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神话英雄史诗《江格尔》展示着蒙古民族的审美理想和个体生存状态。史诗的既成审美对象是以一种感性直观的方式呈现在我们面前的美学观念,这种原初的美学观带有明显的神话思维特征。《江格尔》具有东方审美观的特质。东方审美“同情观”的哲学认识论基础是原始宗教的“万物有灵观”。史诗《江格尔》原始审美表征表现为:萨满思维、生命为美、物我同一等。  相似文献   

2.
蒙古国搜集整理《江格尔》史诗文本和建构本国《江格尔》史诗传统,经历了一个从翻译介绍卡尔梅克《江格尔》到整理蒙古国境内零散流传的本土《江格尔》史诗片断并建构成本国史诗传统,从翻译和修订卡尔梅克《江格尔》并打造成蒙古文学经典到最后创编完成作为国家标志性文化资源的《蒙古江格尔》的过程。在其中,《江格尔》史诗的搜集整理与研究、史诗传统的建构和本土化最终促成了《蒙古江格尔》的创编。蒙古国建构《江格尔》史诗传统的做法和经验对我国的《江格尔》研究及草原史诗文化资源的传承与开发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一中国三大英雄史诗之一,蒙古族长篇英雄史诗《江格尔》究竟产生和基本形成于什么时代?中外研究界有种种回答,约而言之,不外两途:一为考察《江格尔》所反映的社会形态,一为直接推断《江格尔》产生的具体时代。从考察《江格尔》所反映的社会形态入手的中外研究者中间,彼此的看法也不尽一致:  相似文献   

4.
《伊里亚特》中的英雄人物阿基琉斯和《江格尔》中的英雄人物江格尔都是史诗中起决定性作用的人物,《伊里亚特》所揭示的是原始社会人类的原生态式的生存方式,表现出了古希腊原本的文化精神。《江格尔》是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是蒙古族人民智慧的结晶,它充满浓厚的生活气息,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通过对比分析可以了解中西方民族在英雄身上理想化色彩、性格中的勇猛顽强、战斗装备等方面的相似之处,以及在价值观、对生存环境态度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江格尔》以生命美学观点的艺术内容和生活内容传承了蒙古族对人类生存的讴歌,艺术地再现了人类生命存在才是人类一切活动的根源。对人类全部生命———三重生命———肉体生命、精神生命和社会生命的礼赞构成了《江格尔》的美学基本思想;歌颂英雄,宣扬英雄主义,构成了《江格尔》的美学追求;创造北宝木巴地方,构建了满足人的生命与自然"合一"的美好境界。  相似文献   

6.
存现句是一种特殊句式。"存现句"经常出现在话剧等舞台剧本中。选取《雷雨》《日出》中的存现句分析,我们发现话剧作品中的"存现句"经常用来介绍环境、描写景物,此外还用来引出话题,介绍人物,解释原因。用于环境介绍的存现句中方位词"上"和动词性词语"有"的出现频率较大,这是符合人们的认知需求和舞台效果需求的。  相似文献   

7.
纳·赛西雅拉图:试论《江格尔》的思想和艺术专题课讲义,1961年11月;《内蒙古师范学院学报》1980年第4期(蒙文)。多济:《江格尔传》简介《民间文学》1963年第4期(汉文)。特·诺尔布:与《江格尔传》有关的一些作品《花的原野》1963年第4期(蒙文)。仁钦嘎瓦:对《江格尔》中的一些词汇的注解《内蒙古日报》1963年9月22日(蒙文版)。琶格巴扎布:对《江格尔》中一些词汇的注释《内蒙古大学学报》1965年第1期(蒙文)。  相似文献   

8.
为了更好地对外传播中国少数民族典籍,丰富蒙古族史诗《江格尔》英译研究,采取模因论相关理论对《江格尔》英译开展研究。在概述模因论、《江格尔》内容的基础上,梳理了《江格尔》英译本和英译研究的现状,对《江格尔》英译的模因复制4个过程进行了调查,进而对《江格尔》的文化模因英译策略进行了研究。在传递蒙古族异质文化模因时,应采取异化为主的翻译策略,灵活运用异化和归化2种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9.
在穆木天的文学生涯中,有两次大的转向,一次是在日本期间由浪漫主义到象征主义的转向,其诗歌作品是写于1925年的《旅心》,其理论作品是写于1926年的《谭诗》这篇长文。前者表达的是模糊诗观,后者则是明确诗观。《谭诗》中表达的明确诗观主要涉及三个层面:诗歌的本质,诗歌写作的基本理念与诗歌写作的基本技术。而其核心的概念即是他主张的"纯粹诗歌"("纯诗")。但在实际上,穆木天的诗作只动用了他诗学主张的第三方面,即他自己提倡的诗歌写作的基本技术,在他的诗作与诗观之间,存在着很大程度的悖离。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江格尔》研究中的“定型论”问题、历史真实性问题、作品中的古代因素与作品产生年代等三个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论文认为:《江格尔》作为民间文学,和其它民间文学一样,变异性是它的最根本的特征,它在传承和流传过程中不会发生定型时期和产生定型作品。《江格尔》是虚构的文学作品,它不是编年史,不直接表现历史。在任何民间文学中都存在古代因素,这些因素中却溶有民族的潜意识或集体无意识。但不能作为划分具体作品的产生年代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唐代是我国古代民族观发展演变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古代进步民族观形成和完善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从最高统治者到思想家、文学家、史学家、一般士人都表达了他们的民族观,为解决当时纷繁复杂的民族问题提供了多方面的理论方案。陈黯的《华心》是一篇很有代表性的文章。笔者认为,《华心》民族观的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华夷概念外延的扩大;二是民族认同意识的探究;三是"以华为心"的价值取向。《华心》民族观产生的背景有三个方面:"夷夏之辨"思想的抬头,民族融合的现实,经济文化的繁荣。《华心》民族观对唐后期的民族思想和民族政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章通过比较研究卡尔梅克历史传说《三十三勇士》的内容、结构、表达方式等多处同英雄史诗《江格尔》的主要内容、结构和表达方式的相似和吻合,提出了英雄史诗《江格尔》是以卡尔梅克《三十三勇士》等历史传说为基础,从17世纪中叶到18世纪中叶的一百年间,在伏尔加河流域卡尔梅克人中产生的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13.
王夫之《唐诗评选》中的评语为论唐诗者征引不辍,但对此书整体的批评观,学界却鲜有论及。作为一部诗歌评选著作,《唐诗评选》在诗歌的取舍褒贬之间体现出了“以平为贵”的批评观,此批评观涵摄了诗歌的风格、情感、结构和语言等许多方面。  相似文献   

