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光纤通信的发展十分迅速,目前光缆可以通过所有地区,而且建成了跨越太平洋的海底光缆,光纤通信已经成为我国长途通信的骨干力量。由于光纤的普及与发展,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物理》下册安排了光纤通信的内容,虽然没有介绍全反射的原理,但安排了光纤的实验,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信念。  相似文献   

2.
结合研究生完成的科研课题"保偏光纤环镜传感特性的研究"获得的成果,将其融入到本科生开展的创新研究实验课程实验项目。介绍了其实验项目的步骤、途径和方法,以及创新型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具体措施。结果表明,通过对熊猫型、椭圆型光纤环镜的温度传感特性的创新型实践教学的完成,提高了大学生对光纤传感和光纤通信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研究的感性认知,以及创新能力素养的培养。  相似文献   

3.
我国光纤通信的发展十分迅速,目前光缆可以通达国内所有地区,而且建成了跨越太平洋的海底光缆,光纤通信已经成为我国长途通信的骨干力量.由于光纤通讯技术的广泛应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八年级<物理>下册安排了光纤通信的内容,虽然没有介绍全反射的原理,但安排了光纤的实验,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信念.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光纤通信的原理及应用,分析了实验的可行性,提供了线路的设计参数及对光电器件的要求,使用实验室自制的光纤耦合装置。要求学生自行完成实验板的设计、安装、调试的全部过程。分析对频率解调的对策,蓝牙信号输出与发射电路的对接方式等实验常见问题。学生完成此实验可加深对理论课程的理解掌握,从理论到实践对光纤通讯的实验设计获得更深入的理解,提升自己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推动光电技术及系统课程的改进,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后续课程提供课题研究的学习模式和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5.
我国光纤通信的发展十分迅速,目前光缆可以通达国内所有地区,而且建成了跨越太平洋的海底光缆,光纤通信已经成为我国长途通信的骨干力量。由于光纤通讯技术的广泛应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八年级《物理》下册安排了光纤通信的内容,虽然没有介绍全反射的原理,但  相似文献   

6.
利用全反射光在光纤包层中的横向偏移和相位变化,导出了各向同性光纤的全反射拍长计算公式及双折射光纤拍长计算的修正公式。  相似文献   

7.
根据目前线性光纤通信的概况,分析了发展非线性光纤孤子通信的必要性,简要介绍了光纤孤子通信的物理机制、原理、关键技术以及国内外的研究进展。指出超长距离、超高速、无误码及全光通信将是未来光纤孤子通信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文章介绍了宽带光纤通信技术的特性,重点分析了宽带光纤点到点无源以太网光纤系统EPON和GPON的特点,展望了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
目前在数字光纤通信实验教学中开设了光纤传输特性测试实验,其中对于光纤损耗的测量方法普遍采用的是插入法,为了让学生掌握如何在工程实际中进行光纤损耗的测量,在实验中引入了基于光时域反射仪(OTDR)进行测量的后向散射法,并通过两者的比较得出结论。同时也使学生了解光时域反射仪的工作原理和基本操作。  相似文献   

10.
新编高中物理教材第三册第十九章第三节内容是“光的全反射”,联系实际做好光的全反射实验是学好这节内容行之有效的方法。光的全反射应用实例很多。光纤通讯就是利用光的全反射原理来传递声音和图象信号。其主要优点是容量大,衰减小,抗干扰性强,应用前景非常广阔,教师和学生可以利用比较简单的电子元件和器材做一做光纤通讯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消除学生对光纤认识的神秘感,结合电路方框图,谈谈各元件的作用和实验时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1.
自1977年首次用多模光纤成功地进行了光纤通信试验。0.85微米波段的多模光纤为第一代光纤通信系统。1981年又使用1.30微米多模光纤的通信系统,为第二代光纤通信系统。1984年实现了1.31微米单模光纤的通信系统,即第三代光纤通信系统。90年代初期又实现了1.55微米单模光纤通信系  相似文献   

