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回建 《档案天地》2009,(8):39-47
(二)发挥资源优势,提高散居回族资源利用率 我国回族散居地区地大物博.自然资源储量丰富,品种齐全,在全国资源地理格局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此外,散居回族地区生物资源复杂多样.是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自然资源基础所在.合理开发、利用、保护这些自然资源.不仅是散居回族地区发展的需要.也是全国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文章在调查阿西尔乡达斡尔族的居住人口空间分布格局的基础上,分析了达斡尔族居住格局变迁及影响因素。从民族间互通语言、民族间通婚及民族文化交流交融状态等三个方面探讨了达斡尔族与汉族、哈萨克族、回族之间的民族关系。认为当前达斡尔族与汉族、哈萨克族、回族之间的民族关系总体上较为乐观。在居住场所、学习场所和工作场所,达斡尔族与哈萨克族由于在语言文字、宗教信仰及生活习惯等方面存在差别,影响他们之间的深层交往。  相似文献   

3.
回建 《档案天地》2009,(3):47-53
一、散居回族村庄经济结构调查分析 散居回族村庄经济是散居回族经济结构中的主要组成部分,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数字统计.全国共有回族人口9816805人,其中居住在农村人口5369712人,占回族人口的54.70%。可见,居住在农村和从事农业的回族人口还占很大比重.而散居回族中村庄经济发展也是其重要的一支。  相似文献   

4.
回建 《档案天地》2009,(2):47-52
二、散居回族产业结构 (一)产业结构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散居回族产业结构是散居回族内部各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和结合状况,它对散居回族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产业结构是由于社会分工的细化和产业部门的出现,人们用于研究产业的变化而创立的经济范畴。  相似文献   

5.
散居回族经济既是我国少数民族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我国回族经济不可分离的主体,它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散居回族经济是伴随着散居回族的形成和发展而逐渐发展起来的。也就是说,散居回族经济的发展是由散居回族经济的主体即广大散居回族劳动者的居住状况、劳动条件和发展环境所决定的。从散居回族经济发展历程来看.大致经历了长达近千年的自然经济条件下的自然发展;  相似文献   

6.
第五节 回族文化对散居回族经济发展的导引 文化是国家、民族全部智慧和文明的集中体现,是保持国家、民族生机与活力的强大精神内核,是经济发展的深层推动力。回族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在近千年的生存和发展中.民族文化得到了进一步的培育和丰富.对回族的生存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特别是散居回族,虽然散居在祖国各地.但是共同的民族文化却使他们的价值观、道德观和生活习惯代代相传.形成了具有本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7.
散居回族经济特征是散居回族经济区别于其他民族经济的最显著的特点和标志,也是散居回族经济最具个性的地方,反映了散居回族经济的本质特点。散居回族经济特征是指由散居回族劳动者素质、散居回族经济的资源禀赋、发展环境和主客观条件,以及经济结构、经济规模、经济理念、经济活动方式、经济运行机制等多方面内容组合而成,反映了散居回族经济个性的经济象征和标志。  相似文献   

8.
回建 《档案天地》2009,(4):45-45
(二)散居回族传统经济特色需要在工业化背景下拓展 在历史上,散居回族经济发展在产业选择、技术更新等方面都具有自己的特色。具体表现为,在商业方面,回族具有悠久的经商传统和杰出的经商禀赋。回族商人的经商禀赋来自三个方面的影响:一是回族的先民来自波斯、阿拉伯商人.子承父业.其后裔大多以经商为生.另一部分人虽由于外部环境的制约而改行从事农业生产.但仍保留兼营商业的优良传统。  相似文献   

9.
回建 《档案天地》2009,(7):46-49
(接上期) 第五章 散居回族经济融合提升发展的实践路径 第一节 散居回族内部经济发展中的融合提升 一、以内部的合作化提升散居回族整体竞争力 (一)内部合作化是散居回族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改革开放以来,散居回族的专业化分工与合作基本上是在市场引导下自发发展起来的,缺乏有力的政策支持和引导,因而具有范围小、层次低、扩展慢的特点。许多地方把专业化分工和产业化经营看作是将来的事情,  相似文献   

