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文是一门人文性很强的课程,要体现职业教育语文课教学中人文关怀,必须在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的整个体系中都要体现语文课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新特点.  相似文献   

2.
许结玲 《文教资料》2012,(20):46-47
大学语文课是普通高校面向非中文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其课程定位体现了工具性、审美性与人文性的融合。本文结合课程定位探讨在大学语文课教学中应如何加强文化教育、审美教育及德育渗透,即文化教育体现工具性、审美教育体现审美性、德育渗透体现人文性。  相似文献   

3.
人文性是一个非常泛的概念。在苏教版语文教材中,人文性是其非常注重的。语文教育人文性主要体现在:第一,注重学生的情感熏陶,塑造健全的人格。第二,关注人的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第三,尊重个人情感。语文教育人文性要求工具因素和人文因素要有机结合,使得学生在语文课上能够感受人文关怀。本文主要以苏教版教材为依据,阐述了高中文言文教学注重人文性的必要性、文言文教学人文性在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的体现以及苏教版高中文言文教学人文性的实施。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看似枯燥,其实是一门耐人寻味的学科,我们上语文课要上出语文味。所谓“语文味儿”,就是指在语文教学中体现出语文学科作为一门既具有工具性又具有人文性的基础学科的性质,体现出语文学科的个性所决定了的语文课的个性和执教者、学习者的个性,从而使语文课洋溢着一种语文课独有的迷人氛围和人性魅力,  相似文献   

5.
黄厚江先生在《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撰文《"工具性"与"人文性"是怎样的"统一"》,文中提出"语文的人文性是在语文的工具价值实现过程之中得到体现"。陈钟梁先生多次提出"语文课要‘工具性’与‘人文性’并重,但首先是‘工具性’"。两位专家的言论拨开了笔者语文教学实践中的迷雾,也引起了笔者对语文课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再思考。  相似文献   

6.
高职语文教学改革,要在遵循语文教育规律的基础上,明确其在高职教育中的功能,突出职业教育特色;高职语文课的开设要强化职业性,要始终体现人文性,注重实用性,突出实践性,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教学评价要体现发展性,以此全面提升高职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7.
【新课标指出了语文学科的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所谓的工具性是指语言的交际功能和教化功能,这是语文课的最直接和最明显的特点。而所谓的人文性就是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作为一个独立个体的独特感受和内心体验,不是靠老师的说教和灌输,而是让学生通过阅读和“对话”(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和生本对话),自己感悟和理解课文内容。人文性的体现是语文教学中最实质性的特点,也是语文课至高至深的境界。教师要更好地体现语文教学这一精神实质和特点,就必须在备课上下工夫,做到“备教材”的同时“备学生”,把深刻的教育教学理念巧妙地融…  相似文献   

8.
新课标指出了语文学科的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所谓的工具性是指语言的交际功能和教化功能,这是语文课的最直接和最明显的特点。而所谓的人文性就是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作为一个独立个体的独特感受和内心体验,不是靠老师的说教和灌输,而是让学生通过阅读和“对话”(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和生本对话),自己感悟和理解课文内容。人文性的体现是语文教学中最实质性的特点,也是语文课至高至深的境界。教师要更好地体现语文教学这一精神实质和特点,就必须在备课上下工夫,做到“备教材”的同时“备学生”,把深刻的教育教学理念巧妙地融入…  相似文献   

9.
张凤利 《广西教育》2015,(7):121-122
高职语文教学改革,要在遵循语文教育规律的基础上,明确其在高职教育中的功能,突出职业教育特色;高职语文课的开设要强化职业性,要始终体现人文性,注重实用性,突出实践性,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教学评价要体现发展性,以此全面提升高职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0.
马步方 《广西教育》2012,(33):68-69
语文课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其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程既然具有工具性,必然要经过学习训练才能掌握,既然具有人文性,必然要经过情感熏陶才能体现。语文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同时也是一门艺术,科学训练讲究的是扎实,艺术境界应该是饱含情感同时又富有诗意的。语文课就应该教得脚踏实地,教得激情饱满,教得诗意盎然。  相似文献   

