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腿腾越跳"山羊"是典型的支撑跳跃动作,它是一项技术要求较高、动作难度较大的跳上、跳下的体操教材。它包含了跑、跳、撑(推)、落等技术动作。实践证明:学生跳过并不难,但跳好很不容易。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的技术特点,进行针对性的专项练习、徒手练习、游戏练习和器械练习,就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排除学生对支撑跳跃的恐惧心理,进而  相似文献   

2.
<正>"爬行"是小学体操类教材的主要内容之一。通过爬行学习,可以有效提高学生上下肢配合完成动作的基本活动能力,进而提高他们的协调性。"爬行"按动作方法分类有低姿爬行与高姿爬行。在二年级"爬行—模仿各种动物爬行"教学中,教师设计了学生模仿鳄鱼、小象和小豹三种动物的爬行等练习内容。教学过程的展开从动物模仿操开始,从比较容易的低姿爬行到小象、小豹高姿爬行的学习,最后进行"爬行趣味竞速"的游戏。在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中生成的具体资源,进行了三次变化,让课堂展现不一样的精彩。  相似文献   

3.
<正>一、巧用"剪刀、石头、布",练习手型与步型拳、掌、钩、弓步、马步、仆步是武术最基本的手型与步型,是武术学习的基础。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动作习惯,简单重复地练习又比较单调,如果在游戏中练习就增加了趣味性。所以在教学中利用体育运动项目间的相通性,对传统游戏进行合理"移植",重组融合再造。根据学生已经掌握的游戏"剪刀、石头、布"来进行改造,  相似文献   

4.
<正>《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课程性质"的"健身性"指出:"通过适宜负荷的身体练习,提高体能和运动技能水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分别从动作、组织、氛围等方面,分析改进体能练习的策略,从而达到过程增"趣"、效果添"味"的效果。一、增加动作多样性,满足好奇心问题分析:在常态体能练习中,教师多采用定时、定量等带有一定负荷量的规定动作。这种体能练习内容的单一性和产生的疲劳感容易让学生产生负面情绪,  相似文献   

5.
<正>一、案例背景在"健康第一"的思想指导下,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以以学定教为理念,使每个学生受益。参照《江苏省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指南》,基于蹲踞式跳远对学生的能力考量以及对教学重难点的分析,采用了体验—练习—分层P K—展示—拓展的学习路径,以游戏体验助跑节奏,通过限制性教学法,推动学生学习助跑、起跳动作,以分层PK、展示的方法来巩固提高。层层递进的设计激发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增加了趣味性。二、案例一:巧用辅助练习做好准备活动  相似文献   

6.
《中国学校体育》2020,(2):38-39
<正>"教材三个一"是《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刚要》提出的一堂课的基本要求,主要包括单一身体练习、以此为核心的组合动作练习、游戏或比赛。[1]"学、练、赛、评"的课堂教学策略指向于学生在单一身体练习中"学",在组合练习中"练",在游戏或比赛中进行"自评"和"他评"。在水平四八年级的正面双手前掷实心球单元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在单一身体练习中近一步掌握正面双手前掷实心球的技术方法,在组合练习中习得该"技术"的应用方法以及所需体能的练习方法  相似文献   

7.
张乾 《体育教学》2011,31(4):72-72
折返跑是各水平阶段跑类教材的主要内容之一,笔者在折返跑教学中,根据该项目的动作形式、动作规律和动作轨迹进行了探索,摸索出利用“键盘”游戏让学生进行有趣的折返跑的练习方法,现总结与同行进行交流。  相似文献   

8.
<正>一、游戏目标让学生在游戏中练习、体会"向后——转"的动作要领,让学生在运动中进行经典文化的学习并接受熏陶,以起到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的作用。二、游戏方法将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若干路纵队,每队队员前后距离为一臂。如下图所示,当教师  相似文献   

9.
<正>"超重学生"协调性差、反应慢、运动能力低,导致其在课堂中的目标达成度不足,产生自卑情绪,使其参与体育练习兴趣"超低"。笔者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尝试用多种策略,让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为"超重"学生的练习兴趣"增重"。一、降低动作难度,提高学习兴趣案例:仰卧起坐练习时,一名肥胖学  相似文献   

10.
让"学生在乐中学,教师在乐中教",对于一个运动目标达成的教学,我绝不是机械的示范、练习、教学,而是充分地挖掘教材的游戏内容,使教材游戏化,更易于学生的学习,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正>读了这则教学案例,感触颇深。案例中,这位年轻的孔老师能不断思考,不断总结,根据学生能力的不同而布置合适的赛道,利用赛道上长度、高度的不同来逐步巩固学生蹲踞式跳远动作的形成,从而达到学生技术动作技能的习得。根据学生生理特征与心理发展水平,孔老师在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巧妙的构思,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里学习成长。一、利用游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孔老师在教学伊始就注意到,"蹲踞式跳远是一项技术动作较为复杂的运动项目",学生练习时容易出现错误动作,容易导致挫败感,从而失去继续练习的兴趣。孔老师设置的"听哨音向上跳"的游戏,让学生在思想放松的状态下上步起  相似文献   

