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开展"我是建设者"的大讨论,我们老新闻工作者都很关注。作为新闻工作者,以什么角色来履行自己的职责使命,这是个根本问题。这个问题不是现在才提出来,但现在突出地强调这一点。开展大讨论很  相似文献   

2.
新闻战线开展"我是建设者"大讨论活动,我觉得非常好,很有必要。新闻宣传工作对媒体人要求很高,通过"我是建设者"大讨论,引导新闻工作者自己教育自己,提高认识、提高素质,方法很好。"大讨论"很有必要,我认为体现在  相似文献   

3.
新闻敏感性是新闻从业者不可或缺的基本素质之一。新闻工作者新闻敏感性的强弱,往往会直接影响到新闻的收集和采编质量。对后续的报道情况也会产生影响,因此,培养"新闻敏感"是新闻工作者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本文就新闻工作者培养"新闻敏感"的意义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一些促进新闻工作者"新闻敏感"的培养策略,希望能为广大的新闻工作者新闻敏感度的提高提供一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4.
很珍视"范长江新闻奖"这份殊荣,因为这是新闻界领导和专家的郑重肯定;很清楚这份殊荣不完全属于自己,没有人民日报的声望和舞台,没有领导、前辈、同志们的培养和支持,个人的作为是有限的;很庆幸得到这份殊荣,因为还有很多优秀的新闻工作者因种种原因没有登上奖台.  相似文献   

5.
张友鸾在去年五月二十八日光明日报上发表的"是蜜蜂,不是苍蝇"一文中,硬说现在记者不被尊重和信任,"没有社会地位","逢人低三等".他提出什么"记者不讨厌,不是好记者"的口号,甚至扬言"不到新闻工作者获得应有的、适当的社会地位,决不罢休".看,他多么"关心"记者啊!然而,我们都知道,党向来就是尊重和信任忠于革命事业的新闻工作者的.道理很简单,因为报纸是党进行思想工作的最有力的武器,党决不会把这个重要的武器,交给不能被尊重和信任的人去掌握.人民群众对新闻工作者也是尊重和信任的.他  相似文献   

6.
谈谈新闻工作者的“文化自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闻即文化。新闻工作者每天都在报道新闻,同时每天都在传播文化。因此,在当今时代,随着"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新闻工作者要把份内的事情做好,做得很出色,我以为尤其应当具有一种"文化自觉",尤其应当把这种"文化自觉"提升到一个相当的高度。  相似文献   

7.
中央领导同志在一次讲话中强调指出,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很重要。我们的新闻工作在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中要经得起考验。新闻工作是很崇高、很神圣的事业,新闻工作者应有很高尚、很严格的操守和职业道德。新闻事业的威信、声誉同新闻工作者的廉洁、公正、刚直、无私是联系在一起的。在商品经济的条件下,要防止和克服拜金主义的腐蚀和影响。现在有必要提出这个问题并认真抓起来。总的讲我们新闻队伍是好的,许多同志辛辛苦  相似文献   

8.
已近"知天命"之年,居然荣获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称号和省飘萍新闻奖(人物),这是自己走上新闻工作岗位以来从未想到过的。事后细想,觉得获此殊荣的-个很重要原因是--沾了宁波晚报的光。  相似文献   

9.
高照 《中国传媒科技》2012,(12):191-192
采访技巧对于新闻工作者而言其重要作用不言而喻,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新闻工作者,必须掌握一定的采访技巧。从掌握"问"的方式、"听"的技巧和"看"的诀窍等方面讲述说明,这些技巧对于新闻工作者在采访时的重要影响和积极作用是得到普遍认可的,以期能够帮助新闻工作者提高采访的质量,完成既定的新闻采访工作。  相似文献   

10.
丁骋  张威 《中国编辑》2022,(2):45-50
当下我国新闻工作者职业失德现象时有发生,加强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建设势在必行.人人都生活在制度场景中,新闻工作者也是如此.制度伦理是通过加强治理主体、制度和伦理主体三者的伦理建设,实现道德建设的软硬结合,从而可以为我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建设提供新视角.从治理主体来看,我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建设须将"党管媒体"的新闻体制制...  相似文献   

11.
"三贴近"在媒体中并不新鲜,是个老话题。"三贴近"即"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这是对新闻工作者提出的一个重要的要求,也是新闻工作者必须要做到的。然而,记者在采访中是否真的做到了"三贴近",最近,全国的新闻工作者都在参与"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是一次活动,也  相似文献   

