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从实施言语行为、理解会话含义和实施程式话语三个层面分析《大学英语》课程学习者的语用能力。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学习者的语用能力水平总体上处于中等水平;语用测试分析显示,学习者的语用能力水平存在较大差异性:女生优于男生;二语水平高的学生优于二语水平中等或较差的学生;二语水平中等与较差的学习者之间不存在显著性的差异。基于研究结论,提出对《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可行性方案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不少中国英语教师在进行语言教学时,片面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而忽视其语用能力,因而导致很多中国英语学习者在经过若干年英语学习后,还不能在具体的语境中,恰当地使用英语。因此,英语教学的目标之一,应是纠正英语学习者常犯的语用失误,提高语用能力。  相似文献   

3.
语用能力是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恰当得体地使用语言的能力.语用能力的提高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交际能力.语际语用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是研究学习者的语用能力的发展.本研究探讨了语用能力和外语学习动机的关系.具体说来,本研究调查了影响语用能力形成的动机因素,大学生的整体语用能力,目前大学生的主要的学习动机类型以及他们的语用能力和外语学习动机的关系.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大学生的语用能力普遍较低,大学生的学习动机以工具型动机为主;语言学习动机与语用能力之间呈现显著相关性(r=.582,p=.000).本研究对语用教学具有重要的启示.就学生而言,要树立正确的语言学习目标,提高语用意识,在做中学;就教师而言,要把语用能力作为教学目标之一.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  相似文献   

4.
二语学习者语用能力一直是学者们关注的问题。它涉及范围广,维度宽。课堂教学对二语学习者语用能力发展的作用不可低估。在教学语境,引入文化语用教学,培养语用意识,积极建构词汇语法意义网络发展,促进学习者的自我调控,整合语言技能,积极建构词汇语法网络发展等途径,可以提升二语学习者的语用能力。  相似文献   

5.
从跨文化交际和中介语语用学的角度,对某高校专科非英语专业学生的施为性言语行为的招呼语语用能力进行的调查显示,由于价值观,道德标准和风俗习惯的差异,学生在用词,话题内容的选择和语言礼貌程度上出现了较大困难。学生语言掌握程度与语用能力关系不成正比。语言教学应该注重学生语用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6.
语言能力和语用能力是英语教学中的两个方面,在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本文在总结中国EFL学习者的语用能力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影响中国EFL学习者语用能力滞后的因素,并针对这些因素提出了相应的提高语用能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古伟霞 《教育与职业》2006,(21):162-164
指示语是语用学的一个重要范畴。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中国学生使用英语指示语常出现较多的语用失误,而语境能力的识别、中西方文化差异和指示语语用原则的传授、语言知识的传授与语用能力的培养并重,以及利用第二课堂培养语用能力等都是培养指示语语用能力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8.
语用能力的培养在英语教学中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而遵循礼貌是语用能力的重要一环。调查表明,学习者的礼貌语用能力过多地体现在语用语言能力方面,没有充分考虑到语境的制约作用。据此,在英语教学中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社交语用能力,凸显礼貌的级别性与文化特殊性。  相似文献   

9.
在中介语语用学及道歉言语行为的理论框架下,以两组不同语言水平的大学英语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研究对象对问卷调查的回答,考察他们如何实施道歉言语行为及其在道歉策略中的语用能力,并将他们与英语本族语者和汉语本族语者在道歉策略上体现出的语用差异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语言水平在学习者语用能力发展的初级阶段确实起到很大的作用,但是到了语用能力发展的高级阶段不再是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10.
在跨文化交际中普遍存在着语用失误.这些失误或是由于缺乏目的语语言知识,或是由于对目的语的文化差异缺乏认识所造成的.通过对荆楚理工学院师范学院大二学生50人和荆门市某重点高中高三学生50人的一次语用能力调查,发现学生在回答问卷时存在不少语用失误,其中语言语用失误主要表现在惯用语的错误转移和不能准确理解说话人所要表达的“言外之力”上,社交语用失误主要表现在说话分寸把握不当和与说话人所处的语境不相符上,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应多举实例让学生充分体会语言形式与其表达的交际功能之间的多样性关系,并加强引导学生恰当使用缓和型模糊限制语,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使其能在跨文化交际中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11.
隐喻能力是构成语言概念流利和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调查表明,大概每三句母语产出的英语句子中,就至少出现一次隐喻表达。因此,隐喻能力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决定学习者的语言能力。Azuma博士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隐喻能力由接受式隐喻能力和产出式隐喻能力两部分组成,后者比前者更难习得。对英语专业一年级学生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其接受式隐喻能力与阅读水平呈正相关,但接受式隐喻能力仍然偏低。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当前大学生口语现状出发,探讨适合学习者口语自主学习的分级测试题,以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口语水平。口语测试包括对语言能力、语用能力和交际策略能力的考查。测试的结果应给学习者提供其交际能力方面的详细描述与测评,有利于学习者有针对性地练习提高。  相似文献   

