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许多地区的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存在天然砂料,其天然砂料利用方式基本为简单筛分后使用,其质量指标难以满足要求,更无法达到优良标准。在存在天然砂的项目,虽然其质量和数量可能无法满足工程建设需要,但可以生产部分人工砂掺入天然砂中,做到砂料满足工程质量和数量的要求,这可以大大降低砂料的生产使用成本,扩大砂料的使用范围,采用该种方式利用天然砂在大型水电工程项目研究较少。本文依托安谷电站砂石加工系统工程,针对其系统生产特点,对加工部分人工砂掺入天然特细砂,调整其整体质量的工艺问题进行详细研究。  相似文献   

2.
天然砂资源已近枯竭,人工砂替代天然砂必然是大势所趋.人工砂质量优势体现为质量稳定、颗粒级配可调、石粉能合理利用三大特点.  相似文献   

3.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类建设项目与日俱增,混凝土的需求量不断增加;砂是混凝土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需求量也不断增加。由于天然砂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并且随着近年来环境保护意识的加强,一些地区天然砂的开采受到限制,天然砂面临供不应求的局面。为了解决天然砂不足的矛盾,机制砂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同时单纯用机制砂配制混凝土其和易性较差,增加泵送难度。而机制砂与河砂混掺不仅具有较高的经济性和适应性,且机制砂的生产受气候、季节影响小,料源稳定充足,成本低,在生产工艺上能有效控制,其品质指标相对稳定,有利于提高工程质量,确保生产进度,降低工程成本。  相似文献   

4.
我国拥有53亿亩天然草场,仅次于苏联和澳大利亚,居世界第三位,是国家极其宝贵的资源。我国也保留了世界最丰富的天然草场类型和世界最大的野生牧草种质基因库。这些天然草场主要分布于大兴安岭—阴山山脉—贺兰山—横断山一线的西北,集中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和边境地区。因此,在查清我国草场资源的基础上,科学地利用、保护好我国的草场资源,对  相似文献   

5.
河西地区内陆河流域地表水资源及动态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西地区是甘肃省主要经济地区之一,是国家下世纪初大规模开发大西北的纽带与依托。河西地区未来的经济发展规模,在很大的程度上取决于本地区水资源的承载能力。本文对河西地区内陆河流域天然地表水资源进行了计算和评价;对天然地表径流的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对河西地区>河西地区、内陆河流域、地表水资源、变化特征、动态过程、趋势预测  相似文献   

6.
人工砂诈为天然砂的替代品,已经大量应用到了工程混凝土中.人工砂的应用,不仅节约了资源、保护了环境,而且降低了生产成本.人工砂作为一种重要的建筑材料,在公路施工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基于Kohonen神经网络的中国土地资源综合分区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彭建  王军 《资源科学》2006,28(1):43-50
本文在综述我国土地资源综合分区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建立了土地资源综合分区的原则、依据和等级体系。在前人相关工作的基础上,采用自上而下的演绎途径,根据水热气候指标与地势差异划分出我国的11个土地资源区,即东北山地平原农林用地区、华北平原旱作农业与工矿建设用地区、黄土高原旱作农业与林牧用地区、四川盆地及秦岭山地农林用地区、长江中下游平原农渔与工矿建设用地区、江南丘陵山地农林用地区、云贵高原农林用地区、华南、滇南热带亚热带农林渔果与工矿建设用地区、内蒙古高原及长城沿线旱作农业与牧业用地区、西北内陆干旱荒漠与绿洲农牧用地区、青藏高原高寒荒漠与林牧用地区;在各土地资源区内部,采用自下而上归并的途径,依据区域土地资源利用结构与社会经济属性指标,以县为基本单元,应用Kohonen网络进行非监督分类,在全国续分出41个土地资源亚区。  相似文献   

8.
我国西部地区地跨热带、亚热带、温带3个气候带,地貌多样,生态复杂,野生资源得天独厚,特别是天然的植物资源,不仅品种丰富,而且绝少污染,开发前景十分广阔。 1.保健饮料原料西部黄土高原上随处可见的沙棘、杜仲、刺梨、白刺、山楂、黄刺玫、杏、猕猴桃、柿子、桦树、贝母、万寿菊、酸枣、山梨、沙枣等,都是保健饮料中具有疗效功能的重要原料。 2.天然食用色素资源目前,在世界各国以天然食用色素取代合成色素已成为食品工业的必然趋势。我国西部可开发的色素资源尤  相似文献   

9.
技术财源     
一、项目简介: 本技术以蚕砂为原料,通过用天然再生资源,科学提取工艺制得叶绿素。是国际承认的天然食用绿色色素。产品质量比传统化学合成叶绿素更进一步。生产出的叶绿素及其盐类除可作为食品、化妆品和医药产品上的着色剂外,并有广泛的医疗用途。叶绿素铜钠盐还可以用在饮料及在酒精的脱臭上。除此之外,蚕砂制取叶绿素技术还可用于蚕砂中果胶的制取。另外还可开发叶绿素醇,糊状叶绿素等产品。开发上述产品剩下的残液、残渣还可用于饲料加工工业。  相似文献   