12.
最近读了一本名叫《细节决定成败》的书很有体会,书中引用阿恩海姆在阐述格式塔心理学派关于视知觉的感悟力时的一句话:"我们必须改变心浮气躁、浅尝辄止的毛病,提倡注重细节、把小事做细……"这句话对于新闻工作者来说是至理名言。  相似文献   

13.
开展"我是建设者"大讨论,进一步丰富了"三项学习教育"活动的内容,对于新时期加强新闻队伍建设,坚守社会主义舆论阵地,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做好新闻工作,很有现实意义。以前每当新兵入伍,部队首先要对新战士们进行"为谁当兵、为谁打仗"的教育。对于新闻工作者来说,也必须首  相似文献   

14.
新闻工作者由于工作的忙碌,很容易透支所存储的知识和能力。本文提出,新闻工作者应将学习与发展贯穿于工作的始终.从而实现自身在新闻行业的持续性发展。而思想的树立、个人的坚持以及科学的培训,是实现新闻工作者持续性学习和发展能力培养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15.
《新闻前哨》2013,(2):31
当前,全国新闻战线正在深入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深化新闻工作者对新闻宣传工作的规律性认识,提高新闻工作者的综合素养,增强新闻宣传吸引力、感染力。改版是"走转改"活动的坚持和深化。改版要求新闻工作者必须深入基层,在实际生活中"望闻问切",准确把握受众真实的想法和接受信  相似文献   

16.
今年五月,国际新闻工作者协会第四届代表大会通过决议,号召全世界新闻工作者举行"国际团结日",来表示对因从事争取和平和人民的相互了解而受迫害的新闻工作者的同情.协会并号召全世界新闻工作者募集"国际团结基金"."国际团结日"定为9月8日,这—天是尤利乌斯·伏契克的遇难的纪念日.9月6日首都新闻工作者在新华通讯社礼堂举行了"国际团结日"大会.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说唱团在大会上作了义务演出,筹集"国际团结基金".  相似文献   

17.
职业倦怠是新闻工作者面临的普遍问题,它主要表现为生理耗竭、认知枯竭、情感衰竭、价值枯竭以及去人格化等现象;导致新闻工作者职业倦怠的主要原因是超负荷的工作压力、机械重复的工作方式、忙碌紧张的工作节奏、"为他人做嫁衣"的工作性质以及刚性的管理工作机制等;改变这一现状的策略,一是加强对新闻工作者的外部干预策略,二是加强新闻工作者的自我调适。  相似文献   

18.
今年2月11日,由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提议,首都19家新闻单位和其它有关职能部门协助举办的“中国质量万里行”系列采访活动赢得了很好的社会反响,同时,也对评估新时期中国新闻工作者的社会角色提供了一个绝好的参照系。新闻工作者作为我们国家革命和建设的一个方面军,其主动性常常被其职业特点所制约,所以其创新意识也被淡化了。人们很容易责备新闻工作者在“大跃进”、“反右”及“文革”中的消极作用;新闻工作者也很容易想当然地把过失归咎于上面的决策错误。看来,不管是社会还是新闻工作者本身,都没有从新闻工作者主体地位来思考其创新意识。由于职业的特点,新闻工作者能最广泛地接触实际生活,能为决策者提供大量的一手材料,帮助他们发  相似文献   

19.
范龙  周文渊  刘洁 《中国记者》2013,(10):26-28
"局部真实"与"全局真实""当下真实"与"历史真实""表象真实"与"本质真实"这三对概念的辩证关系说明,要在新闻实践中贯彻真实性原则,新闻工作者必须致力于妥善处理这六种"真实"的内在矛盾,以实现它们的整体协调、有机统一。要做到这一点,新闻工作者对于"建设者"角色的自我确认不可或缺。从这个意义上说,"我是建设者"这一命题的提出,是新闻工作者坚持新闻报道真实性原则的逻辑必然。  相似文献   

20.
讲政治家办报,好像很抽象。那么,我们具象地看四组报道。第一,关于"我国"的政治概念。今年4月28日北京两家晚报头版头条很大的黑体字新闻标题,一家是"我国总人口13.39亿",一家是"我国人口13.7亿"。为什么会不一样?"我国"的政治概念应该是什么?至少在中国,这是新闻工作者必须具备的"正确"意识之一,否则便是政治错误。"我国"的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