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种树     
作为大队辅导员,我与学生在课堂外的接触比较多。在与学生的接触过程中,我友发现孩子们都有一种积极向上、渴望进步的心理,但由于年幼无知,他们在行为上的表现有时却是十分可笑的。这要求教师去理解他们、引导他们。“种树”是我与学生们共同经历过的一件事。第一天那一天,我在大操场上护导,只见远处的沙坑边有几个孩子在忙碌。我想看个究竟,于是,便快步走去。一个眼尖的小男孩,看见我向他们走去,便大喊起来:“不好了!大队辅导员来啦!大家快跑。”话音刚落,只见沙坑里的六七个小男孩一个个撒腿就跑。真中最矮小的一个孩子因慌张…  相似文献   

2.
我和我的第一届学生共同度过了一千多个日子.现在回想起来,那是我最难忘的三年,也是最有成就感的三年. 他们是一群中考落榜的学生,入学时的成绩都很低.他们有一个共同特点:不爱学习,不能长时间集中精力于一件事上,心理承受能力低,易受伤害,盲目追星.但我始终相信,他们渴望知识,能够继续坐在教室里就是一个证明.  相似文献   

3.
班级精神是在班主任的既定教育目标下,整个班级师生经过努力的创造过程中,积淀、整合、提炼出来的良好班风,它反映出一个班级全体师生共同的理想目标、精神信念、文化学习风范和行为准则的群体意识.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曾说过,教育过程首先是一个精神成长的过程.班级精神的塑造更是一个从始至终的过程,从学生进入班级的第一天始,直至学生毕业,进入新的成长发展空间.这一过程凝注着班主任老师的心血、智慧和班级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以下几点是我多年来在这方面的探索与感悟,与大家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4.
套公式     
早上 都说早上心情最美妙,什么烦恼都没了.我同意这话,一天最美妙的时刻莫过于早上头脑晕晕时间多多地睡大觉的时刻.我们学生的一句心里话几乎成了名言:当你早上突然醒来,发现还有两个钟头可睡时,那是最幸福的事情.  相似文献   

5.
在从教初中语文的八年中,我最得意的做法,便是让学生在期末考试结束后,在等待散学典礼召开的几天时间里或是用假期的几天时间自学下学期的语文教材,并把不懂的问题记下来,到下学期拿到课堂上来讨论解决。我深信教材70%的内容学生都能借助工具看懂,只有30%的内容需要师生共同学习才能解决。开学后,我收集学生交上来的问题,并进行整理归类,上课时就这些问题展开讨论。我记得学生在自学《桃花源记》后向我提出了连我都感到惊讶的问题:为什么《桃花源记》一定是作者愤世嫉俗向往自由生活之作呢?陶渊明的取材或许来源于自己确实…  相似文献   

6.
我最欣赏的一道高考数学题是2008年高考数学江西卷理(文)科第11题:电子钟一天显示的时间是从00:00到23:59,每一时刻都由四个数字组成,则一天中任一时刻显示的四个数字之和为23的概率为( ).  相似文献   

7.
在班主任的日常工作中,最基本的一项就是创建一个团结、和谐、奋发向上的班集体.在创建班集体的活动中,班主任提出的目标再动听,若得不到学生的配合和认同,也不能发挥目标管理的功效.为此,必须改革班级管理制度及办法,让全班学生都有机会参与目标的制定,都有机会为班集体出力.这方面我是通过“六制两会“来实践的.……  相似文献   

8.
每年第11个月的第11天的第11个小时,它是一个什么特殊的时间点?在时间长河中,它是一个普通的点.然而,它又是不同寻常的,因为它是阵亡将士纪念日的纪念时刻.这一天,是我现在居住着的加拿大在11月的唯一的国定假日.据说,不仅在加拿大,欧洲和美国都在这一天共同悼念在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阵亡的将士们.  相似文献   

9.
板报是班级教育的重要阵地,一个好的板报,不仅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而且能够营造一种良好的教育氛围。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我特别注重板报的教育意义,每一期板报的主题我都与学生反复推敲后共同拟定。我认为板报的主题就是一种导向,它不仅体现了老师对学生的一种期许,而且也是师生共同确立的班级工作的一个短期目标。下面我就结合三期板报的主题来谈谈板报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一、第一期板报:有规有矩、渐成方圆新生入学后我们学校首先对学生进行军训和组织纪律教育,这是学生认识和了解学校的开始,学生的组织观念、班级观念、学校观念都…  相似文献   

10.
每一个班都有几十个学生,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个性,特征。教育没有千篇一律的模式,需要班主任探索研究。转化"问题"学生是班主任最艰巨,最头痛的案头工作。这些学生纪律性差,成绩低,时常有可能在班中兴风作浪,严重影响同学们的学习生活。十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生涯,形形色色的"问题"学生都见过,每个"问题"学生都有不同个性,但有一个共同特点:纪律松散、成绩差。总结多年来班主任工作,我认为转化"问题"学生必须做到如下几点。  相似文献   

