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如今,邮市的两个怪现象——邮票打折和恶炒新邮,其始作俑者就是近年来邮政部门销售邮票的途径不是敞开供应。除了一部分用于预订以外,许多邮票都被违规销售——流入二级市场。即使是情况好转的今年,邮票的敞开供应仍未能彻底落实或者敞开的力度还不够大。  相似文献   

2.
降低纪特邮票面值是近年邮政资费上调情况下的热点话题,广大集邮爱好对此呼声强烈.国家邮政局在这方面确实做了不少努力,例如2000年的纪特邮票,原计划安排的较高面值的邮票,发行时有不少都改成邮政常用的低面值,受到广大集邮爱好的赞许。2001年纪特邮票发行计划已经出台,全年将发行25套95枚邮票,总面值为143,10元,加上两枚小全张,总售价为156.40元。按总面值计算,95枚邮票平均每枚1.40元,如果除去其中的4枚小型张32元外,其它9l枚邮票平均不足1.22元。平心而论,2001年新邮面值安排并不高。就2001年纪特邮票面值安排和降低新邮面值问题,笔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3.
生肖邮票无疑是年初邮市的宠儿,也是全年新邮中万众瞩目的重点,投资者则戏称为"一年之计看生肖",原因是生肖票发行后的市场走势对全年的新邮影响力不菲。所以,1月5日《壬寅年》的发行,依然吸引着不少生肖票发烧友趋之若鹜排队争购,电视台和报纸等大量社会新闻媒体也会不惜版面定时报道。但集邮柜台上的温度却掩盖不了市场的冷遇,特别是脱胎换骨的《壬寅年》小本票依然跌破了16元的邮局售价,从首日的15.5元,到翌日的14元,连14.4元面值都不保。  相似文献   

4.
一些地方邮政部门为防止跌破面值邮票倒流回邮政营业窗口,在邮局出售的邮票背面加盖相关戳记,邮人称之谓“防倒加盖”邮票。 这种邮票最早出现在宁波。1988年8月,邮电部发行了面值高达37元的1套4种“普24”邮票。由于面值太高,使用不多,收藏也不热门,一些持有“普24”的邮商以低于面值的价格在邮市抛售,最低价1套“普24”仅售25元。1990年时,宁波市东门邮政支局收寄国际邮件,高值票耗用量相当可观。鉴于邮市与邮政  相似文献   

5.
吴荣先 《中国集邮》2001,20(7):18-19
《中国集邮》改版后,由于方向正确,信息丰富,立论有据,预测准确,逐渐取得邮人信任,预订量和零售量日益增多,特别是3月份邮市新一轮高潮到来以后,在许多地方,《中国集邮》已供不应求。这在中国邮市发展中,是难得的可喜现象,值得回味。《中国集邮》改全中文版时,正是邮市从爆热到急冷的低谷时期,新邮打折频频,某些地方邮政部门不断违规,预订新邮年年亏损,怨声载道。集邮协会会员大批退出,邮市冷落。邮市摊位不断减少,打牌、下棋几成邮商主业。  相似文献   

6.
笔者拜读过《集邮博览》第九期上北京李蔚清和上海宝木两位先生分写的《呼吁纪特邮票在邮政窗口出售》和《新邮减量究竟有没有用》两文后,觉得邮政窗口不出售纪特邮票责任在邮票发行部门。  相似文献   

7.
侯彪 《集邮博览》2010,(3):90-91
每年的12月份都是集邮者预定次年邮票、年册的时间。以前预定年册的时候,邮票公司、邮局都是人头攒动、人满为患。但是在邮市低迷、市场不景气、邮票普遍打折的时候,新邮预订数量也随之下降。那么,2010年的新邮预订情况怎样呢?年册的销售又怎样呢?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有人(邮政部门的员工占多数)把国家邮政发行的JT邮票(这里专指未使用过的新邮票)分为“集邮邮票”和“寄信邮票”。一些集邮者把自己从集邮公司预订或从邮市里购买的新邮票拿到邮政局寄发邮件时遭到拒收:理由是邮票必须在邮政窗口现买现用,必须是本窗口出售的标有特殊印记或符号的  相似文献   

9.
如果说打折邮票是由于个别预订大户急于回笼资金而造成的,那么新邮打折应是个别的偶然的现象。然而目前新邮一面世就打折,并非个别偶然现象。本人以为最根本的原因就是(1)主管部门关于纪、特邮票内部结算体制不合理,使许多集邮公司弄虚做假,移花接木。(2)集邮市场管理办法没有落实到实处。(3)邮票设计不够新颖,防伪技术不够高明,给不法分子造假提供了机会。(4)近几年来全年发行的邮票面值偏高,超出了大部分集邮者的承受能力。(5)邮票发行量偏大,超过了集邮者的需求量。(6)纪、特邮票窗口使用  相似文献   

10.
在还没从新千年到来的喜悦与兴奋中平静下来时,我国广大集邮爱好和预订户就陷入了新邮发行计划引起的无尽的烦恼之中:传闻中的计划外邮品的种类与销售方式究竟如何?全年邮票面值将会达到什么程度?在邮市长期萎靡不振的情况下,这些问题的确有些让人闹心。  相似文献   

