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初中学生在学习化学第五章第一节“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第二个问题——电解质的电离时,由于受前一个问题——溶液的导电性实验现象的影响,学生往往对教材中电离概念的理解发生偏差,错误认为,电离是电解质的水溶液(或熔融物)通电后发生的变化;电解质的水溶液(或熔融物)通电后才产生了能够自由移动的带电微粒——离子。为了不使学生产生上述错误认识,我在处理这部分教材时,通过实验对“电解质溶于水或受热熔化时,离解成自由移动的离子”这一结论进行验证。 实验时将课本169页[实验5—1]的装置稍作改动。具体做法是:将169页[实验5—1]装置中的电源和灯泡取掉,把两个电极的引出线并联在灵  相似文献   

2.
电离的理论是高一化学基本理论之一,是电解、电镀、水解的理论基础.下面谈谈我们是如何做好电离的实验教学和对电离过程进行分析的.课文用物质水溶液的导电性实验来判定物质是电解质还是非电解质.实验是用食盐、盐酸、氨水、蔗糖等溶液导电情况,通过小灯泡的亮、暗和不亮来说明它们是强电解质、弱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这个实验是有说服力的,也是容易做到的.教学中先通过做实验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获得初步的感性认识,然后引导学生寻找事物变化的内部原因,就能较好地概括出电离理论的基本点.可见,电离的实验教学是整个电离教学中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3.
高中化学课本第三册第二章第一节中有这样一段话:“离子化合物和某些具有极性键的共价化合物在水溶液里全部电离成离子,没有分子存在。所以,不存在分子和离子间的电离平衡,这样的电解质属于强电解质。强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全部电离为离子。……某些具有极性键的共价化合物的水溶液里只有一部分电离成为离子,还有未电离的电解质分子存在,分子和离子之间存在着电离平衡。这样的电解质属于弱电解质。弱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只有部分电离成为离子。”对于这段话究竟应当怎样正确理解,本文似做一简要讨论。 早在1887年阿累尼乌斯提出了关于电解质溶液的第一个定量理论。后经奥斯特瓦尔德等科学家进一步发展和充实,形成了阿累尼乌斯电离学说。该学说的基本论点可以归纳成下面三点:  相似文献   

4.
采用微型实验装置,研究电导法测定醋酸电离度和电离常数实验,编制计算机程序运用于测定,并对比了酸度计法测定的结果与实验误差。  相似文献   

5.
在讲解电解质的电离时、初学者往往容易造成一种误解:认为电解质的电离是通电以后才发生的。为了给学生树立正确的观点,费了不少嘴舌,其结果是部份学生仍然出错。能不能设计一套装置,用实验加以证明,电解质的电离并不是通电以后才发生的,而是电解质溶于水(或在熔融状态)时就已经发生。我们采用了下列实验装置,利用饱和的NaI溶液实验收到一定的效果,现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6.
现行高中化学课本有一个电解质溶液导电性的对比实验,通过它说明:其它条件相同时,强电解质在水中能完全电离,通过的电流就大;弱电解质在水中不能完全电离,通过的电流小。在演示时,感到该实验存在不足:只能证明强电解质的水溶液导电能力比弱电解质的强,不能顺理成章地说明强电解质已完全电离,而弱电解质未完全电离。因此,我们精心设计了如下实验,旨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强、弱电解质的概念。1实验装置实验装置原理见图1。a.电源选用8V的交流电。b.A1是量程为3A的交流表,A2是量程为100mA的毫安交流表。c.K1~K8是…  相似文献   

7.
“电离度”的教学内容是电解质,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概念、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等知识的综合应用和发展,也是后边学习“电解质溶液”的基础,是本章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与生产、生活联系  相似文献   

8.
在高二电离度,电离常数一节的教学中,我们增加了“电离度,电离平衡的演示实验”温度的关系,曾收到一定效果,现将内容概要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9.
电离方程式是用来表示酸碱盐等化合物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电离成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的一种化学用语。但对初学者来说,由于种种原因,忽视了一些书写原则及细节问题,常导致书写错误。下面拟将同学们在书写中的常见涝保住一们发抖折分析条件标错了。电离的条件除非特别注明,一般都是指在水中的情况,不需再特殊标明。正确写法NaOH一Na”+OH一错例一NaCI—Na’”+CI‘分析当明、阳离子的电荷数为1时,往往省略不写,只写“+”和“一”符号。正确写法NaCI一Na“WCI错倒三CaCI。一Ca”’+ZCI‘分析离子所带电荷数的表示方法…  相似文献   