11.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和理论研究,目前课堂教学改革的大环境下,课堂教学改革轰轰烈烈的展开,改革的目标是探究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在探索过程中,我听过多节示范课,对课堂教学改革中需要考虑的一些问题,本人觉得应该得到关注.一、共同转变观念转变角色学习是学生的事情,老师只是个辅导者,帮助学生学习者,老师是给学生学习提供帮助的人,学生才是学习的主角,所以  相似文献   

12.
这几天我认真地读了勇军老师的一些文章,读了一些教学的案例,我认为这都是他语文人生的代表作.在这些代表作当中我读来读去,读出了两个字——“鲜活”.这与我最近思考的问题是相关的.我最近经常思考怎样培养学生的语文兴趣、语文感情,从而使他们将来能建构一种高品质的语文生活.我想这是语文教师的使命,也是语文课程的一个根本目标.  相似文献   

13.
作文教学中总遇到一些基础差的学生(以下简称差生)需要跳一跳,才能摘到果.如何在作文教学中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各自的起跑线上都有所长进,最终达到共同目标,这是语文教师多年来的追求.几年来,我在作文教学中帮助差生划定“最近发展区”,取得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14.
学生接触较多的等值线是地理学科中的等高线、等温线、等压线、等降水量线等.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同一等值线(面)上的各点目标函数值都相等,且呈现一定的规律.高中数学在新增的线性规划的内容中,出现了直线型等值线.本文借助地理学科的思想,利用等值线方法来探讨一些高中数学中常见的非线性最值问题.  相似文献   

15.
刚刚走上讲台的我,就赶上了课程改革和新课标的实施。当第一次拿到一年级《数学》教材时感觉内容怎么这么少,好像都没什么可讲。可是通过两个月的新教材培训我明白,课程改革是有它的意义和目标的,那就是:“改革繁,难,偏,旧的知识内容”和“改变学生被动的学习方式”。而要想实实在在落实这两个目标就得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我就想了,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无非就是让学生学习更有热情,更有激情。由谁来改,只能是教师,教师怎么改,不就是通过教学手段嘛?说实话对于我这名新教师来说,有经验教师的教学手段什么样我不知道,他们怎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我也不清楚。我只知道孩子们在玩中是最快乐的,和他们生活最贴近的他们最愿意学,也最容易接受。尤其是双语的孩子吃住在学校,生活氛围更浓厚,而新课标又一再强调,要让数学和生活紧密联系,于是我就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能不能让数学教学走出课堂,在具体的生活氛围中进行,操场、宿舍、甚至餐厅里都可以;在备课中我发现“认识10以内数”和“顺序”联系很紧密,可不可以把它们结合起来学习呢?有了这两个想法我决定在教学中尝试一下。  相似文献   

16.
我是上海某民办中专的一名心理辅导教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我们学校有1200多名学生,由于专业设置的原因,女生明显多于男生。在我的不懈努力下,学生们尤其是女生都愿意和我这个男性心理教师说说心里话,前来咨询的学生络绎不绝,我最多时一天辅导9名学生。兄弟中职校的心理教师非常羡慕我"生意兴隆",说他们一个月辅导的人数还没有我一天多,纷纷要我介  相似文献   

17.
谈谈快乐教学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劳本信 《职教论坛》2004,(23):30-30
教学方法是沟通教与学共同活动的中介,对实现教学目标来说,它起着“桥“和“船“的作用.教学方法的选择一定要针对特定的教学对象.对于厌学的中职生来说,我认为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就是那些能使学生开心、快乐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我把这些方法统称为“快乐教学法“.……  相似文献   

18.
享受学习     
作为交换学生,学习自然是我在美国生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到校的第一个星期,校长就让我自己安排课表.美国的学生都是自己喜欢上什么课就上什么,怎么安排适合自己胃口就怎么安排.只是要修满4个学期/次的文学,3个学期/次的数学,以及一些相应的公民、科学课.课程表是按照天来排的,每天一个周期.  相似文献   

19.
41我刚大学毕业,明天是上班第一天,我就要正式开始和孩子们共同生活了。请问李老师,作为班主任,我第一天最应该做的是什么?(论道)答:把一节课上好!好得让学生一下课就盼着第二天再上你的课。作为班主任,其威信当然不只是课堂,但是如果你第一天就在课堂上征服了学生,就为你今后的管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教学内容苏科版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三节"一次函数".学情分析我在数学教学中采取跑班制的分层教学.将两个班级,按照数学成绩分成提优班和培优班,提优班的学生注重提高,培优班的学生注重基础.针对这两个不同班级的学生的差异,对教学目标和重难点以及教学过程采取不同的方法.教学目标【共同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