13.
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语用能力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中南大学97级和99级部分学生的英语语用能力进行了抽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被测对象的语用能力在结束基础阶段的学习后没有明显提高,出现了“石化”现象。从测试、课程设置、口语教学和教师培训等层面探讨了如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  相似文献   

14.
雷娜 《海外英语》2012,(11):20-24
This paper aims at investigating effective classroom-based instructive methods that facilitate the development of pragmatic competence of the intermediate-level adult English learners in China,who have gained relatively high grammatical competence but low pragmatic competence.The paper starts with the importance and components of pragmatic competence.It then examines what should be taught to help develop learners’ pragmatic competence.The paper focuses on some explicit instructive methods adopted by the author in her conversational English class that may raise learners’ awareness of pragmatic knowledge and enhance learners’ practice of pragmatic abilities:1) Encouragement of learners’ observation of pragmatic phenomena by English speakers from authentic audio-visual materials;2) Discussion of linguistic variations for each speech act and strategies of carrying out certain speech acts according to contextual cues;3) Role-play tasks engaging students in different speech events and communicative actions.The effectiveness of these methods is shown by test results after at the end of the course.  相似文献   

15.
语用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跨文化交际的能否顺利进行。从在我院非专业本科生中进行的两次测试的平均分来看,学生的语用能力远远低于其语言能力,作者从造成学生语用能力不理想的主要原因入手,通过在教改班采用融入法和导入法两种途径开展了一系列文化互动的教改实践活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16.
左靖 《唐山学院学报》2009,22(2):107-108
对英语教学中语用能力培养的必要性进行了论述,并阐述了影响学习者语用能力的三个主要因素,最后讨论了培养学生语用能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语用意识在语用能力培养中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语用意识越高,语用能力就越强。语用意识提升不仅可以激活已有的母语语用知识,提高成人学习者对语用信息的注意力和敏感性,而且可能克服迁移带来的负面效果。在过渡语语用能力发展的认知理论框架下,探索外语环境下提升语用意识的方法,以激活学习者的普遍语用知识,促进过渡语语用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隐喻能力是理解隐喻、解释隐喻有效性、在特定的语境中生成恰当的隐喻以及评价隐喻表达是否恰当的能力.隐喻能力的发展水平是决定大学英语学习者能否地道使用英语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大学英语课堂环境中,学习者能否发展起较高的隐喻能力被称作隐喻能力的可学性问题.通过对高、低两水平组大学英语学习者在理解和产出英语隐喻的情况进行调查,然后对获得的统计数据进行分组对比研究,得出两点初步的结论:(1)在隐喻理解方面,两水平组之间的隐喻能力存在差异,高水平组的隐喻能力高于低水平组;(2)在隐喻产出方面,无论高水平组还是低水平组,他们的隐喻能力都相对发展不足,低水平组隐喻的产出能力更为不足.  相似文献   

19.
张激波 《海外英语》2011,(10):166-167
A core issue in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is to foster actual competence of language learners to practically utilize language, which is called pragmatic competence. But compared with traditional linguistic competence, the levels of their pragmatic competence need to be further understood. Thus it is essential to make an investigation into this. From the investigation results it is expected to reveal from which aspects teachers and students should carry on in order to improve pragmatic competence and meet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need in new age.  相似文献   

20.
对非专业本科生的英语语用能力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语用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跨文化交际的能否顺利进行。从在我院非专业本科生中进行的两次测试的平均分来看,学生的语用能力远远低于其语言能力。通过对学生语用能力测试结果的深入分析,作者探讨了造成学生语用能力不理想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