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汉语"X奴"词族的语义变迁及生成动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X奴"词族语义变迁、生成机制等进行了分析,指出"X奴"词模古已有之,"隐喻"是词族类推生成的根源,大量类推使"奴"的义素不断脱落,意义越来越虚,逐渐成为代表"被某种事物影响束缚的一类人"的标记.在对大量语料进行认知调查和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揭示了"X奴"词族的词汇化过程.  相似文献   

2.
皮制"裘"中国古代的王侯将相、庶民百姓都可以穿着,但品质有别.对于平民百姓而言,"裘"始终还是奢侈品,因此,"裘"也是身份地位高低的标识.后来,产生了诸多非皮制的类"裘"衣物,也以"裘"称,语言中随之产生了系列"X裘"词,X突出质料,"裘"标记其类."X裘"系列词汇产生的原因,从语言外部讲,是民族交流的日益繁荣和编织技术的不断改进;从语言内部讲,是"裘"的语义特征的突显."毡裘"褐裘"锦裘"等突显"裘"的毛外露的特征,"布裘"绵裘"缁裘"突显"裘"的厚实保暖的特征;"葛裘"则是据布裘类推而来的夏衣."X裘"系列词汇中蕴含的诸多语言、文化方面的要素为"裘"所掩盖,词义也很容易被误解.系统考释"X裘"系列词汇,有利于语文、服饰辞书的编纂、修订以及中国古代的服饰研究.  相似文献   

3.
鲜卑语"处可寒/汗"一词中"处",与汉语"尔""唯"同义,表示应诺,但其语源不甚了了.通过梳理中古以前汉语应诺词系统,探讨"唯"类应诺词的流变,发现自南朝开始,"唯"逐渐被"尔"取代,但北方汉语由于长期与阿尔泰语系语言接触,得以保持着早期用法,故而形成北方用"唯"、南方用"尔"的格局.通过文献对比可以发现,鲜卑语"处"与汉语的"唯"类应诺词存在语音对应关系,阿尔泰语系各语言的应诺词是中古鲜卑语"处"的直接后裔或者是借自汉语"唯".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古代诗歌特剐是歌咏隐逸情怀的作,"沧洲"一词被广泛而集中地运用,尤其在唐代,"沦洲"几乎成了隐逸的代名词.促成这一语言现象出现的原因,包括历史渊源的积淀,国朝巨手的传衍,广泛的社会背景等.同时,与"沧洲"一词共存的还有"沧浪"、"江湖"、"五湖"等近义词语,它们丰富了诗人的语言层次.  相似文献   

5.
新兴的"被X"词族探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期媒体上涌现出一大批新兴的"被X",这些新兴的"被X"有两类:一是原先没有,新近才产生的组合;二是原先已有,但表义有变化的组合.本文从产生与发展、结构与特点、流行原因等角度对"被X"词族加以分析与阐释.认为"被X"词族具有较强的造词功能,既具有相当的类推性和能产性,又具有一定的可变性和多样性;既适应了表达新时期社会生活多元化、思想意识多元化的需要,又大大丰富和发展了当代汉语的构词方式和表达手段.  相似文献   

6.
最近我们发现一个有意思的语言现象,在桂柳方言中,特别是在桂北地区,"爽快"一词的意义与普通话中的意义不尽相同,一般而言,"爽快"有两种意思,一是舒适痛快;二是直爽.但是下面这些桂北方言中的用例,其中的"爽快"一词好像不是这两种意思,例如:  相似文献   

7.
"裸"族词是近几年来汉语新兴的网络新词语。它是由"裸"作为模标,"X"作为模槽所构成的一组"裸X"形式的词或词组。"裸"族词在构词形式上以定中式双音节合成词为主,还包括少量的三音节形式。"裸"的语义在构成"裸"族词的过程中由本义表示"赤裸、没有遮盖",逐渐虚化为表示"没有附加物;彻底、完全;自然貌"等含义,在感情色彩上经历了由贬义到褒义的发展过程。在语体表达上,"裸"族词主要以口语的形式出现,很少出现在书面语中。此外,"裸"族词的形成主要受到语言的形义复合模因和定中式双音节的双重压制影响。  相似文献   

8.
在表达空位的补位机制作用下,"草根"、"山寨"两词适合人的认知规律,以中性而又形象的附加义为补位要素,进入现代汉语"平民"、"模仿"两类词族"中性化而又形象"这一表达空位,从而在中国当前的社会语境中很快成为一个流行词,两词也成为记录时代文化的文化词.这种共同语吸收流行词汇填补其表达空位的机制有力地证明了语言是一个动态开放的记载文化的系统.  相似文献   

