美术教学中对于教学质量的提升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故立足于小学美术教学的角度,通过对传统文化的融入进行分析,探索小学美术教学中传统文化的应用方法.  相似文献   

19.
"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是本次国家美术课程改革中提出的新的美术教育理念之一。我国本次美术课程改革中提出这一新理念,是基于从根本上扭转把美术学科仅仅作为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训练的观念,而是视为一种文化学习的理念提出来的,其目的是使学生通过美术学科的学习,同其他人文学科一样参与人类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美术传统的热爱,对世界多元文化的宽容和尊重。  相似文献   

20.
美术新课标对美术教育提出了新要求,指出学生应当在美术课堂之中参与传统文化的传承以及地方民俗文化的交流。江阴,地域性文化资源丰富,这些资源在美术课程教育中的应用也十分重要。如何将地域文化与美术教育融合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文章从小学美术教学中地域性文化资源进行探究、总结,并结合实际教学经验和当地的实际情况,对如何将忠义文化在美术教育中融合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