11.
邮市与入世     
邮票市场——想说爱你不容易我国的邮票市场经历了三次大起大落,每一次起落都让集邮者悲喜交加:邮市经历高潮时,喜的是手中持有的邮票“涨”了;悲的是一项“怡情、益智、增知、储值”的文化活动带上了一些铜臭味。谁不知邮票这种特殊的商品“只涨不跌”,红了眼的投资者看到钱就忘了一切。虽说此事非偷非盗,但那种对集邮一无所知,又才大气粗的投资者为了挣钱进入邮市,邮市炒做的灾难就开始出现了。邮票跌破面值暂且不说,打折风暴就让无数集邮者寒心。2.80元的邮票竟然只售0.84元。集邮者辛辛苦苦在邮局预订的新邮票,年底便跌得面目全非。虽然热爱集邮的人是不太在乎钱,可谁又能真的熟视无睹呢?这么惨烈的局面实在让人捶胸顿足。  相似文献   

12.
朝晖 《集邮博览》2003,(4):58-58
当前邮票市场正处于寒冷季节,新邮打折一片,邮人苦不堪言。尽管管理层多次采取减少发行量等救市措施,但市场并没有启动,收效甚微。究其原因,我以为新邮的销售方式或许有问题。大家都知道,邮票有双重属性。其一是邮资凭证,这是根本;其二是供人们欣赏、研究、收藏,这是派生的属性。按上述属性,新邮应该先在通信领域流通,然后进入集邮领域。而纵观这些年新邮的发行方式,恰恰相反,新邮发行后直接进入集邮领域。在很多地方,新邮被人们戏称是“集邮邮票”。因此,要振兴邮市,改变新邮打折的局面,应从改变其销售方式入手。  相似文献   

13.
香港过去发行邮票只有邮商才可以预订,一般集邮者只能在邮票发行当天到邮局排队购买。到邮局排队也很方便,一般来说只要等候三十几分钟,有时只要十多分钟就可以了。但在1996、1997年邮市炒风炽热时,等候两个小时以上是等闲事。不少人本来不集邮,只因转手出售有利可图,于是全家  相似文献   

14.
最近,低迷多年的邮市有了一丝暖意。使一些市场投资者和邮商看见了一线曙光。出于对邮市发展的关心与爱护,不少有识之士提出了一些建议,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要邮票敞开供应,以平抑曾经给邮市带来严重损伤的“炒作新邮”。众所周知,1985年,我国发行了世人喜爱、印制精美的《熊猫》小型张,导致一时邮市沸腾,价格飞扬。邮政部门为了平抑市场炒作,随即将《熊猫》小  相似文献   

15.
《民居》邮票加盖局名,系加盖在邮票背面,不涉及正面票图,所以对寄件人实无约束的作用,纯属加强内部管理,藉以堵塞邮市上低于面值邮票倒流入营业窗口。 集邮起源于邮政,邮政是集邮的基础,因事关邮  相似文献   

16.
新邮宣传折,顾名思义,是配合我国邮政部门发行新邮印制的宣传品。内容主要包括:邮票发行计划、拟发邮票图稿、办理预订事项等。由于该款印刷品为国家邮政部门印制,集邮者免费索取、收藏,多年来颇受集邮者重视与青睐。我喜爱收藏新邮宣传折。它对预告新邮、预订新邮和收藏新邮,有着很好的宣传引导作用。别看它小,用途可不少。有了它,可以了解掌握全年纪特邮票发行计划,按时购买和研究新发行的邮票。宣传折上的邮票图稿,让集邮者有先睹为快的乐趣,能够激发收藏欲望。对我这样喜爱极限、原地集邮的人来讲,依据新邮  相似文献   

17.
4月23日,国家邮政局市场监管司在上海绿洲大厦举行了集邮市场研讨会,北京、上海、辽宁、江苏、湖北、四川、陕西等部分省市邮政管理局市场监管处、邮政集团公司邮票发行部、中国集邮总公司、中国邮政文史中心和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以及邮市经营者、集邮爱好者和邮商代表参加,与会者对邮票发行体制和造成市场长期低迷的根源进行了剖析和探讨。认为新邮发售政策的双轨制,一方面新邮平价购买渠道被堵死,  相似文献   

18.
红印花八种加盖邮票陆续发行的时间几乎长达一年之久。其中面值最高的当5元票发行最迟,此票通常不在邮局窗口出售,绝大部分由邮局在汇票上"汇银数目"栏内贴用。1899年第一版《大清邮政章程》中文版中在第四章"发售邮票"中列明发售的邮票共半分至5元共十二种,以后条文也均称为"邮票"。但  相似文献   

19.
石教明 《集邮博览》2001,(11):42-42
新邮是以何种方式、何种渠道进入一、二级市场的,笔不甚了解,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每次发行的新邮只有很少一部分进入邮政通信领域,而大部分进入邮市供邮商炒作。这是计划体制的模式,已很难适应市场经济条件的要求,持别是在新邮普遍打折的今天,既不利于集邮和预订户,也不利于邮政部门,致使整个集邮行业萎糜不振。依笔之见:改变新邮发行方式,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20.
1999年8月4日,国家邮政局特派了一位副处长专程到四川简阳,与我亲切交谈了邮政管理部门将要出台一些启动邮市和保护邮人利益的措施。我把这一好消息在报上刊登后。想不到没有产生大的反响。经了解,许多集邮、投资对邮市已经失去了信心,因为近年来他们预订的邮票总是打折。不久前,我收到天津一位名叫焦心捷的老集邮的来信说。他集邮已有37年历史。他花146元预订的1998年邮票。目前市场上100元都无人要,惊呼自己成了傻瓜,拿钱订的邮票成了“废纸”。他伤心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