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票据关系脱离票据基础关系而"存活"是票据法得以建立的基础。票据关系的无因性和票据行为的无因性密切相关,前者决定后者,后者制约前者。票据无因性的价值诉求在于增强票据的流通性和交易的便捷性、安全性。我国票据法应当坚守票据的无因性原则,并在立法方面进一步予以完善,完善的基本思路是:立法宗旨应予重构;部分规定应予调整和补充;法律责任应予健全,并做到与其他法律责任特别是公法责任的"无缝衔接"。  相似文献   

2.
王秀卿 《太原大学学报》2011,12(1):30-31,41
票据无因性是承载现代票据制度的基础,是票据法的生命力所在。但是在认识到票据无因性重要性的同时,也要看到票据无因性并非是绝对的,也有其效力所不及的周延范围。因此,在票据法律制度中形成票据行为无因性规则的相对化理论,显得非常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票据的无因性是票据的一个基本属性。票据的无因性不外乎两种形式,一种是内在的无因性,另一种就是外在的无因性。我国票据法应该明确确定票据的无因性,以使票据的作用能够得到更好的发挥。  相似文献   

4.
在票据纠纷中,当票据债务人以票据的基础关系存在瑕疵为由来拒绝履行票据义务,票据债权人往往利用票据的无因性作为自己行使票据权利的盾牌。根据我国票据法的有关规定,票据行为一旦成立后,其成立的基础关系是否存在、是否合法,均不影响票据行为的效力。此谓票据的无因性。但是,票据的无因性不是绝对的,在票据的基础关系当事人与票据关系当事人重合时,票据关系受票据的基础关系影响,以方便解决当事人间的权利纠纷。本文从一起票据纠纷案例中,通过分析票据关系与票据基础关系,发现票据债权人与票据债务人同为票据的基础关系当事人,但票据债权人企图利用票据的无因性来割裂票据关系与票据基础关系之间的紧密联系,以逃避因票据基础关系带有瑕疵而导致实现其票据权利的风险。  相似文献   

5.
票据以其便捷的流通功能,极大地方便了商品的流通,故此而被冠以"商品交易的血管中流动的血液。"票据之所以能获此"殊荣",乃是因为票据无因性之使然。如何理解票据无因性的内涵与外延,如何看待我国票据法之相关规定,对于市场经济环境下的中国,尤显重要。  相似文献   

6.
美国大法官吉普森将票据生动地比作"轻装上阵的信使"。票据无因性是现代票据研究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保证票据流通性的灵魂之所在。从票据无因性的内在含义、立法的缘由、相对性讨论等方面入手,结合我国《票据法》对票据无因性原则的态度,分析了立法不足之处,提出了相关的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7.
人们往往在强调票据是无因证券时,忽视了票据的无因性是有限制的,本文通过一个案例的剖析,说明了票据的无因性会受票据基础关系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限制;在票据法没有规定时,适用其他及行政法规。  相似文献   

8.
论票据关系     
票据关系是票据法理论中一个重要的概念,由于票据的性质的特殊性,票据关系表现出与其他法律关系不同的属性,同时在票据法上,票据关系与其他几个相关联的法律关系联系很紧密,在实践中当事人因没有搞清楚它们的区别而引起的票据纠纷是非常多的.这些问题对票据法学习者而言也是一个难点。笔者从法理学的角度对其进行比较分析,试图对票据关系作以全新的阐述,以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该问题。  相似文献   

9.
票据无因性原则,是现代票据法的基础原则,它的产生与发展对信用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票据的适用越来越广泛,在制定完善满足迅猛发展票据市场的需要的票据法过程中,借鉴他国经验,并根据我国国情,提出适用我国客观实际的票据法基本原则,理顺票据关系与票据基础关系之间的关系,加速票据流通,对于促进经济贸易交往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0.
票据关系是一项特殊的法律关系。本文以票据关系所具有的超然性为中心,详尽地论述了票据法上所涉及的票据关系、非票据关系和票据基础关系地位、功能,提出票据关系与票据基础关系相分离是普遍适用的法律原则,其牵连性则是分离原则的例外补充规范的主张,对促进票据关系的研究具有相当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1.
票据抗辩可以表述为:债务人为免除票据载明的支付义务而针对票据的客观真实性、出票行为、背书行为、票据关系人等实体问题以及持票人主张权利的程序问题提出的一切异议的总称。票据抗辩从不同层面和角度可以分为主动抗辩和被动抗辩、程序抗辩和实体抗辩、对人抗辩和对票抗辩、绝对抗辩和相对抗辩。票据的无因性是相对的,即票据基础关系仅限在出票人转让票据时与收票人之间有要求,以及有直接债权债务关系的票据当事人之间有要求。建议对《票据法》第10条作相应的修改。关于票据返还请求权纠纷的管辖问题,存在法律和司法解释的冲突,建议将《规定》中关于票据纠纷管辖问题修改为与《民事诉讼法》第27条一致的规定,或将《规定》第7条修改为:“因票据返还请求权纠纷提起的诉讼,由票据支付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其他非票据权利纠纷提起的诉讼,依法由被告住所地法院管辖。”  相似文献   

