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 毫秒
1.
辩护制度作为基本的诉讼制度意义重大。辩护人在这一制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辩护人要履行好自己的辩护职责,收到良好的辩护效果,就必须在庭审前从“搜集资料,掌握案情”、“确定辩护思路”、“选择辩论技巧”等方面作好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2.
刑事辩护制度是一项重要是的司法制度,它是对公平正义在程序上的保障,是保障基本人前的一项重要方式。研究刑事辩护制度的价值有利于优化诉讼结构,促使诉讼观念向现代刑事诉讼转变,有利于为实体法的发展与完善提供目标,有利于为民主法治建设指明方向。刑事辩护制度的价值表现在内在、外在、效益等多个层次上,本文通过对其阐述,希望为程序正义的探索作出一点贡献。  相似文献   

3.
王恒  刘蕾 《科教文汇》2008,(13):137-137
法律援助制度,是基于对人权的尊重这一立法目的而产生的。在刑事诉讼中,其意义体现在为辩护制度提供了最根本的保障,被告人通过获得律师辩护的方式,不致使自己该享有的合法权益受损,从而也保障了国家司法行为的公正。  相似文献   

4.
知识产权保险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美华 《科协论坛》2007,(1):161-162
知识产权保险制度在国外已日趋成熟,但在我国尚未得以创立。目前国际普遍流行的知识产权保险主要有侵权辩护赔偿责任保险、辩护费用保险和侵权消减保险三种。本文着重对知识产权保险的基本原理进行分析,初步构思我国知识产权保险制度,为有效推进知识产权制度和促进保险业的创新开辟一条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目的/意义]辩护性评论是针对一阶段负面评论进行反驳和纠正的二阶段在线评论。在冲突视角下探究辩护性评论信息的产生及传播动力机制,能够完善在线评论研究体系,为网络中冲突行为的研究提供新视角。[方法/过程]文章通过回顾在线评论和冲突相关文献,结合在线评论传播动机和冲突的特点对辩护性评论的传播动机、驱动路径和行为模式进行分析。[结果/结论]结果表明,根据辩护性评论传播者关注自我和关注他人的强度,可将辩护性评论分为4种类型,其传播动机分为品牌认同、品牌依恋,利他主义、追求公正,自我提升,自我表达和环境提升;在辩护性评论生成过程中,用户在认知和情绪两条驱动路径下对信息加工,形成评论的主题、具体内容和情绪基础;最后将辩护性评论的传播过程分解为4个阶段及6个环节并进行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6.
在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决定作用成了西方学者为资本主义制度进行辩护的一个重要理论支柱。马克思从财富哲学角度对科学技术的资本主义应用的现象学批判以及对未来社会中科学技术社会功能的积极建枸,不仅有助于我们从资本主义生产制度中剥离出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而且能够帮助我们正确认识科学技术对于人的发展的历史意义,从而还原科学技术与现代社会发展的本来面貌。  相似文献   

7.
科学哲学的一个核心问题就为现实中的科学提供合理性的辩护。但笛卡儿以来的近代哲学是在主客二分的认识论思维范式下进行的,其辩护属于认知合理性的范畴。具体而言,这种科学合理性辩护以主、客体二分为认识论的基本原则,从认识论和方法论角度出发论证科学合理性,具体表现为实在论与方法论合理性。但这种认知模式的合理性论证一直局限于理论思维范围之内,没有给出令人信服的解释。随着现代哲学的发展,理论哲学的局限性日益突出,“生活世界”开始进入科学合理性研究的视野。  相似文献   

8.
柏拉图以信念、真和辩护为三要素对知识作出了定义,此传统知识定义不能涵括各种类型的技术知识,且"柏拉图定义"的"葛梯尔问题"也存在技术知识之中。考察技术知识分类的历史演进,其演进过程存在一定的内在逻辑,且效用性为技术知识的主要特征。从认识论的角度提出以有效、信念和辩护为要素的三元技术知识定义,使各类型的技术知识都统一在这定义之下,其中"技术知识是有效的"为该定义的核心部分,技术知识在人的实践下成功制成技术人工物为其有效性作出辩护。从认识论的角度对技术知识作进一步探讨,有助于解析技术本身并呼应技术知识本体论。  相似文献   

9.
辩诉交易,又称答辩交易、辩护协商、辩护谈判等,是指理性的诉讼当事人即控辩双方给予较大的诉讼风险以及昂贵的诉讼成本,发现进行交易更符合他们的利益,从而达成一致,选择退出诉讼,打断诉讼进程并获得相应收益的辩诉和解。本文从辩诉交易源起出发,结合我国当前司法现实情况,并在此基础上针对辩诉交易在我国的适用性问题提出些许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0.
张树学  施春花 《科教文汇》2008,(16):148-148
犯罪嫌疑人有获得法律帮助及辩护的权利,被告人有获得律师为其辩护的权利。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在刑事诉讼活动中有不同的心理活动,这些心理活动有一定的规律性。律师在对犯罪嫌疑人进行法律帮助或者进行刑事辩护时应针对不同的心理情况采取相应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1.
西蒙对归纳问题的思考始于科学发现逻辑的探讨。最初,他试图将归纳法排除在科学发现逻辑之外,但未获成功。在以机器发现方法研究科学发现逻辑的过程中,西蒙在归纳问题上发生了表征转变,将归纳法合理性的辩护从逻辑角度转到认知视角上来。基于批判现代经验论的温和自然主义立场,西蒙从归纳的似然性和人类认知理性的有限性两个方面抛弃了归纳合理性逻辑辩护的认识论传统,提供了归纳问题的认知解答。  相似文献   

