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研究了1-苯基-3-甲基-4-苯甲酰基-吡唑酮-5皂化盐Ag(PMBP)在不同有机溶剂中形成反向胶束的过程,获得了HPMBP在有机相中的临界胶束浓度、聚集数,胶束生成常数和热力学函数.所得热力学函数△rGmθ为负值,并且随着溶剂碳原子数的增加而减少.△rHmθ为正值,并且随溶剂碳链的增长而增大,说明形成反向胶束的过程为吸热过程,△rSmθ值表明,形成胶束的过程为熵增加过程,且溶剂碳原子数越多熵增加的越大,由此可以断定,形成胶束的这一过程主要为熵控制过程.  相似文献   

2.
利用电导法测定了SDS(十二烷基硫酸钠)和SDBS(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在溶剂DMF(N,N-二甲基甲酰胺)中的临界胶束浓度cCMC。测定不同温度下表面活性剂的电导率σ值,由σ-c作图的转折点求得cCMC;根据cCMC及热力学原理求得ΔGθm,ΔHθm及ΔSθm。结果表明:二者的cCMC值均大于水为溶剂时的cCMC值;随着温度的增加,cCMC增加,ΔGθm减小,ΔSθm基本保持不变,胶束过程伴随吸热现象。  相似文献   

3.
在pH=7.40的Tris-HCl缓冲溶液中,采用电子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法研究了苯酚红(PR)与牛血清蛋白(BSA)的作用方式.用摩尔比法确定了PR与BSA的结合比为2∶1.通过热力学研究得出,在20℃时PR与BSA相互作用的KLB=11.7 L.mol^-1,热力学函数ΔrHmθ=-74.2 kJ.mol^-1、熵变ΔrSmθ=-185.8 J.mol^-1.K-1和自由能ΔrGmθ=-16.6 kJ.mol^-1,化学热力学研究显示该反应为焓驱动.实验综合表明,苯酚红和BSA之间主要存在氢键或范德华力.  相似文献   

4.
采用原子化法结合B3LYP/6-311++G**计算,求得低碳直链烷烃的生成焓,拟合得到生成焓ΔfH与碳原子数的线性回归方程ΔfHmolecular=-21.08×n-31.32,由此式估算了高碳直链烷烃的生成焓。烷烃的前线轨道能级差ΔEgap大体趋势是主链碳原子数相同的烷烃,随着侧链碳原子数的增加,其前线轨道的ΔEgap略有减少;对于C9~C16的正构烷烃,ΔEgap随着碳原子数的增大而也有略微的减小。  相似文献   

5.
应用紫外分光光度法研究了对硝基苯酚乙酸酯(PNPA)在聚氧乙烯醚(Brij35)-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聚氧乙烯(Brij35)-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曲拉通(TritonX—100)-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和曲拉通(TritonX—100)-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复配胶束溶液中的碱性水解反应.结果表明:PNPA水解反应的速率随反应体系中氢氧化钠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复配胶束对对硝基苯酚乙酸酯(PNPA)的碱性水解反应速率均有较大的影响;应用Menger和Pommy提出的动力学数学模型计算了反应的动力学和热力学参数,并讨论了胶束对对硝甚苯酚乙酸酯水解反应的影响原因.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 0— 5 0℃温度范围内五种蛋白在疏水色谱 (HIC)中的热力学行为 .用非线性 Van't Hoff作图求得蛋白的热力学参数 (Δ H°,ΔS°,ΔCp°,Δ G°) .发现蛋白的保留由熵控制 .除自由能ΔG°外 ,其余 3个热力学参数与温度间存在线性关系 .蛋白保留过程存在焓—熵补偿 ,并且补偿温度是实验温度的函数 .  相似文献   

7.
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临界胶束浓度与温度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电导率法测定了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在不同温度下的临界胶束浓度。结果表明:在研究的温度范围(25~45℃)内,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的临界胶束浓度随温度的增加呈线性增大关系,其数学表达式为:CCMC=(0.0766t 7.29)×10-4。由lnΧCMC-1/T关系求得平均标准摩尔胶束生成热△Hθm=-13.0kJ/ mol。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十二烷基硫酸钠(SDS)表面活性剂胶束和预胶束对结晶紫褪色可逆反应的影响,建立了1-1型可逆反应的胶束和预胶束催化模型,获得了胶束相中正逆反应的速率常数和预胶束的平均聚集数。结果表明,SDS胶束和预胶束对正反应有禁阻作用,而对逆反应有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9.
双四唑肼(HBT)是一种新型富氮含能材料,采用密度泛函理论对HBT分子进行了结构优化、频率和热力学性质的计算,得到了红外光谱、溶剂效应下的核磁共振谱和不同温度下的热力学性质.结果显示,优化后的HBT分子中二面角增大,整个分子的对称性降低;HBT分子中碳原子的化学位移与实验结果吻合;标准摩尔焓、热容、熵与温度之间存在较好的函数关系.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1-苯基-3-甲基-4-苯甲酰基吡唑酮-5(HPMBP)从硝酸介质中对La3+的萃取,测定了萃取反应的反应热ΔrHmθ;运用斜率法得出萃合物的组成为La(PMBP)3;得到了萃取反应平衡方程式La3++3HPMBP(o)=La(PMBP)3+3H+;得出了反应的速率方程:v=Kf[HPMBP](o)2[H+]-1[La3+]-Kb[HPMBP](o)[H+]-2[La3+](o).  相似文献   