10.
电离方程式是用化学式和离子符号来表示物质电离过程的式予。写电离方程式时常常会出现下列几种错误:一、错写化学式错例1硫酸铁的电离方程式写为FeSO4=Fe2+分析错误的原因是把硫酸钱的化学式写成硫酸亚铁的化学式。硫酸铁的化学式是Fe2(SO4)3,而FeSO4是硫酸亚铁的化学式。正确写法Fe2(SO4)3=2Fe3++3SO42-二、错写离子符号错例2ZnSO4=Zn+2+SO4-2分析离子电荷的数值和元素的化合价数值都有规范的表示方法:离子的电荷数值应写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用“n+”或“n-”表示;元素的化合价数值应写在元素符号的正上方…  相似文献   

11.
一、教学实例: 在教学《电从哪里来》中有这样一个片断:学生自制电池,有几组学生按教材要求(在盛有醋的容器中,插入铜片,再接上喇叭,听喇叭是否发出声音)实验成功后,兴趣很高,就自行改接上小灯泡,但小灯泡怎么也不亮。 生:“老师,小灯泡怎么不亮呢?”  相似文献   

12.
物质溶于水或受热熔化时离解成能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叫做电离。电离可用电离方程式表示。书写电离方程式时应注意下列问题:1.式子左边写物质的化学式,右边写该物质溶解于水或受热熔化时所离解的能自由移动的离子的符号,离子符号之间用“+”号连接。2.离子所带电荷和化合价的表示方法不同:“正儿、负几化合价,几正、几负电荷数”。3.离解通常发生在正价元素(或原子团)和负价元素(或原子团)之间的联接处;离子所带电荷可根据它们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判断:离子所带电荷数一离子所对应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数值;元素或原子团为…  相似文献   

13.
创意生活     
正Mejd工作室设计的井灯,从用木桶从井中打水的方式中找到创新亮点,将木桶转变成一个灯泡,并变为一个渐变磨砂的玻璃容器,摇动把手,灯泡在容器中上下运动,调节亮度的同时也如打水般有趣。  相似文献   

14.
一、问题的提出 牛顿曾要他的助手为他测量一下一个灯泡的体积,该助手不愧是位数学家,他拿起灯泡就开始测数。量呀量,牛顿转身时见了,眉头一皱道:“这样做太繁,取点水来倒入量筒,再把灯泡往水中一浸不就知道了吗?”物体可以用排水法得出它的体积,一个不规则的平面是否也可用一个装置、不用测量而直接读出其面积呢?  相似文献   

15.
高中化学课本第二册第六页写道:“温度对弱电解质的电离度也有影响,当弱电解质分子电离成离子时,一般需要吸收热量,所以温度升高,平衡一般就向电离方向移动,从而使弱电解质的电离度增大”。事实上,并  相似文献   

16.
纯水中水存在电离平衡,而外加酸、碱会抑制水的电离,使水的电离平衡向生成水的方向移动。强酸强碱盐溶液中,因盐电离出的离子均不能发生水解,水的电离平衡未遭到破坏。强碱弱酸盐、强酸弱碱盐溶液中水的电离平衡向电离方向移动。水的电离是个吸热过程,当温度升高时,水的电离平衡向电离方向移动。  相似文献   

17.
一般而言,电解质之间的反应都在水溶液中进行,故而复分解反应的反应条件(水)在反应方程式中可以略而不写,不致引起什么误解。但是,电解质的电离情况则稍有不同,若写电离方程式时将电离条件也略而不写或强调不够,容易使初三学生甚至部分高中学生产生一些误解。请看下列数例: 1.由于课本上的电离方程式都没有注明条件,致使不少初三学生容易产生“电解质通过电流的时候发生电离”的错误观念。如果课本上把电离方程式写为:  相似文献   

18.
<正>电离是物质在溶于水或熔融条件下,自身解离成可自由移动的带电粒子的过程;水解是物质在受水分子的作用下,物质分子和水分子电离出的离子H+和OH+和OH-作用生成两种新化合物的过程。本文就来谈谈电离和水解的相互关系。1.电离和水解对盐溶液酸碱性的影响弱酸根离子A-的水解能力是由弱酸HA的电离能力决定的,HA的电离能力减  相似文献   

19.
水是最常见的无机弱电解质,水的电离与弱电解质的电离以及盐的水解都有密切的关系。水的电离知识综合性强,是学生学习的难点。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对该知识点可从水的电离程度的大小的角度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相似文献   

20.
众所周知,水的离子积K_w是水的浓度与电离常数的乘积,即 K_w=K电离·〔H_2O〕=〔H~ 〕·〔OH~-〕K电离是个常数,〔H_2O〕可以看成是个常数,因此,把K_w也可看成是一个常数。因水的电离过程是个吸热过程,当温度升高时,水的电离度增大。K_w值也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在100℃时,K_w值是1×10~(-12)但在常温时,K_w值一般可以认为是1×10~(-14)。对于〔H~ 〕很小的溶液,其浓度的数值记忆和计都很不方便,为了简便起见,化学上常采用〔H~ 〕的负对数,即用pH值来表示溶液的酸碱性;还因为溶液酸碱性的差别主要是〔H~ 〕数量级的差别,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