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心潮     
心胸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周智慧先生的胸怀可以容下大海……周智慧画海,一扫旧习。遵循中国笔墨原理,画分五色,点染皴擦;结合西方油画技法,反复研习,废画三千,新创平波皴、卷浪皴、扁笔皴、泼水法、起波法、大浪法、巨涛法、远海法等画海技法上百个,才画出了浪涛滚滚、山崩海啸的大海来。齐白石泼墨,张大千泼彩,周智慧泼水!这一泼,泼出了个神形毕肖的万里海疆!周智慧画海,神形俱似,水无常势,周先生画了上千幅的海,便是上千个海域,上千种波涛。周先生说:“笔墨当随时代……”周先生的探索与创造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他改变了写意画历史上无…  相似文献   

2.
孙大为 《收藏》2023,(8):4-6
<正>从古至今,中国画坛中画花鸟鱼虫的派别、画家绵延不绝,各有所长,画“虾”的却少,更不要说画虾自成一格、堪称一绝的少之又少,而白石老人正是这样一位画虾一绝的画家。叶浅予曾赞齐白石:“虾的精神状态,虾的有弹力的透明体,虾在水中浮游的动势。把艺术造型的‘形’‘质’‘动’三个要素完满的表现出来。这样丰富的内容,齐白石先生用的是极简练的笔墨,不能多一笔,也不能少一笔,一笔一笔可以数得出来”。以此可看出齐白石的虾已成为他绘画作品的代表“符号”。  相似文献   

3.
<正> 半面向左(右)转,是大纲规定小学三年级队列教学的任务。由于小学生年龄小,理解力差,加之队列教学枯燥无味,对于完成教学任务带来一定的困难。通过几年的实践,我摸索出了一种符合学生思维和理解特点的“米”字教学法,效果不错。“米”字是由六笔组成的,并且这六笔平分了360°,八个方向,恰恰符合队列半面向左(向右)转的方向。教学中,教师首先示范,画上一个大“米”字,然后站在六笔的交点上,讲明每转动一笔,就是一个半面转,可左可右。然后,让学生在自己站的位置上也画  相似文献   

4.
《收藏》2014,(4):180-180
师鸿名干淼,当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收藏家、鉴赏家。曾用名于殿英。号三水,堂号“天马斋”。祖籍山东文登。其早年受徐悲鸿大师的教诲与指点走上艺术道路。授业于孙信、李智超、蒲松窗、王雪涛诸先生。长于马、鹰、鸡、山水、书法等书画创作,尤檀“奔马”。其在徐悲鸿大师及前人画马技法的基础之上。对写意马技法的发展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将书法艺术中的提、按、转、折等笔法投人到马关键部位的线条中,运用填墨、积墨、破墨等墨法展现马的厚度与体积,并在实践中创造出一种以书法人笔、行笔为基础,墨色交融为烘托,既变化多端又有统一规律的新技法——“写马技法”。改变了前人写意马的创作过程,所作作品达到作品与题字、画面与意境、笔墨与气韵的协调与统一。其作品气势磅礴,场面宏大,力求诗、书、画的完美融合,别开生面,开创了全新而全面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5.
赵秦 《收藏》2011,(12):134-135
我觉得华新的每张画都值得在画面前站一段时间。细细地品味他的一点一线一笔一墨。华新的绘画,不像当代许多画家那样越来越浮躁,而是越来越安静了,越来越深入了,这个是很值得关注和肯定的现象。他有两种差距比较大的绘画风格,一种我觉得可以叫做“笔”系列,  相似文献   

6.
1998年的纪特邮票共发行J票8套T票23套,共108图,其中包括小型张3种,兼有大全张票的小全张1种,并无大全张票的小全张(亦称“小版张”)1种(8图)。地方题材邮票占了一半。检阅全年邮票,总体感觉设计水平稳中有升,有所提高,但“鹤立鸡群”的佼佼者,仍为数不多。时下,开始流行“电脑合成”新画种,偶尔为之,颇觉新鲜,如果国画、油画、版画等等传统画种都用上了“电脑合成”,那将失却传统技法,“画不成画”。这是否杞人忧天,当通过实践来检  相似文献   

7.
闫立群 《收藏界》2010,(1):91-96
张大千先生是中国近代绘画史上具有传奇色彩的绘画大师。其传统功力之深,技法画路之宽,题材风格之广成就影响之大,实为世所罕见,他曾被徐悲鸿先生称誉为“五百年来一大千”。张大千先生的绘画跨越中国绘画上千年的传统,穷极中国绘画所有的题材,无论写意、工笔、水墨、设色,无不擅长,凡山水、花鸟、人物、走兽,无一不精,集文人画、宫廷画和民间艺术为一体,  相似文献   

8.
静水流深     
正明代担当和尚有一首题画诗:"如有一笔是画亦非画,如无一笔是画亦非画。"陈传席先生在其《中国绘画美学史》中对担当和尚的这首诗做过如下阐释:"画要类某物,要象形,要有色彩。但这只是画的本身,但画之贵不在其本身。这正如玉,玉之贵乃在从玉的身上看到'君子之德'。"担当在这首诗里,指出画的意旨并不在于形色;若以形色论,他的画是"非画",因为没有一笔是"画";如不以形色论,而以笔墨所体现出的更深层的内容及意蕴论,比如"即禅即画",那么,他的画则笔笔是禅机,笔笔皆是"画"!中国艺术家往往关心的  相似文献   

