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彩芹 《新疆教育》2012,(13):114-114
语感是对语言文字敏锐的感觉,一种对语言文字丰富的联想、想象的感知活动,它是理解一切语言文字的基础,是人们直觉地感受、领悟、把握语言文字的能力。重视语感的培养,可以把抽象的思维和形象的思维密切结合起来,有利于发展学生认知能力的感悟水平;重视语感的培养,还可以使语文课的课文文本带给我们思想上的启迪得以进一步提升,因为语文课的思想启迪特点就是在熏陶感染、潜移默化下达到应有的教育效果。学生阅读时,能够在感知和理解语言文字的基础上产生语感,才能受到感染。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使学生对语言有真切而敏锐的感受呢?我在教学实践中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2.
语感就是对语言文字的敏锐的感觉,是人们对反映客观事物的语言文字的一种心理反映.它侧重于对语言文字的直觉,是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锻炼出来的对语言文字的感受能力.《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语文教师自己具备敏锐的语感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
语感培养的实施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感是一种语言修养 ,是经过长期的、规范的语言文字训练逐步形成的比较直接的、迅速地感受语言文字的能力。半个多世纪前 ,夏丐尊和叶圣陶两位老前辈就倡导语文教学要重视语感的培养。那么 ,怎样训练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知能力呢?一、诵吟涵泳———落实一个“读”字心理学研究表明 :读能发展儿童思维 ,培养儿童语感。许多词语具有模糊性 ,往往只能意会不能言传 ,只能凭语感去“破译” ,才能感知和理解。诵读的过程就是“破译”的过程 ,因此 ,语感的训练要以诵读为基本方法。1 “诵”中感受语言的情感。古人读书 ,有“涵泳工夫兴味长…  相似文献   

4.
李远 《小学生》2011,(4):11-11
语感,简单地说:就是对语言的敏锐感受,是对语言文字迅速领恬的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感的能力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那么,怎样训练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知能力呢?  相似文献   

5.
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什么?那就是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什么是语感?语感就是对语言文字敏锐的感觉,一种对语言文字丰富的联想、想像的感知活动,它是理解一切语言文字的基础,是人们直觉地感受、领悟、把握语言文字的能力.实践证明,一个学生的语感强了,他在理解各方面和表达方面都会不断前进.  相似文献   

6.
语感是对语言文字的敏锐的感觉,在言语交流中指人对词语表达的直观判断或感受。它是在长期体验、训练、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对语言文字的领会和感悟能力.是一种较高级的语文综合能力。在语言认识中.语感应该是不可须史的东西,学生语文素养的高低与语感的敏锐与否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7.
语感是一种语言修养,是经过长期的、规范的语言文字训练逐步形成的比较直接、迅速地感受语言文字的能力。训练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知能力,是语文教学的战略性举措。一、诵读吟咏——落实一个“读”字心理学研究表明:读能发展儿童思维,培养儿童语感。许多词语具有模糊性,往往只能意会不能言传,只有凭语感去“破译”,才能感知和理解。诵读的过程就是“破译”的过程。因此,语感的训练要以诵读为基本方法。1.“诵”中感受语言的情感古人读书,有“涵咏工夫兴味长”的名言,是说读书要沉浸其中细细品味,方觉兴味无穷。诵读是最好的…  相似文献   

8.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语言文字的训练,我认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语言的敏锐感觉。”吕叔湘先生也曾说过:“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叶、吕二老的话都说明了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语感能力的重要性。所谓语感,就是指人对语言文字的感知领悟能力,它是人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形成的一种心理能力、心理直觉。从内容上看,它包括的语意正误的感觉、语言形象的感受、情感色彩的感受等。人具备了一定的语感能力,就能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迅速、准确地感知领悟语言,得心应手地、创造性地运用语言。因此,在…  相似文献   

9.
略论语感的培养黄宗量语感是对于语言文字敏锐的感觉,是一种丰富的感受能力。它大致是由以下几个因素构成:第一,在感知描述性的语言文字时,能迅速而准确地在脑子里呈现有关的表象,并进行联想、想修活动;第二,在阅读具有感情色彩的语言文字时能迅速引起感情上的共鸣...  相似文献   

