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萧红是少有的中国现代乡土文学女作家,她的小说从个人的情感体验和现实特征出发,在对中国农民生命存在的关注和对乡风民俗的审视批判中,承续着鲁迅乡土小说中的"批判国民性"主题,展现了一个具有强烈现代启蒙意识和博大人道主义情怀的知识分子,对中国农民的生存现状和生命价值的独特感悟。她以卓绝的智慧和超越的思想,以迥异于当时战争文学特色的乡土小说,启迪着人们对自身存在意义和生命价值进行不断地思考。  相似文献   

2.
20世纪90年代至当下,中围大陆当代文学呈现出“胀”与“缩”的文学格局。在这样的环境中,军旅小说的创作冲出了政治意识一元的规囿,“突围”表演之中,走向了政治、历史、个体、市场意识的多元融合。不过,军旅小说的长足发展,不能单靠“突围”走向多元化表演,而更应注重文本价值所在的文学性。  相似文献   

3.
作为沙田文学新传人的王良和,更多的是以诗歌为人所知,然而其小说亦有不俗的成绩.近作《鱼咒》,通过具有强烈暗示、象征意味的手法,在过去与现在、欲望与道德、理智与疯癫、意识与无意识等等之间的微妙对比与转换中,在对个人儿时往事回忆的基础上,展示了对人类古老历史的思考,并由此揭示生命在本能欲望与道德规约之间的冲撞与困惑,最终构成对人类生命存在形式和意义的一次令人震撼的追问.  相似文献   

4.
作品是作者思想的表达,印证了文学即"人学"的道理。长篇小说《将军和他的部队》是弗拉基莫夫生活在西德期间创作完成的,小说的创作与作家的自由思想和个人生活经历密不可分。在这部作品中,弗拉基莫夫表达了他的人道主义思想,尤其体现在他对战争的反思、对个生命价值的思考和对良心的拷问。弗拉基莫笔下的人道主义是对以往战争文学中人道主义的一次新发展。小说中所触及到人的尊严、个体的生命价值、是否可以用"俄罗斯价值来拯救俄罗斯"尖锐而又敏感的问题被弗拉基莫夫提升到了人道主义层面,作家反思战争的悲剧,关注战争下的人物命运和心理状态,深层思考个体生命价值是作家对战争深刻而有力的反思。  相似文献   

5.
莫言小说对于人的生命本原的崇拜是与八十年代中期文学对人的重新思考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他对血腥、污秽的玩味则体现了八十年代后期文学对于传统关于人性的理想观念的消解.莫言小说的"生命意识"和"审丑意识"充分地体现了新时期文学关于人的本质的探索历程.  相似文献   

6.
莫言小说对于人的生命本原的崇拜是与八十年代中期文学对人的重新思考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他对血腥、污秽的玩味则体现了八十年代后期文学对于传统关于人性的理想观念的消解。莫言小说的“生命意识”和“审丑意识”充分地体现了新时期文学关于人的本质的探索历程。  相似文献   

7.
石舒清的小说《逝水》与《背景》,通过相似的老人形象,对人的生存意义、精神信仰、生活价值和人的更高发展、理想境界等进行了形象化的探索与思考,表达了对生命尊严、健全人格的关注与企求,颂扬了人类精神生命中尊严意识的永恒与无价。本文认为,“尊严意识”是人性中良性因素的“发酵剂”,人文思想的重要资源,健全人格的核心,是文学作品应不断开掘和弘扬的“人性的精髓”。  相似文献   

8.
陈染进入90年代后的小说创作,从个体经验出发,摹写女性撕心痛楚的生命体验与生存境遇,寻求女性主义语境下的角色定位,追问自身的存在焦虑,表达了对人类存在困境的形而上思考,是女性主义小说创作具有超越意识的典型本。  相似文献   

9.
本文表达了对生本教育创导与实践者所表现出的使命、理性与激情的理解,对生本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做了积极的思考。笔者认为,生本教育实践者的使命是让教育激扬生命;其理性是实现教育对生命的皈依;其激情来源于智者对思想的诗意表达。  相似文献   

10.
石舒清的小说《逝水》与《背景》,通过相似的老人形象,对人的生存意义,精神信仰、生活价值和人的更高发展,理想境界等进行形象化的探索与思考,表达了对生命尊严,健全人格的关注与企求,颂扬了人类精神生命中尊严意识的永恒与无价,本文认为,“尊严意识”是人性中良性因素的“发酵剂”,人文思想的重要资源,健全人格的核心,是文学作品应不断开掘和弘扬的“人性的精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