12.
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常常是教师教案怎么写,搭配什么教材,课就上什么内容,学生就学什么。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主动性无法体现,自然就谈不上调动学生的兴趣,增加学生的自主学习   为了增加学生在课堂中的自主性,使体育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尝试把体育教学内容中较为简单的教材,交给学生去讨论,从他们自己的心理角度出发,这样的教材,怎样上,更符合他们的心理特征。让学生去写教案,搭配教材或游戏 (可自编游戏 )。写好后和教师一起讨论、修改、定案,如 50米跑的练习,他们加入追越、传接球练习,即…  相似文献   

13.
<正>单足蹬地翻身上成支撑是初中体操教材——单杠套路中的起始动作,它要求"蹬地、摆腿、引体、贴杠"等动作一气呵成。因初中学生的力量偏弱,本体感觉不到位,容易出现动作脱节的现象,很难连贯性地完成该动作。在练习此完整动作的前期,必须增加一些辅助性练习,以提升对该动作的本体感觉,使学生逐步理解动作过程,最后能独立完成动作。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总结了几种该动作的辅助练习,能有效地帮助学  相似文献   

14.
<正>笔者在二年级前滚翻教学中发现,大部分学生存在双手用力不均、双脚无力、方向倾斜等问题。于是,笔者运用了"诱思探究"教学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一、情境导入,激发探究我通过对熊猫擅长滚翻技能情境的导入,引出前滚翻教学,诱导学生思考熊猫是如何滚翻的,通过熊猫滚翻动作,学生积极模仿,互相讨论与学习,从而激发学生探究前滚翻动作,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度高。二、游戏诱导,避免错误动作学生们正在进行小组练习,  相似文献   

15.
教学思路:拍球属于功能性动作,从该动作的性质来说,并不需要有目的的"教学"去学会这个动作,但通过"不同姿势的原地拍球"这个教材,可以发展学生的球感,发展低年龄段学生的基本活动能力,如本体感知觉能力、眼手协调能力等。随着练习的增加以及能力的发展,在"拍"的熟练程度上有所提高,并经过教师有目的的指导与练习,逐渐向"运球"这种带有明显目的性、合理性的技术动作发展。故我们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学生兴  相似文献   

16.
<正>这里所说的"游戏"并不是儿戏,而是把武术操《英雄少年》中的各种动作以游戏为载体来进行练习,这样不但能增加学生的新鲜感,避免"三分钟热度",而且能把学生对游戏的兴趣正迁移到武术操的练习中去,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正>体能练习以"辅助"或"补缺"内容存在于体育课堂中,一般安排在主教材前后,或融合于主教材中。根据练习方式的不同,分为"三式"即,"单列式""游戏式""嵌入式"。一、"单列式"体能练习方式在体育课中,教师为达到体能学习目标,在主教材前后安排一定时间的专门性练习,它具有直接性、实用性和简易性等特点。1.案例呈现。在《蹲踞式跳远》一课中安排810min的专项练习:收腹跳3组,每组练习10次;连续单脚跳3组(起始点距  相似文献   

18.
“串联组合”教法在足球教学中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传统足球教学中会发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不好,总结其原因有两方面:1.传统教学一直沿用竞技足球运动教学的教材和组织练习方法,其特点是把技术动作最大限度的分解,分别进行教学,力求动作的规范性,致使教学对象感到教学内容枯燥。2.教学学时较短,教学对象基础水平普遍较低,按传统教学法,学生只能勉强学会原地踢、停、顶、运等的单一技术动作,而在实际中不能灵活运用,使之感到学的技术不实用,为提高学生学习足球的兴趣和尽快提高其技术水平。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基础上,总结出“串联组合”式教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1…  相似文献   

19.
赵娟 《体育教学》2014,(8):62-63
设计思路在传统的踢毽教学中,教学内容比较单一,动作程式化,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技能掌握。因此,本课以游戏为切入口,教学内容由易到难,由徒手模仿练习-自主体验和创造踢毽方法-基本技术动作踢毽-单踢盘踢,层层递进,让学生在练习中发现和运用不同的踢毽方法,使教材更加生动、有趣,让学生在欢快的游戏中学习本领、掌握知识,促进身心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0.
<正>一、研究背景依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通过游戏发展学生的位移速度、移动、躲闪、抛掷等能力以及动作的灵敏性,提高学生的基本运动能力。"的要求,笔者对田径教材展开了研究,力争在教学中将竞技性的教学内容转化为以游戏形式出现,让枯燥的内容变得丰富,使学生主动积极、愉快自愿地参与锻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