10.
天然砂这一自然资源在我国出现了逐步减少、质量日益下降、价格成倍上涨的现象.机制砂代替天然河砂不仅具有一定的经济性和适应性,还具有一定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且由于机制砂生产不受气候、季节影响,且在生产工艺上能得到有效控制.因而,其品质指标相对稳定,对混凝土拌合物性能、力学性能及耐久性能都有明显改善,有利于提高工程质量.本文结合工程实例主要分析机制砂在混凝土工程中应用.  相似文献   

11.
我国地域辽阔,分布于东南沿海,华东地区,华北、东北、内蒙古等地区,出现砂软土质特征的现象,对于修路是必需认真对待,辅以多种方法方可解决。  相似文献   

12.
机制砂与天然砂同为沥青混合抖中的细集料,但其对沥青混合料的性能却有着不同的影响.机制砂与天然砂相比,机制砂可以提高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增强道路的抗高温性能,增强抗疲劳性及增加抗水毁的性能.  相似文献   

13.
辣椒天然红色素提取工艺研究辣椒红色素是以辣椒为原料提取而成,属天然食用色素,对人本无害无毒,主要用于食品、化妆品和医药工业.由于合成色素会致癌和致畸,发达国家已相继禁止使用.我国辣椒资源丰富,生产辣椒红色素具有广阔应用前景和较高经济社会效益.目前生产...  相似文献   

14.
扬学泉 《情报科学》2002,20(1):28-30
实现我国西部大开发是党中央的一项重要战略决策,其战略目标不仅要加快西部地区的经济建设的步伐,而且要通过此项举措,进一步深化我国改革开放,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阐述了信息资源开发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西部大开发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在分析了西部地区信息资源建设和开发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对西部地区信息资源开发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资源地区潜在危险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路世昌 《中国软科学》2001,(10):100-103
因为资源地区具有资源优势,使得该类地区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由于资源具有耗竭特征,致使地区在利用资源优势的同时,潜伏着经济衰退的隐患,本文通过资源地区的形成,资源地区的经济发展规律分析,提出了资源地区经济具有衰退的潜在危险,并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提出了资源地区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即在重视发挥资源优势的同时,应当重视地区的产业结构问题,防止地区产业结构单一化,避免资源地区进入经济衰退的恶性循环。  相似文献   

16.
一、基地建设背景1.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党中央总揽全局,面向21世纪作出的重大决策。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必须突出重点,在一段时期内国家将重点支持能产生较好投资效益和较好辐射功能的城市或地区。这些城市和地区主要有两类,一类是西部现有的经济中心城市,一般为省会城市;另一类是资源富集,已有相当工业基础的地区。攀西地区,特别是攀枝花市是后来的佼佼者。2.攀西地区是我国西部资源最富集的地区之一,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水能资源、光热资源与生物等资源。尤以矿产资源的高度富集为世界瞩目,已找到矿产80余种,探…  相似文献   

17.
青藏高原素有“世界屋脊”之誉,它的强烈隆起是近200万年来地球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之一,不仅对高原本身,而且对毗邻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都有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长期以来,作为地学、生物学、资源与环境研究领域的天然实验室,它一直是中外科学家十分关注的地区。青藏高原的主体在我国境内,揭开青藏高原奥秘的重任必然落在中国科学家的肩上。  相似文献   

18.
宁宝军 《资源科学》1995,17(4):12-19
草麻黄具有饲用、药用、蜜源及维持生态平衡的作用。科尔沁草地是我国的草麻黄资源最富集地区,但由于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的差异由东南至西北呈明显的带状分布,已由建群种减少为伴生种,直至消失。目前亟待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宣传、教育群众保护草麻黄资源,搞好各管理、生产、科研部门之间的协调、实行开发与保护的统一,使草麻黄资源有良好的繁衍生息环境。  相似文献   

19.
地处金沙江和岷江下游金三角地带的四川省宜宾县,充分发挥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以出口创汇为导向,以专业大户为龙头,切实加强油樟这一稀有资源的开发利用,现已建成全国最大的5万亩天然油樟植物园。油樟天然香料油经深度加工提炼为“中国桉叶油”,畅销日本、西德、英国和美国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占国际贸易量的13%,每年使农民增收近2000万元,为国家创汇300多万美元。 油樟是我国稀有的资源之一,它含有桉叶油、芳樟醇和樟脑等40多种物质,经过深度加工  相似文献   

20.
在学术资源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分析我国学术资源的时空分布格局,并利用数据包络分析计算我国省域学术资源配置效率,同时探索我国学术资源配置效率的空间自相关效应。最后,根据我国当前学术资源的整体时空格局,提出知识管理的具体策略。我国学术资源分布总体呈现出自东南向西北递减趋势,但中部地区拥有更高的资源配置效率。近年来,我国学术资源配置效率逐步呈现出空间自相关现象,尤其是围绕陕西、湖北、安徽一线形成学术资源配置效率高地,对周边区域具有显著的带动作用。针对东、中、西部地区资源特征,分别提出智慧赋能的知识组织与服务开展、以资源扩充为导向的嵌入式管理、跨区域知识融合与本地区知识整合平台搭建的知识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