10.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多次提出要“重视语感的培养”。语感是对语言文字或语文现象的敏锐感知和迅速领悟能力,是学习、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一种基本能力,是评定一个人语文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同时语感又因“感受”的差异,难以通过量化来评价,我在课堂教学中把诵读、倾听、积蓄作为培养学生语言感受能力的途径。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1.
语文的学习是语言的学习,而语感则是人们对语言的敏锐感受力和直接理解。培养语感就是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准确。敏锐、强烈的感受、感觉和感知的能力,就是把文质兼美的课文言语和生活言语转化为学生的语言能力。在语言教学中,语感主要是指对书面言语的感受。学习语言首先要有积累,在此基础上进行模仿,更高层次便是创造。所以,“积累-模仿”是学习语文的基本规律。朗读是对语言的直接感受,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感的最直接有效的方法。一篇文章中准确、形象、生动的语言,必须通过朗读才能更充分地体现出来。朗读可以使一篇文章变得好懂…  相似文献   

12.
语感是人们感知语言文字材料时直觉地产生的对语言文字含义、情味和理趣的感受和理解。由于汉语言“重意会、重神摄、重具象”(王力语),因此,人对语言的体味和领悟尤其重要。在语文教学中,学生若是有了敏锐的语感,听读,则能迅速、细致地感悟语言文字传达的丰富内涵;说写,则能捕捉确切、生动的词语,运用恰当的句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要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语感培养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实际上,在学生语文能力结构中,语感已占据了基础核心地位,正如叶圣陶先生言:“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培养语感…  相似文献   

13.
从教学“抹”字谈语感训练南京市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班于斌语感就是对语言文字敏锐的感受,是对语言文字的一种正确丰富的理解力。强烈敏锐的语感是理解一切文字的基础。培养语感,有利于体现语文课的特点,发挥课文的感染作用,提高学生阅读的理解力。在教学《鸬鹚》一文时...  相似文献   

14.
新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有些诗文要求学生诵读,有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语感就是人们对语言文字的一种敏锐、完整的直觉,它是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培养出来的对语言文字的感受力。夏丐尊先生曾明确地提出:“强烈敏锐的语感,是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核心。”因此,语文教学必须重视语感的培养。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呢?一、品词析句,培养语感词句是构成文章的基本单位。教学中只有通过引导学生捕捉语感点(语词),对语言文字作切肤触肌的感受,“密咏恬吟”地体会作者遣词造句、…  相似文献   

15.
谷孝凤 《成才之路》2011,(14):15-I0011
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说:“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语感是对语言文字敏锐的感觉,一种对语言文字丰富的联想、想象的感知活动,它是一切语言文字的基础,是人们直觉地感受、领悟、把握语言文字的能力。这种能力是通过长期有意识的、科学的训练逐步形成的。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什么?那就是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什么是语感?语感就是对语言文字敏锐的感觉,一种对语言文字丰富的联想、想像的感知活动,它是理解一切语言文字的基础,是人们直觉地感受、领悟、  相似文献   

17.
“语感”是人们对语言文字的感受能力,是一个人语言素质的直接反映。叶圣陶先生曾指出:“文字语言的训练,我认为最要紧的训练是感悟,就是对于语言文字的敏锐感觉。”因此,我认为:“全面提高学生语感能力,不仅要在阅读中加强训练,在作文教学中也要加强语感的训练。”下面谈一谈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加强语感训练。[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语感是对语言文字敏锐的感觉,一种对语言文字丰富的联想、想象感知活动,它是理解一切语言文字的基础,是人们直觉地感受、领悟、把握语言文字的能力。加强语感训练,既有助于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为此,《语文课程标准》中进一步强调“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的把握能力”。那么,如何在教学中更好地训练学生的语感呢?  相似文献   

19.
语感是由感受语言文字而引起复杂的心理活动和认识活动的过程,是通过对语言材料的感知所形成的对语言材料特有的、近乎直觉的敏锐的感受能力。敏锐的语感是学生学好语文的重要条件,它能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邓文华 《云南教育》2002,(34):30-31
语言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最重要的文化载体。语言所涉及的内容和形式,用“博大精深,异彩纷呈”来涵盖绝不为过。语感是主体对语言的感受,是人们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培养起来的对语言文字的敏锐的审美感知能力,是对语言文字直接地感知、领悟和把握的能力。一、语感的内涵语感是人对语言认识的结果。要想拥有审美感知能力,就必须发现字面意义以外的意义。语感具有文学的质地,能发现文字本身及其链接所产生的许多脱离用法规范中的意义。夏尊先生曾谈道:“在语感敏锐的人的心里,‘赤’不但只解作红色,‘夜’不但只解作昼的的反面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