11.
近来读了不少关于语文教学的文章,其中谈论最多的是语文教学的创新和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合卷静思,觉得语文教学创新也好,语文教学人文性也好,取其核心,其实就是语文课应如何体现它的特质。谈创新是针对守旧,论人文是针对“物化”。确实,很多年以来,我们对语文课特质的认识一直都很模糊。那么,什么是语文课的特质昵?在此且借用叶澜先生的话来概括,就是“课堂教学洋溢着生命的活  相似文献   

12.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语文教学的本质所在。《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的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当今已被老师们所接受.也贯彻在具体的文本解读和日常的语文课堂教学之中.但是语文课还需考虑其课堂教学内容呈现的逻辑性。语文教学作为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一种重要的途径.讲究有条理的呈现是十分必要的。因此一堂有实效性的语文课须体现三个特性:工具性、人文性和逻辑性。  相似文献   

13.
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这是近年来人们的共识。语文教学需要把握这两个基本性质,并切实地体现在教学目标中。其中,工具性作为学科的传统任务早已为人们接受与熟悉,以此为基础构建语文教学的活动平台,是传统语文教学所长期坚持的。人文性则是语文课教学的新理念,是语文课教学视野的扩展,是语文学科体现素质教育要求、承担素质教育任务的突出特征,人的知识、能力及发展的基础性条件都是人的素质构成,从素质着手,着眼于人的发展,是教育的价值定向。  相似文献   

14.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人文性和工具性在语文课里是什么关系呢?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水乳交融的关系.语文教学过程应该是工具性和人文性和谐统一的过程,在语文课里,我们恐怕分不清什么地方体现了人文性,什么地方体现了工具性.但是事实上,在阅读教学中,工具性和人文性常常不能很好地统一,使阅读教学呈现出效率不高或学科特点不明显的态势.追根究底,是"人文性"遭遇到了"教训"、"教育"这两个严肃的词汇,抑或是遭遇到了过于澎湃的激情而迷失了本来的方向.请看下面这个课例:  相似文献   

15.
教学《林冲棒打洪教头》的课我听过好几次,但每次的感受都不同。这一次,特级教师孙双金老师用他的智慧、才情和对新课程的深切感悟,诠释出的语文课具有典型的个性。一、人性的语文课语文课具有一个鲜明的特点,那就是人文性。人文性的语文课,就是要创设唤醒学生、感染学生的课堂氛围,唤醒和培养学生的美好情感。  相似文献   

16.
研读《语文课程标准》,不难发现如今和今后的语文教学将越来越重视人文性。“而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语文课标明确指出)。所以我们在进行写作教学过程中,更应该注重人文性。作文评改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最能体现作文教学人文性的一个环节,因而笔者在此和大家谈谈在作文评改中的一点体会。  相似文献   

17.
什么是语文味?程少堂先生曾经说过:‘语文味’就是指在语文教学中体现出语文学科作为一门既具有工具性又具有人文性的基础学科的性质来体现出语文学科的个性和执教者、学习者的个性来,从而使语文课洋溢着一种语文课独有的迷人的氛围和人性美丽,使学生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就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重读新课标,如何在语文课堂上体现这一特点,创造一种理想的教学境界,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追求.我的认识是用真实体现工具性,用诗意体现人文性. 一、语文课堂的真实 语文课堂的真实在于真正的回归语文,体现那种浓浓的"语文味",绝不要"荒了自家的地,去耕别家的田". 1.营造真实的语文课堂,教师要上好语文课.教师需要注重文本教学,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有效地完成文本的解读和感悟.  相似文献   

19.
一、古诗文的教学价值 语文课要加强人文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这样就必须增加语文课的文化内涵,初中古诗文的教学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人文性和工具性在语文课里是什么关系呢?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水乳交融的关系。语文教学过程应该是工具性和人文性和谐统一的过程。在语文课里,我们恐怕分不清什么地方体现了人文性,什么地方体现了工具性。但是事实上,在阅读教学中,工具性和人文性常常不能很好地统一,使阅读教学呈现出效率不高或学科特点不明显的态势。追根究底。是“人文性”遭遇到了“教训”‘教育”这两个严肃的词汇,抑或是遭遇到了过于澎湃的激情而迷失了本来的方向。请看下面这个课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