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4 毫秒
1.
从自由看"京派"--论"京派"文学观念的本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文化中的自由主义思想影响着“京派”知识分子,于是“京派”文学也呈现出自由主义文艺思潮:从文艺的本体观到创作观再到批评观可以看到“京派”文艺观念和风貌。可以说,自由主义从根本上塑造了“京派”,是“京派”成“京派”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新诗发展至今只有百年的历史,其间又走了许多弯路,但是,它凝聚了几代思想者和文学巨匠们的艰苦探索。特别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新诗创作及理论探索,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启示。朱自清就是其中一位突出的代表。他主张“诗是跟着时代,又领着时代的”;“新诗运动从诗体解放入手”;“诗要有深美的思想做血肉”等新诗评论及理论研究,这不仅仅是单纯意义上的新诗理论建设,还是对新诗创作和发展的指导。  相似文献   

3.
从1957年反右运动到1966年文革之前是中国当代文学发展的一个重要转型期。这个时期的文艺政策进行了一系列调整,但“两结合”等创作观念的实施在根本上是与“双百”方针背道而驰的。以50年代的创作积淀为基础,这个时期出现了一批优秀小说作品,但由于文艺政策的失误和文艺批判运动的扩大化,致使60年代初小说创作在整体上走向概念化和模式化。  相似文献   

4.
从《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杂色》、《哦,穆罕默德·阿麦德》、《来劲》等四篇代表性短篇小说,及其对应的“单纯”、“杂色”、“记实感”、“不确定”四个描述其特点的关键词,可以看出作为小说家王蒙内心的“自我寻求”过程,及其对生活的理解,也勾画出王蒙小说艺术不断求新求异的追求小史。  相似文献   

5.
钢琴是一种外来文化,怎样使它被中国人广泛接受与欣赏,从早期的赵元任先生,国立音专师生们再到解放区音乐工作者们,中国几代作曲家一直在创作中努力探求着.他们将西洋的作曲理论与中国传统审美意识相结合,走出了一条“中国风格”钢琴音乐的创作之路,文章以20世纪上半叶为历史跨度,以创作时间为先后,分别阐述了他们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勿”、“物”二字的本义,众说纷纭。窃以为“勿”的本义即“以犁起土”。由此引申出“土色、相土色,色、杂色,杂色帛,旗帜”等意义。“勿”为“犁田”.“物”即“犁田的牛”;之后“物”才产生了“杂色牛”这一意义。“勿”与“物”之间有假借或混用现象。  相似文献   

7.
吴国华 《天中学刊》2008,23(3):53-55
汉代并非“诗歌中衰”的时代,钟嵘《诗品》中所谓“吟咏靡闻”并不能准确概括汉代诗歌的真实情况。从西汉楚歌的繁荣创作可以看到汉初“遇事必歌”的浪漫传统。汉乐府和以《古诗十九首》为代表的五言古诗所达到的艺术高度对后世更是影响深远。在各体文学竞相发展的汉代,诗歌同样也得到了发展。  相似文献   

8.
词汇是语言三要素中与社会关系最为密切的一个,社会的发展变化基本上都体现在词汇的词义上。通过分析“国”和“中国”两词词义的变迁,我们不仅可以看到隐藏其背后的当时的社会状况,而且也能看到社会赋予一个词语新义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至今为止,聂震宁已推出了两个小说集子。《去温泉之路》,收集了他小说创作“第一个五年”的作品,共二十二篇;《暗河》所选收的中、短篇小说,除《天国之翼》外,其余十二篇,均为他北京游学时的作品,可将它视为聂震宁小说创作的第二个阶段。从《去温泉之路》,到《暗河》,将两段路程连结起来,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一直在艺术之原上顽强地跋涉,留下了一串清晰的足印。  相似文献   

10.
苏童的九十年代创作,从创作轨迹来说,时间上越来越走进当代,从历史的隐遁走向对现实的归依;同时形式上完成“背离”先锋到回归的转轨。从主题设置上来说,走上对人生痛苦探索之路。在艺术表现上,在文本的书写中消解“意义”,完成对“真实”的重新定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