12.
票据的无因性作为促进票据流通的多项法律制度之一是票据法律制度建立的基础。如何理解票据无因性的效力,以正确的运用该项原则来指导我国司法实践活动,亟待进一步思考和澄清。  相似文献   

13.
票据抗辩限制制度以无因性原理为基础,违背了无因性原理,不利于对票据债权人利益的保护,有碍票据的流通和安全.然而我国理论界对票据抗辩限制的理论基础众说纷纭,没有对无因性原理达成共识.票据法上,也没有始终贯彻无因性原理,导致立法存在许多漏洞.因此以下改进,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4.
佟林  谭德库 《华章》2007,(3):102-102
票据的无因性已经成为众所公认的一条票据法的基本原则.无因性原则包括内在的无因性和外在的无因性两个方面.在物权行为无因性领域,外在无因性是指处分行为的效力不以该行为以外存在的负担行为的效力为前提;内在的无因性,是指处分行为本身在内容上也是无目的的,这就是说,处分行为的当事人无需就给予财产行为的目的达成一致.票据行为之无因性,系外在之无因性;大多数之票据行为,为不要因行为,但是为担保票据债务之履行所为之附属的票据行为为其例外.  相似文献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与我国民商法体系中的其他法律相比,更注重行为方式,更注重要式、程序和条件。我国票据法中的代理、保证、抗辩、时效等若干制度与我国民法及外国票据法律制度各具特色与瑕瑜,对之比较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适用并完善我国票据法,保障票据纠纷的顺利解决,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与我国民商法体系中的其他法律相比,更注重行为方式,更注重要式,程序和条件。我国票据法中的代理,保证,时效等若干制度与我国民法及外国票据法律制度各具特色与瑕瑜,对之比较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适用并完善我国票据法,保障票据纠纷的顺利解决,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票据质押是我国<担保法>和<票据法>明示规定的质押方式,是兼跨<担保法>和<票据法>的法律问题.但<担保法>和<票据法>对这个问题又没有一个统一的规定,致使在司法实践中发生了矛盾冲突.由此,笔者探讨票据质押的有关问题,对我国票据法律的发展与完善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空白票据是随着经济发展和信用制度的发达而产生的,并得到了世界各主要国家、地区的票据法及国际公约的认可.我国<票据法>的空白票据理论尚不成熟,尤其在实务操作中无明确法律规定,但空白票据又具有不可忽略的价值,需要在理论与实务中对其加深认识,并借鉴国外票据法关于空白票据的规定,完善我国的空白票据制度.  相似文献   

19.
我国票据担保实践中以单纯交付方式设立票据质权的情形屡见不鲜,对此理论界纷争不止,司法实践也未能达成共识,甚至存在矛盾与冲突。《民法典》出台前,有关票据质押的法律规范,如《担保法》《票据法》《物权法》及相关司法解释等存在诸多矛盾冲突之处。《民法典》生效后,根据第441条之规定,应当认为《民法典》与《票据法》之间是相互分工而非互斥关系,有关票据质权的原因关系由《民法典》调整,设质背书行为之作为与效力问题当由《票据法》调整。是故,票据质押须满足质押合意、设质背书、交付票据三个要件方可设立。  相似文献   

20.
票据款式是出票人根据票据法的规定在票据上应为的或可以为的各种记载。各国法律对此规定各不相同,产生了许多法律冲突。为了解决这种冲突,各国一般以行为地法为主,兼采法律行为本身的准据法。修改和完善我国《票据法》,以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