11.
用紫外光谱分析法,研究了对叔丁基杯[8]芳烃与C60-吲哚衍生物形成包合物的能力,测定了C60衍生物与杯[8]形成的包合物的形成常数、热力学函数ΔH和ΔS.结果表明:C60上取代基空间阻力使形成配合作用减弱,形成常数减小,焓值和熵值都正移.  相似文献   

12.
从热力学角度分析C与SiO2反应生成CO而非CO2的原因;指出在实际生产温度下,Si和SiO2均呈液态,理论上不应引用298 K时的生成焓与标准熵;计算了2200 K时反应的热力学函数,并进一步讨论了298~2500 K温度范围内反应焓变与熵变对298 K时相应数值的偏离情况,绘制了较精确的ΔrGmθ-T图;发现对于C与SiO2的反应而言,在此温度范围内,热力学函数对298 K时相应数值的偏离程度较小。  相似文献   

13.
对热力学平衡态来说,熵、体积和摩尔数能确定系统的内能,用这三个广延量为 相互垂直的坐标(广义坐标),建立三维广延量空间坐标系,则此空间的任意一点表示一热力学 平衡态,在此空间区域每一点上,都有一定的热力学强度量作用着,并且只与该点的坐标有关, 此区域就是一个稳定场,内能就是此空间的势能函数.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了烷烃拓扑结构与标准熵的关系,得到了气态烷烃标准熵的计算公式S298.15k=49.773n 8.292lg(W 3)-11.972P 126.865(e.u.)(式中n为碳原子数,W,P为分子的拓扑参数),并说明了体系宏观性质与微观性质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15.
《商洛学院学报》2017,(6):25-29
运用Materials Studio程序的DMOL3模块对2-羰基丙酸邻羟基苯甲酰腙(酰腙1)、2-羰基丙酸间羟基苯甲酰腙(酰腙2)和2-羰基丙酸对羟基苯甲酰腙(酰腙3)的标准熵、定压摩尔热容、标准生成焓和标准摩尔生成吉布斯自由能等热力学函数进行了理论计算,讨论了其热力学函数随温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三种酰腙的标准熵、定压摩尔热容和标准生成焓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标准摩尔生成吉布斯自由能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相似文献   

16.
针对卤化物(多卤化物例外)的热力学状态函数ΔH或ΔG,查找有关热力学数据,进行分析比较,阐明卤化物热稳定性的问题,从而对卤化物热稳定性获得一定规律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振幅相干态的Pegg—Barnett量子相位密度分布,结果发现,1)影响振幅相干态的量子相密度分布P(θ,m)的物理条件有:真空态|O〉与是相干态|α〉相叠加的角度φ,平均光子数和量子相位角θ与相干态移动相位角γ的相对值θ-γ。2)量子相密度分布相对φ、θ-γ作周期变化;它随平均光子数的增大而增大;一定条件下φ、θ-γ影响振幅相干态的量子相密度分布的极值。  相似文献   

18.
煤质活性炭用过二硫酸铵氧化处理后,采用N2吸附、酸碱滴定及零电荷点(pHPZC)对活性发表面性质及孔结构进行表征.测定了磺基水杨酸和3,5-二硝基水杨酸在氧化前后活性炭上的吸附等温线,用Langmuir和Freundlich吸附等温方程对数据进行拟合,计算了吸附过程的热力学参数.3,5-二硝基水杨酸在两种活性炭上的△Sθ与△Hθ均是正值,吸附过程是吸热过程,属于熵驱动型吸附;而磺基水杨酸在氧化后的活性炭上的△Sθ与△Hθ均为负值,吸附过程是放热过程,属于焓驱动型.在-SO3H的催化作用下,磺基水杨酸的-OH/-COOH与吸附剂表面的-COOH/-OH可能发生酯化反应而引起化学吸附.  相似文献   

19.
熵的延拓     
热力学第二定律在上一世纪中期建立距今约一百四十年,这个定律指出了孤立的热力学系统内部发生的过程进行的方向和限度,1854年,克劳修斯第一次引入了作为状态函数的“熵”的概念,使热力学第二定律获得了数学表达形式,把判断形形色色的与热有关的不可逆过程的自发方向定量地归结为熵函数的增加,而熵达到极大值为过程进行的限度,、  相似文献   

20.
一、重视基础知识 形成知识规律 1.有机物重要物理性质的规律 (1)有关密度的规律 物质的密度是指单位体积里所含物质的质量,它与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子半径等因素有关.一般讲,有机物的密度与分子中相对原子质量大的原子所占质量分数成正比.例如:烷、烯、炔及苯和苯的同系物等物质的密度均小于水的密度(即ρ烃〈1),并且它们的密度均随着分子中碳原子数的增加和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的增大而增大;而一卤代烷.饱和一元醇随分子中碳原子数的增加,氯元素,氧元素的质量分数降低,密度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