9.
点子中标:交流妙计高招共创教学乐趣1.麻绳穿豆腐。学生站成纵队前后一定距离,两脚左右开立,排头持绳头从胯下向后传递,最后一位同学接到拔河绳为止,使整根拔河绳穿过每位同学的胯下,快者为胜。2.一笔画。小朋友,用绳子也能画画。你试试看:找一根长一点的绳,照下面的图慢慢放好,就可以画出飞机、帆船、熊猫、大象和骆驼来。如果动动脑筋,还能画出更多的图形来。小朋友,你还能画出什么来?就这样,几个同学共同协作,用一条拔河绳在操场上“画”出如:英文字母(abcdef……)、简笔画(如小鸭子等)图形。看哪小组“画”得又快又好,这样“一笔画”有…  相似文献   

10.
朱浩云 《收藏》2007,(2):66-69
整个元代尽管不到百年,但在中国绘画史上却是一个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时期。这一时期的绘画,注重笔墨情趣,融书法入画,强调文学修养和诗、书、画的统一,开创了文人绘画的新纪元。钱钟书先生曾说:“元人之画,最重遗貌求神,以简逸为主,元人之诗,却多描头画角,以细润是归,转类画中之工笔。”  相似文献   

11.
李禹默 《收藏界》2011,(7):105-105
在中国画绘画技法中,用墨线勾出轮廓线称为骨法,所谓的"骨"指的就是墨线,不用墨笔勾出轮廓线,而是完全用墨或色渲染成,就称为"没骨法"。用没骨法画出来的画就称为没骨画,也称为无骨画。古代山水、花鸟画都有用没骨技法进行绘画的,我们可称之为没骨山水画、没骨花鸟画。  相似文献   

12.
《收藏界》2012,(1):F0002-F0002
龚心甫,字甫之,号云石、心溥。1939年出生,江苏南京人。2006年被评为“中国书画名家百佳新闻人物。”作品入编《1978—1998中国美术选集》,1998年作品入选“韩国98世界美术大展”等。金鱼作品,形神兼备,古朴淡雅,天然纯真,章法考究。清逸简洁。目前画一条金鱼简练到十一笔至十五笔就能完成。作品贯穿古今,别开生面,是前无古人,后未见来者,树立了另一个典范。  相似文献   

13.
《收藏界》2006,(12)
中国保利2006广州冬季拍卖会将于2006年12月12日在广州白天鹅宾馆隆重举行,此次拍卖会分别由“中国近现代书画”、“中国当代书画”、“油画、雕塑、版画暨广东油画、水彩”共三个专场组成。  相似文献   

14.
《收藏界》2010,(1):141-143
“大写意”是一种精神 “大写意”是一种精神。“大写意”与“小写意”不一样,“小写意”是一种技法,“大写意”是一种观照,是一种纵横观照,“日月经天”、“江河行地”、“天地人合一”是一种宇宙观。这说明中国人看问题是全面的、纵横的、是古今一样的。所以“大写意”是一种精神、一种纵横观照、一种宇宙观,是“相对于物质世界的一种存在”。它既然是精神的,  相似文献   

15.
《收藏》2011,(8):150-150
陈欣6岁起学画,师从爱新觉罗·溥心畲大弟子、中国文史馆画家宁砥中先生,1968年入国画大师郭传璋先生门下,后受教于国画大师爱新觉罗·溥松窗、董寿、卢光照、白雪石。1980年,南下广州美术学院,师从关山月研习岭南画理论与技法,并侍其左右6年之久。董寿平先生曾为陈欣画室题字“陈欣画家秋水轩”。关山月赞许陈欣技法,并为陈欣山水画作品题字。  相似文献   

16.
安详的艺术     
华其敏 《收藏》2006,(2):27-29
自从苏东坡说了“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的话以后,关于中国绘画的形象问题便成了争论不休的公案。 诚然,中国画艺术有着一套相当成熟并行之有效的造型技法与创作理论。它与艺术家对自然对人生的积极参与意识结合得天衣无缝。  相似文献   

17.
《收藏》2010,(7):174-174
陈欣:6岁起,陈欣师从爱新觉罗·溥心畲大弟子中国文史馆画家宁砥中先生,1968年入国画大师郭传璋先生门下,后受教于国画大师爱新觉罗·溥松窗、董寿平、卢光照、白雪石。1980年,南下广州美术学院,师从关山月研习岭南画理论与技法,并侍其左右6年之久。董寿平先生曾为陈欣画室题字“陈欣画家秋水轩”。关山月赞许陈欣技法,并为陈欣山水画作品题字。  相似文献   

18.
2007年11月6日,红拳在央视“武林大会”正式开播,精彩的技法展示以及红拳弟子们的精神风貌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武林大会”的收视率一路攀升,创下了开播以来的历史新高。作为“武林大会”的年末压轴拳种,红拳为2007度“武林大会”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相似文献   

19.
珐琅彩瓷是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极为名贵的宫廷御器,是中国传统制瓷工艺与由法国传入的画珐琅技法相融合而产生的一个新的彩瓷品种。 珐琅是一种较软的玻璃料,用这种彩料在烧好的  相似文献   

20.
高强 《收藏》2011,(11):16-17
中国古代艺术的精华——明代西域“水陆佛像画”(1368~1644年),起源于宋朝的一种水陆法会绘画,盛行于明代,反映天上的佛、神鬼和人间民俗三个题材,称之为天地合一的“水陆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