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程学梅 《科教文汇》2014,(9):173-174
中学历史学科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之一,在基础教育中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中学历史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具备着其他学科不曾具备的培养学生素质之潜能。目前,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学历史教学虽然也加速了改革的步伐,但在很多中学,历史学科的教学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相似文献   

2.
程学梅 《科教文汇》2014,(3):173-174
中学历史学科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之一,在基础教育中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中学历史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具备着其他学科不曾具备的培养学生素质之潜能。目前,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学历史教学虽然也加速了改革的步伐,但在很多中学,历史学科的教学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开展学科德育,如果不以学科本体为支撑,那么其效果恰似空中楼阁,既缺乏有效性,更谈不上持久性。然而,在当前中学历史学科德育中,不从学科本体出发,空谈德育的现象还是比较普遍的。为了使中学历史德育真正得到学生的内心认可,施教者必须从历史学科本体出发,从中找到科学有效的德育策略。  相似文献   

4.
陈英 《西藏科技》2008,(2):40-43
当今社会对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学科渗透在中学教学中已显得越来越重要.在这样的新形势下地理知识在历史教学中的渗透作用更为突出.在历史教学中巧妙地运用地理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地图的习惯,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空间概念,有助于加深对历史概念的理解,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比较概括和分析能力.同时,还可以增强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相似文献   

5.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笔者结合自身多年教学实例,对中学历史教学学生问题意识培养进行了分析和谈论,希望能够从理论和专业学科的角度为学生梳理问题,帮助其更好的学习中学历史课程。  相似文献   

6.
文章主旨即阐释在设计学科中对“生态”概念的理解,在生态学、生态哲学等学科背景下,着重以设计学科为主要视角对“生态”概念进行学理性梳理与分析。通过对设计历史及其实例的阐释以及中西方设计历史发展对比,强调了在设计学中,“生态”的出现、发展与现状,并指出对“生态”的理解过程即设计学科本身、设计历史的发展过程。另外,明确设计学科中“生态”的概念,对于理解和掌握“生态设计”这一新的分支学科来讲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其概念的明确,也可使多学科交叉过程中出现的概念混淆、理解错位、使用不当等情况得以改善。  相似文献   

7.
历史是一门要求大量记忆的学科,如果没有掌握相当的知识,那么历史学科各种能力培养就根本无从谈起.但是历史课内容多,知识点碎,中学历史虽然在教材处理上删去许多内容,但要求记忆的知识仍然很多,学生的负担仍然很重.虽然中学的许多历史教师总结出不少记忆方法,但往往是为期末复习或升学考试服务的,针对平时课堂教学使用的很少.下面我谈几点与课堂教学同步进行的记忆方法,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谈谈在中学历史学科教学中使学生产生乐学情愫的教学艺术方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9.
刘华柱 《知识窗》2009,(9X):46-47
中学地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等多种知识综合的学科。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称它是一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多种学科相互联系,影响很大。在中学地理课的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博览群书,广泛涉猎多学科的知识。在多年的高中地理教学工作中,笔者发现地理教学不光与物理、化学等理科知识有联系,也和历史知识联系密切。  相似文献   

10.
梁慧敏 《科教文汇》2008,(12):115-115
作者从素质教育的角度,论证了历史学科在培养学生德育、智育、美育和现代意识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对于中学历史教学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学历史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历史教师指导下,以个人或小组活动的形式,以类似历史学研究的过程、方法、态度,从历史学科、自然现象、生活和社会现象中选择课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历史研究性学习是在历史学科中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相似文献   

12.
德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要始终把德育教育放在首位.而中学历史课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一门重要课程,实践证明:通过历史教学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基本素养教育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是必要的.只有不断地发掘历史学科中的德育素材,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才能发挥历史学科的德育功能,进而更好地完成历史学科的教育教学任务.  相似文献   

13.
历史是一门要求大量记忆的学科,如果没有掌握相当的知识,那么历史学科各种能力培养就根本无从谈起。但是历史课内容多.知识点碎,中学历史虽然在教材处理上删去许多内容,但要求记忆的知识仍然很多.学生的负担仍然很重。虽然中学的许多历史教师总结出不少记忆方法,但往往是为期末复习或升学考试服务的,针对平时课堂教学使用的很少。下面我谈几点与课堂教学同步进行的记忆方法,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4.
当今社会对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学科渗透在中学教学中已显得越来越重要。在历史教学中,恰当地进行学科渗透,有利于历史课的教学,也是时代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15.
提出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概念,通过信息技术和历史学科课程的"整合",促进历史教学模式的变革,实现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全方位的现代化。在历史教学中,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历史学科教育的目的是:使人变得理性、深邃、睿智、阳光、文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能力;培养学生明道德之善,求科学之真,努力实现高中历史教学"为高校选拔人才"、"引领中学教学"的功能。把握历史考试的主旨、技巧、方法,提高历史学科学习的时效性,定能进一步提升文综学科的成绩。  相似文献   

17.
我国中学历史尤其是高中阶段的教育目标过于宏大,知识结构严密,内容庞杂,超出了学生理解的范畴,很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不利于提高中学历史教育质量和中华民族的素质。因此,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对于中学历史教育水平的提高至关重要,更有利于提高中华民族的素质。要想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从心底热爱历史这门学科,必须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让课堂充满欢乐。但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8.
目前历史学科本身的价值,普遍地被人忽视。历史教育,特别是中学历史教育,愈来愈严重地面临一个难题的挑战——学历史有什么用?事实上历史教育所担当的任务尤其重大。历史教育对于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徐士才 《科教文汇》2007,(4X):104-104
德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要始终把德育教育放在首位。而中学历史课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一门重要课程,实践证明:通过历史教学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基本素养教育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是必要的。只有不断地发掘历史学科中的德育素材,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才能发挥历史学科的德育功能,进而更好地完成历史学科的教育教学任务。  相似文献   

20.
历史学科是中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历史教学必须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结合起来,达到提高中学生综合能力,促进成长成才,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