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梁启超(1873~1929),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字卓如,号任公,别署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早年极力鼓吹变法维新,成为我国十九世纪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戊戌维新的中心人物。戊戌变法失败后他逃往日本,先后主办《时务报》、《清议报》、《新民丛报》和《新小说》等刊物,宣传西方资产阶级文化思想,同时又提倡保皇,反对以孙中山为  相似文献   

2.
徐曼 《许昌学院学报》2006,25(6):104-106
严复是中国近代著名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他在天津生活20年,为北洋水师学堂培养了大批海军人才;在天津《直报》发表政治论文,鼓吹变法;翻译《天演论》,宣传西方资产阶级进化论;创办《国闻报》,推动变法维新运动的发展。严复在天津度过了一生中最辉煌的时期,也因此成为天津近代史上最有影响、最著名的人物之一。  相似文献   

3.
严复是近代中国向西方寻找救国真理的著名代表。他最早比较系统地将西方资产阶级的自然科学理论、哲学、政治经济学、社会学等知识介绍给中国人,成为近代中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1897年10月他在天津创办了《国闻报》,通过该报进行维新宣传,直至1898年9月百日维新后报纸停刊,前后将近一年时间。这一时期,严复对报纸倾注了大量心血,使之与梁启超在上海创办的《时务报》南北呼应,成为北方宣传变法维新的主要舆论阵地。  相似文献   

4.
康有为是我国近代变法维新的重要代表,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教育家。他受西方资产阶级思想的影响,通过探求西方国家强盛的原因,提出了变法维新的一系列主张。他先后向皇帝上书、组织学会、兴办学校、设立报馆、著书并翻译西方文化教育著作。为了传播维新思想,培养人才,他致力于教育改革,提出废八股、兴学校、建立资本主义教育制度的主张。他的教育救国、普及教育、育德为先、尊重知识的教育思想以及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不仅在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对今天的教育改革乃至将来教育事业的发展,都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福泽谕吉(1834-1901)是日本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的创始人,明治时代杰出的思想家,他积极批判日本封建主义的意识形态,宣传资产阶级的天赋人权思想,输入西方资本主义的文明,对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因而有日本伏尔泰之称。他的《劝学篇》、《文明论概略》等启蒙著作,在唤醒日本国民砸碎旧的封建制度枷锁和向欧美资本主义学习方面确实起到相当大的作用,但同时,他也渐渐形成了脱亚思想,对中国、朝鲜等邻近国家由同情、蔑视转向鼓吹侵略,无形中为日本近代军国主义的形成和发展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本文仅就福泽谕吉的中国观,作一粗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严复的政治思想发展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早年留学英国,初步形成了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维新变法时期,利用舆论工具积极宣传变法维新。戊戌变法失败后,思想趋于保守。辛亥革命后,其政治立场更为落后,不仅反对任何革命,就是其他变革也表示反对。其政治思想日趋落后的原因主要是他不能正确认识社会发展的形势,思想跟不上社会发展的速度,不能与时俱进,反映了资产阶级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7.
辛亥革命时期于右任创办的《民立报》大力宣传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大造舆论拥护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民立报》馆还成为革命党人的大本营和指挥中心,它为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高潮的到来作了舆论、组织准备,功勋卓著。  相似文献   

8.
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他是我国近代史上一位杰出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思想家、政治家、宣传家,一位著述等身的学界泰斗,一位忠诚的爱国救国战士。梁启超晚年呕心呖血于教育事业。在他整个学术思想和爱国生涯中,对提高国民素质问题有许多精思独见,对于当今我国建设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现代化强国的历史任务,有不可低估的历史借鉴作用。任公在戊戌变法时期,以报纸、学会、学堂为阵地,以极大的热情积极从事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启蒙工作。他以笔锋犀利、充满激情的文字,宣传了只有变法维新才能救中国的道理,为维新运动鸣锣呐喊。他还…  相似文献   

9.
梁启超是我国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维新派卓越的领袖之一和著名的学者;他不但在史学、文学上颇有建树,而且也为近代资产阶级目录学的产生和发展作出了贡献。 梁启超是我国历史上通过书目手段宣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发凡起例的人物,他在目录学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成为我国资产阶级目录学的启蒙者和目录学领域新局面的开拓者。但他的贡献主要是前期的目录学的研究和实践,这期间是积极的、进取的;后期则重蹈了传统目录学的老路。这种变化,是和他由改良主义进步思想转为保守思想分不开的。本文着重阐述他前期目录学的积极意义,而《西学书目表》(以下简称《西表》)正是  相似文献   

10.
明末清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剧烈动荡的时期,在思想战线上出现了一些具有唯物主义和民主色彩的先进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在课本《中国古代史》中曾提到,黄宗羲等人的思想,“对后来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产生过一定的影响”。然而,翻遍《中国近代现代史》课本,我们只看到了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大力宣传西方思想,把西方学说作为思想武器的说法。明末清初的民主思想与近代资产阶级民主思想是否有联系呢?下面就这一问题做一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11.
邹容是我国近代卓越的资产阶级革命宣传家,探讨其革命思想的始末,对我们更好地评价邹容革命思想及其革命活动,把握近代中国政治思想发展的特征和规律,都颇具意义。本文就邹容革命思想渊源作一些具体探讨,祈请同行师友教正。 邹容的一生很短暂,他留给后人的精神财富,目前可知的只有《革命军》和几篇短短的书信、诗歌,《革命军》是他革命思想成熟的标志,所以对邹容革命思想来源的探讨主要是对《革命军》一书的探讨。 通过对《革命军》的剖析,不难看出,邹容的思想成份非常庞杂,凡是对反清革命有用的思想材料,他都兼收并蓄。概括起来讲,他的思想主要来源于五个方面:一是西方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二是中国传统的民族主义和早期民主启蒙思想;三是太平天国革命的反清爱国思想;四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民主和爱国思想;五是孙中山的民主革命思想和留学生中的反清革命思想。 一、关于邹容的思想与西方的渊源关系。孙中山不止一次说过:“中国人民的民权思想,都是由欧美传进来的。”①邹容是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先进人物之一。他十三岁时,就向来到重庆的日本人成田安辉和井户川辰三学习日语和英语,②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与外籍教师的接触,初步了解到西方的民主政治学说,他“习闻欧理绪余,浏览种种新籍时报”③开始  相似文献   