9.
"词也"或"辞也"在训诂学著作中,均被认为是用来说解汉语虚词的术语,而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却认为<说文>中"词也"并非是解释虚词的术语,"某词也"也并非全是解释虚词的术语.<说文>中"词也"类训诂术语共有25例.从语言形式上,可以将其分为七类,是否均为解释虚词之术语,应作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说文>"词也"之类训诂术语,并非是毛亨、郑玄解释虚词时采用"辞也"的沿用.许慎对虚词的解释比毛、郑显得更加具体、明确.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网络上出现了大量"X癌"词族,该结构中"癌"是一个类后缀。"X癌"词族表达日常生活中难于根除的坏习惯或坏现象,含贬斥意味。"X癌"词族的出现与"癌"本身所具有的语义特征和"癌"在隐喻作用下进一步语法化密切相关;"X癌"词族在类推机制、语言模因与求新求异心理等影响下,迅速扩散和传播,成为现代汉语词汇系统中独具特色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1.
克里普克关于"严格指示词"的论证是合理的,"严格指示词"作为一种日常语言的自然直觉的观点是站得住脚的."严格指示词"的概念在克里普克的理论体系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是克里普克主要理论观点的一个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2.
从认知语言学的相关概念出发,阐释了"X癌"类词语产生的内在原因。以"X癌"词族为例,表明对网络语言快速发展的一种态度,即在追求新奇的同时也要讲求语言规范,具有语德意识,"超限度仿造类推"的做法是不值得提倡的。  相似文献   

13.
"模因论"和"认知隐喻"是外语教学中有关文化和语言不得不关注的两个重要概念.其特点、类型及其成因等方面有着许多相似之处.经过比较分析之后,了解"模因论"和"认知隐喻"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对语言文化学习和教学十分重要.模因论(memetics)是基于新达尔文进化论观点来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研究.后进入到了心理学、社会学、文化学、哲学等领域.模因(meme)源于生物学词汇(基因).模因是一种信息单位,更是一种文化传播单位,通过模仿而得到复制和传播.模因是一种与基因相似的现象.  相似文献   

14.
如果"VP"不具有引述的性质,那么"不就VP"就是个唯反问结构.在不同的语境中,该结构有4种句意类型:结果类、前指确认类、后指确认类、后指不屑类.句意类型不同,"不就VP"的重音模式也相应不同."不就是X"是"不就VP"的一种特殊情况.和其他的"不就VP"句相比,"不就是X"有两个特点:一是它可能是陈述性的,二是四种句意类型出现的频率高低不同.  相似文献   

15.
双音节词"孰与"是由"……与……孰……"结构派生而来.当"孰"由于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前置的类推作用位移到"与"的前面时,表示比较维度的X就随之产生了位移,并在语境或语言习惯的影响下最终消失."与"并列连词的性质逐渐消失而演化成一个介词成分,"孰"的指代性逐渐减弱,在句中和"与"的关系一步步密切,最终两者结合成只表示比较的双音节词"孰与".在这个过程中,说话人的移情焦点起了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文章根据"一X又一X"作宾语的句法结构时,"一X又一X"前面动词小类的差别,以及动词后面的体助词的不同,分小类讨论了"一X又一X"作宾语事件句和非事件句.文章认为,动词小类的差异、体助词的差异是"一X又一X"作宾语时构成不同小类的事件句和非事件句的因素.  相似文献   

17.
乌特勒支学派的教育学是现象学教育学的原初样貌.在欧洲大陆情境下,"pedagogy"这个词表达的是教师和家长在养育孩子的日常工作中的一种共同责任,它涵盖了所有大人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成熟和发展而与孩子打交道的事件和领域.在学校教育中,"pedagogy"是一门学科,它针对所有与儿童养育有关的专业人员.在欧洲大陆情境下,"pedagogy"是关乎伦理的,被看成一门人文科学.乌特勒支学派在将现象学与教育学结合的过程中,将现象学作为一种方法和态度;是日常生活现象学,而非哲学现象学.  相似文献   

18.
方妍 《现代语文》2010,(4):141-143
"楼XX"是一种新兴语言格式,源自上海的一起倒楼事件,之后,这种格式被新闻媒体广为运用,多指代与建筑质量问题有关的新闻事件。本文通过搜索"楼XX"词族的一系列成员,探讨了这一词模的结构、语义特征、发展演变和流行机制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云X"词语首先出现在科技领域里,逐渐扩大到日常生活领域".云X"结构中"云"的语义为网络",云X"的语义有四种类型,该结构在语法和语音上也有自身特点".云计算"收录进了词典,还有部分"云X"词语也可收录进词典".云X"词族的形成机制主要有模因的影响,网络时代迅猛发展带来词汇需要,认知上突显作用及词语模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当今汉语中使用的"一X通"有两种情况:词组"一X通"和三音词"一X通".本文主要分析三音词"一X通"的构成、功能和使用情况.该类词是一个名词,句法功能主要是作主语、宾语和谓语,前面一般不用数量词修饰.该类词使用时总有一定的预设域.其出现是成系列的,已经用于信息、金融,新闻、教育,医疗、家装等社会生活的很多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