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实生活是数学的丰富源泉,数学教育应与生活联系起来,即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学习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  相似文献   

2.
《数学课程标准》充分说明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如何把数学教学生活化,把学生的生活经验课堂化,化抽象的数学为有趣、生动、易于理解的事物,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其实就是来源于生活且无处不在的,数学的学习就是建立在日常的生活中,学习数学就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地体现生活,让学生充满激情地去"生活"。  相似文献   

3.
有句话说得好:"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在我们身边的大千世界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  相似文献   

4.
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现实生活既是数学学习的起点,又是数学学习的归宿。数学教育应与生活联系起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把生活经验数学化,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  相似文献   

5.
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说过"数学的根源在于普通的常识。"在小学数学教学应该明确认识到生活与数学教学息息相关,密切联系而不可分。《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曾明确指出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从生活中取材,把学生熟悉和感兴趣的事物作为切入点,让学生从生活中感悟和学习数学。在新课程改革的进程中,教师应该充分挖掘教材内容,让小学数学与儿童生活密切联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结合自己教学经验对小学数学联系生活提出自己的分析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数学教学生活化"是指在数学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生活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为生活服务"的思想。  相似文献   

7.
幼儿园数学活动,要打破数学与生活的隔阂,使幼儿数学教学生活化,为此一要让幼儿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的内涵;二要寓数学教学于游戏之中;三要巧妙利用生活中的数学材料。  相似文献   

8.
蒋凤春 《大众科技》2012,(5):187-188
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与生活关系的精彩描述。数学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学生的数学知识与才能,不仅来自于课堂,还来自于生活。将数学教学与生活相衔接,教师要认真耕耘好这块"土壤"。让学生从生活中体验数学问题,围绕问题逐步解决,把生活常识数学化。使学生切实体验到"生活离不开数学","人人身边有数学"。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处理实际问题是小学生的数学素养之一。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数学教学要加强数学学习和现实之间的联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贯彻联系生活和数学应用的思想。  相似文献   

10.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如果数学教师只为了教而教,把知识生硬地教给学生,而对于学生而言,他们就会越来越感到数学是枯燥的,是冰冷的,学习数学只是为了完成学习任务,进行数学考试。这样的教学欠缺了鲜活有趣的、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使数学与生活脱节了。失去了学习数学的重要意义,学生也会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如何拉近数学与生活的关系,让学生在数学中体验生活,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成为教师教学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1.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告诉我们:"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数学新课改的不断推进,要求我们数学教学必须与生活联系起来,将生活元素注入数学课堂教学,让数学与生活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亲身体会到身边处处有数学,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国家新颁布的课程标准强调了学科课程生活化,这不仅需要体现课程内容的生活化,更需要体现课程理念、课程标准、教学方法的生活化。《数学课程标准》充分说明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如何把数学教学生活化,把学生的生活经验课堂化,化抽象的数学为有趣、生动、易于理解的事物,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其实就是来源于生活且无处不在的,数学的学习就是建立在日常的生活中,学习数学就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地体现生活,让学生充满激情地去"生活"。  相似文献   

13.
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转变观念,树立"人人学有用的数学,有用的数学应为人人所学"的基本理念,努力开发现实生活中的数学资源,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学习数学、应用数学。  相似文献   

14.
王艳 《中国科技信息》2007,(23):276-276
数学源于生活,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明确要求,"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历数学的过程。"这是数学  相似文献   

15.
学生学习数学的目的之一,在于用数学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数学与生活"零距离"。首先应为其创造条件,其次,加强学生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将数学回归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16.
数学文化是数学思维的载体。作为一门科学,他有自身的特点。我们的数学教学,首先要善于引导学生去发现数学美,使其"不讨厌"数学,进而热爱数学;其次,数学思维的训练不能片面的强调其"抽象性"、"逻辑性",也要同时注重其思维的自然科学属性和社会科学属性,使数学思维能力得到有效的训练与提高。  相似文献   

17.
浅谈数学教学生活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学教学生活化"是指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选取"贴近生活"的教学素材,以培养学生爱数学、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和综合素质,达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的目的。这一过程也是让学生自己去感悟数学知识,主动获取知识,在学习活动中积累一些经验,学会与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必须扎根于生活,并且应用于生活。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关注每一个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数学日记"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核心理念。  相似文献   

19.
教师要重新认识数学、感悟数学,不断更新教学形式和教学手段,努力创建既宽松、富有人情味,又便于学生善于思考、乐于探究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体会到数学的智慧和魅力,在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同时,又要密切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让数学走入生活,让生活走进数学。  相似文献   

20.
"认识人民币"这一节课的学习内容要求学生能认识常用的人民币,掌握人民币之间的互换,理解"元、角、分"之间的进率,能进行一些简单的人民币之间的计算,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这部分知识,我们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打开生活数学的大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