12.
1840年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采用军事进攻、经济掠夺和文化奴役的强暴手段,促使中国封建社会解体,把一个独立的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为了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中国许多先进的思想家,曾向西方国家和日本学习,寻找思想武器。早期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严复,翻译《天演论》、《原富》等书,传播了欧洲资产阶级思想,介绍了英国的资产阶级制度。康有为、梁启超学习日本的明治维新,搞“戊戌变法”,要求实行君主立  相似文献   

13.
在洋务运动的研究中,很自然地涉及到洋务运动同变法维新运动的关系.这是一个重要的也是颇为复杂的问题.要得出合乎历史实际的结论,需要从各个方面进行细致深入的探究.其中之一,我以为不妨看看历史的当事人即戊戌时期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对洋务运动抱有一些什么样的认识和评论.一维新派承认洋务运动在学习西方过程中的一定的历史地位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曾经回顾了我国学习西方、推行变法的历史过程.他把这个过程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自鸦片战争以后的二十年,这个阶段中"魏源著《海国图志》,倡师夷长技以制夷之说,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近代史上,梁启超(1873—1929)是一位重要的人物.戊戌变法时期,他追随康有为向西方寻找真理,进行变法维新,成为先进的中国人.此后,他一直活跃在中国的政治舞台上达三十年之久,影响很大.他不仅是一个出色的资产阶级宣传家和政治活动家,而且是一个颇有成就的学者.在哲学、政治、经济、史学、文学、艺术、宗教等方面,他都发表过不少独到的见解,并且是最早把“社会主义”一词和马克思的名字介绍给中国读者的一个人.但由于他从小受的是儒家经典的教育,佛教对他的影响也很大;而他在向西方寻找真理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近代史上,资产阶级维新派利用澳门独特的政治条件和地理位置,从事维新思想的宣传和变法维新活动。戊戌变法失败前后,澳门见证了维新派和维新运动的兴衰。  相似文献   

16.
谭嗣同为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改良派思想家,是以康有为为首的变法维新运动中之维新派爱国志士.所著《仁学》为其哲学思想的代表作.作于甲午战败后中国社会内忧外患空前严重之时.谭嗣同在《仁学》中论述的思想及其反对君主专制的激进态度.使其社会政治思想闪烁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光辉.《仁学》为“有益于天下”、“有益于将来”之好书.朱东润《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之《仁学》(节录)的《题解》有所不足,作两点补充说明.《仁学》(节录)在构思上以“君”与“民”的关系为中心,其运筹与布局“援事以类义”,启人深思.《仁学》虽为中国近代思想史之名著,而其写作艺术也颇有特色,值得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指出:“自从一八四○年鸦片战争失败那时起,先进的中国人,经过千辛万苦,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洪秀全、康有为、严复和孙中山,代表了在中国共产党出世以前向西方寻求真理的一派人物。”一百年前,中国发生了轰轰烈烈的“百日维新”。时势造英雄,是变法维新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成就了康有为,使他成了中国先进者队伍中的思想者,近代四位先进的中国人之一;也正是维新变法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使梁启超的才华充分展露,“齐名南海,并称康梁”。  相似文献   

18.
在中日文化教育交流史上,曾出现过两次高潮.第一次是隋唐时代,第二次是在清末时期(约公元1896——1911年).第二次文化交流,主要表现为中国大量地向日本派遣留学生,大规模地译介近代日本著作,传入教育思想、教学内容等等.近代西方资本主义侵入东方以后,中日关系起了剧烈的变化.鸦片战争后,中国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日本则学习西方较早较快,十九世纪的后三十年中,迅速地发展为近代的资本主义国家.日本明治维新,使国家富强起来的政策和经验,引起了当时中国人的注意.中日甲午战争,中国被打败了.这给予中国人以更大的刺激.为了挽救国家和民族于危亡,必须发愤图强,“变法维新”,“日本人向西方学习有成效,中国人也想向日本人学”(《毛泽东选集》1359页).  相似文献   

19.
史降云 《教育评论》2005,(5):99-101
福泽谕吉是日本近代杰出的启蒙思想家,明治维新时期著名的教育家。毕生从事翻译、写作和教育活动,极力批判日本封建主义意识形态,宣传资产阶级的“天赋人权”思想,传播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对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因而,有“日本伏尔泰”、“近代教育之父”之称。他提出的“教育即发育”,“教育即培养具有文明精神  相似文献   

20.
梁启超,我国近现代著名的政治活动家、杰出的西方文化译介家、博学的文史学家和资深导师;字卓如,号任公;广东新会人。1890年至1894年,在广州万木草堂师从康有为。1894年入京会试,因清廷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与康有为邀集在京18省千余名举人联名上书,提出“拒和、迁都、变法”等要求。1896年创办《时务报》,宣传变法。1897年赴长沙时务学堂任总教习。“百日维新”时期,主持京师大学堂译书事务并参与机要。1898年底,因变法失败而逃亡日本,在那里创办《清议报》和《新民丛报》,鼓吹维新改良,译介西方文化。1920年后,专心从事著述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