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抚州临川(今江西临川县)人。北宋唯物主义哲学家和心理学思想家。他被列宁誉为“中国十一世纪时的改革家”。在王安石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想和教育思想里,有着丰富的心理学思想,他的心理学思想与他的社会政治改革有密切联系。他的关于人的智愚“非生而不可移”和能力与禀赋关系等方面的观点,至今仍闪耀着光辉。王安石的著述收在《王临川集》里,其中《礼乐论》、《原性》、《性情》、《性说》、《洪范传》、《伤仲永》等篇,比较集中地反映了他的心理学思想。  相似文献   

2.
著名改革家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北宋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人。他17岁时,跟随任江宁府(今南京市)通判的父亲来江宁,此后进以江宁为家。他进入仕途后,曹先后在扬州、常州等地任职。他第二次罢相后,使退隐于江宁半山园,并自号“半山”。江苏,可说是王安石的第二故乡。熙宁年间,王安石冲破阻力,大刀阔斧地推行一系列“理财”、“整兵”的新法,同时十分重视意识形态工作,改革教育和科举制度就是这方面的重要内容。他在执政变法以前写的《上仁皇帝言事书》(即有名的《万言书》),是他后来实行变法  相似文献   

3.
以“地名”命名:1、《柳河东集》。作者柳宗元,河东(今山西永济)人,世称柳河东。2、《昌黎先生文集》。作者韩愈。自称祖籍冒黎,世称韩昌黎。3、《孟襄阳集》。作者孟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4、《临川先生文集》。作者王安石,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5、《亭林诗文集》。作者顾炎武,江苏昆山亭林镇人,故称“亭林先生”。6、《小仓山文集》。作者袁枚,辞官定居江宁(南宁)小仓山。以“书室名”命名:1、《聊斋志异》。作者蒲松龄,“聊斋”是其书室。2、《饮冰室合集》。作者梁启超,“饮冰室”是其书室。3、《惜抱轩诗文集》。作者姚鼐,…  相似文献   

4.
《游褒禅山记》作者王安石(公元1021—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出身于一个小官僚地主家庭,是北宋杰出的政治家和著名的文学家。他曾任副宰相、宰相之职,并积极从事革新变法,史称“王安石变法”或“熙宁变法”。这一变法虽有当时的时代局限和王安石本人的阶级局限,但他能够代表中小地主阶级的利益,抑制和打击大地主、大官僚阶级的兼并行为,客观上对生  相似文献   

5.
正名人链接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散文雄健峭拔,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歌遒劲清新。词虽不多而风格高峻。文集今有《王文公文集》、《临川先生文集》两种。诗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千古传诵。  相似文献   

6.
作者王安石(1021——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北宋临川(今江西省临川县)人,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他为人刚直不阿,有“矫世变俗之志”。宋仁宗庆历二年(公元1042年),考中进士,出任江浙诸省地方官达十七年之久。在这期间,使他有机会了解了一些北宋积贫积弱的社会弊病,并提出了改变朝政的主张。公元1058年,王安石写了《上仁宗皇帝言事书》,提出:“如不改弦易辙,社稷之托,封疆之守,陛下其能久以天幸为常而  相似文献   

7.
《世说新语》是魏晋南北朝时代记录人物较闻琐事小说的代表作品,是魏晋轶事小说的集大成之作。《世说新语》的作者刘义庆(公元四0四——四四四年),彭城(今江苏铜山县)人,他是刘宋王朝的宗室,袭封临川王,历任重职。《宋书·临川烈武王道规传》说他:“为性简素,寡嗜欲。爱好文义,文辞虽不多,然足为宗室之表……招聚文学之士,近远必至。”  相似文献   

8.
一王安石《桂枝香》乃金陵怀古名篇,词一出,连亦敌亦友的苏东坡也不得不叹服"此老乃野狐精也"。王安石作词不多,《临川集》附有歌曲18首,近代朱孝臧又从选本、笔记中辑得6首(一并收入《彊村丛书》),其中却佳篇不少,  相似文献   

9.
(一) 《游褒禅山记》选自《临川先生文集》。作者王安石(公元1021—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抚州临川(今江西临川县)人,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改革家、文学家。幼时好学,博览群书,曾随父宦游各地。他为人刚直不阿,有“矫世变俗之志”。宋仁宗庆历二年(公元1042年)中进士后,曾任淮南判官、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地方官职,使他有机会接触人民,了解人民的疾苦。在他任职的地区内,实行了一些政治改革,做出了卓著的成绩,显示了他的政治才能,逐步树立了实行变法的志向。嘉  相似文献   

10.
<正> 王安石是北宋杰出的古文家,其一生在文学上卓异的成就较为集中地表现在议论文和碑志文的创作方面。明应云狱说王荆公有“神道碑三卷,行状墓表一卷,墓志十卷。”今存《王临川全集》有神道碑十一篇,墓志一百十二篇,墓表八篇,墓碣二篇。这一百三十三篇碑志文,包容宏博,蕴义精湛,实为后学研讨王安石政治思想、文学成就的重要资料。王安石的古文与“韩、柳、欧、苏、曾氏,卓然成七大家。”是北宋享有盛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又是蜚声中外的“中国十一世纪时的改革家。”《宋史本传》载:“安石议论高奇,能以辨博济其说,果于自用,慨然有矫世变俗之志。”王安石生活在北宋王朝“国势浸弱,民志不振,夷狄交侵,辽夏为急”的时  相似文献   