12.
随着光纤通信研究的发展,目前商用光纤通信系统大都采用强度调制与直接检波方式(IM--DD)。我国对光纤通信系统的研究基本能满足国家光纤干线通信的需求。据了解,我国铺设的光纤利用率仅百分之二十几。那么,加强对光网络方面的研究,将是光纤通信研究方面的发展重点之一,也是涉及到我国国民经济和国防发展的战略性问题。  相似文献   

13.
利用全反射光的相位变化,导出了各向同性光纤的全反射拍长公式。  相似文献   

14.
利用全反射光的相位变化,导出了各向同性光纤的全反射拍长公式.  相似文献   

15.
本科生毕业设计"多模光纤脉冲展宽"在实践教学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丽  宋扬 《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24(5):12-14,17
结合本科生毕业设计“多模光纤脉冲展宽”的实践过程,实现了对多模光纤的材料色散、波导色散和模间色散的理论分析,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基本了解了M atLab应用软件,获得了光纤通信中的传输距离、工作波长、数值孔径和介质折射率对光纤色散及脉冲展宽的数值结果。在实践过程中掌握了脉冲展宽测试仪器的应用技术,获得了光源为850 nm和1310 nm,在多模光纤中传输距离为2.61 km的条件下,脉冲宽度被展宽了4.09 ns和3.07 ns和脉冲波形的变化。通过对多模光纤脉冲展宽的研究,不仅是学生完成了毕业设计论文,更重要的是在实践和科研思维能力上得到了锻炼,并发挥了学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为本科生的专业物理实验课程提供了一个新的实验项目。  相似文献   

16.
基于不同类型的保偏光纤其保偏特性各不同,设计了一套测量偏振光经光纤传输后其偏振状态的实验装置,对普通单模光纤,领结型、椭圆型保偏光纤的传输特性进行了测量。得到3种光纤输出光功率和偏振角度之间的关系,根据实验结果计算了保偏光纤的消光比,并从理论上分析了影响光纤偏振保持能力的因素。由于保偏光纤具有模式双折射,使输入光所携带的信息保持不变,这种特性拓展了光纤器件的应用领域,为高质量的光纤通信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17.
单模光纤的色散和损耗特性测量系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光纤的色散引起传输信号的畸变,而损耗则引起光能的衰减,因此色散和损耗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光传输系统的通信容量和中继距离.目前长距离、大容量光纤通信系统中多采用单模光纤,故测量单模光纤的色散和损耗特性非常重要.简要分析了光纤的色散和损耗的概念,然后分别介绍了用相位移法和插入法测量单模光纤的色散和损耗的实验方法与系统.该实验系统可以同时满足单模光纤的色散和损耗特性测量需要,设备简单、集成度高、成本低、操作简便.  相似文献   

18.
随着光纤通信的发展,掌握更多的有关光纤通信知识成为教学中一个新的要求。光纤通信与电缆通信相比,其工作原理是很相似的,不同的地方就是传输信号的载体是激光而不是无线电波,光纤通信以激光作为传输介质,利用光的全反射原理,实现以光为载体的信息传输。光纤通信系统主要包括:电光转换装置、光纤光缆和光电转换装置等。下面实验可演示光纤通信过程,展示光纤通信的神奇魅力!  相似文献   

19.
根据课程特点和通信工程专业发展现状,利用新建的光纤通信原理综合实验平台资源,设计了基于插入法测量光纤损耗谱的实验教学内容和实验系统。文章详细介绍了实验的基本原理。通过构建插入法光纤损耗谱测量实验系统,让学生自主测试并绘制曲线,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光纤的损耗特性及其测量方法。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有利于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创新思维、乐于实践",有利于提高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0.
概述1随着光纤通信系统传输距离的延伸和全光通信网络的兴起,光纤损耗成了限制光信号传输的重要因素之一。年代90初掺铒光纤放大器的出现及其近几年的飞速发展,已给光纤通信技术带来了一场新的革命;掺铒光纤放大器在1500mm窗口既可以将数字信号,也可以将模拟信号进行直接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