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蔚 《中国广播》2006,(3):65-66
新闻评论早已是一门显学,各种理论学说和实践作品可谓汗牛充栋。而脱胎于新闻评论的新闻点评则是近年来刚刚兴起的。一种“点到为止”的评论,主要目的在于启发思维,引导解读。在不同媒体中,新闻点评既有相似之处,又有各自鲜明的特征。以广播而言,新闻点评实际上是伴随着新闻从“播”到“说”而诞生的,它既承担了以往评论、述评的某些功能,又有衔接、串联新闻,保持“主持式”新闻流畅的作  相似文献   

2.
写“东湖放评”前,只写过寥寥几篇新闻评论.着实有点怵。 不能不说,层层修改、润色、提炼、把关的机制.让门外汉也有胆量向“一版言论”冲刺。  相似文献   

3.
时效性是新闻评论的标签之一,也是评论人为之努力的方向,但是有人片面理解了这一概念,如有的媒体公开提出新闻评论的时效下限,即过了两三天的事情就不再评,评得再好也不发,而且提出了评论与新闻要实现“零距离”的观点。其实“快”只是新闻评论时效性一个方面的表现,而且只是一种外化的时间标志,并不是新闻评论时效性的本质,“评得恰到好处”才是新闻评论的本质。“时间加效益”才是新闻评论的综合衡量指标,也就是说,评论与新闻之间应该是“零+1”距离。  相似文献   

4.
网络评论是互联网发展下新兴的评论方式,其优势和影响力日益显现,以深度分析见长的电视新闻评论面对“网评”的冲击是“避短”还是“补短”?本文结合媒体发展趋势和新闻传播规律,从网络评论的优势、电视评论如何应用“网评”、电视评论突出自身长项等三方面,提出电视评论节目值得借鉴的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5.
今年第二期《中国记者》的“外国新闻佳作赏析”专栏中刊登了熊昌义同志的文章《“没有什么新闻”的好新闻——介绍美国新闻史上的一篇名作》。“赏析”也好,“介绍”也好,属于评论的范畴应该无疑。然而,先读过被评论的佳作,再来读这篇评论,却使人产生一种憋闷之感,不鸣不快。首先冲到舌尖的话是一个问句——这篇新闻名作的新闻究竟是什么?《“没有什么新闻”的好新闻》,这是一个绝好的题目,然而读到最后,欲从评论中获知“好新闻”内容的读者恐怕会大失所望:这“好新闻”无非是用了巧妙的文学笔法写出的“旧闻”,真真地“没有什么新闻”了。评者(为下面叙述方便,姑以“评者”和“记者”分别称评论的作者和原  相似文献   

6.
前年以来,我在20多家市级以上的新闻单位发表了100余篇评论稿件,有的还获了奖。有明友问我:“你的这些评沦是怎么‘论’得起来的?”我的回答是,评论稿件和其它新闻稿一样,总得先找个“由头”。这样才可能“说原由,讲道理”,写出一篇评论来。那么,评论  相似文献   

7.
马中华 《新闻窗》2009,(6):117-117
在媒介竞争的时代,评论是各媒体的一面标志性旗帜。而随着我国民主政治化进程的加快,发表言论的渠道陡然增多,人人可评,事事可评,评论在“民生新闻”中的分量不可小觑,尤其是那些犀利而富有个性化的电视民生新闻评论,老百姓最爱听、最爱看。  相似文献   

8.
徐宁  汪莹 《新闻实践》2012,(8):26-28
在“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向纵深推进之际,新闻评论领域的改革如何进一步提升?地市级党报如何进一步完善评论记者工作机制?6月16日。“新闻评论改革暨嘉兴时评五年研讨会”在北京新闻大厦举行。研讨会由中国记协国内部、浙江省记协主办.嘉兴日报报业传媒集团承办。与会人士对嘉兴日报实施党报新闻评论改革五年来所取得的成就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嘉兴日报是“走转改”活动的践行者,是评论改革的开拓者。  相似文献   

9.
在“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向纵深推进之际,新闻评论领域的改革如何进一步提升?地市级党报如何进一步完善评论记者工作机制?6月16日。“新闻评论改革暨嘉兴时评五年研讨会”在北京新闻大厦举行。研讨会由中国记协国内部、浙江省记协主办.嘉兴日报报业传媒集团承办。与会人士对嘉兴日报实施党报新闻评论改革五年来所取得的成就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嘉兴日报是“走转改”活动的践行者,是评论改革的开拓者。  相似文献   

10.
新闻是客观事实的报道,评论是对客观事实的分析和评议。“作为报纸,新闻是主体,但是作为舆论导向的功能,评论与理论起关键作用,旗帜作用。”(《新闻战线》1990年第6期《做好党报理论宣传工作的几点认识》)评论,在报纸中的地位举足轻重。有人说:“不会写评论的编辑不能算是好编辑,不会写评论的记者不能算是好记者。”同样,不善于编发评论的报纸不能算是好报纸。然而,纵览众报,人们不难发现评论却是新闻宣传中的一个薄弱环节。评论不是偏少,就是缺乏一定的吸引力,或是“众口一腔”而雷同。重新闻、轻评论,“瘸子”走路失衡,“哑巴”办报无声,是个带普遍性的问题。按理说,我们面对当今日新月异的好形势,深入民心的好政策,层出不穷的新事物,评论的选题范围极为广阔,思想素材多姿多彩。办报人完全应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地对现实生活纵横捭阖地去分析和评  相似文献   

