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策划人语“星多天空亮,人多智慧广”、“树从泥土里吸收养料,人从群众中获取智慧”、“众人拾柴火焰高”,诸如此类的谚语表明,互助能激发、点亮彼此的智慧,集体的力量远大于个体。教师教学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备课也是如此。集体备课是集思广益、发挥教师集体智慧,形成同伴互助氛围,彼此点亮对方智慧之光,快速提升教师专业水平的有效措施。新课程改革以来,很多学校都将集体备课作为校本教研的重要形式。放眼校园,集体备课俨然已经成为校本教研中的一道风景线。然而,因为有些教师认识不到位,或因为学校缺乏科学管理,或因为教师对集体备课方法没有掌握,本应“资源共享、智慧碰撞、互利共赢”的集体备课出现了不和谐的音符:集体备课成了一言堂,成了个别教师的舞台,一些教师集体备课时出工不出力;集体备课形成的教案成了大家相互拷贝应付检查的范本;在一起美其名日为集体备课成果……一人一课“分工”的教案最后拼凑……集体备课因“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纯粹是花架子,中看不中用。如何让集体备课返璞归真,真正发挥其优势,点亮群体教师的智慧之光,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助推?[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集体备课可以集思广益,将教师的个人才智转化为集体的智慧优势,共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然而,一旦集体备课流于形式,就不但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反而成了教师积极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的"鸡肋".如,备课目的是应付检查.学校之所以进行集体备课是迫于教育局的统一要求,是做给上级领导看的,因而对集体备课认识不到位,准备也仓促.要求教师在规定的时间和地点围坐在一起讨论,至于怎么组织、怎么讨论、讨论什么,那就全凭各组自由发挥了.又如,有的学校集体备课要求太繁琐.  相似文献   

3.
正目前,在推进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集体备课在各地备受青睐,已成为学校教研活动中的"重头戏"和"亮点"。如何正确认识集体备课,提高教学质量,已摆在我们每位教师的面前。通过一系列的理论知识学习及教学工作经验,笔者对集体备课有了一些新的认识。一、集体备课的好处1.教师集体备课可以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实现教学高效化。以往,教师备课时各自备各自的课,有时会出现理解的错误和思路狭窄,而集体备课真正集中了各位教师的教学智慧,可以引发所有备课者思想和智慧的碰撞,优化教学  相似文献   

4.
体育教师的教学过程和其他学科教师一样,都要经过备课、上课、课后小结三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备课是保证上好课的条件,备好的教案就是上课的纲领性文件.集体备课是备课过程中的一个形式.加强集体备课,是在充分发挥集体智慧的作用下,提升教师业务水平,提高课堂有效教学,集思广益,以至有效地服务于教学.笔者就体育教师如何进行集体备课谈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改革的到来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课程要求教师要开展素质教育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一切从学生出发,在课堂上要把学生当做整个课堂的主体.教师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集体学习集体备课.为此,做好集体备课工作,发挥集体智慧,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教学质量就显得十分必要.笔者就实施集体备课整合集体智慧做了简单的阐述.  相似文献   

6.
为了发挥集体智慧,落实课程改革,整体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真正实现有效教学,帮助教师更好、更快解决教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课改以来开始我们学校做了一次备课大改革--集体备课.集体备课试行几年了,参与到其中的每一个成员,都切身感受到集体备课给教学工作带来了许多好处:集体备课不仅把教师从重复的个体劳动中解脱出来,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钻研教材、设计教法与学法,而且教师在研讨、备课、教学、反思的过程中,也是获得了提高.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下,教与学方式的改变呼唤着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而集体备课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有效途径,它强调的是集体智慧与个人创意的结合。集体备课,是教师个体之间思维的碰撞,情感的沟通,是教师共同智慧的结晶。集体备课可以促使备课真正由“写”转化为“备”,注重了“研”与“探”。  相似文献   

8.
笔者曾对138位农村教师进行了关于备课的问卷调查,70%的教师认为集体备课形式好,30%的教师认为备课形式应该不拘一格.赞同集体备课的教师认为,同一学科的教师聚在一起,就教学发表自己的见解,能够相互学习,不知不觉地提升教学研究能力,尤其是对缺少教学经验的青年教师好处多多.的确,集体备课能发挥团队精神,发挥每个教师的特长,增强教师间的互动,个人优势被整合为集体智慧,产生富于创新性的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9.
备课是教师对文本分析的展现,是教师智慧的浓缩,备课的优劣,直接影响课堂的效果。集体备课是校本教研的主要方式之一,凸显个人钻研作用的集体备课流程才能收到实效:这种活动形式能营造一种和谐融洽的讨论氛围,大家各抒己见,发表见地和心得,既汲取了集体的智慧,又发挥了教师个体的独特性,优化了教学效果。学校要运用“专题研究、集体研讨、形成共案、科学使用”的备课方法。  相似文献   