11.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人,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比较进步的政治改革家、思想家和文学家,也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人才学家。郭沫若对他评价很高,说:“我对于王安石是怀抱着一种崇敬的念头的,实际上他是一位大政治家,在中国历史上很难得找到可以和他比配的人。他有政见,有魄力,而最难得的是他是比较以人民为本位的人。”(郭沫若《历史人物·序》)  相似文献   

12.
重读王安石     
王安石是一个诗人;王安石是一个词人;王安石是一个散文家;王安石是一个政治家;——王安石是一个怪人。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封荆国公,抚州临川人(今江西抚州市),其父王益为祥符八年(1004年)进士,一生只做过几任州县官吏,但他却“自任以世之重也”。王安石也说:“盖先君所存,尝欲大润泽于天下,一物枯槁,以为身羞”。乃父乃子,自视与云平,由于王益在故乡临川“无田园以托一日之命”(君子安贫乐道?不务正业?出生平贱?)所以当他游宦四方时都是奉亲携眷而行,因此王安石在出道之前就随父亲到过许多地方。十三岁那年…  相似文献   

13.
王安石推崇《孟子》,在他早年所作的《易解》中也多有表露。其中他对“权”、“时”、“才”、“心”等的有关论述直接继承孟子思想而有所发展。王安石这种思想又与他在政治上主张改革相一致,是他后来进行改革的思想理论基础。在易学上,王安石以孟子思想解《易》是学术新发展,对程颐以注《易》来阐述理学也有影响。  相似文献   

14.
《游褒禅山记》一文中王安石提及同游的其他四人之一“长乐王回深父,”在古文选本中皆将王回的籍贯注为福建省长乐县,经考证,其籍贯实为侯官(今闽侯县),而不是长乐(今长乐市)。  相似文献   

15.
《游褒禅山记》是王安石用游记形式写的一篇说理散文。当时,王安石任舒州(今安徽省安庆市)通判。在这之间,王安石曾在扬州、鄞县等地做官,对北宋王朝的社会弊病,有所了解。他怀抱着“欲与稷、契遐相睎”(《忆昨诗示诸外弟》)的志向,要在政治上干一番事业。在舒州时期,他认真读书,砥砺志节,曾约了一些朋友在一起讲论学问。他的朋友王令在《因忆灊楼读书之乐呈介甫》一诗中说:“忆昨灊楼幸久留,乾坤谈罢论睢鸠”(自注:“时讲《诗》《易》”),就是一证。《游褒禅山记》虽然是用游记的形式写的,但却反映了王安石的思想品格和他的治学态度,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  相似文献   

16.
《游褒禅山记》是北宋王安石写的一篇游记。王安石生于宋真宗天禧五年(公元一○二一年),卒于宋哲宗元佑元年(公元一○八六年)。字介甫,号半山。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人。出身中下层官僚地主家庭,少年随父宦游,立志报国,自比夏禹的大臣稷和契(“材疏命贱不自揣,欲与稷契遐相希”)。宋仁宗庆历二年(公元一○四二年),考中进士,出任地方官达十七年之久。这使他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社会,了解北宋王朝的弊病。嘉佑三年(公元一○五八年),他写了《上仁宗皇帝言事书》,提出改革朝政的措施。虽未引起重视,但是,他却利用自己的权限,在局部地区施行过一些政治改革。  相似文献   

17.
“明月何时照我还”是北宋王安石《泊船瓜洲》里的最后一句,全诗如下: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教师教学用书》是这样解释“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乡呢?”我认为这样解释非常勉强。因为作者当时身在瓜洲(今江苏镇江对岸),与其家乡江西临川远隔千里,不可能月夜赶到家。再说,作者当时已官至宰相,按常情,他回家时即使不大讲排场,也不至于趁月色不声不响地回家吧!那么,我们该如何来理解这句诗呢我们知道,王安石不仅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家,更是一位卓越的政治家,被列宁誉…  相似文献   

18.
一、以作者的名字或字、号命名_如《诸葛亮集》、《陶渊明集》、《李太白全集》(李白字太白)、《苏东坡全集》(苏武号称东坡居士)、《王昌龄集》。二、以籍贯或有关的地名命名。如王安石是临川人,他的文集便叫《临川先生文集》;柳宗元是河东人,他的又集便叫《柳河东集》;李贺是福昌县百村人,他的文集便叫《昌谷集人三、以官职命名。如明朝。学家家康当过翰林学士,他的文集叫《宋学士文集》;杜甫曾任过检校工部员外邮,他的文集叫《杜工部集人王维曾任尚书右丞,他的文集便叫《王右丞集》四、以年号命名;如白居易的《白氏长庄集…  相似文献   

19.
《周处》节选自南朝刘义庆编纂的《世说新语·自新》。 刘义庆,彭城(今江苏省徐州市)人,宋武帝刘裕侄子,袭封临川王,后任荆州刺史,官至尚书左仆射,中书令。《宋书·刘道观传》说他“爱好文义”,“招集文学之士,远近必至。” 《周处》写的是青年周处勇于改过,为民除害,终于成名的故事。 全文可分四个层次。  相似文献   

20.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人,是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著名的政治改革家。嘉祐四年(1059),曾上书仁宗皇帝,极力陈述政治改革之急需,提出“改易更革天下之事”(以下未注明出处的引文均引自《王文公文集·上皇帝万言书》)的关键是陶冶人才。神宗时,为宰相,锐意“变风俗,立法度”,在政治和教育等方面都进行了改革。后由于保守派反对新政,破坏新法,加之神宗动摇,王安石随罢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