11.
一、共性、特性:实践对理论定义的反思 在1997年复旦大学版《新闻评论学》(第二版)首页,主编丁法章先生这样陈述:“……新闻评论学是一门基础最薄弱的学科。”这一感慨,也深深触动了自己的思考。 实践性、理论性俱强的新闻评论学,最突出的“薄弱”之点,也许就是教学理论与当下日益发展更新的新闻传播业的实际需求难以接轨。是因为现实的政治敏感使评论学较之新闻报道学的理论总结,更难上升到科学的自觉层面呢?还是因为长期以来对新闻评论偏重以政治价值论成败,很少以议论说  相似文献   

12.
一般而言,一张省报往往重新闻胜过重评论,而就评论而言又往往重“省评”(针对本省事务的评论)、重“国评”(人民日报、新华社社论或评论),而对国际问题发言不多,即“重内轻外”。  相似文献   

13.
黄冈日报一直重视新闻评论的引领作用,常规八个版面,有超过一半版面设置有评论栏目,譬如,头版的评论栏目有《今日快评》、二版头条的新闻+短评以及《说短道长》,三版的《东坡时评》、教育周刊的《教育漫谈》等等.党报评论一样需要入“情”入“理”.党报是各级党委机关报,其评论往往带有严肃性、权威性、不可替代性,但不能面无表情,冷漠示人.  相似文献   

14.
电视新闻评论已经成为评论领域一个相对独立的评论分支。如何遵循新闻评论的一般规律,又充分发挥电视媒体的特殊优势,应该成为电视新闻评论工作者认真思考的课题。 一、要选择适合电视表现的主题 好的选题,是节目成功的一半。电视新闻评论姓“评”,“评什么”的问题便首当其冲,因为并非所有的题材都适合用电视来表现。换句话说,电视新闻评论要  相似文献   

15.
省级党报,能否评论重大国际事件?这是检验一张报纸开放程度的标志。多年来,省级党报不要说对重大国内国际事件发表自己的声音,即使选编时事稿件,也唯有新华社。就重大时事新闻自写评论,担心新闻背景了解不深,难以把握分寸;特别是对国际事件发言,总怕观点与我国对外政策不符,基调拿捏不准,全国省级党报都很少自写时事评论。《湖北日报》借新一轮改版,增设"东湖放评"专栏,以清新文体,短小篇幅,精粹论述,对各种新闻事件发表评  相似文献   

16.
今年5月雁北日报开展读者有奖评报活动以来,雁北地区读报活动气象一新。评报包括评论报纸报道的内容,也对报道形式、版面设计以及新闻图片、语言表达得诸方面评头品足,同时还评比推荐优秀新闻作品。为鼓励读者评报,雁北日报设立了“热心评报奖”、“善于挑刺奖”、“热心推荐奖”和“评报综合奖”四种奖。  相似文献   

17.
关于评论的重要性,说法很多。有“旗帜说”、有“第一小提琴说”、有“眼睛说”等等,足见评论的不可替代。就广播评论而言,其自身的优势也显示了它存在的价值:与新闻调查、解释性报道相比,逻辑严密,更具理性思辩色彩;与“脱口秀”、“说新闻”相比,条理清晰,说理透彻,更具权威性。评点新闻、揭示真相,反映舆情、引导舆论,广播评论威力不可低估。所以,南京新闻台在发展老牌节目《大家谈》(早间)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配评”顾名思义,就是为配合当刊的新闻报道发表的新闻评论。这是既有新闻又有评论的组合式报道。在这组合报道中,读者既从新闻中得知了新近发生的事实,又从评论中领会了编辑部明确的指导性意见。这显然比单独一篇新闻或单独一篇评论更有舆论强势,读者也往往受益更多。按“事实是  相似文献   

19.
姚文华同志在“新闻知识讲座”的第十讲“评论要素与写作程序”中说过:“新闻评论是新闻的一种体裁,所用论据必须真实、准确”。这里所说的论据,一是事实,二是理论。新闻评论中所引用的事例就是事实论据,  相似文献   

20.
评论,有人说它是报纸的“旗帜”,有人说它是报纸的“眼睛”,还有人说它是报纸的“灵魂”。“旗帜”也好,“眼睛”也好,“灵魂”也好,总而言之,是说评论在报纸上占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它关系到报纸舆论导向及喉舌作用的发挥。作为党委机关报,新闻评论不仅代表了编辑部的政治见解,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代表同级党委说话。可以说,党报的重要新闻评论就是作为党委的声音出现在报纸上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