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图书版权贸易已成为我国图书出版产业的新的经济增长点,是中国出版走向世界的桥梁。文章从阐述图书版权贸易与图书出版产业的内涵入手,在现有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揭示了中国图书版权贸易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总结出我国图书版权贸易对图书出版产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正>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国古代文化历史悠久,内容博大精深,为中华民族积淀了独特厚实的文化基础。图书编撰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从事图书编撰活动,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三四千年的悠悠岁月中,我国涌现出了成千上万的图书编撰家,同时,数以百计的官修书目,又记载了古代图书编撰的丰硕成果,这是一笔中华民族乃至全人类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认真总结古代图书编撰的历史经验,对于弘扬传统文化,繁荣当代图书编撰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曹之老师的《中国古籍编撰史》正是通过对古籍编撰的研究,力图总结其理论与方法,古为今用,推动当代图书编撰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世界近代史总是将奴隶贸易与资本主义原始积累联系在一起。其实自从人类进人阶级社会以来,奴隶贸易与奴隶制度就存在,在中国古代社会和欧洲古代社会奴隶贸易和奴隶制都是合法的。但大规模地、长达三个世纪的把非洲人贩卖到美洲去做奴隶,这样跨大西洋的奴隶贸易却是前所未有。在这场长达300年的奴隶贸易活动中,英国是最大的奴隶贩子。  相似文献   

4.
本文概括论述了中国古代图书分类学的历史沿革,重点在于通过对自汉代刘歆创立“七略”到四部分类法的确立的阐明,揭示了中国古代图书分类学的传统和特点,为考辨、保存文献资料在各个历史发展阶段所起的积极作用,以及对我们今天图书分类学和图书管理事业发展的借鉴作用,为图书理论研究工作者提供有关中国图书专业的历史资料,为一般图书管理人员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  相似文献   

5.
五、中国古代的图书有哪些类型? 古代的图书,通常称为古籍。根据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的规定,以辛亥革命(1911年)为断限,凡辛亥革命以前记录古代文献之书籍,通称为古籍。前面提到古代文献有简牍、帛书等,也属于古籍的范围,但通常说的古籍,主要指以纸张作为载体的图书文献。现在保存下来的中国古籍大约有十多万种。 造纸术发明以后,纸写本书  相似文献   

6.
古代时,琉球不断派遣使节来朝贡,又派留学生来中国学习先进的文化与科技,泉州成为贸易活动和科技文化交流的重要门户。  相似文献   

7.
宋代著名藏书家、目录学家郑樵,在《通志·校仇略》中提出了补充藏书的“求书八法”:“即类以求、旁类以求、因地以求、因家以求、因人以求、因代以求、求之公、求之私”,全面地总结了中国古代藏书楼补充藏书的各种方法。现代社会随着图书来源呈现的日益多样化趋势,图书馆藏书补充的渠道和方式更加复杂,远非古代藏书楼所能比拟。因此,要保证馆藏质量,就应熟悉采购文献的多种渠道,掌握书源信息。本文就馆藏文献进购的渠道、方式作一探讨。  一、商业渠道商业渠道进书主要是指图书馆通过图书出版发行单位或个人用货币以图书贸易形式…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图书的产生,大约在文字产生之后的商代,图书的完备形态是简牍和帛书。古代因社会动乱和故意大规模损毁图书的灾难曾多次发生,为吸取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而抢救、搜集、整理图书的举措也接连不断。这些史实,对今天从事图书出版和图书管理的专业人员都有很多启示。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我国古代图书分类的起源、发展及运用情况的介绍 ,分别探讨了中国古代图书分类体系的萌芽、确立到成熟的历史变迁过程。并通过中外对比 ,强调了这一分类体系的地位 ,价值以及对保存古代丰富文化遗产所起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0.
新世纪以来,我国图书版权贸易取得了极大的发展,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弊端,主要表现为 数量失衡、省区失衡和区域失衡三大失衡问题.解决中国图书版权贸易失衡问题需要出版主管部门、出版行业协会和图书出 版企业三方面共同努力,建构一个"三位一体"式的策略体系,具体包括出版主管部门的宏观策略、出版行业协会的中观策略 和图书出版企业的微观策略.  相似文献   

11.
高壮  吴玲 《鸡西大学学报》2013,(10):139-141
刘知几《史通》,为中国古代史学理论的代表性著作。其中重要原因在于当时他提出许多具有代表性、专业性的观点和认识,总结中国古代史书编撰的理论和方法,其中不仅有“实录”“简洁”等史学编撰理论的探讨,也有文史关系的阐述。此书一直是史家津津乐道的史学专著之一。  相似文献   

12.
在一批系统研究中国古代散文史的专著中,谭家健先生的《中国古代散文史稿》又是一部力作,全书在对中国古代散文史发展规律及散文史研究方法的探索上,体现出向古代散文实际的回归。  相似文献   

13.
医史文献是晋升中医境界的入门学问,其研究范畴主要是古籍。医史侧重于从时间维度来认识古籍内容的纵向传承演变脉络与规律,文献则注重从空间维度来认识古籍内容的横向时代价值。欲求古籍内容的科学诠释,应当从医史与文献两个维度进行研究。医史文献在中医学术的发展过程中,始终起着承前启后的载道作用;从研习中医的角度而言,医史文献学也始终具有登堂入室的传道作用。  相似文献   

14.
《和汉朗咏集》将汉诗与和歌并列编集的双语体例在中外文学关系史上罕见其偶。其中浓郁的汉文学特色与鲜明的日本文化性格奇妙组合一体。该书既显示了古代中国文学的跨文化魅力.也表征了古代日本文学的双重传统。自古以来被日本学界视为珍贵经典的该书理应进入中国比较文学研究视域。  相似文献   

15.
将彝、汉语文和古籍记载内容对比研究,结果发现彝汉语文,彝汉文古籍记载内容有相同、相通、相互关联和相互补充之处;而最古老的、原始的文化内涵,却留存于彝语文及其用以记载的古籍当中,是中华万年文明史的见证。  相似文献   

16.
《诗经》作为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而独特的地位。《诗经》中关于女性的作品非常多,约占其总数的三分之一。这些作品反映中国古代女性的审美情感的初步诉求,体现了周代社会的女性观。文章试图通过对《诗经》中众女子的外在美、内在美等方面的分析,来透视中国古代女性的审美意识。  相似文献   

17.
《说文古籀补》是古文字学术史上一部重要善作。由于该书在字形摹写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为更好的发挥该书的价值和作用,现据有关文献资料,对该书正编部分所收字形做出校订。校订涉及到原书误摹字形、误以二字为一字、误以一字为二字等诸方面  相似文献   

18.
《字说》一书为晚清古文字学家吴大激研究古文字的论文集。学者们对该书的文字考释多予以积极评价,事实上其文字考释中误说颇多。尽管如此,该书诸文以字形分析为基础,以文献材料为佐证,以推理论断为补充,溯造字之源,析文字之孳乳,考文字之义训,是目前已知的学术史上古文字研究论文集中最早的一部,对独立的古文字学的形成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诗经》作为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而独特的地位。《诗经》中关于女性的作品非常多,约占其总数的三分之一。这些作品反映中国古代女性的审美情感的初步诉求,体现了周代社会的女性观。文章试图通过对《诗经》中众女子的外在美、内在美等方面的分析,来透视中国古代女性的审美意识。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选取《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例具有代表性的文字对其文字形体的演变、构形和异体字进行分析,探讨楚文字形体的特点和异体字构形的方式,从而研究战国文字在汉字发展史中的地位,考察古文字字形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