10.
集体备课是深受广大一线教师欢迎的备课形式,蕴含着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凝聚教师集体智慧、提升教师教学质量的本真价值.这种备课形式在实践上存在流于形式、偷工减料,崇尚权威、同而不和,缺乏艺术、死板僵化等问题.营造务实性文化、致力"下足实料",创设民主化氛围、追求"和而不同",加强艺术化管理、坚持创新思维,有助于摆脱教师集体备课困境,使其取得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11.
笔者曾对138位农村教师进行了关于备课的问卷调查,70%的教师认为集体备课形式好,30%的教师认为备课形式应该不拘一格.赞同集体备课的教师认为,同一学科的教师聚在一起,就教学发表自己的见解,能够相互学习,不知不觉地提升教学研究能力,尤其是对缺少教学经验的青年教师好处多多.的确,集体备课能发挥团队精神,发挥每个教师的特长,增强教师间的互动,个人优势被整合为集体智慧,产生富于创新性的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12.
孙保华 《教书育人》2008,(11):31-32
集体备课是校本教研中同伴互助的一种重要形式,它为教师提供了一个互相学习、分享经验的平台。集体备课可以集中集体的智慧共同攻克难关,实现智慧和资源共享,弥补教师独立备课过程中的不足,优势互补,取长补短,真正做到了博采众长,保证备课的质量。近年来我校就如何开展好集体备课进行了深入探讨,也有了一些思考与实践。  相似文献   

13.
一、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有利于增强教师间的互动,有利于差异互补、智慧共亨,有利于相互启发、取长补短,有利于相互支持、互助共进,有利于实现课堂教学的优化.集体备课要在个人备课的基础上进行.……  相似文献   

14.
一、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有利于增强教师间的互动,有利于差异互补、智慧共亨,有利于相互启发、取长补短,有利于相互支持、互助共进,有利于实现课堂教学的优化.集体备课要在个人备课的基础上进行.……  相似文献   

15.
如何准确地理解集体备课,如何在教学实践中推进集体备课?我以为要解决以下三个问题。 一、避免两个认识误区 集体备课具有集中教师智慧、节省备课时间、实现教学资源共享的功能。但如果一味地追求或是把集体备课的价值取向仅限于此,就有可能造成组内教师在一起“分工备课”或主备人一人“交流备课”的局面,从而使集体备课流于形式。因此,我认为集体备课的价值取向更应该是教师就某一教学内容的集体研讨,是智慧的会聚,更是思维的碰撞与整合。  相似文献   

16.
集体备课目前已经成为促进教师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效率的一种有效措施。集体备课不仅是要同组教师经过讨论形成较为理想的教学设计,更重要的是通过集体备课活动使教师产生顿悟,进一步丰富其教育智慧,提升其专业素养。教研组长作为教师教育智慧顿悟的催生者,必须在集体备课活动中捕捉有价值的情景和问题,以促使教师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17.
集体备课是教师校本教研、合作研讨的一种有效形式,它要求同学科或相关学科的教师为实现相同的教学目标和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通过集体讨论、共同研究、合作攻关、智慧碰撞等形式制定出教学预案.集体备课的最大特点是集思广益,相互切磋,发挥集体的协作精神,使之产生1+1>2的效果.但就对课堂教学效益起关键因素的集体备课来说,在农村小学却一直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现结合教师教学实际,我们对农村小学集体备课的有效性进行了改革与探索.  相似文献   

18.
《考试周刊》2020,(74):75-76
集体备课是教师教学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集体备课使得教师在进行备课时摆脱了"单打独斗"的局面,改变了极具个人教学色彩的个体备课,充分表现了教师群体的智慧。通过集体备课,教师团体群策群力,能够根据教学方案与目标制订详细的教学计划,结合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来完善教学环节。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集体备课时,教师团体应始终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在实践中力图克服集体备课的不足、融合教师团体心血、彰显教师个人特色,通过反思与创新探究小学数学集体备课模式。  相似文献   

19.
任祥元 《家教世界》2013,(8X):138-139
集体备课是集众人智慧采众家之长,加强集体备课可以提高教学效益,实现资源共享。集体备课对课程改革、学校发展、教师成长所起的作用不可否认,但集体备课在实施过程中的形式化、低效化、教条化现象也日益严重,使集体备课流于形式。目前集体备课最主要的问题是教师的积极性、参与度不高,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20.
集体备课有利于分享集体智慧,有利于教师之间相互学习、共同提高。但集体备课不能完全代替个人备课。从实际效果来看,集体备课之后还需要进行“适度调整”,即教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进行个性化的修改和反思后用于自己的课堂,这样才能既分享集体智慧,又体现个人特色。集体备课后的“适度调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