10.
作为我国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回族在广泛的散杂居生活中,形成了独特的民族文化与认同。婚姻仪礼是人生重要的过渡仪式,回族婚俗也是当地民俗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詹姆斯·凯瑞首倡的传播仪式观的理论视角,分析散居回族在民族婚俗逐渐失落后,如何使用象征符号和外在表征丰富婚姻仪礼,以及在这一过程中反映出的复杂的文化认同。并探讨回族婚姻仪礼现场的文化共享,如何影响了当地回族社群的内部秩序和回族仪礼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民俗研究     
《全国新书目》2013,(5):35-38
传承与固守--当代散杂居民族生活方式变迁研究沈再新著中国出版集团,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2-0552.00ISBN:9787510047299本书共包括九章内容,主要内容是论述中国及湖北回族散杂居格局形成与发展的历史;梳理沔城回族的源流和民族关系史;讨论回族散杂居格局的未来发展趋势以及对回族的发展的意义。介绍了沔城回族镇的区位条件、地理环境、自然资源、物产、历史沿革;通过分析当地民族、宗教、传统文化和基本社会情况,彰显沔城回族镇的多元文化特征等等。东南民族研究(第2集)蒋炳钊著厦门大学出版社2013-0158.00ISBN:9787561545201  相似文献   

12.
回建 《档案天地》2009,(1):52-55
经济增长方式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各种生产要素的组合形式和多种要素组合起来推动经济实现增长的方法和形式。其核心内容是生产要素分配和使用的方法和形式。经济增长方式从一定意义上体现了经济要素的不同组合和实现经济发展的途径和目标。散居回族经济增长方式是散居回族经济不同要素的组合.反映了其经济发展的途径和目标.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内生力。  相似文献   

13.
红河州哈尼族的族源与迁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有哈尼、彝、苗、壮、傣、瑶、回族、拉祜、布依、汉族等10个世居民族。2003年红河州共有哈尼族696505人,占全州总人口的17.1%,主要分布于红河南岸哀牢山区下段东麓。  相似文献   

14.
公共图书馆空间分布格局及热点是反映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现状及其均衡性特征的重要载体。论文以第六次全国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名单中的公共图书馆地理空间数据为基础,对我国不同级别的公共图书馆分布格局与热点进行了比较分析,发现公共图书馆形成了依托经济发达地区及全国各主要城市多中心集聚、核密度在空间上逐渐递减的分布格局;不同级别的公共图书馆表现出了差异化的空间分布格局与热点。  相似文献   

15.
张一靓 《大观周刊》2011,(24):57-58,60
河南开封地区是我国回族散居地区的典型代表,在民族教育方面,近十年来开封地区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与进步,但是还存在很多问题与不足之处。就开封市的教育问题加以探讨,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福建农林大学准安山灌木群落的现状调查,充分了解灌木群落在淮安山的种群结构和空间分布格局.从而了解大自然中灌木群落的生态分布。  相似文献   

17.
尔学礼 《记者观察(上半月)》2009,(7):I0002-I0002,65
近年来,汾阳市委、市政府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关于“三个跨越,四个转变”战略部署,从汾阳实际出发,坚持“四大战略,三个创新”,充分发挥区位、品牌和人文历史“三大”优势,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构建主导突出、多元互补的区域经济格局.再造了具有汾阳特色的产业经济优势。  相似文献   

18.
在对西安民办博物馆空间布局现状的调查基础上,总结出目前西安民办博物馆存在"散居型"、"曲江型"、"遗址型"三种空间分布模式,三种模式是在社会因素、经济因素、政策因素、交通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通过区位分析,判断"曲江型"、"遗址型"发展前景上要优于"散居型"民办博物馆,西安民办博物馆空间布局需要其它旅游元素共同支持以整合优化。基于区位理论,结合西安旅游业发展趋势,总结出西安民办博物馆空间布局上"一核、两极、多节点"的发展模式,以实现与城市其他资源要素产生集聚效应,最大的发挥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红河州哈尼族的族源与迁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有哈尼、彝、苗、壮、傣、瑶、回族、拉祜、布依、汉族等10个世居民族。2003年红河州共有哈尼族696505人,占全州总人口的17.1%,主要分布于红河南岸哀牢山区下段东麓。哈尼族与彝族、拉祜族、纳西族同源于古代氐羌族。红河州的哈尼族大部分源于南北朝至唐朝  相似文献   

20.
张群 《档案与建设》2006,(4):36-37,40
在江苏南京有一支“仝”姓,是回族人。大家知道“仝”姓发源于河南,现在河南郏县还有许多人姓“仝”,其民族属汉族。那么,南京这一支回族“仝”姓是从哪里来的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