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中篇小说《叔叔的故事》创作于1990年,作为王安忆封笔一年后的第一篇小说,在精神探索的深刻性和艺术创新的完美性两个方面都达到了从未有过的高度。本文试从叙事结构、叙事视角、叙事手段三个层面来解读文本在叙事方面的创新之处,并在结构之技呼应着结构之道的双构性思维的指导下,进一步探究王安忆创新叙事方式下的深层文本意义。  相似文献   

2.
《冠军早餐》是美国后现代小说家库尔特.冯内古特的杰作。本文从小叙事解构宏大叙事、文本的片段性以及题材的卑琐性等几个方面解读小说中的后现代主义因素,冯内古特使用这些独特的艺术手法解构了传统的小说世界,以此表现出后现代主义否定、颠覆既定模式或秩序的解构性艺术特征,从而深刻的揭露丑陋沉重的社会现实并淋漓尽致地刻画了现代西方人生存的精神荒原的状态。  相似文献   

3.
张抗抗的小说《情爱画廊》以新颖的题材和独特的叙述方式讲诉了一个关于爱的故事,其中的图像叙事是一大亮点。从图像叙事来分析小说中文本图像与叙事。界定文本图像的概念,对小说中文本图像进行分类概括。通过分析文本图像与叙事,从另一个角度更好地解读张抗抗的这部小说。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沈从文小说文本中的叙事模式入手,着重通过论述沈从文小说写作中形成的独特的叙事特色,来解析其小说文本中的时间模式,沈从文小说的叙事模式对文本时间进行了某种分裂,即隐去了客观的时间而又将文本中的主观的时间模式进行了一种有意识的消解,而这种消解,在一定程度上也扩大了文本中的空间容量,增加了文本的感染力。  相似文献   

5.
以小说《复活》为例,讨论托尔斯泰在小说的角色选择、情节设置和叙事视角等方面对王安忆小说创作的触媒作用及其嬗变.  相似文献   

6.
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从反成长视角对《麦田里的守望者》的叙事模式进行系统研究;该小说没有沿袭传统成长小说的线性叙事模式,而是采用了从迷惘反叛-幻灭崩溃-回归迷惘的环形叙事模式;通过对该小说反成长叙事模式的研究,深化对小说中的反成长叙事模式内涵的理解和对其文学价值的探索,揭露了堕落腐化的社会环境给青少年成长所带来的困惑与痛苦,展现青少年成长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叙述方式一般有幻事、演事与叙事之分。该文以大量文本细读为基础,探讨了神魔小说文本叙述的“幻事”特点,第一次划分出其文本“幻事”的四种类型,这在神魔小说的叙事研究上具有一定新意。  相似文献   

8.
文章针对方方的小说进行的叙事情境的分析,以具体的文本为基础,探讨叙事情境的各个要素在其作品中的使用和调控.  相似文献   

9.
苏童的小说《碧奴》以孟姜女哭长城的神话作为小说基本框架,利用两种不同的叙事层次将故事再造成具有现实意义的文本,创造了另一种讲述童话的可能。本文从叙事学中的虚构模式及叙事层次理论角度对其进行文本分析,展示这两方面的融合如何将简单的寻夫故事解构成为更富有深度的社会批判作品,从而分析小说的叙事手法和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中国文学不仅在观念形态而且在文本形式上出现了很大变化,就小说而言,对叙事的自觉无疑是重要的方面.叙事者以病态的方式组织叙述是现代小说较常见的一种现象.本文对20世纪一些此类小说进行了比较阅读,抽取一些基本的范型,并尝试概括此类文本的写作特征、写作动机以及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