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要求学生在数学思考上达到的目标之一是: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论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其中提到了做数学实验是数学活动过程中的必要步骤.也许人们会说学物理化学离不开实验,学数学要什么实验呢?  相似文献   

2.
正《数学新课标》提出:"学生应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还指出:"动手实验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由此可见,数学试验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之大.这种学习方式不是让学生被动地接受教材上或教师讲授的现成结论,而是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动脑去获得新的数学知识,使抽象的理论具体化、直观化,让学生在观察、分析等活动过程中把新的数学知识内化到认知结构中.  相似文献   

3.
1问题的提出G·波利亚曾指出:数学有两个侧面,一方面它是欧几里德式的严谨科学,从这个方面看数学像是一门系统的演绎科学;但另一方面,创造过程中的数学看起来都像一门试验性的归纳科学.大数学家欧拉说:“数学这门科学需要观察,也需要实验.”过去学生的数学活动只是“智力活动”,缺少探究发现的数学实验活动.计算机的出现便于学生更有效地开展数学实验,通过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能使学生进入主动探究状态,变被动的接受学习为主动的建构过程,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意识和能力.2数学实验教学的界定数学实验是指为研究与获得某种数学理…  相似文献   

4.
运用"数学实验活动"教学的实验与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数学实验活动"是数学教学的必要环节,其教学的主要过程为创设情境-活动与实验-提出猜想-验证猜想."数学实验活动"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主体意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培养学生动手、应用的能力;为学生提供创新的机会;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学业成绩.  相似文献   

5.
数学实验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种重要方式,可以在实验的过程中猜想、发现、验证所学习的内容;空间观念是学生数学素养中一个重要元素,需要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培养和发展.以苏科版课标教材七年级上册"图形的运动"为例,创设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实验活动,使学生经历体验和数学化的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相似文献   

6.
历史表明,数学不只是逻辑推理,还有实验,成功的实验探究不但能产生新颖的数学定理、思想和方法,还能帮助我们从新的视角找到新的问题.学生的学习内容应利于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的数学活动.在国际上颇有影响力,英国曾广泛使用的数学教科书SMP教材的最大特点就是在每一新内容学习之前,先利用实验性、讨论性材料做准备,然后通过具体的实验活动直观地、经验性地介绍数学知识.所以,初中数学教学中贯穿数学实验思想应该说是必要的和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正>新课程标准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通过情景材料感悟知识的生成过程,数学实验可以体现这样的生成过程.数学家欧拉曾说:"数学这门科学需要观察,也需要实验".在数学实验中,可以通过实验的手段、产生的现象、出现的结果,进行判断、推理、归纳、总结,能更好地感悟数学知识产生的背景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本文就以三个实验为例来体会函数教学难点的突破过程,感悟新课程的理念.  相似文献   

8.
数学实验教学中的能力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学实验”,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新的数学教学和数学学习模式,它是为了探究数学知识,检验数学结论(或假设)而进行的某种操作或思维活动。现代数学倡导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应该是基于数学实验的学习过程,它能让学生在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中,创造性地学习数学,应用数学,发展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9.
数学实验教学的认识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问题的提出G·波利亚曾指出,数学有两个侧面,一方面它是欧几里德式的严谨科学,从这个方面看数学像是一门系统的演绎科学;但另一方面,创造过程中的数学看起来又像一门试验性的归纳科学.大数学家欧拉说:“数学这门科学需要观察,也需要实验”.过去学生的数学活动只是“智力活动”,缺少探究发现的数学实验活动.计算机的出现便于学生更有效地开展数学实验,通过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能使学生进入主动探究状态,变被动的接受学习为主动建构,同时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意识和能力.二、数学实验教学的概念数学实验是指为研究与获得某种数学理论…  相似文献   

10.
大数学家欧拉说:"数学这门科学需要观察,也需要实验"。在2009年中职数学新大纲修订中,指出:要通过学生喜欢的活动方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尽可能通过实验让学生体验做数学的过程,在游戏和实验中学到知识、提高能力。数学实验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是新一轮中职数学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具有强劲的生命力。在中职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数学实验教学,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成效,是中职生学好数  相似文献   

11.
猜想是一种高层次的思维活动,是数学发现过程中的一种创造性思维.高斯说:“没有大胆而放肆的猜想,就谈不上科学的发现.”观察、猜想、探究数学问题,发现数学规律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探究能力的最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数学实验是建构主义理论下的学生自主交互性活动,是实现知识"再创造"的有效途径,学生在这样的合作探究活动中自主发现规律,经历知识形成过程,获得数学真理,他们的情感、体验、个性、动手能力、创新品质能最大限度地得以张扬.而现实中许多老师不够重视学生的动手实验.笔者经过近年来的数学实验教学的探索,有以下体会和大家商榷.  相似文献   

13.
实验教学法是小学数学教学方法中的最佳方法,运用实验教学法可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加深对数学概念、定义、数学规律的理解.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具体化,并能让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参加认识活动,形成鲜明的表象,使学生在无意记忆的条件下学习,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注意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等.  相似文献   

14.
数学实验是为了归纳某个数学规律、验证某个数学猜想、解决某个数学问题,通过一定的物质手段,在数学思维活动的参与下和典型的实验环境中进行的一种数学建构过程和数学探索活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凸显数学实验的价值,提高学生运用数学实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数学学习的过程是学生形成数学技能、发展各种数学能力的一种思维活动过程.数学实验是学生发展数学思维的一个有效途径.因此,在数学实验教学中,笔者认为应精心加工实验内容,提升学生思维的效度;渗透多种数学思维方式,提升思维的深度;给予学生充分的探索空间,提升思维的广度;及时回顾与反思,提升思维的高度.  相似文献   

16.
伊恩·斯图加特说:"直觉是真正的数学家赖以生存的东西。"《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重视培养和发展小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正是这一精神的重要体现。事实上,直觉思维是一种极为重要的思维方式。传统的数  相似文献   

17.
徐旭东 《教师》2010,(15):84-86
历史表明,数学不只是逻辑推理,还有实验,成功的实验探究不但能产生新颖的数学定理、思想和方法,还能帮助我们从新的视角找到新的问题。学生的学习内容应利于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的数学活动。在国际上颇有影响力,英国曾广泛使用的数学教科书SMP教材的最大特点就是在每一新内容学习之前,先利用实验性、讨论性材料做准备,然后通过具体的实验活动直观地、经验性地介绍数学知识。所以,初中数学教学中贯穿数学实验思想应该说是必要的和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教材内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经历观察、猜想、实验、验证等数学活动,探索并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在实验活动中,体验探索的过程和方法。2.掌握三角形内角和是180°这一性质,并能应用这一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3.经历探究过程,发展  相似文献   

19.
长久以来,人们简单地认为数学教学就是概念、定理、公式和解题,数学活动只是抽象思维活动,即使数学需要实验,也只不过是纸上谈兵;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数学活动只是"智力活动",数学家在纸上做数学,数学教师在黑板上讲数学,而学生则每天在课堂上听数学和在纸上做题目。但事实是,数学不只是逻辑推理,还有实验。开展数学实验更能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方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这是一种新型的数学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20.
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需要与观察、操作、实验、猜想、验证等活动过程联系在一起,并产生于这些活动过程之中.也就是说,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在数学活动中产生,是数学活动的产物,是他们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和结果.因此,教师可以根据数学知识的特点,设计、组织好每一个数学活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经历"做""听""说""想"和"反思"的过程,体验数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以获得不同的知识,积累相关的数学活动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