14.
皎然为唐代最著名的诗僧,他的《诗式》、《诗议》、《诗评》是唐代理论色彩最强的诗学著作,他最早提出“意境”的诗歌美学范畴,在中国诗歌理论的建设方面,贡献特大。皎然诗学受到了佛学多方面的影响。皎然诗学中的“闲静论”、“难以言传论”,明显受到佛学的影响;皎然诗学在方法论上,颇有辩证色彩,这也得力于佛学的“中道观”。  相似文献   

15.
萨满教“万物有灵论”是蒙古族史诗《江格尔》基本故事情节及主要人物形象之英雄主义精神和生死观的生命线 ;萨满教“三界说”在《江格尔》里体现了“神本文化”;而萨满教的控驭行为 (巫术 )则反映了《江格尔》从“神本文化”向“人本文化”过渡的状态。在此基础上 ,作者提出史诗《江格尔》的基本故事情节的产生是在原始社会末期、奴隶社会初期。  相似文献   

16.
本丛书第一批出版七部著作。其中任钦·道尔吉和郎樱主编的《阿尔泰语系民族叙事文学与萨满文化》一书选录了我国学者有关阿尔泰语系诸民族中流传的英雄史诗的研究论文三十余篇。这些论文从不同角度论述了《玛纳斯》、《江格尔》、《格斯尔》、《阿勒帕米斯》、《阔布兰德》、《乌古斯》等史诗与萨满文化及各民族历史传统的关系,反映了我国史诗工作者的最新研究成果。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少数民族研究所组织翻译的《蒙古人民的英雄史诗》,系前苏联学者谢·尤涅和留多夫有关蒙古民族史诗研究的力作。该书为国外学者研究我国少数民族史诗的代表性著作。  相似文献   

17.
《敕勒歌》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朝少数民族的一首著名诗歌,我国初中一年级的语文、历史两科都将这首诗歌收入教材。但是关于这首诗歌出自那个民族,两科教材的说法却不一样。语文教材说:“这首诗歌,选自宋朝郭茂倩编《乐府诗集·杂歌谣辞》,是南北朝时敕勒族的一首民歌。”而历史教材却说:“鲜卑族的《敕勒歌》优美和谐,广为流传。歌词是:“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在注释中又说:“敕勒,北魏时北方的一个部落名称。”  相似文献   

18.
论文从区别朦胧诗和《尚义街六号》中“今天”观念的不同着手,讨论于坚的“文革经验”和“知识构成”形塑了《尚义街六号》的意识形态,并提出了“第三代诗歌”与“朦胧诗”平行构成新诗潮起源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前人关于修辞构式的研究主要在构式语法框架下展开,部分学者从现代汉语的修辞构式入手,推导其修辞动因。修辞构式作为未固定的语法构式,在古文中也会出现。本研究以汤显祖的《临川四梦》为语料,基于隐喻认知理论,考察汤剧中的存现句修辞构式。研究发现,《临川四梦》中表存现意义的非典型存现句中,有两句的谓词通过整合,并借助隐喻实现了语句在原本意义上的延伸,非典型的存现谓词(如“出落”“擎着”)在存现句中整合后,获得了存现义。另外三句的存现谓词通过与语境的顺应表现出了非典型存现义,即:在某空间或时间内,存在着由某动作间接导致的主体。因此,汤剧中存现构式形成相对应的修辞构式,隐喻是存现构式的修辞动因。  相似文献   

20.
《语文教学通讯》八四年第十一期刊登了康钟德同志题为《试论存现句的特殊性》的文章,对存现句的特殊性作了较好的论述。本文试就“存现句前面如果加有介词或没有处所、时间词时如何处理”的问题,谈一点粗浅的看法.先看以下例句:①有几个店铺才只开了半扇门。(茅盾《当铺前》)②没人敢抬头看太阳在哪里。(老舍《在烈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