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92名中学生为被试,采用病理性网络使用问卷和领悟社会支持问卷考察了青少年病理性网络使用与社会支持的关系。结果表明:病理性网络使用与社会支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2.
王凯  张惠雯 《科教文汇》2023,(22):49-52
智能手机越来越被人们所青睐,低头行为已成为青少年群体中的普遍现象。文章回顾了青少年低头行为的测量,从补偿性互联网使用理论、病理性互联认知模型和自我决定理论视角分析了青少年低头行为的形成机制,并基于问卷数据分析,从家庭、社会和个性等方面探讨了青少年低头行为的影响因素,提出预防青少年低头行为的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3.
感恩教育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情感教育,良好的教育方式对于培养孩子良好生活习惯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孩子人生的早期阶段就有意识培养孩子的感恩意识,进行合理的感恩教育非常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当代社会不少人感恩意识严重缺失,造成目前青少年感恩意识淡薄有很多原因。文章将从多方面分析感恩意识的缺失状况,并探讨培养青少年感恩意识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当今许多青少年却缺失感恩意识,应引起广泛的关注。感恩是人应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做人起码的修养。引起青少年感恩情结失落,有家庭、学校、社会等诸多方面的原因,因此要从家庭、学校、社会等角度去培养青少年识恩、知恩、感恩的意识。  相似文献   

5.
张明洁 《大众科技》2007,(11):152-153
感恩教育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情感教育,良好的教育方式对于培养孩子良好生活习惯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孩子人生的早期阶段就有意识培养孩子的感恩意识,进行合理的感恩教育非常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当代社会不少人感恩意识严重缺失,造成目前青少年感恩意识淡薄有很多原因.文章将从多方面分析感恩意识的缺失状况,并探讨培养青少年感恩意识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网络依赖障碍是一种病理性心理异常,网络依赖往往导致家庭与社会出现严重问题,必须引起全社会关注。随着电脑与网络科技的发展,网络已成为儿童与青少年日常生活中普遍的一种娱乐方式。起初,学者们认为网络对儿童与成人有不少益处,如促进智力发展、情感交流及认知水平提高等等。  相似文献   

7.
"有幸福感"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而个体对幸福的主观感受,即为人的主观幸福感.主观幸福感对青少年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过低的主观幸福感会导致青少年出现各种问题,如暴力行为、沮丧及网络沉溺等.主观幸福感水平高的青少年被发现在学业成就、自尊、生活意义感、感恩和自我效能感方面表现更好.以往研究发现青少年的主观幸福感受到所处环境、自尊、自我评价、应对方式等因素的影响.现如今进入网络时代,依据共青团中央维护青少年权益部、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在京联合发布的《2020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未成年人的互联网普及率已达到94.9%.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实习大学生积极情感特质感恩与择业效能感的关系,该文采用感恩问卷和择业效能感量表对湖北地区155名实习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不同性别实习大学生感恩存在差异,不同生源地实习大学生择业效能感存在差异,实习大学生积极情感特质感恩与择业效能感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研究结果提示,提升实习大学生的感恩水平可能是提升其择业效能感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9.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现代文明的精神体现,是完成培养高素质人才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90后”青少年进行感恩教育不仅是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需要,也是提高青少年综合素质,促进社会和谐的需要,这将有利于青少年人格的完善,生命质量的提升,和谐校园的建设以及和谐社会的发展。本文结合多年思想政治教学经历,运用文献阅读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这一课题进行研究,力求通过有效的方法与手段引导受教育者培养感恩意识。  相似文献   

10.
冯丽  刘阳  范梁丹  葛静 《内江科技》2013,34(1):70-71
为了全面、真实地了解我校大学生的感恩观,笔者自编调查问卷,对我校大学生的感恩观现状进行了调查。本文结合调查所反映的问题,分析其原因并找出有效对策,旨在提高我校大学生的感恩觉悟,帮助大学生成长成才。  相似文献   

11.
感恩思想是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道德价值,是每个人特别是青少年学生应具有的基本道德准则和基本素养,也是文明社会的普遍要求,面对当今社会的中专生中存在感恩意识相对缺失的现状,笔者试图通过感恩活动课设计、实施,来探讨感恩意识培养的途径和方法,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之目的,使其完善自己最美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12.
科学影像节是我校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之一,它鼓励青少年通过学习和使用网络与多媒体技术,体验并掌握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培养自身科学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相似文献   

13.
当代青少年的网络成瘾现状复杂多样,主要表现为网络游戏、交际和信息成瘾。消磨学习热情,弱化社交能力,损害综合素质,引发道德失范行为是青少年沉迷网络带来的显著危害。这是一个全社会都关注的问题,应从多个维度帮助青少年正确使用网络,戒除网瘾。  相似文献   

14.
青少年不合理使用网络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网络成瘾已成为青少年中相当严重的现象.本文认为,网络情境的虚拟性、资源的丰富性和信息的开放性导致了青少年思辨能力的迷失,家长和教育者应该首先引导孩子发现问题,在传授分析问题技巧的同时帮助其养成健康的网络行为,培养和提高青少年的思辨能力,进而合理地利用网络.  相似文献   

15.
王茹 《中国科技纵横》2014,(8):245-245,247
互联网是一个纷繁复杂、良莠并存的网络世界,而青少年是一个庞大的网络使用群体,在好奇心和求知欲的驱使下,他们往往沉溺其中而不能自拔,产生种种道德失范现象,甚至会出现严重的犯罪行为。因此,对广大青少年进行网络道德教育至关重要,本文就如何对青少年进行网络道德教育提出一些建议和措施,希望广大青少年在接受网络道德教育后,最终都能够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建立良好的网德,做到文明上网、依法上网。  相似文献   

16.
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是不规范的网络用语的积极传播者甚至创造者,这不仅严重影响了他们语文能力的发展,也威胁到了汉语的纯洁性与规范性。所以,社会、学校、家庭应该全方位结合,规范和限制不规范的网络用语的传播与使用,以确保青少年不被不规范的网络用语异化,语文能力能正常发展,汉语的纯洁性得以传承。  相似文献   

17.
胡洪显  郑巧斐 《科教文汇》2009,(15):242-243
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是不规范的网络用语的积极传播者甚至创造者,这不仅严重影响了他们语文能力的发展,也威胁到了汉语的纯洁性与规范性。所以,社会、学校、家庭应该全方位结合,规范和限制不规范的网络用语的传播与使用,以确保青少年不被不规范的网络用语异化,语文能力能正常发展。汉语的纯洁性得以传承。  相似文献   

18.
覃琛 《科技风》2011,(12):243
在网络越来越普及的今天,青少年正以巨大的热情置身其中。作为当代青少年之一的技校生,沉迷网络游戏乃至网络成瘾的现象越来越普遍,网络已成为部分技校生的"电子海络因"。如何正确引导学生使用互联网,帮助学生预防和戒除网络成瘾已成为我们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19.
《科技风》2016,(23)
网络文化作为一种新兴文化日益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在网络文化影响下,青少年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发生着新的变化。网络文化丰富了青少年的学习与生活,拓宽了青少年的眼界与视野;网络文化同时也对青少年产生了毒害与误导。新形势下客观审视网络文化对青少年成长发展的影响意义巨大。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上海地区高中生自评满意度与学习负担、人际关系以及个人习惯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问卷调查3000名学生并使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842名完成问卷的高中生中,在过去的半年内有49%的青少年对自己感到不满意,此结果同青少年学习负担,人际关系以及个人习惯显著相关。结论:上海地区高中青少年自评满意度不高,并可因学习负担增大,人际关系紧张等原因而降低;关注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提高青少年自我满意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