12.
在一些刑事案件的法庭审理中,有时被告人已经承认有罪,可律师还要为他做无罪辩护;而有时被告人坚决不认罪,律师鉴于实际情况却为他做罪轻辩护。律师是否有权做与被告人的要求不一样的辩护?这样做是否侵犯了被告人的权益?这是一个有意思的话题。有人说,律师辩护时不应违背当事人意愿,如果被告人承认有罪,就不  相似文献   

13.
威廉斯考察了两种捍卫人文学科的主流观点,一种是将人文学科比附于注重炫耀性消费的奢侈品的“皮革桌垫”观点,另一种则是有所偏好地为单个人文学科辩护的“F. R.利维斯”观点,它们都试图从培育卓越个体的角度而非立足于现代社会从追求学科存续的角度为人文学科辩护。威廉斯认为,人文学科的首要意义是让我们明白我们是谁,而这需要了解我们从哪里来,历史学对理解人文学科和特定社会处境的重要性可见一斑。正是人文学科和社会理解之间的这种关联为人文学科的存续提供了辩护。这一辩护为回答人文学科知识分配的政治学问题提供光照。要回答这一问题,仅了解人文学科本身的旨趣还不够,需要进一步知道如何在现代世界的政治结构中恰当地使用和应用这些知识。在威廉斯看来,人文学科本身并不支持激进或保守立场,其特点是促进保守或激进观点的反思性程度,它体现在对现代社会的运作方式的信实理解上。  相似文献   

14.
吕耀怀 《情报理论与实践》2006,29(6):657-660,673
个人的数据隐私问题或信息隐私问题,已成为信息社会中凸显的最引人注目的隐私问题。不同的西方学者,为信息隐私保护给出了不同的伦理辩护。这些不同的伦理辩护可以归纳为两种类型:基于绝对价值或内在价值的伦理辩护和基于相对价值或工具价值的伦理辩护。在当代中国,与人们隐私观念的变化和对于隐私的法律保护的进展相比较,有关隐私和隐私权的伦理思考相对滞后。中国的学者应当在集体主义的框架中,进一步增加个体利益的权重,赋予个人自由、个人权利以更为重要的地位。以此为信息隐私的伦理辩护提供更为有力的根据,并为大众隐私意识的发展提供正确的伦理向导。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介绍哈耶克的自由主义思想.他从人的认知的有限性出发,论证自由的必要性;澄清自由的含义及其与法制的关系.他的另一重要思想是强调道德、法律等习俗均为文明演变的自发产物,而非人为设计的结果.哈耶克一生的工作都在为资本主义道德进行辩护,但本文也指出了这种辩护中存在的某些困惑之处.  相似文献   

16.
新休假制度实施后,利用周末上移下错,今后将形成两个七天的"黄金周",即春节和国庆节;五个三天的"小长假",即元旦、清明节、五一国际劳动节、端午节、中秋节;再加上带薪假日指向的进一步明确,这意味着职工在黄金周以外将有更多和更灵活的支配时间外出旅游或度假。新的休假制度为旅行社业带来广阔的发展机遇,同时在产品和服务质量方面也对旅行社业提出更高要求。笔者从新休假制度的特点、新休假制度对旅游市场带来的变化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了新休假制度下旅行社的各项应对策略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7.
福德的意向实在论在当代西方科学哲学与心灵哲学中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力。他由此出发对意向法则的论证实际上也是站在自然主义的立场上对常识心理学所作的实在论的辩护。文章以阐明其意向理论物理主义的自然主义立场为出发点,从意向法则的内涵及其在解释实践中所表现出的独特性质等几个方面细致地分析了福德对意向法则进行实在论辩护的核心与实质,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揭示了其理论意义及缺失。  相似文献   

18.
现代各国刑事程序普遍确立了无罪推定度被控告人有权获得辩护的原则,赋予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广泛的辩护权利并规定了保障制度。不受强迫自证其罪的特权是被告人在刑事诉讼各阶段所享有的一项基本权利,也是人权保障问题在刑事诉讼审判程序中的一种体现。  相似文献   

19.
在刑事诉讼的侦查阶段中,律师辩护人地位的缺失,既限制和剥夺了律师应有的诉讼权利,也难以有效地保护犯罪嫌疑人应有的合法权益,同时还违背了现代法治原则,更不利于与国际接轨,是我国刑事辩护制度中的严重缺陷.为此应在<刑事诉讼法>中确立律师在侦查阶段的辩护人地位,完善辩护律师在侦查阶段的各项诉讼权利.  相似文献   

20.
律师进行刑事辩护,需要有特定的执业安全体系为保障。目前我国律师执业安全体系的建立受到来自立法无保障、司法实践以及社会认同感等方面的压力,执业安全环境的恶化,这将不利于法治社会的建立。剖析了导致辩护律师执业安全无保障的制度、观念性的深层次原因,就律师执业权利及安全保障方面的完善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